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星期六

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联合早报》- 柯木林: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2015-09-26)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926-530952

  2015年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这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阅兵,同时是第一次在国庆节以外举行的阅兵典礼。有关此次阅兵的意义、亮点及其解读,几天来世界各大媒体都有不少评论报道,这里不再复赘。本文只是想整理一下从阅兵大典所产生的一些思绪。
  此次阅兵,上距鸦片战争175年、甲午战败120年、八国联军侵华115年,二战结束70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也特别突显了世界和平的意义。
  纵观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侮频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主权丧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过去一百多年来,多少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要雪此“国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把外来侵华势力连根拔起,扫除出神州大地。也是在雪“国耻”的基础上,此次阅兵,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展示了中国已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盛世自有盛世的魅力、信心与气度。对于最靠近盛世的一场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大事件的重新铨释,开始梳理抗战史观,是有必要的。根据中共抗战史观,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打的是“敌后战场”,而国民党打的是“正面战场”。现在共产党肯定了囯民党对抗战的贡献,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提出加强抗战史研究。看来两岸共用史料,共修抗战史,已经起步了。
  这也符合中国历史的传承史观。中国是个历史大国,中华民族可说是世界上最富历史感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有自己完整历史的民族。中国各朝的史馆,不仅要修撰、记录、保存与整理本朝原始档案,还要编修前朝史。历史真相可能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一时模糊不清,但最终总会真相大白,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当年明朝与清朝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明末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袁崇焕(1584年至1630年)都是抗清名将。但是清朝政府就有气度平反前朝与之对抗的将领,把他们尊为英雄,恢复其历史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其动机何在,史可法、袁崇焕两人终于得以平反,可以列入忠良祀典,树碑立传,说明了历史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历史在今时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国共两党曾誓不两立,两党各自有其赞颂的英雄烈士。最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展,展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调,对国民革命军的贡献,给予极正面的评价;将八年抗战定位为两党合作的胜利成果,让历史回归原貌,令人“心存敬意”(参阅郭振羽《历史是这么写的》,刊于2015年9月4日《联合早报·言论》)。
  其实,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爭重要的一环。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前进的步伐,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海陸空三线全面介入,不仅动员了全中国人民,也动员了国际友人及海外华人。
  “东兴汇路”是在抗战战火中开辟的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万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而驰骋于“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和“驼峰航线”的空中战士,转运战略物资,为后方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有这批不顾个人安危的义士与爱国将领,最后才促成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可惜的是,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之时,中国又陷入了内战,没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掩没。
  如今70年过去了,也应该是对这段历史作一个系统梳理的时候了。九三大阅兵只是一个开始,在唤醒全世界人民“居安思危”之际,亦可借此盛典,重修以亚洲史观为中心的二战历史。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80视点网 - 柯木林: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http://www.80sd.org/pl/2015/09/26/87721.html
2015年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这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阅兵,同时是第一次在国庆节以外举行的阅兵典礼。有关此次阅兵的意义、亮点及其解读,几天来世界各大媒体都有不少评论报道,这里不再复赘。本文只是想整理一下从阅兵大典所产生的一些思绪。
  此次阅兵,上距鸦片战争175年、甲午战败120年、八国联军侵华115年,二战结束70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也特别突显了世界和平的意义。
  纵观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侮频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主权丧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过去一百多年来,多少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要雪此“国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把外来侵华势力连根拔起,扫除出神州大地。也是在雪“国耻”的基础上,此次阅兵,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展示了中国已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盛世自有盛世的魅力、信心与气度。对于最靠近盛世的一场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大事件的重新铨释,开始梳理抗战史观,是有必要的。根据中共抗战史观,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打的是“敌后战场”,而国民党打的是“正面战场”。现在共产党肯定了囯民党对抗战的贡献,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提出加强抗战史研究。看来两岸共用史料,共修抗战史,已经起步了。
  这也符合中国历史的传承史观。中国是个历史大国,中华民族可说是世界上最富历史感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有自己完整历史的民族。中国各朝的史馆,不仅要修撰、记录、保存与整理本朝原始档案,还要编修前朝史。历史真相可能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一时模糊不清,但最终总会真相大白,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当年明朝与清朝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明末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袁崇焕(1584年至1630年)都是抗清名将。但是清朝政府就有气度平反前朝与之对抗的将领,把他们尊为英雄,恢复其历史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其动机何在,史可法、袁崇焕两人终于得以平反,可以列入忠良祀典,树碑立传,说明了历史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历史在今时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国共两党曾誓不两立,两党各自有其赞颂的英雄烈士。最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展,展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调,对国民革命军的贡献,给予极正面的评价;将八年抗战定位为两党合作的胜利成果,让历史回归原貌,令人“心存敬意”(参阅郭振羽《历史是这么写的》,刊于2015年9月4日《联合早报·言论》)。
  其实,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爭重要的一环。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前进的步伐,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海陸空三线全面介入,不仅动员了全中国人民,也动员了国际友人及海外华人。
  “东兴汇路”是在抗战战火中开辟的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万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而驰骋于“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和“驼峰航线”的空中战士,转运战略物资,为后方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有这批不顾个人安危的义士与爱国将领,最后才促成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可惜的是,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之时,中国又陷入了内战,没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掩没。
  如今70年过去了,也应该是对这段历史作一个系统梳理的时候了。九三大阅兵只是一个开始,在唤醒全世界人民“居安思危”之际,亦可借此盛典,重修以亚洲史观为中心的二战历史。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联合早报》- 张从兴:两岸共修抗战史 或可从民间开始 (2015-09-27)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927-531237

