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本地学者分析中日关系 北京强硬态度反减中日战争可能性 (2014-02-24)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40224-313552
中国和日本关系日益紧张,但有学者却认为,北京最近态度强硬,反而使中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减低。
历史悠久的怡和轩俱乐部,明年庆祝成立120周年。为配合这次庆典,怡和轩昨天推出“以史为鉴”系列讲座,并以《中日交恶,又逢甲午年》为题,邀请本地三位学者分析中日关系,为其系列讲座打响头炮。
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卓南生认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对中国有恃无恐的姿态主要依靠四张王牌,即“中国威胁论牌”、“两岸分裂牌”、“经 济牌”及“北京怕乱牌”。可是中国经济崛起,再加上海峡两岸关系已没有当年紧张,因此“经济牌”和“两岸分裂牌”相继失灵。
目前日本最拿手就是玩“中国威胁论”和“北京怕乱”牌。但这一年多来,北京日益强硬的姿态,对日本最大冲击就是它再也不能利用中国“维稳”和“自我克制”的弱点。
不能简单理解中日交恶
也是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的卓南生说:“北京强烈反应,让日本知道,对方也不是那么可以被‘吃定’的。我想这反而使中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减低,因为有这些反应,日本多少就知道要收敛。”
日本政府在2012年将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国有化,让双边关系陷入紧张;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底参拜靖国神社,更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去年 11月,中国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将钓鱼岛包括在内,使两国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恰逢今年是一战100周年,也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一些舆论开始 讨论中日是否可能开战。
可是,卓南生认为,中日摩擦加剧固然有其对历史和领土的争议,但仔细研究,日本何尝不是在利用领土纷争刺激民族主义情绪,从而为修宪派兵制造舆论与危机感。因此,若将中日交恶简单理解为“两国博弈”,显然是模糊了问题核心与焦点。
另一名主讲者《联合早报》评论员叶鹏飞则指出,日本无法像德国那样彻底地反省它的历史,因为德国在战后经过纽伦堡审判,基本上体制已经过“排毒”了。战 前的纳粹主义已经全部都排掉,任何跟战前政府或政治沾上边的,战后一概不能重操旧业,也就是说德国新崛起精英,能够从新一页去检讨民族跟国家的过去。
“反而日本没有这个排毒过程,它基本上还是一脉相传,对于国族和战争历史正面评价没有变。”
本地资深文史学者柯木林则从中国的角度切入,回顾了甲午战争始末,以及中国当年战败原因。他说当年北洋海军主力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落后军舰,而是德国制造,排水量达7000多吨的先进铁甲舰。
可是,当年北洋海军缺乏管理理念,人事管理诸多弊端,而且军士纪律松散,用现在的话就是“软体”出了问题。而且北洋海军没有维修概念,没有进行例常和周期性维修,才落得一败涂地。
昨天的讲座在怡和轩二楼大厅举行,原先预计有200多人出席,结果公众反应热烈,来了300多人。没有事先报名者,还得等其他人入座,有位子了才可以进去。
怡和轩副主席林清如说:“有那么多人对讲座感兴趣,我们很受鼓舞。而且不只是新移民,今天出席的还有许多新加坡人和年轻的学生。”
来听讲座的林健鸣(30岁,教师)认为,中日关系的发展与东南亚前途息息相关。他说:“从历史角度来探讨现在的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们通过追溯历史,更能看清楚这个课题。”
《联合早报》- “以史为鉴”系列讲座 - 怡和轩邀学者谈《中日交恶,又逢甲午年》 (2014-02-19)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40219-311656
历史悠久的怡和轩俱乐部,明年将庆祝成立120周年。配合这一庆典,怡和轩将推出“以史为鉴”系列讲座。
迈入又一个甲午年时却碰到中日关系陷入低谷,怡和轩灵机一动,以《中日交恶,又逢甲午年》为题,邀请本地三位专家学者畅谈和分析中日关系和相关的历史课题。
三位主讲者是本地资深文史学者柯木林,媒体工作者叶鹏飞和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卓南生。
怡和轩是和陈嘉庚基金、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和国际郑和学会协办这一活动。
柯木林叶鹏飞卓南生
纵论中日关系与历史
对中日关系有深入认识的著名学者卓南生,将分析日本和中国的关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对北洋水师特别感兴趣的柯木林,将谈“中国的三个甲午年”,以及甲午 战争的现实意义。《联合早报》评论员叶鹏飞则会谈“关于历史的一些概念”,从“以史为鉴”、“成王败寇”等概念延伸出去,探讨现代人对历史事件的反应等。
