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星期日

《天涯共此时:武昌首义与南洋回响》






《联合早报》- 晚晴园武昌起义特展 展出逾150文物 (2016-11-07)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61107-686892

  105年前的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引发一连串的连锁效应,最终结束长达200多年的清朝统治。为纪念孙中山150周年诞辰及1911年中国发生的武昌起义,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从上周六起至明年4月30日举行特展,让国内外公众通过来自中国及本地的珍贵文物,回顾当年武昌起义的事迹。
  名为《天涯共此时:武昌首义与南洋回响》的文物与史料特展,前晚连同晚晴园举办的“文化飨宴艺晚晴”举行开幕礼。特展展出超过150件文物及史料。特展除了有部分为晚晴园及私人收藏者的珍藏,其余逾80件展品是从中国武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借来本地展出。
  负责筹划特展的晚晴园研究员陈丁辉博士(44岁)受访时说,晚晴园希望下来能吸引三四万名访客参观特展。晚晴园也利用科技为特展融入互动式内容,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到访。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在开幕礼致词时强调,本地华族可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本地华族社群可通过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强化晚晴园这类文化机构的角色,以及鼓励本地社群支持文化活动,进而加深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并与其他族群分享。”




《联合早报》- 陈丁辉:晚晴园武昌首义特展的时代意义 (2017-03-25)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70325-740044

  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中国武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于去年11月初联合主办《天涯共此时:武昌首义与南洋回响》特展,展期至2017年4月30日。
  105年前的10月10日在武昌所爆发的一场起义,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关注,因此我们以“天涯共此时”作为特展的主标题,內容则分为“武昌首义,领袖群伦”“民国之门,共和气象”和“共和初成,南洋之声”三个展区呈现,分別叙述武昌首义的来龙去脉、共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成功后新加坡华社的回响。
  现今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之一,由武昌、汉阳和汉口三地组成,人口约1000万。它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华中)以及长江与汉水交会之处,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是华中及长江流域的战略要地。 地理位置的优势,乃促成武昌首义成功的要因,另一重要因素则是西方社会影响。汉口自1860年代以来,英、德、俄、法、日等列强相继设立租界,加上长江轮船航线和京汉铁路的开通,促使这座内陆港口城市的对外开放,开始接触到西方文明。
  另一方面,清末张之洞实施了长达20年的湖北新政,一系列“兴实业、练新军、办文教”的举措,造就了新型知识分子和新式军队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也为武昌首义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尽管如此,辛亥革命的成功也不无偶然因素。其时湖北已有三个积极策划推翻满清的革命团体,分別是由余诚(1884年-1910年)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蒋翊武(1885年-1913年)带领的文学社,及以孙武(1880年- 1939年)为首的湖北共进会。
  余诚逝后,蒋、孙两派结盟。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国租界配製炸弹時发生爆炸,孙受伤住院。俄国巡捕破获机关部,并将名单和文件移交清廷,蒋翊武获悉立即逃离武昌。
  官府四出搜捕革命党人,全城人人自危,迫使他們提前发动起义。10月10日,熊秉坤(1885年-1969年)率领工程八营的士兵打响武昌首义的第一枪,当晚就拿下楚望台军械库,并分兵三路连夜进攻湖广总督署,总督瑞澂即弃逃。
  一夜激战,武昌克复。湖北咨议局于次日推举协统黎元洪(1864年-1928年)为都督,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俗稱“红楼”),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并呼吁各省独立。两个月內,全国有14个省、上海及南京先后或以武装或以和平的方式响应武昌起义。武昌成为首义之区,“红楼” 则为民国之门。
  辛亥革命成功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迎接共和时代来临之际,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新的政治气象。社会方面也有新的主张,政府开始宣导男子剪辫、女子不裹脚。服饰出现新形象,人们逐渐接受西装,发型也有新潮流。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不只在高楼飘扬,这些新的国家象征符号也出現在钱币、瓷器、墨盒、发簪等物之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民也在这个过程中强化自我的民族尊严和国家意识,形塑和发展国家认同。
  我们可以說,武昌首义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轨道,新共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但它同时也对本地华社产生深刻的影响。新加坡是孙中山在南洋最重要的革命基地之一。1905年他在晚晴园成立中囯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在此招募志士、筹募经费、指挥革命。孫中山得到本地华人大力支持,追随者众。當武昌首义的消息传到新加坡,许多本地民众焚烧清廷旗帜、燃放鞭炮、剪辫易服、踊跃捐献。
  新共和的成立也刺激了海外华人的民族主义,增强他们对中国的归属感。此外,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海外华人对无私和奉献、平等和自由有了全新的认识,促使他们参与现代中国的建设。部分海外华人受辛亥革命成功的启示,更勇于争取自身在殖民地的权益。
  《天涯共此时:武昌首义与南洋回响》特展,正是奠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策划的。本次展出的其中80件珍贵文物,乃由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借出,属国家一级文物有彭汉遗赠孙中山粉彩开光山水人物图索耳花盆、表彰熊秉坤打响第一枪的勋五位证书、勋五位章、驻汉英俄法德日等国领事宣告“严守中立”的布告等。
  其他展品还有孙中山赠革命志士的手迹、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证书等,均为首次海外展出。此外还有前述提到的刻画了五色旗和十八星旗的器皿、飾品。每件文物都记载着辛亥革命志士为发动武昌起义所建立的功勋。
  为了呼应武昌首义与南洋回响的主題,晚晴园方面也加入了相关展品,以说明本地华社與辛亥革命的历史连结。文物方面有民国政府为肯定和表彰海外华人对革命有功,颁给林义顺的青天白日勋章、民众珍藏的纸钞、债券、纪念币和勋章等;文件方面则有本地中英文报章对革命成功的报道,內容包括各界发起的筹款或捐献活动、剪辫运动,以及会馆主导的福建保安捐、广东救济捐等等。这些展品充份说明本地华社对共和的支持与民国的关注。
  随着海外华人民族主义和政治意识的觉醒,本地华人持续且积极地参与1915年的讨袁运动、孙中山在广州的三次政权起迭,以及1930年代的抗日救亡运动,直至二次世界大战爆發为止。透过这个特展,我们希望访客能以不同的位置与视野,重新认识辛亥革命历史的意义,以及新加坡在辛亥革命的角色与重要性。
作者是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