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晚晴园展览采用科技创新元素 孙中山与南洋故事精彩重现


《联合早报》- 晚晴园展览采用科技创新元素 孙中山与南洋故事精彩重现 (2014-10-19)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41019-401890



  历经约一年的精心筹备,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昨天正式推出加强后的常设展览。除了新添的160件珍贵展品外,展览也采用多种新科技与创新元素,让参观者享受全新的体验,了解更为丰富的孙中山与南洋历史。
  由晚晴园和中国武汉中山舰博物馆联合呈献的“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也在昨天正式开展。这是中山舰出水文物首次在中国以外展出。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通讯及新闻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其生、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临时代办黎宝光、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和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局长陈慧出席昨早的推介仪式。
  主宾黄循财以华语致辞说,如今已交由国家文物局管理的晚晴园“除了是传承历史的机构,更是本地华人的一个文化焦点。”
  黄循财赞扬晚晴园在常设展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科技。他指出,晚晴园是少数运用立体投影技术(hologram)的本地博物馆之一,这个创意精神十分可喜,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
  立体投影技术是加强后的常设展览所采用的创新方式之一。由演员演出的两分多钟视频,经由立体投影处理,更生动地重现孙中山在晚晴园工作与生活时的场景。
  今年7月1日正式接任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一职的陈丁辉博士受访时说,常设展览的四个展厅是回答和孙中山有关的四个问题,加强后的常设展览补充了一些原本缺少的内容,使这个故事更加完整。
  陈丁辉举例说,第二展厅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孙中山在新加坡期间做了哪些事情。原本的展览虽然已涵盖了他的革命事业,但缺少有关他在晚晴园居住期间的生活。新增的立体投影正是根据原主人张永福的回忆录所构思出的孙中山生活缩影。
  除了采用立体投影,展馆也在第三展厅使用投影,呈现国际报章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的报道。陈丁辉希望,这样的呈现方式能够更吸引年轻一代,让他们对那段历史产生兴趣,继而加以了解。

增加与外国博物馆互动交流
  晚晴园自2011年重新开放以来,在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与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与管理下,与外国博物馆的互动与交流有所增加。除了向广州博物馆和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借展外,晚晴园也先后在中国多个城市展出,向当地民众介绍孙中山与南洋的故事。
  黄循财说:“晚晴园将展览推广到国外,使海外公众进一步认识新加坡和亚洲区域的紧密关系,这种精神非常值得鼓励。”
  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指出,晚晴园可以说是孙中山“指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东南亚大本营”,而永丰舰(即中山舰)是孙中山“广州平叛的流动革命根据地”。“中山舰博物馆和晚晴园携手合作举办展览,意义重大。”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临时代办黎宝光在致辞中说,这次的中山舰特展是“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之一”。明年是新加坡独立50周年,中新建交25周年,“是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之年,中新两国将在各个领域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


《联合早报》- 中国“中山舰”50出水文物今起展出 (2014-10-19)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41019-401892



  今日起至明年4月19日,公众将能在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一睹来自中国名舰“中山舰”的50多件珍贵出水文物。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可谓见证了历史的惊涛骇浪。
  永丰舰是于1910年,由中国当时的满清政府向日本订造的两艘现代化炮舰之一,另一艘名为“永翔”。永丰舰于1913年加入北洋政府海军,在其26年的航程中,先后经历了五大历史事件:
   1916年,永丰舰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1917年,永丰舰南下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即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北 洋军阀专政。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蒙难”期间登临永丰舰,指挥平叛斗争。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孙中山意见不合,永丰舰又成为孙中山和宋庆 龄逃离总统府后的救驾。1925年孙中山逝世,广州革命政府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1926年,蒋介石为争夺领导权而引发了中山舰事件。
  1938年,中山舰在武汉会战中遭重创,沉没于长江金口水域,直至1997年被整体打捞出水,出水文物近5000件。1999年成立的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在完成中山舰修复保护后,于2011年正式开放给公众参观。
  公众将能在这次特展观赏到刻有“精神如见”的银质匾牌、陆海空银质勋章和船员生活用品等展品,其中多个属中国国家级文物。这些展品不但讲述了中山舰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船员们在日常海上生活中的习惯和情趣。
  晚晴园馆长陈丁辉受访时说:“这次的特展十分难得。除了中山舰本身的历史精彩故事外,它也是中国第一次把一艘军舰完整地打捞起来。对于中国在地下考古领域的成就,我们比较熟悉,但中山舰让我们了解到,中国水下打捞和修复出水文物方面所具备的水平。”
  公众也可以参加今天下午2时至3时的华语讲座《百年名舰 风雨历程》和下午3时至4时的《中山舰:孙中山与宋庆龄的传奇爱情》,主讲人分别是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和中山舰博物馆资深讲解员谢蓓。

“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
日期:即日起至明年4月19日(星期二至星期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地点: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大人路12号)
票价:公民与永久居民可免费参观,外国访客参观费每人4元
电话:62567377
网站:www.wanqingyuan.org.sg


《联合早报》- 晚晴园17展品为私人珍藏 (2014-10-19)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41019-401894


  晚晴园常设展览的160件新增展品中,有17件来自公众、社区团体和私人收藏家。这些珍贵文物包括林文庆博士翻译的《离骚》英译本(1929年初版)、孙中山亲笔题写的“俭为共德”横幅,以及孙中山任命程天斗为香港筹饷委员长及广东财政厅长的委任状原件。
  《离骚》英译本由林文庆博士基金受托人陈仲熙(68岁)长期借予晚晴园,这个展品是目前已知仅存的两本1929年版本之一。
  陈仲熙是知名东南亚历史学者陈育崧之子。陈育崧曾是华侨协会秘书,林文庆是时任会长。陈仲熙介绍说,父亲陈育崧也是林文庆担任校长期间,厦门大学的首批学生之一。
  陈仲熙通过父亲口述了解到,林文庆之所以选择翻译《离骚》,一方面是因为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文中所体现出的爱国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林文庆当时致力于推动本地华人社会改革,并将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文学介绍给受英文教育的土生华人。
  “俭为共德”横幅是李思豪医生(44岁)的个人收藏。他受访时透露,他在国外拍卖市场上购得这幅孙中山墨宝。
  李思豪说,由于受到曾在华校执教的祖父李其正影响,他从小对孙中山十分敬仰,所以在第一次看到这幅字的时候十分欣喜。
  他说:“俭为共德是我们这位华人伟人所提倡的价值观。我第一眼看到时,就知道它不该用来给我自己欣赏,而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它。今天看到它能够在晚晴园展出,我非常开心。晚晴园是孙中山在南洋时期的重要地标,所以借给晚晴园是最适合不过了。”
  除此之外,本报曾在2012年报道过,本地夜店Zouk执行主席兼总裁程令嘉(67岁)慷慨捐出一批祖父程天斗所留下的辛亥革命时期珍贵文物给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经过资料整理与研究,常设展览这回首次展出程天斗的委任状。



Sunday Times - Sunken artefacts appear shipshape (201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