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晚晴园10月9日重新开放
·2011年9月30日《联合早报》- 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晚晴园10月9日重新开放·2011年9月30日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xh100/pages/xh100110930.shtml
● 张曦娜
配合重新开放,晚晴园从10月9日至30日,将举行三个星期的文化节“文化飨宴艺晚晴”,节目包括中国歌舞团表演、本地歌手如蔡淳佳现场演唱,以及本地学者及媒体工作者主讲的“百年辛亥忆晚清”系列讲座等。
关闭一年进行翻新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为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将于10月9日重新开放。
翻新工程耗资560万元,修缮后焕然一新,两层楼的旧式土生华人建筑共设五个展厅,展出450件展品,其中180件为包括真迹的真正文物,分别有145件来自文物局、16件为晚晴园藏品,以及20件来自外界的收藏。
重新开放的晚晴园,由国家博物馆负责策划,最大特点是,展品及呈现方式完全以新加坡革命志士作为切入点,以照片、文物、文件、书法等展品展现当年本地先驱人物如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等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为寻找革命先驱留下的文物,晚晴园馆长潘宣辉甚至特地去了槟城、香港、台北、美国等地,并在美国找到张永福88岁高龄的女儿张健华,获得张健华至今保存的张永福出版于1933年的《南洋与创立民国》。
展开两项工作
在昨天的媒体预览与记者会上,潘宣辉说,晚晴园下来将加强及展开两项工作,首先将着重教育工作,通过举办活动,让年轻人对当年支援革命的一群先驱人物及他们走过的历史有所了解。
与此同时,晚晴园也将积极展开研究工作,潘宣辉认为,目前晚晴园与本地革命志士相关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通过研究可发掘更多过去被遗忘的历史。
晚晴园也计划与各地孙中山纪念馆合作,如一年一度的“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晚晴园将借这个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孙中山纪念馆交流及合作,从中收集辛亥革命在南洋的史料和档案。
晚晴园并已争取到第2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的主办权,会议将于2012年11月在本地举行。今年11月3日至5日,晚晴园也将联合国大中文系在新加坡主办“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志士与新世纪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配合晚晴园重新开放,潘宣辉也宣布,自10月9日至30日,晚晴园将举行三星期的文化节“文化飨宴艺晚晴”,节目丰富多元。
文化节由本地电影导演陈子谦担任节目创意总监,他说,他试图策划一系列老少咸宜,能让一家大小、老中青共赏的节目,除了中国歌舞团表演,还包括本地歌手如蔡淳佳的现场演唱。
此外,文化节还邀请本地学者及媒体工作者主讲“百年辛亥忆晚清”系列讲座,包括柯木林主讲《从渐变到突变: 辛亥革命百年祭》;黃贤强主讲《刺杀?合作? 历史? 神话?——孙中山被逐出新加坡的来龙去脉》;杜南发主讲《空白的足迹——孙中山来新次数及同盟会成立时间探讨》。其他讲座如《围棋的历史与演变》、《新加坡的象棋发展》、《海派画对新加坡的影响》及“猜灯谜”讲座等。
“文化飨宴艺晚晴”压轴好戏为陈子谦导演的“晚晴园,Flaunt It!”,将由多位本地艺人同台演出,展现及歌颂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teohhl@sph.com.sg
《联合早报》- 新闻图片 - 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晚晴园10月9日重新开放·2011年9月30日
http://www.zaobao.com.sg/photoweb/pages3/wanqingyuan110930.shtml
关闭一年进行翻新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为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将于10月9日重新开放。
翻新工程耗资560万元,修缮后焕然一新,两层楼的旧式土生华人建筑共设五个展厅,展出450件展品,其中180件为包括真迹的真正文物,分别有145件来自文物局、16件为晚晴园藏品,以及20件来自外界的收藏。
