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 柯木林:保卫中国就是保卫东南亚 (2015-09-04)
今日头条 - 新加坡学者柯木林:支援中国抗战也是保卫东南亚
http://toutiao.com/a6189480501298135297/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包雪琳 发自新加坡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海外侨胞为支援母国反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其中尤以三千余名南洋(近代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编注)华侨机工回国抗日最为耀眼,他们为中华民族抗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族的战士——乐垣,记着:世界上最快乐,最光荣的,是为自己的祖国流血!”1939年,一位友人在写给马来亚抗日南侨机工黄乐垣的信上说。如今泛黄的页面上,字里行间依然流淌着那峥嵘岁月时的热血与豪情。
黄乐垣只是1939年回国参加抗战的3200名南洋机工中的一名,他们驾驶汽车驰骋在“滇缅公路”上,为祖国抗日运送战略物资。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陷落,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前线军火供应紧张。1939年1月,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当时,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广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在半年时间里,从东南亚回国服务的机工总数达3200多人。
“要保卫东南亚,必先保卫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东南亚当地华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柯木林:在日本南侵的过程中,新加坡是一个“重镇”。这里是东南亚华侨最集中、人口最多,也是华侨抗日最积极的地方。1938年10月10日,东南亚各地的筹赈会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召开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总部设在怡和轩,从此,怡和轩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总枢纽、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日的大本营。
南侨总会是陈嘉庚领导的抗日团体,陈嘉庚是当时东南亚华侨抗日的中流砥柱。他一方面自己带头捐款、一方面组织筹款支援中国抗战、支持爱国救亡活动,同时号召并组织多批“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滇缅公路”的修建和战略物资运输,为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Q:您怎么看他们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A:在新加坡还没有独立之前,这里的华侨有一种“内向”之心,他们认定中国是自己的祖国。所以当祖国受到侵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保卫祖国。所以,东南亚华侨抗战的意义在于,保卫祖国是一个大前提,同时也是保卫他们的“第二故乡”。抗战时期的歌曲,其中有一首叫做《保卫南洋》,反映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陈嘉庚组织抗日,就是要保卫他的第二故乡,同时也是保护他在南洋的投资。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指出,“抗日的目的是在保卫东南亚,不过,要保卫东南亚,必先保卫中国,只有中国情势好转,东南亚的情势才能随着好转,中国抗战胜利,东南亚才能不保卫而自卫”。
华侨罢工一度导致日军工厂停产
Q:东南亚华侨支援中国抗战时,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人士或行动?
A:当时的陈嘉庚在华侨中很有威望和领导力,同时拥有较为雄厚的财力,与当时的新加坡殖民政府保持着较好关系。1928年济南惨案(1928年日本为阻挠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济南制造的惨案——编注)发生后,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的经历成为此后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的“预演”。
当时东南亚华侨支援抗战的主要方式,除了筹款,就是抵制日货、罢工。抵制日货和推销国货是事物的两面,一方面是华商与日商在商业上的竞争使然,一方面也是爱国救亡意识的驱动。当时东南亚一带的罢工行动主要在马来亚,华侨拒绝为日本经营的工厂、矿场工作,这就使得日本经营的一些铁矿无法运转,这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方式。
马来亚丁加奴州开办的龙运铁矿是日本人开办规模最大的铁矿。在林谋盛、庄惠泉的策划下,罢工得到广泛的支持,至1938年3月初,龙运铁矿近3000名华工全部罢工,先后离开矿山前往新加坡,罢工取得了胜利。龙运铁矿的罢工逼使铁矿停产,日本军工厂也被迫停产,这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罢工事件当时不仅震动新马,而且轰动世界。
1939年,在南侨总会的号召下,大约3200名“南侨机工”分为15批回到中国支援抗战,其中9批从新加坡出发。他们主要是修筑“滇缅公路”,运输战略物资。这些热血青年中三分之一牺牲了,三分之一留在中国,还有三分之一后来回到东南亚。
“东兴汇路”为中国战时经济输血
Q:除了“南侨机工”,抗战期间,中国与东南亚还有着怎样的联系?
