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三庆大典缅怀新加坡蔡氏先贤







原文:

三庆大典缅怀新加坡蔡氏先贤     
柯木林

  新加坡济阳蔡氏公会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举行三庆大典。所谓三庆,指的是庆祝 “新加坡共和国建国50年、蔡氏公会成立85周年及第六届东盟济阳辛柯蔡宗亲联谊大会”。
   记得1990年6月,济阳蔡氏公会也举办过 “三庆大典” 。当年庆祝的是蔡氏公会成立60周年、南洋柯氏公会成立36周年, 及第三届新马辛柯蔡济阳宗亲联谊大会在新加坡举行。我与新加坡辛氏公会及蔡氏公会同仁们协力合作,参与其 事, 并制作《辛柯蔡三庆大典缘起碑》,以志其盛, 此匾牌至今依然存放于三家公会会所,成了历史文物。
  如今2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此次蔡氏公会 主催的三庆大典,按照华人社团的传统习惯,当然要出版纪念特刊。根据蔡氏公会的文告,此刊物有一章述及早期闽粤移民下南洋的历史。作为南洋柯氏公会名誉董 事,我受邀为此特刊撰文,盛情难却!爰将现有资料整理成文,际此缅怀新加坡蔡氏先贤。

“陈天蔡地佘皇帝”
  19世纪的新加坡华人社会,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陈天蔡地佘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当然是华人习惯的夸大说法,并非真正有姓 “陈” 的登了天,姓 “蔡” 的入了地,而姓 “佘” 的做了皇帝。然而,这“陈、蔡、佘”指的又是何许人?
   简单地说,这句话只是形容当时这三个姓氏的显赫社会地位而已。当时新加坡陈姓殷商众多,富甲一方。 如霹雳州甲必丹陈亚汉的儿子陈成宝 (1830-1879)、新加坡四大厝 (豪宅) 之一 的 “资政第” 主人陈旭年 (1827-1902 )、柔佛陈厝港港主陈开顺 (1803-1857)、以及柔佛的潮籍港主等不下一二十人,都是姓陈的。当年陈氏显达多寓居新加坡,属于上层社会人士,似乎拥有了整个天空,因此有“陈 天” 的比喻。
  至于 “佘皇帝” 指的是潮帮领袖佘有进(1805-1883,陈成宝的岳父)及其家族。佘有进以从事种植甘密,胡椒起家,为英殖民地政府所器重,被封为太平局绅 (Justice of Peace)。 佘氏一门俊杰,祖孙三代共出了四位太平局绅 ,可说是新加坡历史上的豪门,  故有 “佘皇帝” 之称。那么, “蔡地” 的蔡氏指的又是谁呢?
  早期的新加坡华族社会,因方言隔阂所形成的帮派, 及由不同帮派而衍生的秘密会社 (俗称私会党), 不可胜举。这当然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当时新加坡共有十大秘密会社帮派:福建义兴、广惠肇义兴、潮郡义兴、海南义兴、客属义兴(又名松柏馆)、义福、义 信、福兴、广福义气和海山。前五派虽以方言而分,但有相助之谊,因此势力最大,据说有1万5000人。 “蔡地”是指潮人秘密会社义兴首领蔡茂春 (Chuo Moh Choon, 约1819-1879),他在下层社会中地方势力很大,活动地盘很广,所以有“蔡地”之称。

