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

“笃爱有缘”——孙中山的铁汉柔情




《联合早报》 -  柯木林:“笃爱有缘”——孙中山的铁汉柔情 (2014-03-10)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40310-319157/page/0/1


  历史给人的印象是沉闷乏味的。尤其是历史事件、人物、年代,对外行者而言,往往会被搞得头昏脑胀。
  然而,历史的细节却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历史人物的感情世界,从来甚少涉及。如果能从这方面着眼,把伟人的内心世界及其鲜为人知的一面,配合大历史背景展现出来,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由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主办的“笃爱有缘: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特展,就突显了这个特点。
  许多人都知道宋庆龄(1893—1981)是孙中山的夫人,但是宋庆龄的人生轨迹,以及她作为伟人身后的一个名女人,其具体事迹对新加坡人而言,的确是知之甚少。这次宋庆龄特展填补了这个空白。
  我非常欣赏展览会的题目“笃爱有缘”。2013年8月1日,当晚晴园还在筹备这次展览时,正苦于思索展题,我跟随晚晴园访问团到上海参观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一进门就看见展览柜内孙中山手书的对联——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当时,我非常激动,即刻对在场的晚晴园馆长潘宣辉说,此联句可作为展题。潘馆长出示一张手稿,说已决定以此为展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
  这副对联是孙中山赠给夫人宋庆龄的。短短14字,道出了孙中山铁汉柔情的一面,以及两人同甘共苦、携手相伴的情谊。这与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传世词作《画堂春》中的名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中山亲书对联赠爱妻
  一般上,我们对孙中山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比较熟悉,但是像“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这样柔情似水的题字,仅此一处。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这14个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时候,当会有更大的震撼。
  1922年,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1878—1933)因反对孙中山北伐,乃密令所部发动武装叛乱,以4000人围攻孙中山的广州官邸。6月16日凌晨2时,孙中山将宋庆龄从酣梦中喊醒,“并催速起,整装同他逃出”。为保证孙中山的安全,宋庆龄再三说服孙中山先行撤离。嗣后宋庆龄在两名卫士的保护下,几经历险,辗转到岭南大学(今广州中山大学),翌晨赴黄埔,在永丰舰(中山舰)上与孙中山会合,终于得以脱险。
  1922年8月14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安全抵达上海,住在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上海思南路,现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经历了生死离别后,孙中山在寓所书房为宋庆龄写下了上述14字的联句。而本次特展的部份展品,是向上海宋庆龄故居商借的。
  这场惊心动魄的事变,令宋庆龄终身难忘。也就是在这次事件中,她流产而终身不育。事后,宋庆龄写了《广州脱险》一文,详细记载了这段经历:“当时我非常紧张,我需要完全的安静和休息……失去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尽管我们失去了一切,但在道义上却赢得了胜利!”
  陈炯明向来为孙中山所倚重,视为心腹。他的叛变,对孙中山而言,何只“痛心”二字所能形容。“我看到他(孙中山)痛苦的样子感到很伤心,可是他却不停地安慰我(宋庆龄)说:‘胜利总有一天是属于我们的’。”(宋庆龄回忆)孙中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伟人,百折不挠。
  因此,这副对联背后不仅蕴藏一个大历史事件,亦可看出孙中山的伤感和对宋庆龄的怜爱。1915年10月24日,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在极大的压力下,共结连理。婚后,孙中山对宋庆龄也很敬重:“我的妻子,是受过美国大学教育的女性,是我的最早的同志和朋友的女儿。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这是我过去从未享受过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与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幸福。”(尚明轩主编,《宋庆龄年谱长编》,中国:北京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一版)

  宋霭龄促成两个妹妹的姻缘
  宋庆龄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基督教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今天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昆山路135号的景灵堂,就是当年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任职牧师的基督教堂。我曾参观过这座教堂,现为上海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宋庆龄在宋家三姐妹中排行第二,1907年9月赴美留学,就读于乔治亚州梅肯市(Macon)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Wesleyan College for Women)。宋家三姐妹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大姐宋霭龄(1889—1973)是促成两个妹妹嫁给中国近代豪杰的主要推手。宋霭龄原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4年9月她辞职后下嫁银行家孔祥熙(1880-1967,后来曾任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其英文秘书职位由二妹宋庆龄取代,后来就成了孙中山夫人。小妹宋美龄则是嫁给了蒋介石。
  作为女性,宋庆龄的一生也是值得的。她曾说:“我是幸福的。我想尽量帮助我的丈夫(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对我来说,结婚就好比进了学校一样,不过没有烦人的‘考试’罢了。”
  然而,在一开始时,宋庆龄对孙中山的感情并不是这样的。“起初,我并不是爱上他(孙中山),而是对英雄的一种朦胧的景仰。我跑出来协助他工作,是出于少女的罗曼蒂克的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所以,我想帮助他。”人生际遇难测,如果宋庆龄不是嫁给孙中山,则历史必将改写!然而,历史又何等无情,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十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与世长辞了!
  本次“笃爱有缘: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特展分四个部分:一、异国求学心系华夏;二、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三、继承遗志共御外侮;四、致力国务关心妇幼。这是晚晴园首次联合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展出,为期六个月,从2014年3月7日到9月7日。配合此次展览,晚晴园也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签署合作协议书,深化各馆之间今后的合作。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新晴》第三期2014年 - 笃爱有缘:孙中山夫人宋庆龄