A:当时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通道,除了“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通过广西东兴镇,还有一条“东兴汇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全面封锁中国的海上通道,东南亚至潮汕的侨批(在闽南、潮汕方言中,“批”即“书信”。“侨批”是指信、汇合一的交流载体——编者注)业务被迫中断。上百万倚赖批款接济赡家的潮汕侨眷由此身陷困境。时任越南海防市“和祥庄”侨批局经理的陈植芳,冒着生命危险,在中越边境几经探寻,终于在广西边镇东兴寻得突破口。陈植芳在南、北越各地联系组织侨批商号,在战火中开辟了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这就是“东兴汇路”。
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百万计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舒缓了1943年潮汕大灾荒的影响,同时大量的侨汇也支持了中国的抗战。这条汇路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也是日本始料不及的,但现在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Q:侨汇对中国战时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A:是的。抗战时期,中国国内生产下降,军费开支激增,出现通货膨胀,侨批跨国互动对国家金融体系的维持、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上升为当时国家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民政府对侨批业的态度也从原来的取缔转变为支持,侨汇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贡献。1937年至1941年,新马一带的侨汇大约占世界侨汇总额的七分之一。
据统计,1936年至1938年的侨汇数额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入超(贸易逆差)数额,1936年侨汇数额是当年贸易逆差数额的135%,1937年为260%,1938年为485%,侨汇可说是救治当时中国经济的补血剂,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未被充分认识
Q:中国作为亚洲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A:中国的抗战,包括海外华侨的支援,使得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无法实现,中国的抗战让日本泥足深陷,拖住了日本侵略的步伐,这对二战胜利是有重要意义的。
Q:但是长久以来,关于二战的研究多以西方为中心,对东亚和东南亚战场的重视不足,在您看来,是否存在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
A:受早期西方殖民史观的影响,对于二战的研究均以西方为中心。但客观地讲,中国抗战包括东南亚华侨的支援,对二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重视亚洲战场。此外,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的时候,中国又陷入了内战,当时没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湮没。
新华社 - 新加坡学者柯木林:支援中国抗战也是保卫东南亚
http://xhpfm.mobile.zhongguowangshi.com:8091/v200/newshare/244490
【访谈嘉宾】柯木林,新加坡历史学者。编著出版有《新加坡华族史论集》、《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等著作。其中,1986年与人合著的《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获新加坡社会发展部1988年度学术著作奖。
本报记者 包雪琳 发自新加坡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海外侨胞为支援母国反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其中尤以三千余名南洋(近代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编注)华侨机工回国抗日最为耀眼,他们为中华民族抗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族的战士——乐垣,记着:世界上最快乐,最光荣的,是为自己的祖国流血!”1939年,一位友人在写给马来亚抗日南侨机工黄乐垣的信上说。如今泛黄的页面上,字里行间依然流淌着那峥嵘岁月时的热血与豪情。
黄乐垣只是1939年回国参加抗战的3200名南洋机工中的一名,他们驾驶汽车驰骋在“滇缅公路”上,为祖国抗日运送战略物资。1937年,中国全面抗 战爆发后,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陷落,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前线军火供应紧张。1939年1月,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 当时,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广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在半年时间里,从东南亚回国服务的机工总数达3200多人。
“要保卫东南亚,必先保卫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东南亚当地华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柯木林:在日本南侵的过程中,新加坡是一个“重镇”。这里是东南亚华侨最集中、人口最多,也是华侨抗日最积极的地方。1938年10月10日,东南亚各 地的筹赈会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召开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总部设在怡和轩,从此,怡和轩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总枢 纽、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日的大本营。
南侨总会是陈嘉庚领导的抗日团体,陈嘉庚是当时东南亚华侨抗日的中流砥柱。他一方面自己带头捐款、一方面组织筹款支援中国抗战、支持爱国救亡活动,同时号召并组织多批“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滇缅公路”的修建和战略物资运输,为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Q:您怎么看他们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A:在新加坡还没有独立之前,这里的华侨有一种“内向”之心,他们认定中国是自己的祖国。所以当祖国受到侵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保卫祖国。 所以,东南亚华侨抗战的意义在于,保卫祖国是一个大前提,同时也是保卫他们的“第二故乡”。抗战时期的歌曲,其中有一首叫做《保卫南洋》,反映的就是这个 意思。
当时陈嘉庚组织抗日,就是要保卫他的第二故乡,同时也是保护他在南洋的投资。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指出,“抗日的目的是在保卫东南亚,不过,要保卫东南亚,必先保卫中国,只有中国情势好转,东南亚的情势才能随着好转,中国抗战胜利,东南亚才能不保卫而自卫”。
华侨罢工一度导致日军工厂停产
Q:东南亚华侨支援中国抗战时,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人士或行动?
