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晚晴园到广东翠亨村办展览 星洲三杰“拜访”孙中山故居 (2016-02-01)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60201-577281
111年前,孙中山来到新加坡寻找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助他完成推翻满清王朝的千秋大业。111年后,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把“星洲三杰”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带到孙中山故居翠亨村,让当地居民和访客认识孙中山昔日在新加坡的友人。
配合孙中山150周年诞辰,晚晴园与中国广东省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办《百年回眸:孙中山和他的新加坡友人》特展。这个侧重于介绍张永福,陈楚楠和林义顺的特展今天在翠亨村开幕后,将一直展到3月31日。
如果没有“星洲三杰”与“槟城三杰”吴世荣、陈新政、黄金庆等许许多多海外支持者的慷慨解囊,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地支持孙中山和他的远大梦想,就不会有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
但时至今日,大中华地区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孙中山、黄兴、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宋教仁等人身上,不管是“星洲三杰”或“槟城三杰”,名字听来都很陌生,对这些人的生平事迹,更是一片空白。
来临春节黄金假期,孙中山祖籍地的居民和从中国各地涌到翠亨村的访客,将有机会认识孙中山在新加坡结识的友人,了解他们如何助孙中山一臂之力,完成推翻封建王朝的大业。
国家文物局助理局长(政策与社区)陈子宇形容这是孙中山和他在南洋的支持者的一次“团聚”,并表示这是晚晴园借出最多展品的一次对外展览。
晚晴园这次将借出185件展品,当中包括75件复制品和七幅以那段历史为主题的油画。展品以历史档案文件、书信、肖像、照片、墨宝、书籍、地图、陶瓷等为主。
晚晴园馆长陈丁辉博士说,展览除了介绍张永福、陈楚楠和林义顺,也会提到陈嘉庚、林文庆、林受之等人,以及槟城的吴世荣、陈新政、黄金庆等。
他说,晚晴园去年6月首次与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合作,办了《历览前贤家与国:孙中山与他的家属》特展,向本地国人介绍孙中山的家人,这次是倒过来向孙中山的同乡介绍他在我国的友人。
此次特展期间,还将主办两场演讲活动。陈丁辉将谈《星洲三杰:孙中山与他的新加坡友人》,本地文史学者柯木林则主讲《百年沧桑话晚晴 :从危楼到国家古迹》。
柯木林将从晚晴园的“贵人”谈起,包括最早建议国民政府收购晚晴园的中国驻德国大使程天放、积极促成此事的高凌百,以及出钱买下晚晴园的本地商人李光 前、陈延谦、周献瑞、李俊承、杨吉兆和李振殿等。晚晴园当时破落不堪,要不是遇到懂得其历史价值的“贵人”,很可能被当成危楼拆除。
凸显我国与辛亥革命关系
国家文物局2009年接手管理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之后闭馆一年,耗资560万元翻修和重新规划。2011年10月8日重新开馆的晚晴园让人耳目一新,并为晚晴园重新定位,把焦点锁定“星洲三杰”,通过他们的故事,凸显和铺陈新加坡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孙中山的南洋友人,当年曾全心全意支持和资助他的革命事业。他们筹资办报,宣传革命,借出晚晴园组织同盟会,冒着性命危险策划一次次的起义,还疏财仗义,慷慨解囊地资助革命,起义失败时又设法善后。
不过这段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完全被忽略,鲜少被人提起。陈子宇说,这次展览正是要强调星洲三杰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同时彰显我国与翠亨村由来已久的良好关系。
面对新历史机遇,晚晴园近年积极加入由世界40多个与孙中山、宋庆龄有关的纪念馆和基金会组成的国际网络,借助这国际平台,与各地纪念馆建立联系,携手办展览,从新加坡角度讲述我们同辛亥革命的渊源,扩大公众对那段历史的认知。
晚晴园重新开馆后首次“输出”星洲三杰的展览是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与香港孙中山纪念馆联办的《俏也不争春——孙中山的新加坡同志》特展。
