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星期六

拓展保留古迹的界限


《联合早报》- 柯木林:拓展保留古迹的界限 (2019-11-30)



https://www.zaobao.com.sg/zopinions/views/story20191130-1009511

  记得1971年1月古迹保存局成立时,原名古迹保存委员会,这是新加坡建国六年后成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由于市区重建,许多古迹在发展中被淹没。为了保护这些古迹,所以成立了古迹保存委员会,负责推荐应该保留的古迹。但古迹保存局的影响力有限,有些建议未必能左右有关部门的决定。尽管如此,保存古迹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们认知的加强,已逐渐形成一股清流。
  1973年7月,古迹保存局公布了第一批以天福宫为首的八处国家古迹。当时新加坡造币厂还发行一套银币作为纪念。
  从1971年至1997年这26年期间,古迹保存局隶属囯家发展部,是法定机构。1993年8月1日,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成立,由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及口述历史部合并而成,全权管理新加坡的多元化文化遗产。1997年至2009年,古迹保存局转属新闻通讯与艺术部,与国家文物局同一级别。
  2009年,古迹保存局并入国家文物局,2013年改为历史建筑与遗迹司。此后媒体报道均用国家文物局而不用古迹保存局了,所以这次把横跨新加坡河的三座桥列为古迹,仍由国家文物局宣布。
  上述三座桥同属于一组古迹,使现有的国家古迹数目增至73处。这些法定的古迹,除非获得当局批准,任何人不得对建筑作任何更改。但如果包括市区重建局负责鉴别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数目当不止这些。
  市区重建局采取的是保留(conserve)而不是保存(preserve)的观念,也就是以比较宽松的方式来保护历史建筑,只须保留外观特色,内部可以随需要而改变设计。
  事缘1989年政府通过《规划法令》,在此法令下颁布的保留区共有7200个保留建筑单位,除了前南天酒楼、广惠肇留医院、初级法庭等历史建筑,大部分都是旧店屋,分散在新加坡100多个地点。
  什么才算是古迹?评估古迹保留应该采取什么标准?
  古迹也者,指的是先辈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这是重要的实物史料,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涉及政治、防御、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历史等纪录之不足。
  古迹之所以为“古”,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评断标准。除了时间因素外,也要有相应的历史文化沉淀。天福宫是19世纪新华社会的领导机构、维多利亚纪念堂见证了新加坡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将之列为国家古迹当之无愧!曾经担任古迹保存局委员多年的陈有利教授认为,单凭目前所规定的三个标准,即历史性、对地区的意义、建筑上的完整性与特色是不够的,还必须顾及社会记忆的重要性。要知道实体才最容易唤起人们对往昔生活的记忆。
  的确,历史古迹涵盖了一个囯家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这些历史沉淀的古建遗址具有保存的价值。但对古建遗址的认知,也存在代沟问题。不同时代的人由于生活经历与认知不同,对不同的古迹也产生不同的感情。年轻一代很容易把旅游标志视为历史古迹,这点必须纠正;要在历史古迹和旅游标志之间有个明显区分,这就需要公众教育。
  举个例子,有24年历史的新加坡圣淘沙鱼尾狮塔,为了让路给新景点,在今年10月21日关闭,其后拆除。不少网民表示惋惜,甚至在面簿上发起标签“#SaveMerlion”,希望能保留岛上的鱼尾狮,这是可以理解的。去留问题姑且不论,这里要指出的是,旅游标志并非历史古迹。
  历史是抽象的,但历史古迹却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到的实体,它不但涵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也把抽象变为可视化。历史古迹犹如电脑的芯片,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只要看它对历史建筑的态度,就可看出该国家或城巿的文化底蕴。
  2018年元旦,《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700年的历史,可分为好几个段落。开埠前的古代史(1300年-1819年)是一阶段;1819年莱佛士的到来为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1820年开埠后直到1940年是英殖民地时期;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后到二战结束,世界出现新秩序,间接促成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建国。
  若以此为依据,则新加坡各历史阶段都必须有相应的文物古迹保存下来作为佐证。镇守独立桥的雄狮是走向建国历程的一个重要历史标志,雄狮虽已迁移,不妨考虑回归原位。
  从目前已被保留的古址来看,似乎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类,但隐约可看出有四类,即民间团体、宗教建筑还有商业及传统建筑等。其实还有一些类别也应该考虑在内的,那就是名人故居及名人陵园。名人故居如虎豹别墅、金钟大厦;名人陵园如陈笃生墓、林谋盛烈士墓等,都应该扩展到国家古迹保留的范围里。
  我们现在对历史古迹的保留,也只限于地面上的建筑,其实地下遗迹也应该受到重视。有些国家或城巿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发现地下遗迹,工程就必须停止,并向当地文物局备案。新加坡是否也应该有相关的条规?新加坡专业的考古发掘工程始于1984年,新加坡700年历史的定论,就是源自此次考古的出土文物。希望今后我们也有能力进行水下考古,以寻找更多水下遗迹。
  我们向来的观念都认为,新加坡土地有限,要进步就得发展,老旧的历史古迹不让路,国家建设怎么推进?让路发展固然没错,但其中的“度”必须掌控得好,否则一味建设,最后的结果是造成了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发展与保留问题,除了文化认知,也考验领导人长远的政治智慧。