  本地历史学者、吾友柯木林昨天在《联合早报·言论》发表的文章《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中,提到了“现在共产党肯定了囯民党对抗战的贡献,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提出加强抗战史研究。看来两岸共用史料,共修抗战史,已经起步了”。他的这个观察,可以说是相当敏锐的。
  对于木林兄的看法,我基本认同。虽然我也认为两岸共修抗战史的时机已经到了,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具体来说就是海峡两岸在抗日史观上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只有在消除了这些矛盾后,两岸才有可能携手共修抗战史。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得把时间调回抗战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下令麾下东北军不得向进犯沈阳北大营的日本关东军开一枪一炮,让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三省。由于张学良早在1928年就已宣布东北易帜,归顺中央,南京国民政府自然就坐实了“不抵抗主义”的罪名。随后,国民政府又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与日本政府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 和《塘沽停战协定》,接下来双方又于1935年达成了以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之间签署的备忘录和信函为形式的《何梅协定》。根据这几份协定条文的规定,中国军队必须撤出上海、河北等地,国民政府随后也确实执行了。另一方面,在与日军虚与委蛇的同时,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方针,先后对中共工农红军展开了五次剿共战争。
  从军事上看,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是有其合理性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民政府刚刚完成北伐,除了有红军这个对头之外,各路军阀也未必是真心归附中央。此外,国军无论是在训练还是装备上,跟日军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果国军和日军展开大决战,即便没有第三势力趁虚而入,使其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也极有可能被日军全歼。鉴于国军没有能力同时开辟两个战场,先消灭作为较弱一方的红军,再集中全力来抗击日军,自然是合理的选择。可是,这却使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从客观上看,国民政府此举确实是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加上中共一再要求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国府剿共政策自然尽失民心。这也是导致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心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
  可是,随着蒋介石于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庐山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抗战讲话,号召全体中国军民守土抗战以后,国军确实是在积极抗战。从淞沪会战到太原会战,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会战,从南昌会战到四次长沙会战……八年抗战期间,国军总共有两百多位将军壮烈殉国,阵亡士兵高达300余万人。相比之下,在这期间阵亡的中共军队(含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只有20万余众。
  抗战结束之后,国共双方的第二次合作也到头了,紧接着就是导致海峡两岸今日分割分治局面的第二次国共内战。此后,曾经携手抗战,共御外辱的国共两党隔海敌对数十年,互相否定对方的抗战功绩。大陆方面长期指责国民党“消极抗战”,台湾方面则指责中共军队“游而不击”。海峡两岸针锋相对的抗战史观一直延续到2005年,才因为时任中共中央书记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的讲话,而有所改变。当时,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但也同时强调了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其实,在那之前,中国大陆上至官方,下至民间,已经通过各种实际行动来肯定国军在抗战的贡献,否则埋葬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的云南腾冲国殇墓园也不会在1984年得以重修,中国电影文化发展中心也不会在1995年出品《中国远征军》10集电视连续剧。到了胡锦涛正式肯定国军在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之后,大陆方面为国军“正名”的行动就更多了。别的不说,光是歌颂国军抗战功绩的连续剧就有好多部,如2009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2011年的新版《中国远征军》和2014年《长沙保卫战》等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沙保卫战》,因为此剧所讴歌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薛岳将军,不仅是抗战期间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也是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把8万5000中共中央红军打得只剩下三万余人的“剿共第一悍将”。如果没有中共宣传部门的首肯,这部电视剧是不可能在中国大陆拍摄和开播的。由此足证中共已经把民族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了。
  虽然胡锦涛早在十年前就肯定了国军的抗战贡献,大陆这些年来也在追认国军阵亡烈士、抚恤国军抗战老兵等方面做出不少实际工作,但是中共修正后的这个抗战史观并未得到台湾方面的完全认可。除了两岸现实的政治问题以外,中共坚持自身是抗战“中流砥柱”也是一大原因。因为在八年抗战期间,八路军虽然打了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胜仗,也确实在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但主要战役都是国军打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相信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要在抗战胜利70周年讲话中,虽然不再提“中流砥柱”,却也不提八年抗战而改称十四年抗战的原因。因为,如果把全民抗战上溯到1931年,就可以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也算在内。这样就能证明中共投入抗战是先于国民政府,并且坚持了十四年。这也是为什么在九三大阅兵的英模队列里,东北抗联英模队伍领先受阅的原因。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中国政府肯定国军抗战功绩,为什么在受阅英模队列中没有出现抗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外的国军番号队列。答案很简单,因为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是党国体制,人民解放军还是“党的军队”,也就是台湾话语里的“共军”。“共军”受检队列里出现国军番号,一来是名不正言不顺,再来就是有掠美之嫌了。
  虽然从大的方向看,两岸共修抗战史的时机似已成熟,但是以目前的两岸局势看,尤其是民进党极有可能胜选执政的情况下,由两岸官方联合修史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两岸民间却能为此做出努力,比如由大陆和台湾的历史学家联合修史。这也是可能的。毕竟,在中国数千年汗牛充栋的史书中,有不少就是民间修史的成果。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cheongsh@sph.com.sg)