《联合早报》- 星洲女界资助孙中山北伐 (2016-02-07)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60207-579484
孙中山在民国元年出任临时大总统后,短短几个月接到新加坡各界寄去的各种信函,当中有汇报“星洲女界”为北伐筹款的进展,有报章编辑申诉英国与荷兰殖民地政府仇视中国革命,封杀新闻自由,也有张永福禀报潮汕地区民军扰民的书信。
本报最近应晚晴园之邀,到中国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参观《百年回眸:孙中山和他的新加坡友人》展览,在副馆长林华煊的安排下,有幸阅览与新加坡有关的一些历史文献。
这几分珍贵原始材料包括劳佩华等人在1912年1月26日致函孙中山,报告筹募北伐经费一事;1912年4月孙中山卸下临时大总统之际,张永福等人向他 投诉同盟会成员林激真统兵扰乱潮汕地区的始末;1912年5月14日,新加坡华侨总商会选举后,张永福发给孙中山的电报;1912年4月2日,卢苇航从狱 中致函孙中山,申诉英殖民地政府仇视中国革命,封杀新闻媒体;《中兴日报》主笔梁龙腾剪去辫子后的一张照片;以及10份《中兴日报》剪报。
作为孙中山祖籍地,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收藏数以万计珍贵史料,很多辛亥革命历史人物的后人,包括孙家后人,都选择把手中文物和档案捐给翠亨村。
林华煊说,劳佩华、芦卢苇和张永福等人写给孙中山的信,在孙中山卸去临时大总统后,和孙中山用过的家具,各种政府文档一起被运到澳门由孙家保管。当中一些文物,包括上述信件是在1983年由孙眉的孙子孙满代表孙家捐给翠亨村。
晚晴园馆长陈丁辉博士说,这些原始材料显示有关南洋地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还有很多可深入做研究的空间,例如劳佩华、李娇、赵陈氏和卢子珊究竟是何许人,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5月封馆整修
翠亨村是孙中山诞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可惜他出世的那间4米宽、8米长祖宅已在1912年被孙家拆除。不过,孙中山26岁那年设计和督建的那栋红色宅第,今天依然和村内其他民居完整的保存下来。
村中各种民居,包括孙中山、陆皓东、杨殷等人的故居,加上1956年成立,后来拆除重建并于1999年落成的孙中山纪念馆(即展览馆),形成今天的翠亨村游览区。
游览区焦点,当然是孙中山用哥哥孙眉寄来的钱所兴建的那栋“西装屋”。这栋建于1892年、“外洋内中”的民居,从正面看是两层各由七个连拱组成的骑廊,完全属于欧洲风格,但一走进屋内,却浑然是岭南传统中式民宅。
屋前一棵酸子树(Assam tree),据说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栽种的。
林华煊说,翠亨村目前一年访客达160万人次,遇到春节或其他假日,一天的参观人次可达2万多至3万人次。
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另一位副馆长黄健敏说,今年适逢孙中山150周年诞辰,馆方将在今年5月间关闭展览馆,同时斥资4500万元人民币整修和重新策划展览馆。
馆方将赶在今年11月孙中山诞辰前重新开馆,到时将有三个新展览,即“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及“孙中山专题邮票展”。邮票展厅将设计成可供大家买邮票和寄信的邮政局。
黄健敏说,从孙中山1912年任中国临时大总统至今,全世界大概发行了1600多种与孙中山有关的邮票,该馆目前已收集了1000多种邮票。
张永福、陈楚楠和林义顺“星洲三杰”追随孙中山搞革命众所皆知,“星洲女界”巾帼不让须眉,为中国走向共和出钱出力则鲜为人知。
辛亥革命后数月,本地一批拥护“共和”的女性倡议成立“女界救济捐”,通过演戏等方式筹款,筹得两万余元资助时任大总统的孙中山供作北伐用途。
这段百多年前的往事,是通过几名女性在民国元年(1912)写给“大总统孙先生”的信函,重新公诸于世。当时从新加坡致函孙中山的是劳佩华、李娇、赵陈氏和卢子珊,她们还在信中高呼“中国共和万万岁”。
信中说武汉起义以来接应者十余省,但是“满洲未灭,北京未破,实属心腹之患,而各省俱起北伐之师,誓破胡虏之巢”。建共和之国需要款项,她们认为中国人民皆应担一份义务,侨居星洲(即新加坡)的中国人也不例外。
她们接着指出,男界方面有“广东救济捐”和“福建保安捐”,女界同样是中国之一分子,因此倡议成立“女界救济捐”。