作者是新加坡历史学者





原文:


拓展保留古迹的界限  
柯木林


  国家文物局于1015(星期二)正式宣布将横跨新加坡河的加文纳桥(Cavenagh Bridge )、安德逊( Anderson Bridge) 和埃尔金桥 (Elgin Bridge)列为国家古迹,同时宣布国家古迹基金接下耒五年将拨出1500万元,资助古迹业主展开修复工程。
  记得19711月古迹保存局(Preservation of Monuments Board,简称PMB)成立时,原名古迹保存委员会,这是新加坡建国6年后成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由于市区重建,许多古迹在发展中被淹没。为了保护这些古迹,所以成立了古迹保存委员会,负责推荐应该保留的古迹。但古迹保存局的影响力有限,有些建议未必能左右有关部门的决定。尽管如此,保存古迹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们认知的加强,已逐渐形成一股清流!
  19737月,古迹保存局公布了第一批以天福宫为首的八处国家古迹。当时新加坡造币厂还发行一套银币作为纪念。
  1971199726年期间,古迹保存局隸属囯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 是法定机构。 19938月,新加坡国家文物局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成立,这是由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及口述历史部合并而成,全权管理新加坡的多元化文化遗产。1997 2009年,古迹保存局 转属新闻通讯与艺术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ulture  & Arts),与国家文物局同一级别。
  也是在2009年古迹保存局拼入国家文物局 2013年改为历史建筑与遗迹司(Preservation of Sites and Monuments Division ,简称 PSM),此后媒体报道均用国家文物局而不用古迹保存局了!所以这次把横跨新加坡河的三座桥列为古迹,仍由国家文物局宣布。
  上述三座桥同属于一组古迹,使现有的国家古迹数目增至73处。 这些法定的古迹,除非获得当局批准,任何人不得对建筑作任何更改。但如果包括市区重建局( URA) 负责鉴别和保留历史建筑,数目当不止这些。
  市区重建局采取的是保留 (conserve) 而不是保存 (preserve) 的观念,也就是以比较宽松的方式来保护历史建筑,只需保留外观特色,内部可以随需要改变设计。
  事缘1989年政府通过规划法令 (Planning Act) 在此法令下颁布的保留区 (conservation area) 共有7200个保留建筑单位,除了前南天酒楼、广惠肇留医院、初级法庭等历史建筑,大部分都是旧店屋,分散在新加坡100多个地点。
  什么才算是古迹?评估古迹保留应该采取什么标准?
  古迹也者,指的是先辈们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这是重要的实物史料,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涉及政治、防御、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历史等纪录之不足。
  古迹之所以为,时间是评断古迹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除了时间因素外,也要有相应的历史文化沉淀。天福宫是19世纪新华社会的领导机构、维多利亚纪念堂见证了新加坡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将之列为国家古迹当之无愧!曾经担任古迹保存局委员多年的陈有利教授认为,单凭目前所规定的三个标准,即历史性、对地区的意义、建筑上的完整性与特色是不够的,还必须顾及社会记忆的重要性。要知道实体才最容易唤起人们对往昔生活的记忆。
  的确,历史古迹涵盖了一个囯家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这些历史沉淀的古建遗址具有保存的价值。但对古建遗址的认知,也存在代沟问题。不同时代的人由于生活经历与认知不同,对不同的古迹也产生不同的感情。年轻一代很容易把旅游标志视为历史古迹,这点必须纠正!要在历史古迹和旅游标志之间有个明显区分,这就需要公众教育。
  举个例子,拥有24年历史的新加坡圣淘沙鱼尾狮塔,为了让路给新景点,在1021日关闭,其后拆除。不少网民表示惋惜,甚至在脸书上发起标签“ #SaveMerlion”,希望能保留岛上的鱼尾狮, 这是可以理解的。去留问题姑且不论,这里要指出的是,旅游标志并非历史古迹。