孙中山海外再现 - 第11期 - “笃爱有缘”——孙中山的铁汉柔情



《联合早报》- 失去孙中山后的陈粹芬 (2019-08-19)

 https://www.zaobao.com.sg/news/fukan/multiplex/story20190819-982053

  马来西亚霹雳州太平的安东咖啡厂,前身长春圃别墅曾与孙中山有某些关系。
  孙中山的红颜知己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后,曾长期住太平的长春圃别墅,并在那里领养一名女儿。

  马来西亚霹雳州太平除了有让人流连忘返的湖光山色,姿态婀娜优雅的巨大雨树外,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还有一段段被岁月遗忘,却依然叫人销魂动容的历史故事。
  最近和一群朋友结伴游太平,因为买不到车票上太平山,改去参观位于阿三坤邦(Assam Kumbang)的安东咖啡厂买炭烧咖啡,反倒让我与一段民国时期的历史不期而遇。

陈粹芬长住长春圃
  到了安东咖啡厂,发现工厂旁的老别墅,除了门上方有个写着“安东”的牌匾,外面还有个扇型小木牌,刻着“长春圃”。今天的长春圃除了屋前一个摆设用的巨大咖啡杯,还在正门梯阶旁立了尊孙中山塑像。
  访客都会与塑像合照留影,即便是印度同胞,或者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的游人,都会入乡随俗与“主角”合照一下。
  朋友都不知道长春圃的历史,安东咖啡厂的员工对咖啡生产程序,咖啡豆种类的认识,远比对长春圃的历史清楚。大家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长春圃与孙中山有某种关系,却说不清那段已久远的历史。
  走进长春圃散发着岁月沧桑的老别墅,只见墙上挂满各种照片、肖像、书法和剪报。除了好几幅孙中山的照片肖像,还悬挂着陈粹芬英年的彩色肖像和黑白照。咦,难道长春圃与陈粹芬有着某种特殊关系?
  其实,答案就在墙壁上的剪报上。太平文史工作者李永球在作田野调查与访问后,曾撰写《长春圃与陈粹芬》一文,点出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后,于1914年独自南渡马来亚时,曾长期住太平的长春圃,并在那里领养一名女儿苏仲英。
  根据李永球的报道,长春圃首位业主是陈继祖,他是陈璧君的哥哥,陈璧君是爱慕汪精卫才华,决定以身相许的马来亚富家小姐。陈继祖和陈璧君的父亲陈耕全是太平广东会馆的创办人之一。陈家兄妹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员素有往来,陈粹芬在长春圃落脚也就不奇怪。
  安东咖啡厂东主程依妹在1940年租下长春圃作为咖啡厂用途,在1942年买下这一房地产。
  槟城《光华日报》在辛亥百年时做专题报道,访问苏仲英与孙乾(孙中山长兄孙眉的孙子)所生的第二儿子孙必兴,揭露更多陈粹芬与长春圃的家族密史。
  我在2010年11月首次采访孙必兴的哥哥孙必胜,对陈粹芬的事已有所闻。2014年三八妇女节当天,孙必兴的弟弟孙必达应邀在晚晴园畅谈孙中山身边的三个女人,即后人口中的“澳门婆”卢慕贞、“南洋婆”陈粹芬和“上海婆”宋庆龄,我当时做了详细报道。
  2016年1月,晚晴园到广州中山翠亨村办“星洲三杰”展览,我随行并参观孙中山故居,再次见到孙必胜、孙必达,还瞻仰陈粹芬的迁葬墓。
  虽然数次采访孙家后人,也知道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后独自重返南洋,却对她在南洋的事迹所知甚少。此次重游北马,误打误撞来到长春圃,倒是重拾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陈粹芬独自回到南洋
  陈粹芬究竟是何许人?
  今天被视为孙中山革命伴侣的陈粹芬,原名香菱,又名瑞芬,祖籍福建同安,却生在香港,因排行第四,被革命党同伴称为“四姑”,是孙中山1890年代初在香港求学时,经陈少白介绍认识的红颜知己。
  一般认为孙中山一生有四个女人;为他生儿育女,默默持家的原配卢慕贞(1867-1952);陪着他闯荡江湖,出生入死的革命伴侣陈粹芬(1874-1962);为他的国父身份“母仪天下”的夫人宋庆龄(1893-1981),以及和他有过一段露水姻缘的日本女子大月薰。
  相较于卢慕贞和宋庆龄,陈粹芬不但没名没分,还长期被正史“掩埋”,身份被遮蔽。为了不影响孙中山和宋庆龄的高大形象,她一直遭“政治封杀”,连1962年在香港与世长辞时,治丧方式也非常简朴,不登报,不发讣告,匆匆被葬在香港荃湾华人坟场。
  这种“封杀”让她变得更神秘,更耐人寻味,增添“侠女”的色彩,并在百年之后占据人们的想象空间,成为电影和舞台剧的素材。
  陈粹芬和孙中山相处超过20年。在革命尚未成功时,无论是在澳门行医,到日本避难,还是到南洋密谋起义,陈粹芬一直伴在孙中山左右,为他洗衣煮饭,传递讯息,运送军火,不顾安危地铤而走险。
  辛亥革命把满清政府推翻后,孙中山从四处流亡的革命者变成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1913年8月,他领导的二次革命惨败后再度流亡日本。留日期间,孙中山被比自己小27岁,出身名门,留学美国又气质高雅的女秘书宋庆龄所吸引,宋庆龄也对他充满仰慕之情。
  当孙中山决定与原配卢慕贞离婚,同时与陈粹芬撇清关系时,年约40的陈粹芬毅然转身而去,独自回到南洋,从此淡出孙中山的人生。她是在1931年应孙科(孙中山之子)的请求,才带着养女孙仲英回返香港和广州。

