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

《联合早报》 - 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




http://www.zaobao.com.sg/sp/sp110514_023_1.shtml



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
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 新加坡具备优势 能在海外华人社会发挥作用

(2011-05-14)

● 谢燕燕 萧佳慧 报道

  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提醒国人,全球各地华人共同拥有的历史和族群联系是可贵的。

  他指出,历史上,新加坡具备这方面优势,使得它能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新加坡华人社群应继续保持与全球各地华人的联系与交流,积极促进新中关系的发展。

  蔡天宝说,辛亥革命还提醒国人应珍视先辈们的光荣历史,新加坡国土面积虽小,却能为世界进步的大事业做出贡献,这是新加坡的光荣。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本地多位华社领袖和学者昨天聚集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通过座谈会方式,一起反思、探讨和研究新加坡早期华人对这场革命所作的牺牲与贡献。

  蔡天宝指出,新加坡在辛亥革命的进程中扮演了特殊角色。辛亥革命则对本地华人社群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影响了新加坡的历史。

  他说,辛亥革命提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改革,对新加坡华人带来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当时闭塞、保守的华人社会产生冲击,如提出剪除发辫、禁止缠足,提倡新式教育、戒除吸鸦片恶习等,废除了华人社会中的一些封建陋习。

  他指出,辛亥革命还促进了新加坡华人社群的团结。辛亥革命期间,各籍贯华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联合起来,打破帮派界限,不分籍贯,团结一致地支援革命。他们在革命中经常接触,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有利于此后新加坡华人社群的团结。

辛亥革命推动本地华人文化教育事业

  除此之外,辛亥革命还推动了新加坡华人的文化教育事业。蔡天宝指出,辛亥革命后,本地华校数量增加,学校也开始采用新式教材。各种书报社的创立,也对提高新加坡华人的文化水平有重要作用。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则指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每一次关键时刻,包括新加坡华人在内的海外华人都作出了巨大付出与贡献。

  他说,在纪念辛亥革命时,除了缅怀孙中山的个人业绩,还要铭记当年海外华人的巨大贡献。孙中山便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没有华侨,就没有中国革命。

  他指出,当年设于晚晴园的同盟会南洋支部,正是新加坡华人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力见证。回顾历史,有很多东西值得大家思考、研究和总结。

  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晚晴园主席钟声坚则肯定了新加坡对辛亥革命的积极贡献,并表示回顾历史的意义在于展望未来,那便是继承革命先烈所展现的宝贵精神,让它为人们今天的事业带来动力,照亮前进的方向,激励大家接受磨难及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怡和轩俱乐部主席林清如在谈《辛亥革命时期的怡和轩》时,指出新加坡的辛亥革命先驱人物如陈楚南、张永福和林义顺等都是怡和轩会员,但是怡和轩初期领导人都是大商人、士大夫和买办阶级,不热心于革命,更倾向于支持满清政府的保皇党。

  不过后来的灵魂人物陈嘉庚则曾和孙中山见过三次面,思想上也认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后来还剪掉辫子,加入同盟会,在怡和轩公开支持辛亥革命,并为之筹款。

  林清如说,武昌起义成功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主席,曾汇2万元给福建革命政府,而孙中山在1911年12月从欧洲回上海组织政府时,途经新加坡,曾与陈嘉庚见面,陈嘉庚过后汇了5万元支持孙中山。

  本地历史学者柯木林认为辛亥革命是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一批有识之士为了寻找一套符合国情的政治体系所展开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过程既痛苦又曲折。

  他认为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建国历程,最后找到了一条出路,那便是改革开放。过去30年,改革开放取得骄人成绩。这样的成绩是欧洲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但中国只花了二三十年就达到。

  柯木林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政治革命,只为推翻旧政权,共产革命则是一场社会革命,改组了整个社会阶层结构,重新调整整个社会组织。

  三江会馆会长李秉萱指出,早期华人背井离乡,基本上是求生存,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但回去的时候未必那么理想,因为国家腐败,让人痛心疾首,因此都非常向往美好的政治诉求。

  不过在旧中国,只有造反、起义、光复,才能够改朝换代,当时没有革命的概念。孙中山从日本带回既新奇又具煽动性的革命概念,形成比保皇派更接近时代需求的社会运动。

  不过他在参阅中华总商会1933年的章程时,发现当时的章程把“吾侨”改成“华人”,华人的思潮从“落叶归根”转向“落地生根”,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 - 我馆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
http://www.chinaembassy.org.sg/chn/sgsd/t822693.htm



5月13日,我馆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魏苇大使发表了主旨讲话,新加坡华人社团领袖、晚晴园(孙中山纪念馆)馆长、历史学者从不同 角度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积极评价了新加坡华人当年对辛亥革命的重大贡献。新传媒、《联合早报》、我驻新新闻机构记者及我馆戴兵公参、李 铭林公参、龚春森参赞、周建平参赞、陈疆参赞等9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魏苇大使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他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 爱国者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是先生毕生奋斗的宗旨和思想的核心。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国家综合实 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们将继承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不懈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魏大使积极评价海外华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重大贡 献,强调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新加坡华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为中国的救亡图存、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的巨大贡献。每当中国人民面 临重大灾难和历史关键时刻,新加坡华人对中国人民这种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就愈发凸显。


新加坡宗乡总会主席蔡天宝、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钟声坚、新中友协、中国商会会长潘国驹、怡和轩主席林清如、三江会馆馆长李秉萱、晚晴园馆长潘宣辉以及著名学 者柯木林等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他们回顾历史,认为广大华人华侨在辛亥革命的进程中扮演了特殊角色,为革命捐钱出力;认为辛亥革命也对东南亚历史产生了深 远影响,特别是革命提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改革道路,冲击了当时保守闭塞的华人社会,废除了华人社会的一些陋习,促进了当地华人社群的团结,打破了帮派的界 限,还推动了本地华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深化了对新加坡与辛亥革命关系的认识,也让他们对中国现在走的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 道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