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闽南网 - 首批13册“海丝丛书”昨日北京首发
http://www.mnw.cn/quanzhou/news/1603819.html


  闽南网2月25日讯 昨天上午,由福州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丛书中的《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以侨批业为中心》一册,由泉州侨批收藏与研究者黄清海撰写。
  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在多年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的基础上,依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策划设计了丛书。丛书通过挖掘本民族海洋文化基因,探索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的关联,建设具有中国气质的海洋文化理论知识体系。昨天,丛书首批13册正式发行,包括新西兰作者的《历史影像中的新西兰华人》、马来西亚黄裕端的《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新加坡柯木林的《从龙门牙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以及泉州黄清海撰写的《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以侨批业为中心》等。(海都记者 吴月芳)



新华网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出版
http://www.fj.xinhuanet.com/wenhua/2017-02/24/c_1120527031.htm?from=singlemessage



  新华网福州2月24日电(郑倩)记者从福州大学获悉,《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出版。
  据悉,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智库”在多年对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依托中国著名的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策划设计了本套丛书。该丛书首批13本图书由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4个国家、10所高校的学者队伍完成,目前已由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丛书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讲述了上下数千年、纵横东西洋,领略人类突破陆地的极限、进入海洋之后的文明生产。并通过挖掘本民族海洋文化基因,探索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的关联,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海洋文化理论知识体系。
  该丛书13本图书分别是《历史影像中的新西兰华人》、《沉船、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国际法新命题: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东海海域移民与汉文化的传播——以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为中心》、《明清海盗(海商)的兴衰: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海上看中国》、《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环苏门答腊岛的海洋贸易与华商网络》和《人民币区域化法律问题研究》。



人民网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出版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224/c1002-29105979.html?from=singlemessage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首批成果发布会2月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该丛书首批13本图书。
  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发表致辞,对该丛书及作者团队给予高度肯定,表示该丛书既是学者们的成果,也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智库,为中国海洋强国的实现做出了研究者应有的贡献。主办方福州大学社科处处长高明发表致辞,表示该丛书是多方合作的成果,同时响应了“一带一路”这一专题,时代特征鲜明,他表示该丛书一定能如同春雨一般,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丛书主编苏文菁表示,该丛书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通过挖掘本民族海洋文化基因,探索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的关联,建设具有中国气质的海洋文化理论知识体系,达到与中国海洋强国相匹配的文明自信。
  据悉,该丛书首批13本图书由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4个国家、10所高校的学者队伍完成,目前已由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13本图书分别是《历史影像中的新西兰华人》、《沉船、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国际法新命题: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东海海域移民与汉文化的传播——以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为中心》、《明清海盗(海商)的兴衰: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海上看中国》、《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环苏门答腊岛的海洋贸易与华商网络》和《人民币区域化法律问题研究》。(可黎明)



网易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今发布_金羊网新闻
http://news.163.com/17/0224/16/CE26IA1900014AEE.html


  大洋网讯 记者今天获悉,由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首批成果发布会今日在北京举行。
  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在多年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的基础上,依托中国著名的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策划设计了本丛书。丛书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通过挖掘本民族海洋文化基因,探索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的关联,建设具有中国气质的海洋文化理论知识体系。
  据介绍,目前该丛书首批13种图书已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别是《历史影像中的新西兰华人》《沉船、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国际法新命题: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东海海域移民与汉文化的传播——以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为中心》《明清海盗(海商)的兴衰: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海上看中国》《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环苏门答腊岛的海洋贸易与华商网络》《人民币区域化法律问题研究》。
(广报记者赵琳琳)



Stdaily 新闻频道 - 建立中国气派的海洋话语体系《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在京发布
http://www.stdaily.com/cxzg80/kebaojicui/2017-02/25/content_518934.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月24日,由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首批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学界、政界、媒体界近百名代表与会。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海洋没有陆地上的“画地为牢”,流动的海水冲击着陆域上人为的各种分界;不夸张地说,组成现代社会的新阶级、新组织、新游戏始于人类大规模的海洋活动。
  当人类从陆地跨向海洋、在海域上进行大规模的活动的时候,一种不同与陆域生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我的交往就此展开。物质、制度与精神三个层面打开人类与海洋互动之后产生的新文明之门,本套丛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讲述了上下数千年、纵横东西洋,领略人类突破陆地的极限、进入海洋之后的文明生产。
  中国学术界长期忽视海洋文明研究,海洋常识的普及与理解是现阶段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的“失语”,中华民族生存的空间环境入手,梳理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以及他们与其他地区海洋族群的关系,并且在数千年的长时段历史发展中观察该族群的变化:他们在国家号召“下海”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族群个性;在主流文化阻止出海的时刻,依然以海洋个性“冒险”出海;这是中华民族中最具海洋个性的群体。中国海洋文化是一种和平的,发展的,与人类共荣的文化,它也代表着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返世界大舞台的中国本来应有的文化姿态。
  了解中国的海洋文明尤其是中国海洋族群经略海洋的历史,是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的诉求。从长时间段、全景式地观察海洋与中国的关系,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经历了三次“向海”的发展历程。唐代中国始设“市舶司(使)”,在传统陆域经济之外有了海洋经济的因素;陆域被挤压的宋朝以“开洋裕国”为国策;元代中国打通了欧亚大陆两端的直接贸易通道。明清,主流社会采取保守的海洋政策,东南沿海的海商却冲破海禁,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白银时代”。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推开了中国的南大门,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第三次奔流“向海”。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新纪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阶段任务。
  本套丛书主编、福州大学苏文菁教授最后总结指出,今天的中国人需要进行“三级跳”:跳出欧洲文化优越论的圈子、跳出中国农耕文化一元论的桎梏、跳出学科规划的小圈子,充分发掘本土的海洋文化资源,展现中国海洋族群悠久的历史和中国海洋文明厚重的积淀,建立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海洋研究话语体系。