重新开放的晚晴园,由国家博物馆负责策划,最大特点是,展品及呈现方式完全以新加坡革命志士作为切入点,以照片、文物、文件、书法等展品展现当年本地先驱人物如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等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为寻找革命先驱留下的文物,晚晴园馆长潘宣辉甚至特地去了槟城、香港、台北、美国等地,并在美国找到张永福88岁高龄的女儿张健华,获得张健华至今保存的张永福出版于1933年的《南洋与创立民国》。
展开两项工作
在昨天的媒体预览与记者会上,潘宣辉说,晚晴园下来将加强及展开两项工作,首先将着重教育工作,通过举办活动,让年轻人对当年支援革命的一群先驱人物及他们走过的历史有所了解。
与此同时,晚晴园也将积极展开研究工作,潘宣辉认为,目前晚晴园与本地革命志士相关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通过研究可发掘更多过去被遗忘的历史。
晚晴园也计划与各地孙中山纪念馆合作,如一年一度的“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晚晴园将借这个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孙中山纪念馆交流及合作,从中收集辛亥革命在南洋的史料和档案。
晚晴园并已争取到第2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的主办权,会议将于2012年11月在本地举行。今年11月3日至5日,晚晴园也将联合国大中文系在新加坡主办“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志士与新世纪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配合晚晴园重新开放,潘宣辉也宣布,自10月9日至30日,晚晴园将举行三星期的文化节“文化飨宴艺晚晴”,节目丰富多元。
文化节由本地电影导演陈子谦担任节目创意总监,他说,他试图策划一系列老少咸宜,能让一家大小、老中青共赏的节目,除了中国歌舞团表演,还包括本地歌手如蔡淳佳的现场演唱。
此外,文化节还邀请本地学者及媒体工作者主讲“百年辛亥忆晚清”系列讲座,包括柯木林主讲《从渐变到突变: 辛亥革命百年祭》;黃贤强主讲《刺杀?合作? 历史? 神话?——孙中山被逐出新加坡的来龙去脉》;杜南发主讲《空白的足迹——孙中山来新次数及同盟会成立时间探讨》。其他讲座如《围棋的历史与演变》、《新加坡的象棋发展》、《海派画对新加坡的影响》及“猜灯谜”讲座等。
“文化飨宴艺晚晴”压轴好戏为陈子谦导演的“晚晴园,Flaunt It!”,将由多位本地艺人同台演出,展现及歌颂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teohhl@sph.com.sg(编辑:杨晨 联合早报网)
联合早报 - 革命先驱后人 重温先人事迹 - 2011-10-09
The Sunday Times - That's my Dad - 2011-10-09
The Sunday Times - Historic Sun Yat Sen villa reopens - 2011-10-09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 Media Release
The 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Re-Opens With Free Entry For All And A Special Wan Qing Culturefest
http://www.news.gov.sg/public/sgpc/en/media_releases/agencies/nhb/press_release/P-20111008-1/AttachmentPar/0/file/Official Re-Opening of SYSNMH Press Release_FINAL.pdf
早报周刊 - 到晚晴园看新加坡先驱人物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2011-10-02
联合早报 - 走入晚晴园见证革命 2011-10-02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feature/pages/feature111002.shtml
走入晚晴园见证革命
张曦娜 (2011-10-02)
为迎接今年的辛亥革命100周年,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经过一整年闭门整顿后,即将在10月9日重新开放。
晚晴园位于大人路12号(Tai Gin Road),前身是明珍庐,后来由张永福买下作为供奉母亲养老,改名晚晴园取自李商隐名句“夕阳怜芳草,人间爱晚晴”里的“晚晴”,寓意母亲晚景常好。