明镜邮报 - 新加坡联合早报新闻网站: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两岸共享史料http://www.mingjingyoubaow.com/a/guonayaowen/20150927/1891.html


  2015年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这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阅兵,同时是第一次在国庆节以外举行的阅兵典礼。有关此次阅兵的意义、亮点及其解读,几天来世界各大媒体都有不少评论报道,这里不再 复赘。本文只是想整理一下从阅兵大典所产生的一些思绪。
  此次阅兵,上距鸦片战争175年、甲午战败120年、八国联军侵华115年,二战结束70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也特别突显了世界和平的意义。
  纵观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侮频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主权丧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过去一百多年来,多少 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要雪此“国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把外来侵华势力连根拔起,扫除出神州大地。 也是在雪“国耻”的基础上,此次阅兵,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展示了中国已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盛世自有盛世的魅力、信心与气度。对于最靠近盛世的一场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大事件的重新铨释,开始梳理抗战史观,是有必要的。根据中共抗战史 观,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打的是“敌后战场”,而国民党打的是“正面战场”。现在共产党肯定了囯民党对抗战的贡献,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提出加强抗 战史研究。看来两岸共用史料,共修抗战史,已经起步了。
  这也符合中国历史的传承史观。中国是个历史大国,中华民族可说是世界上最富历史感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有自己完整历史的民族。中国各朝的史馆, 不仅要修撰、记录、保存与整理本朝原始档案,还要编修前朝史。历史真相可能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一时模糊不清,但最终总会真相大白,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当年明朝与清朝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明末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袁崇焕(1584年至1630年)都是抗清名将。但是清朝政府就有 气度平反前朝与之对抗的将领,把他们尊为英雄,恢复其历史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其动机何在,史可法、袁崇焕两人终于得以平反,可以列入忠良祀典,树碑立传, 说明了历史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历史在今时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国共两党曾誓不两立,两党各自有其赞颂的英雄烈士。最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展,展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调,对国民革命军的贡献,给予极正面的评价;将八年抗战定位为两党合作的胜利成果,让历史 回归原貌,令人“心存敬意”(参阅郭振羽《历史是这么写的》,刊于2015年9月4日《联合早报·言论》)。
  其实,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爭重要的一环。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前进的步伐,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海陸空三线全面介入,不仅动员了全中国人民,也动员了国际友人及海外华人。
  “东兴汇路”是在抗战战火中开辟的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万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 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而驰骋于“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和“驼峰航线”的空中战士,转运战略物资,为后方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有这批不顾个人安危的义士 与爱国将领,最后才促成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可惜的是,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之时,中国又陷入了内战,没 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掩没。
  如今70年过去了,也应该是对这段历史作一个系统梳理的时候了。九三大阅兵只是一个开始,在唤醒全世界人民“居安思危”之际,亦可借此盛典,重修以亚洲史观为中心的二战历史。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南海研究论坛 - 柯木林: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http://www.nhjd.net/thread-33973-1-1.html


  2015年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这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阅兵,同时是第一次在国庆节以外举行的阅兵典礼。有关此次阅兵的意义、亮点及其解读,几天来世界各大媒体都有不少评论报道,这里不再 复赘。本文只是想整理一下从阅兵大典所产生的一些思绪。
  此次阅兵,上距鸦片战争175年、甲午战败120年、八国联军侵华115年,二战结束70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也特别突显了世界和平的意义。
  纵观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侮频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主权丧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过去一百多年来,多少 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要雪此“国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把外来侵华势力连根拔起,扫除出神州大地。 也是在雪“国耻”的基础上,此次阅兵,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展示了中国已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盛世自有盛世的魅力、信心与气度。对于最靠近盛世的一场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大事件的重新铨释,开始梳理抗战史观,是有必要的。根据中共抗战史 观,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打的是“敌后战场”,而国民党打的是“正面战场”。现在共产党肯定了囯民党对抗战的贡献,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提出加强抗 战史研究。看来两岸共用史料,共修抗战史,已经起步了。
  这也符合中国历史的传承史观。中国是个历史大国,中华民族可说是世界上最富历史感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有自己完整历史的民族。中国各朝的史馆, 不仅要修撰、记录、保存与整理本朝原始档案,还要编修前朝史。历史真相可能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一时模糊不清,但最终总会真相大白,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当年明朝与清朝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明末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袁崇焕(1584年至1630年)都是抗清名将。但是清朝政府就有 气度平反前朝与之对抗的将领,把他们尊为英雄,恢复其历史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其动机何在,史可法、袁崇焕两人终于得以平反,可以列入忠良祀典,树碑立传, 说明了历史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历史在今时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国共两党曾誓不两立,两党各自有其赞颂的英雄烈士。最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展,展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调,对国民革命军的贡献,给予极正面的评价;将八年抗战定位为两党合作的胜利成果,让历史 回归原貌,令人“心存敬意”(参阅郭振羽《历史是这么写的》,刊于2015年9月4日《联合早报·言论》)。
  其实,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爭重要的一环。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前进的步伐,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海陸空三线全面介入,不仅动员了全中国人民,也动员了国际友人及海外华人。
  “东兴汇路”是在抗战战火中开辟的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万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 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而驰骋于“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和“驼峰航线”的空中战士,转运战略物资,为后方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有这批不顾个人安危的义士 与爱国将领,最后才促成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可惜的是,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之时,中国又陷入了内战,没 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掩没。
  如今70年过去了,也应该是对这段历史作一个系统梳理的时候了。九三大阅兵只是一个开始,在唤醒全世界人民“居安思危”之际,亦可借此盛典,重修以亚洲史观为中心的二战历史。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杨锦麟的微博 - 柯木林: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weibo.com/n/杨锦麟?from=feed&loc=at






