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人民政协网 - 柯木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http://www.rmzxb.com.cn/c/2016-07-07/905883.shtml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新加坡宗乡总会理事柯木林提出,“培养新一代侨民的文化认同感,是增强和谐侨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观点获得了侨胞们的一致认同。



  谈话间,柯木林笑言,自己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拥趸者,希望毕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成立于1986年的新加坡宗乡总会,一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使命,其具体工作正是由他首任主任的学术委员会主导。

告慰先贤以励后人
  谈话从他的一篇新博文开始。
  6月25日,柯木林发表了一篇博文——林谋盛义士的《与妻诀别书》。今年6月29日是抗日英雄、为捍卫新马献出生命的林谋盛牺牲72周年纪念日,这篇博文正是为了纪念他。
   据柯木林介绍,林谋盛祖籍福建南安,1925年,16岁的他随父来到新加坡,求学从商一路走来,成长为华社领袖级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136大队 的负责人,林谋盛为盟军收集日军情报,行动失败被捕,后于1944年6月29日在狱中被日军严刑拷打牺牲,年仅35岁。
  《与妻诀别书》是林谋 盛写给妻子的家书,家书中写道:“我明知道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但一旦接受就必须勇往直前。我的责任与自尊绝不允许我却步。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他们的 祖国牺牲,如果中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她的人民必须作出牺牲。自1937年以来,我试图以个人绵力,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这项任务正好可以继续我的报国志 愿……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离开你的时候,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我原本计划在苏门答腊某处先找个全身之处,等候安全时日再回来。我做梦也没想到, 这一别竟成永诀!”
  读着,柯木林沉默了,摘下眼镜望向远方。片刻后,他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当年写给妻子的《与妻书》是《中华文 选》的一篇课文,中学生必读。“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有林觉民,那么林谋盛是新加坡历史上的英雄,他的事迹与精神应该在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华人社会代代相 传,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敬。”柯木林说。

以史为鉴追根溯源
  柯木林与林谋盛同为福建人,不同的是柯木林是第二代 侨民,对祖籍国的情感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辈的传承。他坦言,新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匮乏,如何让新侨民不忘“根”和“本”,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美 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新加坡宗乡总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动力。
  为了让新一代侨民了解认知新加坡的华人史,培养新侨的文化认同感,宗乡总会组织编写了《新加坡华人通史》,并于2015年11月出版。
   作为《新加坡华人通史》的主编,柯木林介绍说,这是一项大规模、有计划的民间修史工程,这部通史时间跨度自14世纪至今700多年,全书80多万字、厚 826页,有300多幅插图,由海内外37名史界学者共同撰写完成。这部史学巨著涉及经济、教育、文化、政治方方面面,力求让读者全面地窥视新加坡华人史 的全貌。
  柯木林表示,新加坡的繁荣,是华人与各民族兄弟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往往使我们赞叹,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使 我肃然起敬。读史可使我拍案叫绝,亦可使我黯然流泪,更希望通过读史能增强华族的凝聚力和文化归属感”。他希望,人们以史为鉴,在追溯历史的同时,追忆新 加坡华人来时的路,为新一代侨民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参阅。

三十年风雨路承前启后
  新加坡宗乡总会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目前拥有团体会员237个,会员人数为6000多人。柯木林说,宗乡总会十分关心新移民的融入问题,推出了许多重要项目,邀请新移民组织参加,帮助新移民了解传承祖籍国文化,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近年来,宗乡总会多次主办或资助有关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公众对华文、中华文化传统的认识,先后成立“华社自助理事会”、“中华语言文化基金”、“华文课外读物理事会”等,向学生推荐可读性高的华文读物;创设华裔馆,作为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文化是软实力,培养新侨民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后继无人。”柯木林说,新一代侨民与父辈不同,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对祖籍国的认知很少,怎样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已成宗乡会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进一步吸引年轻人,宗乡总会支持并资助由义安理工学院学生策划的“时光老店企划”网站,以多媒体方式向年轻一代介绍本地消失中的传统技艺,如灯笼制作、刺绣、宋谷帽与舞蛇,学生们可免费下载手机游戏应用软件,从游戏中了解富有传统特色的文化遗产。