还陈粹芬公道
  辛亥百年之际,已离世多年的陈粹芬被人们“重新发现”,她的身份却成了大家争辩不休的热门话题。她究竟是孙中山的红颜知己、情侣、侧室,还是没有任何男女私情的革命伙伴、保镖、追随者?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槟城2010年11月庆祝“庇能会议”百年庆时,两个合办单位为了一部描绘陈粹芬与孙中山的电影《夜·明》而公然翻脸,纪念活动最后闹双包。
  活动主办者闹分裂,当时到槟城出席纪念活动的孙家后人同样分裂成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欲还陈粹芬迟来的公道,承认她与孙中山的关系,另一阵营却断然否定这层关系,坚决维护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历史形象。
  孙中山的曾侄孙孙必胜当时告诉我,孙家重修族谱时已把陈粹芬正式列为孙中山的侧室,也把她的坟墓从香港迁回翠亨村的家族墓园,还说迁墓是孙治平(1913-2005)临终前的建议。
  陈粹芬是孙中山如夫人的说法,其实可从孙中山的信函中得到佐证。他1910年12月写给女儿孙娫与孙婉的信,就清楚指卢慕贞与陈粹芬是女儿们的“两母亲”。
  孙科长子孙治平临终前不忘还陈粹芬一个公道,让她迁葬家族墓园,孙科长女孙穗英却持不同立场,努力维护宋庆龄的“国母”形象。2010年,孙穗英因年迈无法出席“庇能会议”百年纪念活动,却不忘吩咐儿子林山立博士在活动上发表声明,斩钉截铁的说陈粹芬与孙中山没有儿女私情,纯粹是他的“革命伴侣”,是他的“掩护”;还说孙中山搞的是危险革命,为掩人耳目才让陈粹芬充当伴侣。
  定居美国的孙穗英与宋庆龄关系亲密,她当年和林达文结婚时,为他们主持婚礼的正是宋庆龄。