生活学习网 - 柯木林:九三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http://www.shenghuoxuex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72&extra=page%3D2


  2015年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这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阅兵,同时是第一次在国庆节以外举行的阅兵典礼。有关此次阅兵的意义、亮点及其解读,几天来世界各大媒体都有不少评论报道,这里不再 复赘。本文只是想整理一下从阅兵大典所产生的一些思绪。
  此次阅兵,上距鸦片战争175年、甲午战败120年、八国联军侵华115年,二战结束70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也特别突显了世界和平的意义。
  纵观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侮频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主权丧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过去一百多年来,多少 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要雪此“国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把外来侵华势力连根拔起,扫除出神州大地。 也是在雪“国耻”的基础上,此次阅兵,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展示了中国已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盛世自有盛世的魅力、信心与气度。对于最靠近盛世的一场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大事件的重新铨释,开始梳理抗战史观,是有必要的。根据中共抗战史 观,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打的是“敌后战场”,而国民党打的是“正面战场”。现在共产党肯定了囯民党对抗战的贡献,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提出加强抗 战史研究。看来两岸共用史料,共修抗战史,已经起步了。
  这也符合中国历史的传承史观。中国是个历史大国,中华民族可说是世界上最富历史感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有自己完整历史的民族。中国各朝的史馆, 不仅要修撰、记录、保存与整理本朝原始档案,还要编修前朝史。历史真相可能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一时模糊不清,但最终总会真相大白,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当年明朝与清朝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明末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袁崇焕(1584年至1630年)都是抗清名将。但是清朝政府就有 气度平反前朝与之对抗的将领,把他们尊为英雄,恢复其历史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其动机何在,史可法、袁崇焕两人终于得以平反,可以列入忠良祀典,树碑立传, 说明了历史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历史在今时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国共两党曾誓不两立,两党各自有其赞颂的英雄烈士。最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展,展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调,对国民革命军的贡献,给予极正面的评价;将八年抗战定位为两党合作的胜利成果,让历史 回归原貌,令人“心存敬意”(参阅郭振羽《历史是这么写的》,刊于2015年9月4日《联合早报·言论》)。
  其实,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爭重要的一环。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前进的步伐,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海陸空三线全面介入,不仅动员了全中国人民,也动员了国际友人及海外华人。
  “东兴汇路”是在抗战战火中开辟的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万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 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而驰骋于“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和“驼峰航线”的空中战士,转运战略物资,为后方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有这批不顾个人安危的义士 与爱国将领,最后才促成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可惜的是,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之时,中国又陷入了内战,没 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掩没。
  如今70年过去了,也应该是对这段历史作一个系统梳理的时候了。九三大阅兵只是一个开始,在唤醒全世界人民“居安思危”之际,亦可借此盛典,重修以亚洲史观为中心的二战历史。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海外网 - 柯木林:9.3大阅兵后的一点思绪
http://singapore.haiwainet.cn/n/2015/0927/c456212-29206183.html