A:当时的陈嘉庚在华侨中很有威望和领导力,同时拥有较为雄厚的财力,与当时的新加坡殖民政府保持着较好关系。1928年济南惨案(1928年日本为阻 挠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济南制造的惨案——编注)发生后,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 的经历成为此后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的“预演”。
当时东南亚华侨支援抗战的主要方式,除了筹款,就是抵制日货、罢工。抵制日货和推销国货是事物 的两面,一方面是华商与日商在商业上的竞争使然,一方面也是爱国救亡意识的驱动。当时东南亚一带的罢工行动主要在马来亚,华侨拒绝为日本经营的工厂、矿场 工作,这就使得日本经营的一些铁矿无法运转,这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方式。
马来亚丁加奴州开办的龙运铁矿是日本人开办规模最大的铁矿。在林谋 盛、庄惠泉的策划下,罢工得到广泛的支持,至1938年3月初,龙运铁矿近3000名华工全部罢工,先后离开矿山前往新加坡,罢工取得了胜利。龙运铁矿的 罢工逼使铁矿停产,日本军工厂也被迫停产,这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罢工事件当时不仅震动新马,而且轰动世界。
1939年,在南侨总会的号召下,大约3200名“南侨机工”分为15批回到中国支援抗战,其中9批从新加坡出发。他们主要是修筑“滇缅公路”,运输战略物资。这些热血青年中三分之一牺牲了,三分之一留在中国,还有三分之一后来回到东南亚。
“东兴汇路”为中国战时经济输血
Q:除了“南侨机工”,抗战期间,中国与东南亚还有着怎样的联系?
A:当时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通道,除了“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通过广西东兴镇,还有一条“东兴汇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全面封锁中国的海上通道,东南亚至潮汕的侨批(在闽南、潮汕方言中,“批”即“书信”。“侨批”是指信、汇合一的交流载体——编 者注)业务被迫中断。上百万倚赖批款接济赡家的潮汕侨眷由此身陷困境。时任越南海防市“和祥庄”侨批局经理的陈植芳,冒着生命危险,在中越边境几经探寻, 终于在广西边镇东兴寻得突破口。陈植芳在南、北越各地联系组织侨批商号,在战火中开辟了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这就是“东兴汇路”。
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百万计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舒缓了1943年潮汕大灾荒的影响,同时大量的侨汇也支持了中国的抗战。这条汇路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也是日本始料不及的,但现在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Q:侨汇对中国战时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A:是的。抗战时期,中国国内生产下降,军费开支激增,出现通货膨胀,侨批跨国互动对国家金融体系的维持、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上升为当时国家政治和 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民政府对侨批业的态度也从原来的取缔转变为支持,侨汇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贡献。1937年至1941年,新马一带的侨汇大约占世界侨汇 总额的七分之一。
据统计,1936年至1938年的侨汇数额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入超(贸易逆差)数额,1936年侨汇数额是当年贸易逆差数额的135%,1937年为260%,1938年为485%,侨汇可说是救治当时中国经济的补血剂,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未被充分认识
Q:中国作为亚洲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A:中国的抗战,包括海外华侨的支援,使得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无法实现,中国的抗战让日本泥足深陷,拖住了日本侵略的步伐,这对二战胜利是有重要意义的。
Q:但是长久以来,关于二战的研究多以西方为中心,对东亚和东南亚战场的重视不足,在您看来,是否存在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
A:受早期西方殖民史观的影响,对于二战的研究均以西方为中心。但客观地讲,中国抗战包括东南亚华侨的支援,对二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重视亚洲 战场。此外,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的时候,中国又陷入了内战,当时没有条 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湮没。