1906年孙中山在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坐落在大人路的晚晴园是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总部,孙中山并在晚晴园策划几次反清革命活动。作为孙中山在新加坡展开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晚晴园是新加坡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国家古迹。
晚晴园也是新加坡国家古迹,1997年中华总商会成立子公司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有限公司,负责纪念馆的修复工作。经过四年修复,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于2001年11月12日正式开幕。
1.做客晚晴园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是由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接手重新设计展览内容。重新开放的晚晴园,完全从新加坡视角作为切入点,以照片、文物、文件、书法等展览品展现当年新加坡先驱人物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国家博物馆负责策划晚晴园常设展的研究员宋允文说,晚晴园目前共有450件展览品,其中180件为包括真迹在内的真正的文物,分别有145件来自文物局,16件为晚晴园原有藏品,以及20件来自外界的收藏。
走进晚晴园第一展厅之前,先看到巨幅孙中山与张永福、陈楚楠的合照。由于晚晴园是张永福的私人别墅,展厅刻意摆放了中式古典家具,家居吊灯,营造出客厅的氛围,宋允文说,第一展厅如此设计的用意,是让公众有较为亲切的,仿佛受邀来晚晴园做客的感觉。
晚晴园的故事从参与辛亥革命的新加坡先驱人物说起,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等人成为主角。展览以他们的生平事迹及从事革命的过程说故事,叙述历史。
国家博物馆馆长李楚琳说,世界各地的孙中山纪念馆很多,晚晴园要和这些纪念馆有所分别,就必须从新加坡角度出发,她坦言,为了落实晚晴园目前的展览方向与定位,博物馆辗转花了不少时间与相关人士反复讨论下才敲定下来。
李楚琳说:“很多人以为新加坡华人参与革命是因为接触了孙中山,并且是在孙中山的鼓吹下才在革命中作出贡献,其实并非如此。张永福、陈楚楠、林义顺等人在认识孙中山之前已有民主思想,这也是他们后来支援孙中山的原因。”
展品中的“1905年图南日报月份牌”正好说明这点。《图南日报》是张永福、陈楚楠及林义顺在1904年为倡导革命而创办,1905年张永福还亲自为 《图南日报》设计月份牌,以分赠各地华侨。远在檀香山的孙中山就因为发现这份宣传反清革命的月份牌而特地致函当时人在新加坡的尤列,主动提出与张永福、陈 楚楠及林义顺等人见面的意愿。
第一展厅内展出不少孙中山写给新加坡同志的信件或书法,例如孙中山写给陈楚楠的信函,孙中山题赠张华丹长子(即张永福侄子)张明远的横幅,同时也有张永福致孙中山的信件。
展厅内也可看到张永福的母亲陈宝孃的肖像。当年张永福是为了让母亲颐养天年而买下晚晴园,他决定让孙中山和同盟会使用晚晴园时,曾征得陈宝孃的同意。
2.新加坡扮演反清革命舆论先导
辛亥革命时期,新加坡出版的《图南日报》、《中兴日报》、《星洲晨报》报刊可以说是反清革命的舆论先导,这些报纸大约自1904至1910年先后在新加坡出版。《图南日报》于1904年由陈楚楠、张永福与林义顺创办,一般公认是新加坡第一份鼓吹革命思想的报纸。
晚晴园展览中可以看到1910年2月16日《星洲晨报》副刊以滑稽字“康贼”抨击康有为,讽刺康氏是一位有面无心且又贪财的假圣人。文章说:“这两个 是什么字呢?那实心的庚字,便是庚丁的庚,只因遇合三两点有面无心的东西,所以便变成康字了,这个康字却就是康圣人这个康,一般庚丁变作康党,大抵就是这 个缘故。黑黑暗暗的戌字,就是戊戌变政的戌,今日希望宽赦的戊戌党人,也是这个戌,只因他贪金银宝贝的贝字,所以一时忍不住,拿在自己身旁,便变成贼盗的 贼字了。”
另外还有《中兴日报》副刊《非非》的一系列讽刺漫画,大多是讽刺满清政府的腐败。
又如《中兴日报》1908年9月12日,孙中山以笔名“南洋小学生”撰文《论惧革命召瓜分者乃不识时务者也》反驳《南洋总汇新报》,主张惟有革命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3.革命同志与同盟会会员之间的情谊
重新开放的晚晴园,新展品中也展示新加坡革命志士与孙中山及同盟会会员之间的情谊,包括展品中有多幅革命同志赠予林义顺之书法作品,例如同盟会会员及国民政府首任参议院林森赠予林义顺之书法作品 ,这帧书法是林森祝贺林义顺回忆录《三十三年浮云影》即将问世。其文曰:“黄初宗兄追随先总理奔走革命数十年其毅力热诚始终如一久为海内外同志所钦佩。”赞扬林义顺大力支持孙中山革命。