  2015年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大阅兵。这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以来的第15次大阅兵,同时是第一次在国庆节以外举行的阅兵典礼。有关此次阅兵的意义、亮点及其解读,几天来世界各大媒体都有不少评论报道,这里不再 复赘。本文只是想整理一下从阅兵大典所产生的一些思绪。
  此次阅兵,上距鸦片战争175年、甲午战败120年、八国联军侵华115年,二战结束70年。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也特别突显了世界和平的意义。
  纵观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侮频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主权丧失、割地赔款、民不聊生。过去一百多年来,多少 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要雪此“国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把外来侵华势力连根拔起,扫除出神州大地。 也是在雪“国耻”的基础上,此次阅兵,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展示了中国已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盛世自有盛世的魅力、信心与气度。对于最靠近盛世的一场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大事件的重新铨释,开始梳理抗战史观,是有必要的。根据中共抗战史 观,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打的是“敌后战场”,而国民党打的是“正面战场”。现在共产党肯定了囯民党对抗战的贡献,说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并提出加强抗 战史研究。看来两岸共用史料,共修抗战史,已经起步了。
  这也符合中国历史的传承史观。中国是个历史大国,中华民族可说是世界上最富历史感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有自己完整历史的民族。中国各朝的史馆, 不仅要修撰、记录、保存与整理本朝原始档案,还要编修前朝史。历史真相可能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一时模糊不清,但最终总会真相大白,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当年明朝与清朝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明末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袁崇焕(1584年至1630年)都是抗清名将。但是清朝政府就有 气度平反前朝与之对抗的将领,把他们尊为英雄,恢复其历史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其动机何在,史可法、袁崇焕两人终于得以平反,可以列入忠良祀典,树碑立传, 说明了历史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历史在今时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国共两党曾誓不两立,两党各自有其赞颂的英雄烈士。最近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展,展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调,对国民革命军的贡献,给予极正面的评价;将八年抗战定位为两党合作的胜利成果,让历史 回归原貌,令人“心存敬意”(参阅郭振羽《历史是这么写的》,刊于2015年9月4日《联合早报·言论》)。
  其实,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爭重要的一环。亚洲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前进的步伐,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海陸空三线全面介入,不仅动员了全中国人民,也动员了国际友人及海外华人。
  “东兴汇路”是在抗战战火中开辟的一条疏通侨批的秘密通道。凭借“东兴汇路”,数以千万的批信批款成功输送到潮汕地区,从经济上拯救了上百万中国潮汕 侨属和民众的生命;而驰骋于“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和“驼峰航线”的空中战士,转运战略物资,为后方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有这批不顾个人安危的义士 与爱国将领,最后才促成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可惜的是,中国在抗战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没有被充分认识。当世界人民欢庆二战胜利之时,中国又陷入了内战,没 有条件庆祝,中国在二战中是战胜国的事实,被内战的炮声所掩没。