人民政协报(2016年7月第7467期) - 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http://m.183read.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90992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新加坡宗乡总会理事柯木林提出,“培养新一代侨民的文化认同感,是增强和谐侨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观点获得了侨胞们的一致认同。
  谈话间,柯木林笑言,自己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拥趸者,希望毕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成立于1986年的新加坡宗乡总会,一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使命,其具体工作正是由他首任主任的学术委员会主导。
  告慰先贤以励后人
  谈话从他的一篇新博文开始。
  6月25日,柯木林发表了一篇博文——林谋盛义士的《与妻诀别书》。今年6月29日是抗日英雄、为捍卫新马献出生命的林谋盛牺牲72周年纪念日,这篇博文正是为了纪念他。
   据柯木林介绍,林谋盛祖籍福建南安,1925年,16岁的他随父来到新加坡,求学从商一路走来,成长为华社领袖级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136大队 的负责人,林谋盛为盟军收集日军情报,行动失败被捕,后于1944年6月29日在狱中被日军严刑拷打牺牲,年仅35岁。
  《与妻诀别书》是林谋 盛写给妻子的家书,家书中写道:“我明知道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但一旦接受就必须勇往直前。我的责任与自尊绝不允许我却步。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他们的 祖国牺牲,如果中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她的人民必须作出牺牲。自1937年以来,我试图以个人绵力,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这项任务正好可以继续我的报国志 愿……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离开你的时候,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我原本计划在苏门答腊某处先找个全身之处,等候安全时日再回来。我做梦也没想到, 这一别竟成永诀!”
  读着,柯木林沉默了,摘下眼镜望向远方。片刻后,他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当年写给妻子的《与妻书》是《中华文 选》的一篇课文,中学生必读。“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有林觉民,那么林谋盛是新加坡历史上的英雄,他的事迹与精神应该在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华人社会代代相 传,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敬。”柯木林说。
  以史为鉴追根溯源
  柯木林与林谋盛同为福建人,不同的是柯木林是第二代侨民,对祖籍国的情 感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辈的传承。他坦言,新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匮乏,如何让新侨民不忘“根”和“本”,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美德,传承和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是新加坡宗乡总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动力。
  为了让新一代侨民了解认知新加坡的华人史,培养新侨的文化认同感,宗乡总会组织编写了《新加坡华人通史》,并于2015年11月出版。
   作为《新加坡华人通史》的主编,柯木林介绍说,这是一项大规模、有计划的民间修史工程,这部通史时间跨度自14世纪至今700多年,全书80多万字、厚 826页,有300多幅插图,由海内外37名史界学者共同撰写完成。这部史学巨著涉及经济、教育、文化、政治方方面面,力求让读者全面地窥视新加坡华人史 的全貌。
  柯木林表示,新加坡的繁荣,是华人与各民族兄弟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往往使我们赞叹,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使 我肃然起敬。读史可使我拍案叫绝,亦可使我黯然流泪,更希望通过读史能增强华族的凝聚力和文化归属感”。他希望,人们以史为鉴,在追溯历史的同时,追忆新 加坡华人来时的路,为新一代侨民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参阅。
  三十年风雨路承前启后
  新加坡宗乡总会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目前拥有团体会员237个,会员人数为6000多人。柯木林说,宗乡总会十分关心新移民的融入问题,推出了许多重要项目,邀请新移民组织参加,帮助新移民了解传承祖籍国文化,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近年来,宗乡总会多次主办或资助有关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公众对华文、中华文化传统的认识,先后成立“华社自助理事会”、“中华语言文化基金”、“华文课外读物理事会”等,向学生推荐可读性高的华文读物;创设华裔馆,作为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文化是软实力,培养新侨民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后继无人。”柯木林说,新一代侨民与父辈不同,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对祖籍国的认知很少,怎样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已成宗乡会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进一步吸引年轻人,宗乡总会支持并资助由义安理工学院学生策划的“时光老店企划”网站,以多媒体方式向年轻一代介绍本地消失中的传统技艺,如灯笼制作、刺绣、宋谷帽与舞蛇,学生们可免费下载手机游戏应用软件,从游戏中了解富有传统特色的文化遗产。