孙家的“姑侄”恋
  至于孙必胜,他和陈粹芬有复杂的双重亲属关系。陈粹芬既是他的“太叔婆”,又是一手把他带大的“外婆”。这得从他父亲孙乾和母亲苏仲英的曲折恋情说起。
  苏仲英与孙乾原本是姑侄关系,但苏仲英是陈粹芬在马来亚领养的女儿,因此毫无血缘关系。虽然如此,两人相恋时遭到家人强烈反对,甚至把孙乾派到意大利陆军大学深造,又把当时还姓孙的仲英送到夏威夷求学,希望就此拆散这对小情侣。
  可是孙仲英毕业后,不顾一切跑到意大利找孙乾,并改回苏姓。1937年,两人在意大利结婚,第二年生下孙必胜。1939年带着快满周岁的大儿子回国途中,先绕到马来亚探亲,次子孙必兴于探亲期间在怡保诞生。
  孙必兴曾告诉《光华日报》,父母当年到马来亚探亲,一家人曾住在长春圃。孙乾、苏仲英是在1940年才回到香港与陈粹芬团聚。
  孙必兴说,外公苏昌焕(苏仲英的生父)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从中国迁居马来亚,在怡保管理橡胶园。苏昌焕和陈粹芬是好朋友,当陈粹芬独自重返南洋与友人合股经营橡胶园时,已有好几个孩子的苏昌焕答应送个女儿给她养。陈粹芬一眼便看上苏仲英,此后便和改姓孙的仲英生活在太平长春圃。

陈粹芬与女儿一起生活
  孙中山1915年在日本与宋庆龄结婚,1925年与世长辞,1929年举殡奉安,陈粹芬始终留在南洋,直到孙科1931年邀她回国,才带着女儿乘坐轮船回到香港,再次与孙府家人团聚。孙仲英和孙乾在那时才相识见面,不想却生出一段曲折恋情。
  孙乾和苏仲英婚后生下五个儿子,孙必胜、孙必兴、孙必达、孙必成和孙必立。由于经常奔波迁徙,五个儿子出生地点都不同。孩子们长大后来又因学业和工作关系,定居在世界不同地方,包括美国、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等。
  陈粹芬晚年一直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和陈粹芬相处17年的孙必兴是在1957年赴美留学,此后定居美国。这名毕业自哥伦比亚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工程师,2000年曾重游怡保、太平和槟城,还找到出世的那所怡保医院,而长春圃已成为“安东咖啡厂”。
  退休前是结构工程师的孙必胜曾告诉媒体,陈粹芬1962年10月21日是在他怀里与世长辞,弥留之际把珍藏了一辈子的一枚金戒指和一个怀表交给他。刻着孙中山英文名字的怀表,是孙中山留给她的唯一念想。



ThinkChina - Sun Yat-sen's lover Cuifen and her Malaysia villa
https://www.thinkchina.sg/sun-yat-sens-lover-cuifen-and-her-malaysia-villa










《联合早报》- 20世纪三位传奇女子——《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2020-09-07)

https://www.zaobao.com.sg/zlifestyle/culture/story20200907-1082906


《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试图通过宋家三姐妹这三位传奇女子讲述中国百年现代史。但就如中文版书名,本书其实也以不少篇幅写宋家姐妹的丈夫。

如果说,宋家三姐妹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三姐妹,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历来有人如此形容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与家财万贯的孔祥熙结合,富甲一方;二姐宋庆龄与孙中山联姻,献身革命;小妹宋美龄则嫁给了蒋介石,一度权倾天下,有“永远的第一夫人”之誉。

中国现代史见证人

英国华裔传记作家张戎著《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麦田/城邦文化出版)近日出版,本书原著以英文书写,并由作者自己翻译为中文,英文版书名“Big Sister, Little Sister, Red Sister, Three Women at the Hear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有人直译为中文:《大姐、小妹、红姐:处于20世纪中国中心的三个女人》。

本书作者张戎在1991年曾以畅销回忆录《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Wild Swans)声名鹊起,《鸿》透过张戎本人、母亲和外祖母的生活视角讲述中国的演变。《宋氏三姐妹与她们的丈夫》则试图通过宋氏三姐妹这三个传奇女子讲述中国百年现代史。但就如中文版书名,本书其实也以不少篇幅写宋家姐妹的丈夫。

《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中三个女人的故事,不但人生走向大相径庭,人生结局也各有不同。张戎在序言中坦言,原本想写一本关于孙中山的书,但开始探索孙中山之后,渐渐对宋家三姐妹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甚至超过孙中山,三姐妹于是成为她想书写的对象。张戎说:三姐妹“虽然不决策,但位处权力中心;虽然也是政治人物,却又不局限于政治,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色彩的女人。她们有希望,有失望;有勇气,有怯懦;有狂热的爱情,也有绝望与心碎。她们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可谓不惨痛——从死亡的利剑随时悬在头上,到庆龄美龄由于丈夫的政治追求而小产,终身不能生育渴望的子女。”

在张戎看来,本书转移写作重心到宋氏三姐妹,并不妨碍她探讨民国40年的愿望。“以三姐妹为主,配以她们的丈夫,民国40年能得到完整的叙述。不仅如此,长寿的她们,目睹了民初的民主中国(一般不准确地称为‘军阀混战’或‘北洋政府’时期,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国,毛泽东的共产党中国,以及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的民主转型,美龄甚至亲历了三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样漫长的岁月,又都身处各自政治力量的顶峰,三姐妹堪称中国现代史的最佳见证人。”