另一幅为汪兆铭(汪精卫)题赠林义顺之书法。其四字“湛华别墅”指的是林义顺位于义顺村的别墅。湛华别墅也是林义顺招待革命同志的地方。汪精卫、胡汉民、李烈钧、陈炯明等人常聚集于湛华别墅,共襄义举。
香港同盟会分会会长陈少白也赠送林义顺书法,文中说:“今林君拟集起三十年之回忆录为成书,小饷世之想望逸公者,锓版將竣,思得余一言以并其首”,陈少白得知林义顺拟写回忆录追忆与孙文的革命事迹,特撰此序激励和祝贺。
此外,蒋介石写于1928年,送给林义顺的书法“可敬可爱”,也吸引访客的视线。
4.革命志士遗物与辛亥名人肖像
陈楚楠的珍贵遗物也可在晚晴园看到,除了六七张个人照,还包括砚台、墨根、怀表,以及他随身带的象牙印章、印泥等。
展厅中也可看到上世纪初期的美芝路档案照,让参观者了解,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后,张永福位于美芝路105号的“新长美”布庄以及陈楚楠位于美芝路327号的“合春号”板厂为革命党人的重要联络站及通讯地址。
晚晴园也展出辛亥革命前后与新加坡有关的名人肖像,例如在新马形成一股保皇势力的康有为;先后协助过康有为与孙中山,但最终加入同盟会且支持孙中山革命 的的第二代海峡华人林文庆,以及孙中山忠实支持者及挚友,且参与过数次兴中会和同盟会所发动起义的日本人宫崎寅藏(宫崎滔天)肖像。
革命推动 新马华文教育
5.辛亥精神的延续
晚晴园展厅也呈现辛亥革命精神的延续,展出内容包括辛亥以后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华社地缘与血缘组织、华人实业家的兴起等。
李楚琳说,新加坡华人对中国的革命作出贡献,与此同时,革命对新加坡社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推动了新马华文教育的发展,因为不论是康有为或孙中山都提倡兴学办教育,这对新加坡华人是一种启发和鼓舞。辛亥革命前后,新加坡有一些新式学校及女子学校也因此相继出现。
了解到报章对舆论的影响力,晚晴园展厅也展出20世纪初期印刷机、铅字、木刻字、铅字版及排版用的工具等,这些工具均由苏炳衡印务局借出。成立于 1930年的苏炳衡印务局是柔佛新山最早的印务公司之一,创办人苏炳衡及长兄苏炳华曾积极支持孙文革命,都是昔日同盟会成员。
展厅内也展示了辛亥革命后,新加坡实业家的崛起,如展品中有1920年代陈嘉庚公司生产的帆布鞋等。
6.辛亥革命的“遭殃”者?
晚晴园展厅也展示与辛亥革命没直接关系,但间接“遭殃”的一群。
由于广大华人对辛亥革命的支援,引起日本人的不快,日本侵略新加坡肃清时期,不少优秀的新加坡华人遭到杀害,晚晴园展厅展出著名钢琴家黄晚成的先生王 组辉。中日战争爆发时,王组辉与新婚妻子逃难到新加坡。新加坡沦陷后,王组辉因在检证时禀报工程师身份,从此一去不返。又如张明远,他是张永福之弟张华丹 的长子。张明远在遇害前于华侨银行任职,并在抗战时期积极投入筹赈活动。张明远疑因大力支持抗战活动而被日军逮捕,一去不回。
另外如张汝器,他于1935年倡议组织新加坡第一个华人美术团体“华人美术研究会”,也是研究会的首任主席。张汝器在检证中遇难时年仅38岁;张汝器太太在先生遇害后靠经营小买卖维持一家八口的生计。
《联合早报》
(编辑:叶文祺)
The Straits Times - Storm over memorial - 2011-10-24
《联合早报》社论 - 晚晴园的新时代使命 - 2011-11-01
早报网 - 晚晴园的新时代使命
http://www.zaobao.com.sg/yl/sl111101_001.shtml
晚晴园的新时代使命
(2011-11-01)
社论
由国家文物局接管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耗资560万元翻修和规划,在10月8日重新开放以来,吸引了7万多名造访者,跟翻修前每年平均1万 2000多人的访客量相比是一项可喜的表现。过去三周的免费开放和“文化飨宴艺晚晴2011”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是吸引访客的主要因素,辛亥百年纪念和中山 公园的开幕,更使晚晴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关注。
晚晴园重新开放掀起的热潮,让新加坡人上了宝贵的历史一课,提高了国人对新加坡一些先驱人物的认识。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与新加坡华商领袖张永福、陈楚楠等在晚晴园成立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作为领导南洋地区的革命总机关。晚晴园承载的历史记忆曾经一 度被淡化,庆幸的是,1993年10月16日,当时的新闻及艺术部长杨荣文到晚晴园参观,形容晚晴园是新加坡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并建议把它列为国家古迹 之后,其命运因此出现转折。由于时代的机遇和国家重新审视本身的历史,晚晴园的历史和文化地位才受到肯定,这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最近,有些人眼见我国高调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心中还是存有这样的疑问:辛亥革命跟新加坡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何如此重视晚晴园的历史地位?