人民政协网 - 柯木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http://mobile.rmzxb.com.cn/tranm/index/url/www.rmzxb.com.cn/c/2016-07-07/905883.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谈话间,柯木林笑言,自己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拥趸者,希望毕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成立于1986年的新加坡宗乡总会,一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使命,其具体工作正是由他首任主任的学术委员会主导。

告慰先贤以励后人

谈话从他的一篇新博文开始。

6月25日,柯木林发表了一篇博文——林谋盛义士的《与妻诀别书》。今年6月29日是抗日英雄、为捍卫新马献出生命的林谋盛牺牲72周年纪念日,这篇博文正是为了纪念他。

据柯木林介绍,林谋盛祖籍福建南安,1925年,16岁的他随父来到新加坡,求学从商一路走来,成长为华社领袖级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136大队的负责人,林谋盛为盟军收集日军情报,行动失败被捕,后于1944年6月29日在狱中被日军严刑拷打牺牲,年仅35岁。

《与妻诀别书》是林谋盛写给妻子的家书,家书中写道:“我明知道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但一旦接受就必须勇往直前。我的责任与自尊绝不允许我却步。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他们的祖国牺牲,如果中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她的人民必须作出牺牲。自1937年以来,我试图以个人绵力,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这项任务正好可以继续我的报国志愿……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离开你的时候,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我原本计划在苏门答腊某处先找个全身之处,等候安全时日再回来。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读着,柯木林沉默了,摘下眼镜望向远方。片刻后,他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当年写给妻子的《与妻书》是《中华文选》的一篇课文,中学生必读。“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有林觉民,那么林谋盛是新加坡历史上的英雄,他的事迹与精神应该在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华人社会代代相传,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敬。”柯木林说。

以史为鉴追根溯源

柯木林与林谋盛同为福建人,不同的是柯木林是第二代侨民,对祖籍国的情感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辈的传承。他坦言,新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匮乏,如何让新侨民不忘“根”和“本”,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美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新加坡宗乡总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动力。

为了让新一代侨民了解认知新加坡的华人史,培养新侨的文化认同感,宗乡总会组织编写了《新加坡华人通史》,并于2015年11月出版。

作为《新加坡华人通史》的主编,柯木林介绍说,这是一项大规模、有计划的民间修史工程,这部通史时间跨度自14世纪至今700多年,全书80多万字、厚826页,有300多幅插图,由海内外37名史界学者共同撰写完成。这部史学巨著涉及经济、教育、文化、政治方方面面,力求让读者全面地窥视新加坡华人史的全貌。

柯木林表示,新加坡的繁荣,是华人与各民族兄弟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往往使我们赞叹,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使我肃然起敬。读史可使我拍案叫绝,亦可使我黯然流泪,更希望通过读史能增强华族的凝聚力和文化归属感”。他希望,人们以史为鉴,在追溯历史的同时,追忆新加坡华人来时的路,为新一代侨民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参阅。

三十年风雨路承前启后

新加坡宗乡总会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目前拥有团体会员237个,会员人数为6000多人。柯木林说,宗乡总会十分关心新移民的融入问题,推出了许多重要项目,邀请新移民组织参加,帮助新移民了解传承祖籍国文化,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近年来,宗乡总会多次主办或资助有关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公众对华文、中华文化传统的认识,先后成立“华社自助理事会”、“中华语言文化基金”、“华文课外读物理事会”等,向学生推荐可读性高的华文读物;创设华裔馆,作为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文化是软实力,培养新侨民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后继无人。”柯木林说,新一代侨民与父辈不同,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对祖籍国的认知很少,怎样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已成宗乡会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进一步吸引年轻人,宗乡总会支持并资助由义安理工学院学生策划的“时光老店企划”网站,以多媒体方式向年轻一代介绍本地消失中的传统技艺,如灯笼制作、刺绣、宋谷帽与舞蛇,学生们可免费下载手机游戏应用软件,从游戏中了解富有传统特色的文化遗产。




 人民政协报 - 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访新加坡宗乡总会理事柯木林 (2016-07-07)






