2014年7月5日星期六

古塔将倾的迷思


《联合早报》 - 古塔将倾的迷思 (2014-07-05)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40705-362508



  中国《晋江经济报》的两名记者发出《紧急求救》文章(2014年6月8日),指出拥有860多年历史的安海古鎮标志——白塔,即将坍塌,希望 相关部门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文章说,古塔将塌的原因,“可能与近期雨水不断有关”。由于连续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使得古塔“有点撑不住”。
  记 者到现场考察的结果发现:“塔身四周多处出现破损,外部墙体大面积受潮出现脱落、开裂等现象。其中,墙体脱落现象最严重的在第四层……真正致命的是:塔身 已出现倾斜!”“白塔是安海几代人的记忆,如今的现状实在让人心酸。”因此呼吁人们拯救:“别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
  这则新闻,对我们而言,或许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但历史学者对文物古迹的关注与热爱是没有国界的,对任何文物古迹的受损都会感觉心痛。读了这则新闻,触发了一些条件反射,不吐不快!
  安海这地名对新加坡人而言可能会感到陌生。近期,为编写《走近新加坡柯氏宗族》一书,作为南洋柯氏公会成立60周年的纪念文集,我特地前往安海收集资料,才对安海古镇有比较具体的认识。
  安海是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南面的一个古镇,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海古称湾海、安平、石井、鸿江、泉安,为古代交通要道。明清两朝,安海文風鼎盛,共出了43名进士。安海也是郑成功的第二故乡,少年时代的郑成功就曾在这里读书。
  今年5月16日访问安海时,在当地柯蔡委员会柯朝硕与柯逢殊等人陪同下,参观了泉州四大书院之一的石井书院、宋代理学名儒柯翰(字国材,1116年至1176年)故居“一经堂”(朱熹题赠)、安平桥、白塔、星塔、龙山寺等历史古迹。

与新加坡龙山寺的渊源
  安海的龙山寺是一座影响深远的古庙,已有千年历史。它始建于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年),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目前属于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海龙山寺的建筑格式,与新加坡的龙山寺极为相似。回新后阅报知悉:新加坡的龙山寺于2014年6月8日(农历甲午年5月11日)举办诸佛菩萨圣像重修安座开光法会暨建寺105周年庆典。原来新加坡龙山寺的“总部”,就在安海。
   1913年安海龙山寺转武上人南渡新加坡,带来一尊观音金身;1917年建“龙山精舍”,为今日龙山寺(位于371 Race Course Road)的前身。1926年本地慈善家陈文烈(1878年至1940年)出资2000元扩建为寺庙。可见新加坡的龙山寺,是从安海龙山寺分香出来的,两 处龙山寺的关系渊源有自。
  除龙山寺外,安海最著名的古迹当然是安平桥了。这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之安平桥,全长五华里,俗称五里桥(约 为2250米左右)。即将坍塌的白塔,又称“西塔”、“瑞光塔”或“文明塔”,位于安平桥头,塔为五层六角,高22米,砖石仿木空心楼阁式结构,占地96 平方米。
  白塔始建于南宋绍兴22年(1152年),是安平桥建成当年,乡人用造桥的余资建成的。它既是安平桥的桥头堡,又是当年船舶出入的航 标。古代曾有“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佳话。1961年,安平桥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安平桥的附属建筑物,白塔也是国家的重点文物。
  根据地方志记载,在闽南古镇安海,曾有过11座古塔,至今保存完好的只剩三座。历史古迹被破坏,一般上有两大因素。除自然灾害外,人为的破坏是最严重的。尤其是战争,对古迹的摧残是灾难性的。然而平时缺乏维修的概念,也是古迹的致命伤。
   欧洲的历史古迹多为“原汁原味”。中国喜欢重建古迹,除了承载文化和历史的记忆以外,还涵括了对中华古文明的荣誉感。历史上的寒山寺,曾五次遭火毁后又 重建;还有历史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等等,都是近代重建的。如果现存的古迹尚且不能好好维护,重建又有何意义?再说重建后的古迹缺乏维修, 若干年后又要重建。
  据悉,白塔最后一次整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只是将一些脱落部位重新填补上泥土和白石灰,并没有大规模修治。白塔 既为“全国重点文物”,其修缮必须由地方文物局向上报告,一层一层审批到国家文物局,如此“公文旅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修缮资金。今后安海古塔的命 运如何,不仅仅是古塔的本身,而是折射了人们对历史文物的珍惜与重视的程度。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