  历史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历史古迹却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到的实体,它不但涵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也把虚无缥缈变为可视化。历史古迹犹如电脑的芯片,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只要看他对历史建筑的态度,就可看出该 国家/城巿的文化底蕴。
  2018年元旦,《联合早报》报导新加坡700年的历史,可分为好几个段落。开埠前的古代史(1300-1819)是一阶段。1819年莱佛士的到来为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1820年开埠后直到1940年是英殖民地时期,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后到二战结束,世界出现新秩序,间接促成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建国。
  若以此为依据,则新加坡各历史阶段都必须有相应的文物古迹保存下来作为佐证。镇守独立桥的雄狮是走向建国历程的一个重要历史标志,雄狮虽已迁移,不妨考虑回归原位。
  从目前已被保留的古址耒看,似乎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类,但隠约可看出有四类,即民间团体(Civic and institutional)、宗教建筑(place of worship)还有商业及传统建筑(commercial and heritage structure)等。其实还有一些类别也应该考虑在内的,那就是名人故居及名人陵园。名人故居如虎豹别墅、金钟大厦;名人陵园如陈笃生墓、林谋盛烈士墓等,都应该扩展到国家古迹保留的范围里。
  我们现在对历史古迹的保留,也只限于地面上的建筑,其实地下遗迹也应该受到重视。有些国家/城巿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发现地下遗迹,工程就必需停止,并向当地文物局备案。新加坡是否也应该有相关的条规?新加坡专业的考古发掘工程始于1984年。新加坡700年历史的定论就是源自此次考古的出土文物。希望今后我们也有能力进行水下考古,以寻找更多水下遗迹
  我们向耒的观念都认为,新加坡土地有限,要进步就得发展,老旧的历史古迹不让路,国家建设怎么推进让路发展固然没错,但其中的必须掌控得好,否则一味建设,最后的结果是造成了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发展与保留问题,除了文化认知,也考验领导人长远的政治智慧。
  
作者是新加坡历史学者


初稿20191020

20191117稿


 

新加坡研究 - 深度 | 拓展保留古迹的界限
https://mp.weixin.qq.com/s/Vm1y8cXW9ShOSuTeFLTmAA





Straits Times - Conserved: 7200 buildings and counting (2019-10-21)



《联合早报》- 横跨新加坡河三座桥梁列国家古迹 (2019-10-16)



Straits Times - Telling the stories of convicts, ordinary folk who built early S'pore (2019-08-08)



Straits Times - $15m boost for national monument restoration fund (2019-10-16)



《联合晚报》- 独脚将军加文纳 (2021-05-24)


《联合早报》- 文社青部拟修法 扩大“古迹” 定义保存更多历史场所 (2021-10-05)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11005-1200127


据文社青部配合法案一读发布的文告,法案扩大对“古迹”的定义后,将允许曾经拥有或目前仍存有人文活动的场所,包括开放的空间、内陆水域或地段,也可获得保存。这类场所也可设有一座或多座建筑物。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拟修订保存古迹法令,扩大对“古迹”的定义,让像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这类没有历史建筑物遗迹,但具有重要文化遗产价值的场所,也可以列为国家古迹,加以保存。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昨天在国会提呈保存古迹(修正)法案一读,这项法案拟议扩大对“古迹”的定义,让更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可以获得保护及保存。
ADVERTISING