人民政协报 - 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2016年7月第7467期)
http://m.183read.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909926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新加坡宗乡总会理事柯木林提出,“培养新一代侨民的文化认同感,是增强和谐侨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观点获得了侨胞们的一致认同。
  谈话间,柯木林笑言,自己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拥趸者,希望毕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成立于1986年的新加坡宗乡总会,一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使命,其具体工作正是由他首任主任的学术委员会主导。
  告慰先贤以励后人
  谈话从他的一篇新博文开始。
  6月25日,柯木林发表了一篇博文——林谋盛义士的《与妻诀别书》。今年6月29日是抗日英雄、为捍卫新马献出生命的林谋盛牺牲72周年纪念日,这篇博文正是为了纪念他。
  据柯木林介绍,林谋盛祖籍福建南安,1925年,16岁的他随父来到新加坡,求学从商一路走来,成长为华社领袖级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136大队的负责人,林谋盛为盟军收集日军情报,行动失败被捕,后于1944年6月29日在狱中被日军严刑拷打牺牲,年仅35岁。
  《与妻诀别书》是林谋盛写给妻子的家书,家书中写道:“我明知道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但一旦接受就必须勇往直前。我的责任与自尊绝不允许我却步。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他们的祖国牺牲,如果中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她的人民必须作出牺牲。自1937年以来,我试图以个人绵力,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这项任务正好可以继续我的报国志愿……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离开你的时候,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我原本计划在苏门答腊某处先找个全身之处,等候安全时日再回来。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读着,柯木林沉默了,摘下眼镜望向远方。片刻后,他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当年写给妻子的《与妻书》是《中华文选》的一篇课文,中学生必读。“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有林觉民,那么林谋盛是新加坡历史上的英雄,他的事迹与精神应该在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华人社会代代相传,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敬。”柯木林说。
  以史为鉴追根溯源
  柯木林与林谋盛同为福建人,不同的是柯木林是第二代侨民,对祖籍国的情感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辈的传承。他坦言,新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匮乏,如何让新侨民不忘“根”和“本”,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美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新加坡宗乡总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动力。
  为了让新一代侨民了解认知新加坡的华人史,培养新侨的文化认同感,宗乡总会组织编写了《新加坡华人通史》,并于2015年11月出版。
  作为《新加坡华人通史》的主编,柯木林介绍说,这是一项大规模、有计划的民间修史工程,这部通史时间跨度自14世纪至今700多年,全书80多万字、厚826页,有300多幅插图,由海内外37名史界学者共同撰写完成。这部史学巨著涉及经济、教育、文化、政治方方面面,力求让读者全面地窥视新加坡华人史的全貌。
  柯木林表示,新加坡的繁荣,是华人与各民族兄弟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往往使我们赞叹,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使我肃然起敬。读史可使我拍案叫绝,亦可使我黯然流泪,更希望通过读史能增强华族的凝聚力和文化归属感”。他希望,人们以史为鉴,在追溯历史的同时,追忆新加坡华人来时的路,为新一代侨民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参阅。
  三十年风雨路承前启后
  新加坡宗乡总会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目前拥有团体会员237个,会员人数为6000多人。柯木林说,宗乡总会十分关心新移民的融入问题,推出了许多重要项目,邀请新移民组织参加,帮助新移民了解传承祖籍国文化,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近年来,宗乡总会多次主办或资助有关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公众对华文、中华文化传统的认识,先后成立“华社自助理事会”、“中华语言文化基金”、“华文课外读物理事会”等,向学生推荐可读性高的华文读物;创设华裔馆,作为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文化是软实力,培养新侨民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归属感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后继无人。”柯木林说,新一代侨民与父辈不同,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对祖籍国的认知很少,怎样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已成宗乡会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进一步吸引年轻人,宗乡总会支持并资助由义安理工学院学生策划的“时光老店企划”网站,以多媒体方式向年轻一代介绍本地消失中的传统技艺,如灯笼制作、刺绣、宋谷帽与舞蛇,学生们可免费下载手机游戏应用软件,从游戏中了解富有传统特色的文化遗产。




第八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海外侨领看湖南合影留念 2016.6.4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