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

北洋水师三访新加坡鲜为人知的秘辛


《源》2015年·第6期·总期: 118 - 柯木林:北洋水师三访新加坡鲜为人知的秘辛


2015年12月8日星期二

《走近新加坡柯氏宗族》

(新加坡: 南洋柯氏公会, 2015年10月, 总页数120)

《走进新加坡柯氏宗族》是为纪念南洋柯氏公会成立60周年而出版。这本文集至少有三个地方值得一提。第一,这是一本追述柯氏姓氏的由来的典籍,从柯氏先民入闽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柯氏名人,均有触及;第二,记录创会先贤的经历,访问本地柯氏社会闻人,展示现阶段柯氏宗族的情况;第三,根据本地战前华文报章《叻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总汇报》等资料,探索新加坡柯氏族人的早年活动,虽系凤毛麟角,却弥足珍贵。

2015年11月17日星期二

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

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新加坡华人通史》


(新加坡: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2015年11月, 总页数826)

《新加坡华人通史》内容浩瀚,涵盖领域广,时间跨度大。全书从开埠前的 “海疆殊域” 到经济转型;从上层社会的领袖人物到基层人民的生活样相;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华商、华侨、华裔到新加坡华人;从文化认同、政治觉醒到本 土意识的萌芽、茁壮与成长;从本土的意识形态如文化、教育、文学(包括古典诗文)、乃至出版、戏剧、美术、影视活动及表演艺术等等,都有着墨。有些 “争议性的历史课题” 如秘密会社(俗称私会党)、中国国民党、马来亚共产党在本地的活动, 亦不避讳。这样做的目的是忠实于历史,让读史者更能全面地窥视新加坡华人史的全貌。


三庆大典缅怀新加坡蔡氏先贤



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

SG50 Film - The Hunt for the Red Lion

Talking Evilbean - SG50 Film - The Hunt for the Red Lion
http://www.talkingevilbean.com/2015/10/sg50-film-hunt-for-red-lion.html?m=0



Before you read on, recall on the answer for this question:

"What did Sang Nila Utama see when he came to Singapore?"

Well, if your answer is LION,  your whole History/Social Studies knowledge from young might have been a lie.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lions have never lived in Singapore.


2015年10月12日星期一

2015年9月26日星期六

2015年9月22日星期二

春风化雨一百年 : 从碑刻看新加坡的华文教育


春风化雨一百年 :从碑刻看新加坡的华文教育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曾经有过光辉燦烂的时期 。我们从保存至今的碑碣资料中仍可窥见蛛丝马迹。这些碑碣,记录了先辈们对发扬华文教育所付出的心血,鲜为人们注意。

此次讲座,本地著名历史学者柯木林将利用碑刻资料,配合珍贵历史图片,为您勾画出一幅新加坡华文教育的百年图景。

2015年7月20日星期一

从白振华的诗集谈起


白振华《情让生命更完美》- 柯木林:从白振华的诗集谈起
http://www.pehchinhua.com/poems/links/index_reader.html



从白振华的诗集谈起
柯木林
我喜欢文学,酷爱历史,更爱读唐诗宋词,业余也撰写不少历史文章,可说是半个文人。但我不喜欢文人,或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文人常给人以寒酸的形象, “穷书生、酸秀才”正是其写照,“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更是文人的陋习。
  同样的又是由于传统的观念,我不喜欢商人,“铜臭味”,“唯利是图”,等贬义形容词常与商人挂钩。
  然而最令我赏识的是介于文人与商人之间的“儒商”。儒商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兼备的一种美好境界,是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目标。平生交往结识的人不少,但具有儒商条件的有如凤毛麟角,白振华是其中一个。
  记得,我于1979年初认识白振华时,他当时是一个出版商,时常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我们曾经合编《从荒芜到进步》一书,这是一本讲述新加坡河水山社区历史发展的图片集。在与白君合作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他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之后由于各种机缘巧合,他参政了,并且在中国发展房地产业,这时我才知道他是个画家。他曾经出示我他的一些水墨画作,画中还冠以了他的政治身份。我曾开 玩笑地对他说,他的画作已足以突显其才气,不用再冠以政治的光环,正如北宋才子皇帝赵佶(宋徽宗)一样,赵佶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不朽的,人们欣赏的是赵佶的 艺术才华而非由于他是宋徽宗。白君向我解释说这些冠以政治身份的画作乃为社区筹款之用,自是无可厚非。
  尤其让我惊讶的是,白振华也写新诗,而且颇得当代国内外诗坛的好评。如今,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方便,在诗集中配以亲自摄制的照片作为插图,做到了“诗歌、摄影、绘画三结合”的意境,符合当前读者市场的需求。这种新颖的出版方式,只有具备儒商这样的思维才能做到。