保存古迹法令于1970年生效,赋予文社青部长和国家文物局保存和保护国家古迹的权力。法令曾在1985年和2009年修订。目前,法令允许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及结构,以及拥有这类建筑物遗迹的场所,可以获得保存。

据文社青部配合法案一读发布的文告,法案扩大对“古迹”的定义后,将允许曾经拥有或目前仍存有人文活动的场所,包括开放的空间、内陆水域或地段,也可获得保存。这类场所也可设有一座或多座建筑物。

这意味,修正法案生效之后,像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这类没有建筑遗迹的场所,将可列为国家古迹。

政府是在2019年8月宣布有意将大草场列为国家古迹。大草场是新加坡建国后1966年首次举办国庆庆典的地点,它也见证了许多标示我国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数代新加坡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拟议进一步加强条例 确保国家古迹获更好保护

此外,法案也拟议进一步加强条例,确保国家古迹获得更好的保护。例如,修正法案生效之后,文物局将有权力发布执法通知,要求任何可能破坏或改变国家古迹特色的活动立即停止。

修正法案将让文物局拥有更大的执法能力保护国家古迹,与现有规划法令保护保留建筑物的执法能力相似。文社青部文告指出,国家古迹应享有同保留建筑物同等,甚至更高水平的保护。

新加坡目前有73个国家古迹。修订保存古迹法令是文社青部和文物局推行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Our Sg Heritage Plan)工作的一部分。

保存古迹法令目前赋予文社青部和文物局的权力包括将建筑物等古迹列为国家古迹、要求有关产业的业主或住户对古迹进行保存或维修等。

政府是在2019年8月宣布有意将大草场列为国家古迹。大草场是新加坡建国后1966年首次举办国庆庆典的地点,它也见证了许多标示我国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数代新加坡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联合晚报》《联合早报》 - 国会简讯  修法扩大“古迹”定义 大草场可列国家古迹 (2021-10-05)



《联合早报》- 保留历史古迹深具教育意义 (2021-10-21)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talk/story20211021-1205370


  10月初,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在国会提呈《保存古迹(修正)法案》一读,修法扩大对古迹的定义,让像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这类没有历史建筑物遗迹,但具有重要遗产价值的场所,也可以列为国家古迹。这是值得认同和有意义的事。
  新加坡自莱佛士登陆开埠至今,不过202年,超过百年的古迹和古建筑物不多,如马里安曼兴都庙、亚美尼亚教堂、天福宫和晚晴园等,都获得保留;植物园更获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切给大家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灵上的慰藉,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篇章。
  如果扩大古迹的定义,那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最具历史意义。它在1822年就已存在,每逢农历新年、英国王室成员生日或特别庆典,都会在那里举行庆祝活动或燃放烟花。1959年,尤索夫宣誓成为第一任总统,1963年新加坡宣布加入马来西亚,建国后1966年首次国庆及后来很多年的国庆庆典,都在那里隆重举行。它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进程。保留这大草场,可让国人认识新加坡建国的历史背景,进而珍惜这美好的家园。
  大草场也是大众运动和休闲玩乐的场所。多少场的橄榄球赛、钩球赛和垒球赛的球员在那里奔跑、呐喊、洒汗水和热泪。多少父母带小孩在那里嬉戏,看着眼前高耸的楼宇和古老的建筑物,一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除了大草场,新加坡河上造型古色古香的加文纳桥、安德逊桥和埃尔金桥,衔接南北河岸,象征我国是一个繁荣的城市和贸易港口。正如副总理王瑞杰说过,大草场和这三座桥承载了新加坡的开放价值观和多元文化。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国民教育,让国人了解新加坡的过去,也提醒大家应继续保持开放的积极态度,继续跟国际接轨,与时并进。
  此外,在新加坡河畔的码头上矗立着的莱佛士铜像,驳船码头、克拉码头、牛车水、丹戎巴葛、中峇鲁、芽笼、甘榜格南、如切和坤成路等地方的独特店屋五脚基、小巧玲珑的骑楼阳台、镶嵌七彩瓷砖的墙壁和木制的百叶窗,都述说着新加坡的历史,都应该纳入国民教育里,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保留这些人文景点,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联合早报》- 黄金坊列为受保留建筑意义重大 (2021-10-26)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editorial/story20211026-1206979