更多精彩详见《国际先驱导报》纸质版,各大城市报刊亭均有发售,邮发代号:1-65,微信公众号:gjxqdb,敬请关注
微信 - 新加坡学者柯木林:支援中国抗战也是保卫东南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3ODc4NQ==&mid=207808884&idx=4&sn=54628788cf33d1e0b79a456d4c500c59&scene=1&srcid=0909hXEqLDiI7FfRRN5QcDLU&key=dffc561732c226514f47d8377e2287c462d5e917052f8f97938fda2a0a275f6533d17cddff17fe93bfeaac874ba37eca&ascene=1&uin=MjgyMTQwNTc1&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QBzYBGCryi9gow9AwE36dJTkR2wiv%2F2pRVDI2U%2FY1N0InxCWrhhLD%2F%2FdvlTuQlKr
本报记者 包雪琳 发自新加坡
【访谈嘉宾】
柯木林,新加坡历史学者。编著出版有《新加坡华族史论集》、《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等著作。其中,1986年与人合著的《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获新加坡社会发展部1988年度学术著作奖。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海外侨胞为支援母国反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其中尤以三千余名南洋(近代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编注)华侨机工回国抗日最为耀眼,他们为中华民族抗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族的战士——乐垣,记着:世界上最快乐,最光荣的,是为自己的祖国流血!”1939年,一位友人在写给马来亚抗日南侨机工黄乐垣的信上说。如今泛黄的页面上,字里行间依然流淌着那峥嵘岁月时的热血与豪情。
黄乐垣只是1939年回国参加抗战的3200名南洋机工中的一名,他们驾驶汽车驰骋在“滇缅公路”上,为祖国抗日运送战略物资。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陷落,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前线军火供应紧张。1939年1月,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当时,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广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在半年时间里,从东南亚回国服务的机工总数达3200多人。
“要保卫东南亚,必先保卫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东南亚当地华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柯木林:在日本南侵的过程中,新加坡是一个“重镇”。这里是东南亚华侨最集中、人口最多,也是华侨抗日最积极的地方。1938年10月10日,东南亚各地的筹赈会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召开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总部设在怡和轩,从此,怡和轩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总枢纽、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日的大本营。
南侨总会是陈嘉庚领导的抗日团体,陈嘉庚是当时东南亚华侨抗日的中流砥柱。他一方面自己带头捐款、一方面组织筹款支援中国抗战、支持爱国救亡活动,同时号召并组织多批“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滇缅公路”的修建和战略物资运输,为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Q:您怎么看他们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A:在新加坡还没有独立之前,这里的华侨有一种“内向”之心,他们认定中国是自己的祖国。所以当祖国受到侵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保卫祖国。所以,东南亚华侨抗战的意义在于,保卫祖国是一个大前提,同时也是保卫他们的“第二故乡”。抗战时期的歌曲,其中有一首叫做《保卫南洋》,反映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陈嘉庚组织抗日,就是要保卫他的第二故乡,同时也是保护他在南洋的投资。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中指出,“抗日的目的是在保卫东南亚,不过,要保卫东南亚,必先保卫中国,只有中国情势好转,东南亚的情势才能随着好转,中国抗战胜利,东南亚才能不保卫而自卫”。
华侨罢工一度导致日军工厂停产
Q:东南亚华侨支援中国抗战时,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人士或行动?