信中说,她们自倡议“救济捐”以来,已筹得两万余元,已汇了两万港币给广东陈都督(即陈炯明),剩四五千元,再加上之前演戏筹到的四千元左右,当中两千元是要用来买国债。她们把钱汇到上海中华银行,作为孙中山北伐之用。
劳佩华等“星洲女界”是趁暹罗(泰国)的陈载回国之便,托他带信,还说回信可寄到宁阳会馆。
虽不清楚劳佩华、李娇、赵陈氏、卢子珊的具体身份,可确定的是,她们和创立于1828年的宁阳会馆有关系,否则不会让孙中山把回信寄到那里。
卢苇航申诉英殖民地政府封杀新闻
1912年4月2日,新加坡的广帮同盟会会长、《南侨日报》编辑卢苇航在“石叻大监房”(新加坡监狱)给孙中山写了一封信,申诉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地政府及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地政府,仇视中国革命,封杀新闻媒体。
卢苇航在信中说,他因在《南侨日报》刊登广东省军政府急着“筹划助饷”的言论,被保皇派诬陷为“鼓吹捐款回华煽乱”,还被指“纪载袁世凯被炸新闻”危害到英国与清朝的邦交,于1912年2月8日在“扰乱治安”罪名下被捕入狱,将解押出境。
卢苇航以此事说明英殖民地政府和保皇党人在民主中国诞生后,仍以往日心态对待同盟会成员。他被羁绊狱中,“愁默之余”写了《清盗源说》一文。
身为媒体人的卢苇航也在信中详述同盟会成员如何努力掌控“言论机关”,宣传同盟会宗旨,却总因“经费不敷”一再停办,还说张永福因《图南日报》和《中兴日报》先后停刊,视办报为畏途。
他于是和周之贞合力办星洲《晨报》,但两年后又因财务困境停办。不过在看到保皇派趾高气扬,幸灾乐祸的样子,他再集合两三名志同道合者,于1911年8月15日发行《南侨日报》。
卢苇航也在信中说,民国成立,荷兰属地(印尼)因悬挂中国国旗庆祝,导致发生华侨遭杀害。
张永福六页信函详述民军扰乱潮汕
翠亨村孙中山纪念馆还收藏一封张永福连同林海生、杨祺圃、陈质亭、蔡汉源、柯应理、黄良德和林国英等人上书孙中山的六页信函,详尽描述民国元年潮汕地区发生不同派系民军争权的事件。
张永福在信中说,同盟会成员林激真破坏该会宗旨,违抗广东省都督陈炯明的命令,雇佣轮船统领大兵进犯潮汕地区。
信中说,他们“由碣石袭惠来,攻潮阳,击杀防兵,诱胁代表,于(1912年)3月12号再犯汕头,与梅军曾伯谔、第四军张则通及陈芸生、梁冠三、许雪秋 等联合围攻安抚使署,枪杀潮军无数。旋复击商团、抄商会、毁演说所、毁筹账所、毁《汉潮报》、毁《图画报》;劫掠由暹回汕侨商,焚福合埕一带店户百余 家……”
张永福说,经潮州各埠各界发电报求救后,陈炯明派了督办吴祥达查办此事,但是吴抵达汕头后,林激真仍抢掠商店,而“督办绝不过问”,林激真还迫令商家缴纳巨款,才允许他们离开潮洲。
张永福在信中说,潮汕地区遭蹂躏后停市累月,居民流离失所,损失何止千万;又说“林激真之行为,名为民军,实十倍于盗贼。会员如此,诚足为吾党羞”。
他写此信时正是孙中山“解职之时”,张永福说本不便强求孙中山介入干预,但为了潮汕人民生命及同盟会名誉,希望孙中山转告陈炯明严办。
孙中山幕僚梁龙腾去辫照
对新加坡人来说,梁龙腾这个名字相当陌生,其实他是孙中山在南洋宣传革命的一把手,1907年担任《中兴日报》编辑时,曾与支持保皇派的《南洋总汇报》展开论战。
号云溪的梁龙腾,是香山隆都沙溪坎溪村人,和孙中山是同乡。梁龙腾年轻时就对四处奔走宣传革命的孙中山极为倾慕,十分赞成他的革命主张,但碍于父亲而不能追随。
父亲去世后,他为了追随孙中山去了新加坡。1907年8月20日,《中兴日报》在新加坡创刊后,梁龙腾便凭一篇《斥康有为引满为同舟共济之谬说》的文章,很快成为革命的一分子。文章得到《中兴日报》同人赞赏,张永福等决定聘他为撰述员,不到一个月又聘任他为该报编辑。
孙中山纪念馆珍藏《中兴日报》剪报
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至今保存不少《中兴日报》剪报,例如孙中山以“南洋小学生”为笔名,在1908年9月15日的《中兴日报》论说版刊登题为《平实尚不肯认错》的文章。
根据沙溪镇社区教育网,孙中山曾派梁龙腾与方瑞麟、杨允昌、李剑九、刘之咏等人到印尼巨港、马来亚槟榔屿(槟城)宣传革命。1908年年底,孙中山又敦促他到泰国出任《華邏新報》编辑,前后三年。
辛亥革命成功后,梁龙腾回国。孙中山在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原本要聘梁龙腾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府秘书,但还未就任,孙中山就被迫让位。
这之后梁龙腾去了海南岛任《琼岛日报》编辑,因声讨袁世凯被迫流亡海外。1919年回国后见国事多艰,决定隐退,1944年病逝于香港。
梁龙腾的后人梁富強多年前把他的一些文献资料,包括一张刚剪去辫子后拍摄的照片,捐给了翠亨村孙中山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