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世纪》第28期 (3-5/2016) - 《华人通史》通狮城 与总舵手柯木林一席谈
《华人通史》通狮城 与总舵手柯木林一席谈 2015年12月22日,我们相约于怡和轩舒适的阁楼,长长的会议 桌,两旁并列着红色的靠背椅子,格外亮眼。工作人员递上茶水,宾主互相让座后,客人拗不过我们,还是在桌首坐下,主人面对面,隔桌而坐。桌面上摆放《新加 坡华人通史》一书,出版者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主编何许人也?就是坐在桌首,身着红色暗纹衬衫和浅色西裤,鼻梁上夹着一副眼镜的柯木林先生。柯木林 何许人也?南洋大学(不同于现在报章上惯用的南大)第十二届历史系荣誉学位毕业生,当过16年公务员,在中国当过15年房地产咨询项目管理总经理,2010年 出任宗乡总会学术委员会主任,2011年退出职场,全身心投入学术工作,特别是有关本地历史的研究,时年62。
话题转入面前这本厚达826页,应该接近3公斤的厚书。“不,是3. 5公斤,”他说。“还有一种珍藏本,重量达4.5公斤。”
绕不过的大部头
好家伙!仿佛察觉我们的惊讶表情,他接着说:“文章千古事,钜著须是厚、大、重,《康熙字典》、《永乐大典》等传世之作,都有这个特点。《新加坡华人通 史》堪称民间治史,从芻议、构思、组稿、撰文、编纂、成书,直至被总理李显龙所肯定,花了整整3年半的时间。如今呈现在大家面前,如有不同看法,也是自然 不过的,但肯定今后钻研新加坡历史,绕不过此书,能不厚、不大、不重吗?所以,出上下册的建议最后还是通不过,不仅不便于收藏,查阅起来也麻烦!”
斩钉截铁,显示了他的高度自信。“我关注的是史料、史实不得有误。至于作者如何诠释,如何评价,那是史观问题,见仁见智,不要来问我。”
确有治史者的包容胸怀。我们的谈话,尽可能避开 《通史》的具体内容,而更多地涉及他的心路历程。其实早在23年前,他就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因职业在身,机遇和人事关系都不具备,只好潜心研修,积蓄待时。
关于编写此书的缘起,柯木林在《导论》中已有交代:宗乡总会“鉴于目前世面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新加坡华人通史,乃认为有必要完成这项历史性工程……第 14届理事会暨执委会在第七次会议上,一致通过编写一部完整的 《新加坡华人通史》的决议,以填补这个真空”。柯木林身为宗乡总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多年来对新加坡华人历史一往情深,理所当然地负起统筹和主编的重任。
三年磨一剑
三年磨一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他指出:“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把这本书的框架先建立起来。人家行处我不行,不拿现成的,执意独创一格,千头万绪,如何构就只此一家的通史体例呢?从 司马迁的《史记》,从读过的所有史籍中获取灵感,寻找借镜,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框架不能是空洞的,必须有名目,我挖空心思,要给本书安排不一般的题目。 早想,晚想,走在路上也在想。有一次过马路,想着想着,差一点被疾驰而来的汽车撞到,若非命大,这本书已跟我无缘了。”
柯木林可真别出心裁。 《通史》的古代新加坡被冠以新颖的总目:《海疆殊域》,晚清官员访问新加坡的题目是《八方风雨会星洲》,峇峇文化配以《海门奇葩》,新加坡儒学运动归入 《浮海居然道可行》,新华古典文坛的题目是《与君话冷炎州月》,新加坡表演艺术优雅成《唱尽人间喜与忧》,第十一章侨汇、侨批、民信局的总目为《家书扺万 金》,第十三章抗日救亡运动总目更加夺人眼球:《四海同心 义薄云天》,像是文学家讲历史,语带珠玑,别开生面。他说:“ 不但名目自成一格,因为文卷浩繁,我一方面要做到章节的连贯性,还要统辖全书,以确保文字的统一性。为此,每篇稿我必读三遍,全书80余万字,也就是说要 读两百多万字。有一次到美国办事,与严孟达同住一个房间,漏夜审阅了九篇长稿,好让严兄先带回去排版。严兄抱怨说,下次出门不跟我同房。”
最开心的事
那么,“什么又是你最开心的事?”
“书终于出版了,而且及时交到李总理的手,真的如释重负,心花怒放。”
柯木林之所以能按期完成这项文化工程,与他的出身不无关系。他对新加坡华人历史的执着,使他结识了许多学者、教授、不同领域的专家,所以能够调集人力资 源,分配任务。加上他的职业性质,能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运筹帷幄。他说:“我的团队年龄不一,老中青都有,其中有的是跨领域的。他们有各自的工作,接受撰稿 任务后,双方会订立合同,列明责任、要求、限期、稿酬等条款,以利管理。我甚至在合同签订后,破例先发放稿酬。违约的作者极少,个别未能完成的,也会开支 票如数退款。各项工作大体上都能按原订时间表完成,但由于最后限期绝对不能延误,书本又远在中国印刷,所以越往后越发紧张。”
《新加坡华人 通史》总共收录了41篇专论,撰稿人清一色是专家、学者、教授。那么,它是如何做到像柯木林所说的“学术与通俗取得平衡呢?对此,他的解释是:内容是学术 的,但呈现方式是通俗。柯木林特别推崇他撰写的《导论》:“该文以浅显的文字,把新加坡华人历史尽收囊中,一般读者读了《导论》,大致可知新加坡华人历史 的来龙去脉。还有我们从1819年莱佛士开埠,逐页注明每一年的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供读者参考。此外还在书末附录《新加坡历史大事记》、《新华先贤五十 名》、《重要古迹与文物》,增强本书喜闻乐见的一面。
柯木林承认,对本书的内容、格调、写作方式、出版方式,编委也有持不同意见的,但最后都 能以大局为重,协商一致,群策群力,完成任务。他透露:“《通史》从启动、组稿、编辑到成书,总共花费约20万元左右,这主要仰赖撰稿人的历史使命感和任 劳任怨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41篇专论中,一半以上出自早年南洋大学毕业生,说明南大生乐于奉献社会的精神。”
尾声
柯木林透露,《通史》第一版已售罄,主要对象是宗乡组织,社团、图书馆、学校和国外机构,目前正醖酿出版海外版。
结束访问之前,我们随口问起他的下一步计划,想不到又有一个重要新闻:宗乡总会计划出《通史》英文版。他说:“不是翻译版。是由英文业界组成全新的团队负责编撰,预计2019年完成。”
我们知道,柯木林是静不下来的,他喜欢新的挑战,到时他在《通史》英文版将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为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