A:当时的陈嘉庚在华侨中很有威望和领导力,同时拥有较为雄厚的财力,与当时的新加坡殖民政府保持着较好关系。1928年济南惨案(1928年日本为阻挠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济南制造的惨案——编注)发生后,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的经历成为此后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的“预演”。
当时东南亚华侨支援抗战的主要方式,除了筹款,就是抵制日货、罢工。抵制日货和推销国货是事物的两面,一方面是华商与日商在商业上的竞争使然,一方面也是爱国救亡意识的驱动。当时东南亚一带的罢工行动主要在马来亚,华侨拒绝为日本经营的工厂、矿场工作,这就使得日本经营的一些铁矿无法运转,这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方式。
马来亚丁加奴州开办的龙运铁矿是日本人开办规模最大的铁矿。在林谋盛、庄惠泉的策划下,罢工得到广泛的支持,至1938年3月初,龙运铁矿近3000名华工全部罢工,先后离开矿山前往新加坡,罢工取得了胜利。龙运铁矿的罢工逼使铁矿停产,日本军工厂也被迫停产,这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罢工事件当时不仅震动新马,而且轰动世界。
1939年,在南侨总会的号召下,大约3200名“南侨机工”分为15批回到中国支援抗战,其中9批从新加坡出发。他们主要是修筑“滇缅公路”,运输战略物资。这些热血青年中三分之一牺牲了,三分之一留在中国,还有三分之一后来回到东南亚。
“东兴汇路”为中国战时经济输血
Q:除了“南侨机工”,抗战期间,中国与东南亚还有着怎样的联系?
A:当时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通道,除了“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通过广西东兴镇,还有一条“东兴汇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全面封锁中国的海上通道,东南亚至潮汕的侨批(在闽南、潮汕方言中,“批”即“书信”。“侨批”是指信、汇合一的交流载体——编者注)业务被迫中断。上百万倚赖批款接济赡家的潮汕侨眷由此身陷困境。时任越南海防市“和祥庄”侨批局经理的陈植芳,冒着生命危险,在中越边境几经探寻,终于在广西边镇东兴寻得突破口。陈植芳在南、北越各地联系组织侨批商号,在战火中开辟了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这就是“东兴汇路”。
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百万计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舒缓了1943年潮汕大灾荒的影响,同时大量的侨汇也支持了中国的抗战。这条汇路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也是日本始料不及的,但现在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Q:侨汇对中国战时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A:是的。抗战时期,中国国内生产下降,军费开支激增,出现通货膨胀,侨批跨国互动对国家金融体系的维持、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上升为当时国家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民政府对侨批业的态度也从原来的取缔转变为支持,侨汇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贡献。1937年至1941年,新马一带的侨汇大约占世界侨汇总额的七分之一。
据统计,1936年至1938年的侨汇数额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入超(贸易逆差)数额,1936年侨汇数额是当年贸易逆差数额的135%,1937年为260%,1938年为485%,侨汇可说是救治当时中国经济的补血剂,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未被充分认识
Q:中国作为亚洲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A:中国的抗战,包括海外华侨的支援,使得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无法实现,中国的抗战让日本泥足深陷,拖住了日本侵略的步伐,这对二战胜利是有重要意义的。
Q:但是长久以来,关于二战的研究多以西方为中心,对东亚和东南亚战场的重视不足,在您看来,是否存在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
A:受早期西方殖民史观的影响,对于二战的研究均以西方为中心。但客观地讲,中国抗战包括东南亚华侨的支援,对二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重视亚洲战场。此外,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的时候,中国又陷入了内战,当时没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