  如今70年过去了,也应该是对这段历史作一个系统梳理的时候了。九三大阅兵只是一个开始,在唤醒全世界人民“居安思危”之际,亦可借此盛典,重修以亚洲史观为中心的二战历史。
作者是本地历史学者





《联合早报》- 郭振羽:历史是这么写的 (2015-09-04)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904-522677


  上个月到武汉开会,会后拨空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重点是要观赏那里的镇馆之宝: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和越王勾践剑。
  参观之余,在大厅看到一条显眼的红底白字长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原来在一楼侧厅有个特展,也有个特长的名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展览”,主办单位带头的是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勾起我的好奇心的倒不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我预计这个展览当然是会对八路和红军的贡献,大书特书。我更好奇的是它如何描述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
  没有意料到的是,这里的展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调,将八年抗战定位为两党合作的胜利成果。1937年国共协议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份子。展览中提到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的惨烈战斗,总共牺牲约400万人,还特别说明:“含八路军新四军约30万人”。
  依中共抗战史观,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打的是“敌后战场”,而国民党打的是“正面战场”。这次展览对国民革命军的贡献,给予极正面的评价,说明上写着:“我军与日军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多次会战”(列出了22次会战),毙伤日军190余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野心”。在这里,国民革命军是“我军”,国共已经是一家人了。
  我更好奇的是这个展览中如何看待蒋介石。我有了更多的惊喜。
  首先,在抗战开始部分,展出在七七事变发生后, 1937年7月17日蒋的庐山谈话照片,宣告全面抗战。蒋身着戎装,在演讲台上宣告决心抗战,两边对联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那是张经典历史照片,没想到会在此时此地显著展出。有了这张历史照片,随后看到的也就不足惊讶了。因为展览中还看到蒋介石送李宗仁的墨宝,写的是 :“休戚与共”。(想到两人最后的决裂,不免有点反讽味道。)还有新四军第八大队署名的宣传标语:“不算旧账 共同抗日”,以及“拥护 蒋委员长”。(蒋字之前还留一空白,以示尊敬!)
  在展出抗战时期国际宣传部分,重点集中在蒋氏夫妇的身上,包括1938年元月美国《时代》周刊以蒋氏夫妇为封面的“年度风云夫妇”(Man and Wife of the Year),原件展出——这或是《时代》周刊唯一一次选出一对夫妻为年度风云人物。此外,还有1941年6月美国《生活》杂志以宋美龄为封面的原件展出。
  特展中对宋美龄的正面评价,同样让人惊讶。在“抗战中的宋美龄”为题的标题下,称呼宋为“中国空军之母”,而且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为美国了解和支持中国抗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宋美龄历史地位特殊,依我看来,或许是空前绝后唯一一位以第一夫人身份,在美国国会演说的贵宾。
  另外一项引人注意的展出是《开罗宣言》。这里不但展出经典的四人(蒋罗邱宋)会谈历史照片,而且将《开罗宣言》全文(原件复印)展出,文字说明这个历史事件对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特别是台湾澎湖回归中国的重大意义。
  看完展出,对于“中流砥柱”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对于湖北宣传部正面面对历史,呈现史实,展现二战时期国民党和蒋氏夫妇的地位,讶异之外,心存敬意。这里表现的不但是器度,也是信心。到底抗战胜利70年了,新中国建立也66年了,可以让历史回归历史。习近平最近提出要加强抗战史研究,两岸共写抗战史,看来已经起步了。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新跃大学新跃中华学术中心主任