  蔡茂 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府,19岁移民新加坡,在新加坡加入了三合会。1850年代,成为义兴的首领,卷入了1854年闽粤两帮大暴动。1864年,英官方准 他归化为英籍民。此后,他专心向各行业发展,一生累积财富。对当时新加坡华人而言,蔡茂春是权力的化身。他说的话就是法律,因为他有办法使之变成法律。他 不但是市内最大与最自大的会党首领,而且获得政府的信心, 英国殖民地政府需要他帮助维持地方治安。
  1879年蔡茂春逝世。 108年后的1987年7月, 他的墓地在汤申路上段 (Upper Thomson Road)一帶,即义顺区合春格村威灵宫 (庙宇) 附近被发现。其墓碑刻有“明”字,表示他是一位有民族思想的反清复明的义士,对明朝忠贞不渝。墓碑也志明他是“义兴总理”, 有五名妻妾陪葬,可见当年蔡茂春确实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新华历史人物列传》收录的蔡氏名人
  除蔡茂春外,根据 1995年11月出版的《新华历史人物列传》(该书共收录1175新加坡华族历史名人)所载,蔡氏名人有27位 (参阅该书页204-209);而2012年11月出版的《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该书共收录155位新加坡闽藉名人),蔡氏名人也有3位 (参阅该书页 281-285)。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仅简略介绍五位19世纪新华历史的蔡氏先贤,藉此表缅怀之情:
  1  蔡沧浪(约1788-1838)
   华社领袖,一作蔡沧郎,又作蔡苍郎。祖籍福建省海澄县(今属龙海县),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蔡士章(1750-1802)之子,马六甲出生。蔡沧浪移居新加坡时,住在甘榜格南 (Kampong Glam ) 的一座豪宅。他在丹戎巴葛 (Tanjong Pagar) 拥有大片地产,  此地产附近有一山丘,当地居民称为“沧浪山”。1828年恒山亭(开埠初期新华社会最高领导机构)创建时,蔡沧浪捐金400元。1831年44岁生日,大 摆筵席,欢宴各界名流。根据1836年《新加坡纪事报》(Singapore Chronicle)启事,蔡沧浪宣布要离开海峡殖民地,前往中国居留数年。不幸在1838年抵达澳门时,遭窃贼杀害。生前立下遗嘱,拟将部分产业变成恒 产,用以祭祀其本人及诸妻妾的神位。法院则以该恒产不属于慈善性质,故宣布遗嘱条款无效。这项裁夺,从此成为马来亚的判例。蔡沧浪有一女嫁给殷商龚光传 (1790-1854),生子龚菽惠及数名女儿,其中一女适船主黄敏 (1823-1868)。19世纪80年代, 从里峇峇利路 (River Valley Road)至驳船北码头 (North Boat Quay) 的沧浪路 (Chong Long Road, 此路已不存在),就是纪念他的。
  2  蔡延龄(?- 约1849)
  庆德会创始人之一, 祖籍福建省漳州。祖父为马六甲华人甲必丹蔡士章,父亲蔡沧浪为新华社会领袖。庆德会是海峡华人于1831年所创立的互助性质的组织, 共有36位会员。蔡延龄曾与蔡延庆合创商行,1831年拆股。1828年恒山亭兴建,捐金120元,排名第11。1842年天福宫 (继恒山亭后之新华社会最高领导机构) 兴建时,捐款55元。
  3  蔡锦溪(1836-1903)
  商人,祖籍福建 省海澄县(今属龙海市)。生长于马六甲,寄居新加坡厦门街 (Amoy Street)。其事业规模不详。当1892年2月底天福宫大董事陈金钟 ( 1829-1892, 新加坡大慈善家陈笃生之子) 逝世后,接任天福宫总理之职。1897年因未中选为正总理而自动引退。
  4 蔡子庸(1847-?)
   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 (今中华总商会) 创始人之一,祖籍广东省澄海县。幼年在故乡受教育,后在天津、上海、汉口等地经商。1874年南来新加坡,创设成发绸庄于桥南路 (South Bridge Road),兼营红烟及陶瓷器,自任司理。嗣与友人合资创设元发栈,专营米糖, 并于曼谷设立碾米厂四座,出产白米,运销新加坡和香港。1906年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成立时,为发起人之一,曾任该会第二届正总理,继任第三届副总理,又 历任协理及会董多年。1906年,与廖正兴等倡办端蔡学堂,被选为该校首届正总理。此后连任总理10届, 被殖民地政府委为华人参事局 (Chinese Advisory Board) 委员。
  5  蔡金吉(1859-1907)
  园艺家,祖籍福建,蔡开云之独生 子。初期担任林长华父子公司推销员。1886年海峡贸易有限公司成立时,转任该公司白锡推销员,直至1907年1月5日逝世。因娶陈金钟之女为妻,故亦负 责金钟公司(振成号)的白米批发工作,为海峡侨生当中少数对农艺真正有兴趣者。从1896年起多次在马里士他路(Balestier  Road)乡间私宅举行园游会,让各族宾客观赏其所栽种的奇花异木。最后一次园游会,于1905年8月在 巴西班让路 (Pasir Panjang Road)  五英里半私宅庭园举行, 出席者包括军政财经各界要员。1906年,第三届常年农艺展览会举行时,系出任花果蔬菜小组委员的唯一华人。义勇演武亭(俗称华人义勇军俱乐部)创建时, 捐金25元。金吉路 (Kim Keat Road) 、金吉道 (Kim Keat Aveune)、金吉弄  (Kim Keat Close )、金吉巷 (Kim Keat Lane ) 、金吉连路 (Kim Keat Link) 以及金吉选区 ( Kim Keat Constituency, 存在于1968年至1991年,后并入大巴窑集选区 ),都是纪念他的。

  走笔至此,这里要附带一提的 是:蔡氏公会现址于芽茏九巷3号 ( No 3,Lorong 9  Geylang Road)。此前,会址在加东安珀路(Amber Road)38号, 这是一座两层楼的旧式别墅, 与邱菽园的故居“东滨小阁”毗邻。邱菽园  (1874-1941)  在新加坡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有“星洲才子”之美誉, 其故居在安珀路42号,今已荡然无存矣!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初稿  2015年1月31日
完稿  2015年2月17日
原载《新加坡济阳蔡氏公会三庆特辑》,2015年10月31日出版,页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