  坐落在美芝路,素有“小泰国”之称的黄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正式被列为受保留建筑。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上周五在面簿宣布这个决定时强调,这是深入和仔细研究和咨询黄金坊业主,并与历史遗产相关各方讨论后所做的决定。
  建于1973年的黄金坊,占地1.3公顷,楼高16层,是一栋99年地契综合大厦,剩余地契为48年。黄金坊是我国第一被列入受保留名单的现代化、大型分层地契建筑,为了让这座标志性建筑能吸引潜在买家,政府还推出数个规划奖励。
  这包括现有黄金坊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总楼面面积,这些额外的楼面面积可部分免税,买家还可在保留主建筑的前提下,拆掉黄金坊毗邻的多层停车场,用这部分地皮增建一栋30楼高的住宅大楼;而为提高黄金坊的价值所做的用途改变也可免税,并重新获得99年的地契。
  政府准备给予一些未来规划的税务奖励,以保留这座标志性建筑的原貌,其意义超越保留分布我国各处的古旧建筑,这些历史建筑大部分由私人拥有,其中好一些是路旁的旧店屋。市区重建局于2017年修订受保留旧店屋的修复准则,业主修复时不可擅改原有设计,以尽可能保存历史特色和集体记忆。
  黄金坊的设计相当独特,但经过岁月的洗礼,一些业主反映大楼已经老旧,担心保留建筑将影响集售计划。要如何更好地保存黄金坊的建筑特色,确保完整门面得到保持,是潜在买家的一大挑战。
  李智陞强调,市区重建局会确保黄金坊被列为受保留建筑后,不影响这栋建筑集体出售的计划,并制定优惠配套及多项发展方案,以吸引潜在买家。
  黄金坊曾两度以公开招标方式求售,保留价为8亿元,但都未吸引发展商出标。目前八成业主已同意再次尝试,并会在不久后再次公开招标。鉴于黄金坊已列为受保留建筑,发展商在投标之前,必须征求文化遗产顾问、建筑师和修复专家的意见。
  黄金坊是新加坡首批高楼综合发展项目之一,其梯田式外观及平台结构等,是本地建筑发展一个里程碑,去年10月市区重建局提议保留它,自有其考虑因素,其他同期高楼综合发展项目至今并未获得提议。
  黄金坊是本地粗犷派建筑的最佳典范之一,也是建国初期的重要建筑象征。Design Partnership创办人之一,当年也参与设计的建筑师郑庆顺去年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黄金坊代表了新加坡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也就是我国独立的时期,如此极具历史意义的大厦被提议保留是一件好事。除了保留标志性建筑设计,他希望重新发展后,也要保留大厦最初的综合特色。
  黄金坊有411个店铺,226个办公室和68个住宅单位。政府为发展商提供可观的财务奖励,将使这个项目在商业上更为可行,并经改造后,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发展商如果能在受保留建筑的修复准则下,成功将黄金坊改造和转型为一个集工作、生活和休闲于一体的建筑,今后将会有更多建国初期的标志性商住建筑,也能因其独特外观及设计理念,能反映出那个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生活精神,而获得保留下来。
  不过,将现代化建筑列为受保留建筑,比保留殖民地时期和战前的老旧建筑,有更多因素要纳入考量,不能单以外观设计、壮丽宏伟结构来筛选,而须根据建筑的历史和价值、建筑类型与风格,以及国人对其集体的记忆来决定,否则保留将失去原有的意义,只流于形式。