《联合早报》- 陈晓东:铭记历史,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2015-09-04)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904-522675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31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领导人、近20位政府高级代表、联合国等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北京。这场聚会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珍视。
  90分钟的纪念大会和阅兵礼,浓缩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传递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明确信号。
  习主席说,在那场战争中,各国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习主席表示,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
  习主席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主席也在纪念大会上庄严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人。
  习主席强调,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加坡政府特使、前副总理黄根城先生出席纪念活动,新加坡国防部也派观摩团参加阅兵观礼。近来,新加坡国内也举办了多场二战结束70周年纪念活动,一些新加坡友人给我讲述了在日据时期的苦难经历。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前驻美大使许通美教授送给我一本名为《昭南时代》的书,全书再现了从1942年2月英军投降到1945年9月新加坡光复这段历史。这些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二战中的新加坡以及亚洲战场的全貌。
  记得李光耀先生1967年在新加坡日本占领时期人民死难纪念碑揭幕礼上所说:“我们不是要撩起旧日的仇恨火焰,也不是为了清算血债,只有今天我们痛定思痛,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明智而勇敢地巩固我们的将来,过去我们许多死难的同胞才不至于白白地牺牲掉!”我想,李光耀先生的话至今仍带给我们重要启迪。
  在上世纪前半页的历史沉浮中,中新两国人民患难与共、相互扶持。早在1928年日军炮制“济南事件”后,怡和轩即组建山东筹赈会,揭开了海外抗战救亡运动的序幕。从1939年到1945年,陈嘉庚先生在怡和轩夙夜工作,多方奔走,领导华人华侨参与救亡,成为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也使新加坡成为中国战场的重要后方。据统计,抗战期间海外华侨捐款和侨汇占当时中国总军费的43%,而从新加坡募集的资金就占华侨款汇总额的三分之一。
  最近,南侨机工支援中国抗战的事迹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所了解。一部名为《南侨机工英雄传》的电视剧在中国热播。该剧以上世纪40年代初期的新加坡为背景,讲述了一批新加坡南侨机工舍生取义的感人故事。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抗战中的侨胞》中记述到:“3000多位南侨机工,穿梭于11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成功运输60万吨战略物资,有1000多人最后长眠在那条战线上,滇缅公路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南侨机工倒下。”
  70年过去了,曾经战火纷飞的亚太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富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作为亚太大家庭的成员,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打拼,新加坡刚刚庆祝金禧国庆,两国也即将迎来建交2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新关系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契机。我坚信,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新关系必将迎来下一个更加辉煌的25年,为构建和谐亚太、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是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



《联合早报》- 国共领导人一起阅兵? (2015-2-2)



蔡英文曝光蒋介石手令,国人一片哗然! 
https://mp.weixin.qq.com/s/z05xDGc1jPRsh59rohZO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