稿于2006年2月20日
上海旅次

2015年5月2日星期六

孫中山在新加坡文物展

STV星岛电视 - 孫中山在新加坡文物展5/2開幕
http://www.singtao.tv/main/newsreport/mandarinnews/%E5%9C%8B%E5%AD%AB%E4%B8%AD%E5%B1%B1%E5%9C%A8%E6%96%B0%E5%8A%A0%E5%9D%A1%E6%96%87%E7%89%A9%E5%B1%9552%E9%96%8B%E5%B9%95/



為紀念國父孫中山逝世90周年,由金山國父紀念館與新加坡晚晴園合辦的「孫中山在新加坡文物展」,將從5月2號起,在金山國父紀念館展出,為期一個月。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副司長潘宣輝、晚晴園副館長葉璞、學術委員會柯林木、國父紀念館館長鍾維君、國民黨中央常委張人睿、總支部常委于愛珍等,4月30號對外介紹了展覽的內容和意義。
  葉璞介紹,展覽分為五大部分,包括:辛亥革命與孫中山、晚晴園簡介、新加坡的革命支持者的行動、孫中山在新加坡的足跡之旅等內容。孫中山九次到新加坡、四次到晚晴園。全美只在金山國父紀念館展出。
  展覽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為期一個月,希望灣區的僑胞了解國父在海外推動革命的歷史。晚晴園的面積雖然小,卻是孫中山策劃革命的所在地,這次展覽填補了許多人對新加坡在辛亥革命歷史上的空白。星島記者黃偉江、李娜舊金山報道

2015年4月30日星期四

应邀出席2015海峡两岸文化经贸交流高层峰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gzNTYzNA==&mid=205140184&idx=1&sn=6bbbbeb36f4d9a081a2f7c2fb3c9536b&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2015年4月29日星期三

新加坡著名历史学者柯木林巡访泉州柯氏聚居地 考探了柯氏入闽发祥地泉州水沟巷

晋江经济报 - 新加坡著名历史学者柯木林巡访泉州柯氏聚居地 考探了柯氏入闽发祥地泉州水沟巷 (2015-04-26)
http://jjjjb.com.cn/html/2015-04/26/node_122.htm




2015年4月14日星期二

《独领风骚一百年》

中国新闻网 - 新加坡历史学家柯木林:漳泉人士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5/04-13/7204537.shtml

中新社漳州4月13日电 (余丹)“漳泉人士在新加坡的发展中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13日,在福建闽南师范大学,新加坡漳籍历史学家柯木林于此间举行的“独领风骚一百年——新加坡漳泉人士的峥嵘岁月”专题演讲中如是肯定了漳泉人士在新加坡的社会地位。
  漳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拥有港澳同胞10万人、旅外侨胞100万人、台胞1000万人,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资料统计,2010年新加坡总人口突破500万,其中福建籍人士占了10万。
  漳泉人士多数来自马六甲,抵达新加坡前已在马六甲世居几代,有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新加坡开埠后,漳泉人士夹着雄厚的资本,为这块新兴土地带来许多新气象。
   据柯木林介绍,新加坡早期的四大家族,即薛佛记、陈笃生、陈金声、李清渊,均是漳泉人士。他们热心新加坡公益事业,除了兴建庙宇、建设医院、办报,最重 要的便是兴学办教育。新加坡崇福女子学校的前身,便是漳浦籍人士陈金声于1849年在新加坡兴建的第一所华文学塾崇文阁。
  而漳浦籍人士薛佛记是新加坡福建帮的开山鼻祖。在新加坡期间,他带头捐献巨款,兴建当时华社最高领导机构恒山亭,作为乡侨丧葬祭奠的祠庙,也成为旅新华人集合和议事的场所。
  “回望新加坡早期历史,不难看到闽商在这里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柯木林称,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编撰的《新加坡华人通史》将于今年11月份面世,其中漳泉人士对新加坡的贡献将会详实地纪录在书中。
  华侨史记录着华人华侨在海外的丰功伟绩,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的历史没有及时地挖掘、抢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漳州于2014年8月启动《漳州华侨史》编修工作。
  “编撰侨史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漳州精神,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推动漳州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漳州华侨史》的主编郑来发称,编撰侨史不仅仅是侨情的需要,更是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据悉,目前《漳州华侨史》已拟定编写提纲,计划于2017年6月完稿出版。接下来,编委会将积极“走出去”,到海外收集第一手资料,使《漳州华侨史》最真实地接近历史。(完)


2015年2月22日星期日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中日关键历史人物的视野


《怡和世纪》第25期 2015年2/5月 - 柯木林: 中日关键历史人物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