《联合早报》- 西乐索炮台成为我国第74个国家古迹 (2022-02-16)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20215-1243050
  (早报讯)国家文物局今天(2月15日)正式将圣淘沙岛上的西乐索炮台列为我国第74座国家古迹,炮台内的11个建筑设施一并列入当局制定的受保护范围,同属一个古迹。这也是本地首次有多个位于同一地点的建筑设施被列入古迹名单。
  作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19世纪炮台,西乐索炮台是本地第八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古迹,也是首个不在新加坡本岛的国家古迹。
  这11个受保存的建筑设施包括19世纪初设计的避弹堡、四座摆放大炮的炮位(gun emplacement)、三个作为地下弹药库的隧道综合建筑,大炮指挥所、射击指挥塔与探照灯柱,以及前上士和军官营房。
  国家文物局古迹与遗址保存司司长黄美英受访时透露,当局之所以将这11个建筑设施纳入受保存的范围是因为它们在日军入侵新加坡时,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当局是在上个月首次对外公布把西乐索炮台列入国家古迹的建议,并邀请公众提供意见。黄美英说:“我们获得相当好的反馈,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对保存古迹一事非常积极,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很支持我们的决定。”
  这座1878年建成的海岸防御堡垒是当时绝后岛(今圣淘沙)两个最繁忙的炮台之一。由于西乐索炮台位于绝后岛西侧,战略性位置有助加强当时新港(今岌巴海港)的防御,也帮助我国抵抗从海上入侵的外敌。
  在日据时期,西乐索炮台曾用来囚禁澳大利亚和英国战俘,日军投降后,日本战俘也被囚禁于此。英军在1967年撤离时,将绝后岛交还给新加坡政府,西乐索炮台于1975年2月变身军事博物馆。
  针对炮台未来的发展计划,黄美英说,由于西乐索炮台是受保护的国家古迹,国家文物局会向负责管理炮台的圣淘沙发展局发布一套指导原则。
  “圣淘沙发展局将来如果对炮台进行维修或发展工作,必须遵守准则,例如以原材料替换建筑设备是允许的,但其他方式就须要征询我们的同意。我们会确保任何发展计划都应该以尊重历史和炮台所扮演的防御角色为前提。”


《联合早报》- 举行独立后首场与金禧国庆检阅礼 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承载老兵珍贵回忆  (2023-03-1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30310-1370994
  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承载着崔文才和穆克帝尔星这两名武装部队退役中校,以及无数人的珍贵记忆,如今这些地方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他们很是欣喜。
  1966年,新加坡举行了独立后的首个国庆庆典。当时的新兵崔文才和穆克帝尔星跟着队伍迈开整齐的步伐,在现场群众注目下从政府大厦前的大草场一路步操到尼路。那段令人内心激动的体验让这两名新加坡武装部队的退役中校毕生难忘。
  崔文才(77岁,退休者)回忆当年说,那一天很晴朗,队伍中人人一身作战装备、手持AR-15步枪,出场后受到全场喝彩。
  2015年的金禧庆典上,崔文才和穆克帝尔星(Mukhtiar Singh,76岁,健康机构创办人)重返大草场,跟着怀旧检阅礼队伍亮相。
  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承载着他们两人和无数人的珍贵记忆,如今这些地方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他们很是欣喜。
  为何选它来申遗?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的故事
  政府大厦大草场与周边建筑拟申遗
  崔文才说:“我希望将来卫国广场建成后,我们还可以不时在大草场举办国庆庆典。”
  穆克帝尔星在中学时期是越野跑运动员,经常和同学到大草场锻炼。他后来不只在那里参加了国庆庆典,还表演过锡克教徒的传统邦拉舞。“大草场有我的宝贵回忆,如果申遗成功,将为它增添多一份特殊意义。”
  古尔纳尼在政府大厦前大草场附近办公约34年,对他而言这个地区是充满魔力的地方,他希望更多人能够欣赏它的历史人文。(叶振忠摄)
  私人投资者古尔纳尼(Deepak Gurnani,62岁)在34年前举家从印度搬来新加坡,当时就在大草场附近的水仙门中心开设公司,不久后买下办公室,沿用至今。
  他一有空暇就会到附近的绿地散步,绕过新加坡康乐俱乐部和板球俱乐部,欣赏市中心美丽的天际线。
  古尔纳尼说,这个小小的地方汇集了政府以及艺术与文化建筑,并拥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就可以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独特面貌。他也是水仙门中心管理公司的主席,参与了文物局今年1月至2月间为准备申遗而举办的小组讨论会。
  古尔纳尼说,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受到国际肯定必可带来积极效应,因此小组对这个决定表示支持。
  地区发展是否会受此影响虽然是一大顾虑,但古尔纳尼认为,这得等具体计划公布了才可评断。“我相信政府不会亏待任何人。”