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在京发布
http://headline.fjtv.net/folder1131/2017-02-25/1001320.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光明文化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首批成果发布
http://culture.gmw.cn/2017-03/07/content_23915850.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光明网讯(记者 张胜)近日,由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首批成果在京发布。通过挖掘本民族海洋文化基因,丛书探索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的关联,倡议建设具有中国气质的海洋文化理论知识体系。首批成果包括《历史影像中的新西兰华人》《沉船、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国际法新命题: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海上看中国》《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环苏门答腊岛的海洋贸易与华商网络》《人民币区域化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等13本著作,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环苏门答腊岛的海洋贸易与华商网络》指出,苏门答腊岛及其周边地域作为中国古代海洋张力所及之地,一直是中国商人开展海洋创新创业活动的沃土,由此形成了跨国、跨区域的华商经贸网络,然而苏门答腊岛及其周边地域的经济价值与战略地位尚未得到中国重视。该书提出,横跨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苏门答腊岛及其周边地区,既可衔接中国与印尼的发展,有望成为中国来往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新国际贸易路线的航运中心、经济增长中心,还可发展成为海事业、渔业与造船业中心,因此应给予足够重视。
  《人民币区域化法律问题研究》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同时,也面临不断增加的跨境货币流通问题。该书指出,当前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人民币自身发展条件等方面都已为人民币区域化奠定了基础,而区域货币法律制度供给则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法律制度贯穿于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是人民币区域化起步的必备条件,也是人民币区域化发展中与完成后的制度保障。该书强调,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备,是人民币区域化道路上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法律规范缺失、法律效力冲突等诸多问题将会阻碍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中国侨网 - 《海丝丛书》在北京正式出版 侨批专著首发
http://www.chinaqw.com/qx/2017/03-10/130672.shtml



  福建侨报讯(记者 陈鸿鹏)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首批成果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该丛书首批13本图书,其中,知名侨批收藏与研究者黄清海的专著《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以侨批为中心》在首发之列。
  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依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策划设计了丛书。首批13本图书,由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4个国家、10所高校的学者队伍完成。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黄清海的专著《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以86幅图、13张表和数十万字论述自大航海以来的人类海洋移民、殖民贸易与金融问题,特别强调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下南洋”淘金以及下南洋之人的移民财富如何通侨批渠道跨国转入中国,这一近现代的海上金融丝绸之路及华人金融网络促进中国旧式金融的变革,拉近了中国金融与国际金融的距离。
  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下南洋”的移民潮。在当时跨国邮政和金融尚不发达之时,体现华人智慧的移民金融产物——侨批及侨批业出现了。早于中国现代银行业出现的侨批业,贴近南洋移民族群的汇款与通信需求。海外华人的个人钱财(物质流、资金流)以及情感信息(信息流)借助侨批业渠道实现跨国的转移,一方面反哺祖国和亲人,另一方面这种转移有赖于侨批业的运作,因而进一步促进了华人参与全球化进程。
  从1840年代开始,在“下南洋”大潮中,华人海洋移民寄信汇款的侨批(侨汇)汇兑业务,经历了从侨批业(水客)携带侨款(现银)回国、外资银行垄断控制、华人资本银行介入争夺、中国银行等民族资本银行的参与,直至今天由众多的国际大银行协作而组成的环球金融汇兑系统;国际汇兑时间从几个月、几天,再到几分钟,反映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华人金融业的变迁。
  该书认为,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具有海洋文明属性的侨批业所遗存的记忆财富与文化精髓,将融入人们全球化视野的思维海洋之中,并发扬光大。




《东方日报》- 耗时2年《海丝丛书》完成出版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