宋庆龄被掐死的爱情

《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分为五章,第一部的“共和之路(1866-1911)”,从孙中山的童年及年少赴夏威夷受西式教育写起,接着书写孙中山投入革命,在伦敦遇难等,第一部也提及宋氏三姐妹的父亲,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及秘密的革命者”宋耀如;第二部则为“三姐妹与孙中山(1912-1925)”;第三部“三姐妹与蒋介石(1926-1936)”;第四部“三姐妹在战争中(1937-1950)”;第五部“三姐妹的后半生(1949-2003)”。

本书对“孙中山夫人”及“蒋介石夫人”跟她们丈夫的婚姻及情感关系别有看法,作者认为,宋庆龄与孙中山,宋美龄与蒋介石这两对夫妻充满感情纠结,而且鲜为人知。

宋庆龄原本是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当时年方21的宋庆龄被孙中山所展现出的对共和中国的强大热情所吸引,而孙中山也为宋庆龄倾倒,但这段婚姻,却受到宋庆龄父亲宋耀如的反对。

本书对孙中山作为丈夫,对妻子宋庆龄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事有所批评。在第二部“三姐妹与孙中山”之“孙夫人的代价”中,张戎写到陈炯明叛变,密谋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当时已收到警告的孙中山趁机逃离,却留下宋庆龄,书中写到;“凌晨,陈炯明的军队开始进攻,他们不知道大总统早已不在那里。因为庆龄还留在府内,为了保卫她,孙的50人卫队奋力抵抗”,宋庆龄自愿留下掩护孙中山,并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作者却为宋庆龄感到不值,“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孙安全之后,并不打算让她也逃走。”为的就是要让宋庆龄继续留在总统府内,“他期望陈炯明的军队攻打总统府,宋庆龄在,卫队就在,就会和陈的军队对打,攻击就会越演越热,孙就有理由反击,从军舰上炮轰广州。”

本书并如此描述:“当孙的大炮轰轰响时,他十分兴奋,与众人‘且谈且笑’,当众豪迈宣称:‘今日之役,足矣!’”而另一头,宋庆龄历经两天两夜恶梦般的逃亡,终于设法联系上岭南大学校长锺荣光,在他相助下,以大学电船送宋庆龄到孙中山的军舰上。宋庆龄与孙中山在军舰上短暂地见面后,宋庆龄便回上海,并在中途小产,再也无法怀孕。

对于作为丈夫的孙中山留下宋庆龄作为诱饵的做法,张戎在本书如此评论:“这行为足于掐死任何正常女人的爱情,庆龄对孙的爱也没能幸存。”

多年后宋庆龄接受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的访问,斯诺问宋庆龄是怎样爱上孙中山的,根据爱德加·斯诺的记载,宋庆龄的回答是:“我没有爱上他,我是远距离的英雄崇拜,一个浪漫女孩的念头,我跑离家去为他工作……我想要救中国,孙博士是唯一能做这件事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宋美龄与蒋介石婚姻波折

本书也写了宋美龄与蒋介石婚姻生活中的诸多波折,1944年7月初,中国抗日战争处在最艰难的时候,宋美龄突然离开重庆,去巴西养病,自此长期不归。直到一年后中国抗战胜利,宋美龄才翩然回国。关于此事,本书提及当时有许多宋美龄与蒋介石的传言,说是蒋介石在重庆有了“婚外情”,甚至经常约会他的前夫人陈洁如,宋美龄知道后,盛怒之下甚至一度搬去与大姐霭龄同住。

1948蒋经国在上海著名的“打老虎”事件,抓了囤积大量进口物资的孔令侃。孔令侃向姨妈宋美龄求助,宋美龄要蒋介石火速从前线到上海去救孔令侃。本书写道,在当时,宋美龄“一心想离开丈夫,躲开那一片谴责她和她家的声浪,避开那一败涂地的残局。”

1948年11月28日,宋美龄果然飞离中国去纽约,张戎写道,宋美龄“这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希望一去不复返……”

(《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可在纪伊国屋买到)

    “陈炯明的军队开始进攻,宋庆龄自愿留下掩护孙中山,并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留下宋庆龄逃离

    “我没有爱上他,我是远距离的英雄崇拜,一个浪漫女孩的念头……我想要救中国,孙博士是唯一能做这件事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宋庆龄接受美国记者访问



孙中山的红颜知己——陈粹芬女士
https://mp.weixin.qq.com/s/XI1i3mWT7hkEYsTHELi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