学者:圣安德烈座堂等是十分特殊建筑群
  小组讨论会的参与者之一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曾若晖。这位建筑历史学家说,各方对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的重大意义基本一致。
  他认为,从19世纪中建成的圣安德烈座堂到20世纪的前高等法院及政府大厦,这是一组十分特殊的建筑群。“大草场创造了开放空间,让大家有个地方欣赏这些建筑。这在十分密集的城市里也是非常独特的。”
  虽然这些建筑与英国殖民历史分不开,但曾若晖认为,建筑如同社会一样,不应该受困于过去。“建筑可以承载不同含义,比如当我看到前政府大厦时,我不会只把它看做殖民时期的建筑物,而是会把它跟我这些年来观赏国庆庆典的回忆联系起来。”

文史专家:若成功申遗可加强建筑及地底文物保护
  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在新加坡历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受访文史专家认为,这一地点适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若成功申遗将有助加强建筑和地底文物的保护。
  本地文史研究者林坚源说,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和周围地区见证了我国至少700年的历史,例如桑尼拉乌他玛(Sang Nila Utama)在登陆时曾在这一地区看见一头像狮子的野兽;约翰·米克西奇(John N Miksic)副教授在大草场考古时曾在地底发现一层白沙,这相信正是《马来纪年》中所描述,桑尼拉乌他玛当时望见的沙滩。
  他指出,尽管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和周围地区让人联想到我国的殖民历史,但这一地点也在我国脱离殖民地统治并迈向独立的历史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申遗,有助新加坡人认识这一地点的价值,以及它在新加坡建国之路所扮演的角色。考虑到这一地区见证了我国许多历史事件,我认为成功申遗的概率相当大。”

地底可能挖到古城墙
  除了建筑本身具历史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戴柔星博士指出,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的所在地区为新加坡古城,地底下也蕴藏丰富的历史文物,甚至或还可能挖掘到古城墙。
  戴柔星曾在2019年担任东南亚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负责梳理并分析考古团队从皇后坊一带挖掘的陶瓷器。他说,当年的皇后坊考古发掘工作共出土约三公吨的文物,在陶瓷器当中,52%为中国瓷片,39%是本地和东南亚陶片,说名了区域间的蓬勃贸易关系。
  他认为,若申遗成功,这些建筑将能获得更好的保护,若能展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或有更重要的发现。“由于城市建设,本地许多现代建筑已‘打破文化地层’,即能够提供历史信息的地层已被破坏。只有古建筑下面,可能保存了能够提供历史信息的地层,所以保护这些建筑、不要再加建扩建特别重要。”
  新加坡传统文化学会会长李振达博士则说,即便期待这次能成功申遗,但也希望政府日后在选择申遗地点时,能够考虑其他与本地社群相关的选址。
  这包括,相信是中国以外面积最大的华人墓地武吉布朗,以及曾是周围地区朝圣者乘船前往麦加时的重要中转站甘榜格南。



《联合早报》- 政府大厦大草场与周边建筑拟申遗 (2023-03-1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30310-1370987
  文物局接下来将在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咨询机构的指引下,展开预审评估,进一步研究上述地点。预审评估是今年9月开始启动的申遗新程序,整个申遗过程预计长达五六年。
  新加坡有意为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再占一席。
  国家文物局星期四(3月9日)发文告宣布,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The Padang Civic Ensemble)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文物局接下来将在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咨询机构的指引下,展开预审评估(Preliminary Assessment),进一步研究上述地点。预审评估是今年9月开始启动的申遗新程序,整个申遗过程预计长达五六年。
  目前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只有建于1859年的新加坡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在2015年申遗成功后,文物局便开始着手探讨下一个申遗地点。根据文告,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作为热带地区的英国殖民时期市民广场典范,最有潜力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为何选它来申遗?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的故事
  举行独立后首场与金禧国庆检阅礼 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承载老兵珍贵回忆
  要列为世界遗产,申遗地点必须展现突出的普世价值,符合10个遴选标准的至少一项,如展示人类历史重要阶段。
  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起源于1820年代英国殖民时期,见证了新加坡重大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开放空间之一。它去年8月列为我国第75个国家古迹。

