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星期三

《国家宝藏》


《联合早报》- 文化历史节目综艺化《国家宝藏》激起民族自豪文化自信 (2018-01-02)

http://www.zaobao.com.sg/znews/greater-china/story20180102-823478

  融娱乐、历史和文化为一体,中国中央电视台黄金档节目《国家宝藏》2017年12月3日开播以来,收视与口碑皆佳。亮相的古文物都大有来头,挑选自故宫等全中国九家大型博物馆。
  选秀节目式的音乐响起,摄影棚交映着华丽灯效,男星李晨西装笔挺,走上舞台以“国宝守护人”身份向观众问好。这一次,粉丝无数的李晨并非镁光灯焦点,真正的主角是投映在他身后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经典画作《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细致地描绘连绵的群山与江河,“守护人”李晨形容它“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紧接着下一幕,李晨换上古装戏服,化身一个世纪前指导王希孟创作的宋徽宗,上演一出虚实交错、构想《千里江山图》缘来的短剧。
  融娱乐、历史和文化为一体,中国中央电视台黄金档节目《国家宝藏》2017年12月3日开播以来,收视与口碑皆佳。亮相的古文物都大有来头,挑选自故宫等全中国九家大型博物馆,经由博物馆馆长团点评和观众投票,每家博物馆票选最高的文物,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国家宝藏》特展中亮相。

导演:节目还肩负更大使命
  借现代综艺形式,讲述古老悠久文化,《国家宝藏》的新尝试令观众眼前一亮。北京市民张宸赫(29岁,剧场工作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节目请到演艺明星,把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都表演出来,对观众有吸引力,娱乐性可打八分。”
  除了炮制娱乐,《国家宝藏》还肩负更大的使命。节目导演于蕾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说,每一件文物背后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和所代表的民族历史进程,希望观众看了节目会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弘扬优秀传统”。
  弘扬文化自信,正是《国家宝藏》鲜明的主题之一。节目中,古文物是现代人倾心守护的文化瑰宝;节目外,中国各地官媒近来发表多篇评论,赞扬节目通过古今对话的新方式,展现出中国作为大国的文化自信。
  除了《国家宝藏》,今年较早前热播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也都借由综艺元素,以鲜活通俗的方式呈献传统文化,俨然成了中国综艺界的一股风潮。
  针对“综艺化”带来的效应,北京著名文化评论人王鲁湘接受本报访问时说,《国家宝藏》为古文物打造出强烈的仪式感,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培养发挥正面能量。

加大力度落实文博普及化
  他说:“好东西还是需要包装的。其实,在全世界文博系统中,有谁不知道这些文物?但普通人不会知道,把它们隆重包装后再推出,就好像打造一个国家级殿堂,这种仪式感和豪华包装有时还是需要的,只不过不能多做。”
  王鲁湘说,中国的博物馆一度是与民众生活脱钩的地方,到了上一代领导人胡锦涛时代开始免费开放,吸引了更多民众参观。如今,当局正加大力度落实文博普及化并发挥国民教育作用的理念,《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就让古文物的展示更接地气,走入普通民众的世界。
  除了社会大众的兴趣,文博类节目的崛起背后也存在政治与当局巩固意识形态的目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任后多次强调要有文化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将文化自信定义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以《国家宝藏》为例,王鲁湘指出,节目动用最顶级的摄制设备、请来众多具号召力的艺人、多家国家级博物馆还为此打开库房拿出“镇馆之宝”,这一切如果没有国家力量的推动和领导人的指示,肯定无法做到。
  从观众反应来看,《国家宝藏》确实激起一定程度的文化自豪感。许多网民在微博留言说,《国家宝藏》让他们看得热泪盈眶,尤其是感受到先人的智慧,或是看见老一辈文化工作者真诚努力地讲解国宝时,心中总会有所触动。

观众:过度宣扬大国神威
  《国家宝藏》除了在中国热播,在YouTube也能免费观赏,吸引了一些海外观众的注意。王鲁湘认为,制作组希望向海外华人传达一份文化自觉,哪怕他们身处国外,也能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有更清晰的理解。
  一名新加坡观众受访时,肯定该节目一方面通过演艺界大咖主演短剧来解释国宝诞生过程,另一方面也邀请博物馆馆长解说国宝的历史意义,“内容容易入脑,又有娱乐性。”
  不过她认为,主持人张国立一些台词不乏宣扬中国大国神威的味道,不像西方的国家地理杂志等纪录片那么自然。
  另一名新加坡观众则认为,节目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很到位”,但一些情节过度强调民族自豪感,反而令人感觉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他举例说,节目提到一门叫“失蜡法”的传统工艺,曾在抗战时期被一名美国工程师发现,带回美国改进并申请为“熔模铸造”专利,应用到航空制造。节目称,“熔模铸造”就像一个华侨,如今“穿着一身西装回来了”。

观众:无需煽情没必要喊口号
  这名观众认为,这段故事“很努力地证明中国的工业实力”,并影射西方抄袭,但感觉“用力过度”。
  他认为,更理想的叙事方式是实事求是,无需煽情,也没必要喊口号,这和节目中讲述历史的人和方式有关系。
  王鲁湘则指出,《国家宝藏》无疑希望激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向中国人与世界其他民族展现泱泱中华作为文化大国的博大精深。他认为,理想的呈献方式是“含蓄一点,把文物的好说透了、说活了,做到这两点就够了。”
  他说:“把中华文明的线索串起来,把中华文化很多切面呈现出来,我觉得就够了。看这个节目的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涵养,一看就知道……真东西、好东西,自己往那儿一放,它会说话啊。”

宋徽宗穿明清龙袍闹笑话
  节目虽获好评,不过,有观众指出,节目中一些细节疑与历史不符,像李晨在剧中饰宋徽宗,穿的却是明清龙袍。
  对此,曾在北京一家博物馆负责策展工作的李赵易柔(24岁,学生)受访时说,综艺节目对历史准确度的标准较难把握,年纪小或没有这方面知识的观众如果把娱乐当正史,反而违背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
  她认为,要真正认识文物,还是应该亲身到博物馆走一趟:“文化自信应建立在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正确看待之上,不歪曲也不过分渲染,在电视上看文物和到博物馆去参观、聆听讲解,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