去年7月出任怡和轩主席的谢万森(74岁)说,“以史为鉴”系列讲座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经济、政治和文化课题。他表示只要找到合适的主讲者,就会陆续推出系列讲座。
选择以“中日交恶”课题打头阵,是因为今年恰逢甲午年,让人想起1894年那场赫赫有名的中日甲午战争。两个甲子过去了,中日关系再次交恶。
怡和轩副主席,也是《怡和世纪》出版总监林清如(77岁)说,创立于1895年的怡和轩,可说是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诞生的。今年又逢甲午年,借此反省一下历史所给予的教训。
怡和轩最近两三个月曾推出一系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讲座。林清如说:“重温日军占据新加坡的这段历史,是要让国人认识和铭记历史,并非要延续仇恨或寻求报复,只是要大家以史为鉴,避免历史重演。”
刚过去的2月15日是新加坡沦陷72周年,也是新加坡推出“全面防卫日”的30周年纪念。谢万森原本希望讲座能在2月15日举行,可惜排不出日期,只好延后一星期。
他说,新加坡刚因印尼以麦唐纳大厦炸弹引爆者来命名新护卫舰而与印尼发生外交军事纠纷,加上新加坡沦陷72周年纪念日,此时重温这段历史显得特别有意义。
谢万森指出:“挖这段历史,是要唤起国人的全面防卫意识,不是要煽动仇恨情绪。”
怡和轩名誉主席王如明(82岁)则表示,日军占领新加坡的那段历史,让国人认清一点,国家必须靠自己来保护,绝不能仰赖他人。
林清如进一步阐明说:“钓鱼岛也好,南海问题也罢,那是涉及他国的国际问题,我们管不了,也不应有所偏袒。重谈中日交恶和甲午战争,纯粹是从历史角度看问题,是要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懂得这段历史。”
民间不时有声音,认为新加坡应为当年抵抗日军长驱直入的星华义勇军立碑,对此,谢万森说,怡和轩的立场是此事应该做,但应该由政府带头来做,因为义勇军成员包括各族同胞。
谈到他对怡和轩的期许,谢万森希望门户开放后的怡和轩能吸引各界有识之士和不同领域翘楚踊跃加入,大家不分帮派,大力传扬先驱人物的事迹,唤起时代的共同记忆,发掘并推广新加坡本土文化,以利于培养年轻人的国家意识。
《中日交恶,又逢甲午年》公开讲座定于2月23日下午2时至5时,在怡和轩俱乐部二楼举行,报名电话是6224-2678。
《联合早报》 - 中日两国会不会开战?本地与日本学者:不太可能 (2014-02-22)
http://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140221-312489
中日两国会不会再打一仗?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香灰莉木学院(Tembusu College)出席论坛的本地与日本学者与媒体人一致认为:不太可能。
不过,日本对历史问题的回避,依然让在座的学生感到不解。与会的日本学者古贺庆答问时也同意,日本国内应多讨论与认识二战的历史。
以“中日是否会再次开战”为题的论坛,由香灰莉木学院院长兼外交部巡回大使许通美主持。
国大东亚所主席王赓武在发言时回顾近代史上的两场中日战争,指出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实际上不是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战争,因为清军代表的满族统治精 英的利益和关切。最终,国力快速上扬的日本打败了当时强大的中国。1937年后的第二次中日战争,是国力鼎盛的日本与国力处于历史低点的中国开战。
王赓武认为,中日两国今天的条件,与1894年较接近。
他说,两国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军事实力的高下较难判断。日本军队的训练与武器更精良,中国军队正在发展,但是中国需要维护的边境与海岸线也更长,并且四面都有敌人,反之日本唯一的可能威胁就是中国。
他说:“在我看来,在军事方面,日本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中日两国都不愿意开战;美国不希望中日开战,韩国与俄罗斯也会尝试避免中日发生战争;再者,如果再次开战,没有人会是赢家,因此战争不是理性的选择。
中日开战的可能性低,这是许通美、王赓武、以及海峡时报副采访主任白胜辉,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古贺庆的一致看法。不过,日本回避二战历史,始终是许多人的心结。
一个中国新移民就提问,为什么日本人不能面对历史?
古贺庆答问时也承认,他对二战历史的认识都是在美国留学时知道的,日本教科书很少相关内容。
日本人的历史包袱为何这么重?对于这个问题,王赓武发言中提供了答案。
他说,德国的纳粹党在二战后完全被消灭,德国人也以完全否定纳粹来回应二战结局。日本的战争,则是在以天皇形式出现的全能领袖来领导,全体日本人在天皇与民族名义下参战,所以日本人对二战的感受不可能与德国人一样。
他说:“期待日本人像德国人一样道歉,在我看来,不符合历史精神。”
Straits Times - China-Japan tensions 'unlikely to lead to war' (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