文物局:若成功申遗能加强建筑保护提升国家自豪感
  大草场周边建筑群包含维多利亚剧院与音乐厅、国家美术馆(前高等法院及政府大厦)、艺术之家(旧国会大厦)、亚洲文明博物馆(前皇后坊大厦)和圣安德烈座堂这些新古典建筑。附近其他建筑如新加坡康乐俱乐部、新加坡板球俱乐部等是否属于申遗范围,则还在研究中。
  文物局古迹与遗址保存司司长黄美英受访时说,政府大厦前大草场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很有意义,若成功申遗不仅能加强这些周边建筑的保护工作,也将提升国家自豪感,带来的好处也将辐射到附近商业区。
  “列为世界遗产是一项国际殊荣,有助于提高知名度。世界文化遗产一般来说会吸引更多旅客到访,这也有利于提升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至于为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申遗是否有美化殖民主义之嫌,黄美英指出,不能忽视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的事实,重要的是着眼于我国独立后的建国之路。
  “我们曾属于英国殖民扩张阶段的一部分,再慢慢过渡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是新加坡走过的路,必须把我们的历史保存下来。”
  目前,一些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放空间包括,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的旧关仔角大草场以及印度孟买欧华广场(Oval Maidan)。
  文物局今年1月至2月间展开小组讨论会,针对将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与周边建筑群列入预备名单,咨询文化遗产专家、学术界、政府机构、建筑业主等,近60人参与。一些参与者对申遗会如何影响这一地段的发展提出关注,但他们大致上都对申遗表示支持。当局也计划展开进一步的公众咨询活动。
  接下来,文物局将进一步研究申遗对这个地区发展的影响,并制定政府大厦前大草场的保护战略。文物局也会就参与预审评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寻求建议。
  文物局将通过研究成果和预审评估的指导,评估新加坡申遗的成功概率和下一步计划。



《联合早报》- 国家博物馆马来文化馆及晚晴园 将陆续翻新 预计后年竣工 (2023-03-07)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30307-1369919
  国家文物局今年起翻新数个国家古迹。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今年底开始分阶段翻新,预计2025年竣工,期间会继续开放让公众参观。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星期一(3月6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文社青部开支预算时,宣布有关消息。
  除了翻新建筑外观,国家博物馆也会提升内部设施。翻新期间,馆内的新加坡历史展厅、玻璃圆楼(Glass Rotunda)的“森林的故事”(The Story of Forest)展览,以及其他特别展览和项目照常开放。
  国家博物馆也将更新永久展厅的内容,包括玻璃圆楼的展示。详情稍后公布。
  现为马来文化馆的甘榜格南皇宫(Istana Kampong Gelam),以及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分别在今年和明年开始翻新,同样估计在2025年竣工。除了维修建筑设施,这两个文化遗产机构也将更换机电设施,以确保建筑保持节能。
  去年底已配合翻新工程而关闭的马来文化馆,会更新展厅内容以及翻新内部礼堂。晚晴园也会在翻新期间关闭。

总统府主楼料明年初开始翻新
  翻新总统府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这座国家古迹,让它可以继续发挥作为历史建筑,以及举办重要国事和社区活动场地的功能。(谢智扬摄)
  此外,总统府主楼预计明年初开始翻新。除了修复因岁月、天气和环境对建筑造成的损坏,翻新工程也会更新总统府现有的机电设施。
  总统府见证新加坡从英国殖民地转变为主权国家的历史。唐振辉说,要良好保存总统府,翻新工程也要确保它可以继续发挥作为重要的历史建筑,以及举办重要国事和社区活动的场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