毫无疑问的是,今日的新加坡人已更具历史感,人们更加重视历史古迹的保存,如最近俗称“咖啡山”的武吉布朗坟山因当局的修路工程而必须“让路”事件, 在社会上已引起的巨大反响恐怕是当局始料未及的。尽管如此,对于更大的历史格局,部分新加坡人可能还欠缺一种开阔的视野。新加坡的历史不始于反殖民地、抗 日战争或是独立建国,各族新加坡人都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更长远的年代,也就是所谓的“慎终追远”,而在20世纪初新加坡华族的族群领袖人物投入孙中山的革命 事业也就是新加坡历史的一部分。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在晚晴园的重新开放仪式上说,“不论是在历史或是文化上,晚晴园都具有双重非凡意义”,“(晚晴园)为新中 两地的人民提供了共同的参照点,将我们历史的一个重要时代联系起来”。此外,现在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所访问学者的杨荣文在同个场合上也 说,“我们的先辈能够在这个伟大的政治文化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所有新加坡人的光荣”,这些都是对晚晴园的崇高评价。
新加坡不能自绝于更大的区域历史洪流,现代中国历史、东南亚史对新加坡的过去都产生过冲击力,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今日中国的出现,也就没有今日的区 域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发展大环境;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2月12日满清政府垮台为止,单在新加坡响应中国革命的华人便多达1万人 以上,显示我们的先辈南来之后,不只是自求多福,而是具备了关心华族未来的长远眼光和宽大胸怀。新加坡后来能够披荆斩棘,脱离英殖民统治,从新马分家走向 建国,这和我们先辈那种大我无私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不忘新加坡华人社会在20世纪初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所作过的贡献,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开创精神消失于历史的无知中。
质疑辛亥革命跟新加坡的关系的心态也许将来还会继续存在于新一代的新加坡人身上,这显示文物局和晚晴园在这方面的公众教育是不可松懈的,晚晴园必须走 向社会、走向新一代,而不是消极地等待访客上门。过去三周,晚晴园借辛亥百年和中山公园的开幕而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晚晴园热”,希望这股“热”能够持续 发展成为全体国人的历史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双文化课程学生的兴趣重点而已。
《联合早报》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达:
世界众多孙中山纪念馆 晚晴园最有代表性 - 2011-11-04
早报网 - 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达:世界众多孙中山纪念馆 晚晴园最有代表性
http://www.zaobao.com.sg/sp/sp111104_030.shtml
● 谢燕燕
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达(70岁)认为新加坡有远见,新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在世界众多孙中山纪念馆中深具特色,是最能代表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关系的纪念馆。
他昨天以主宾身份出席“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志士与新世纪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告诉《联合早报》他的观感。
百余海内外代表出席研讨会
晚晴园、国大中文系和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联办的这项研讨会,吸引了超过150名与会者,当中包括约40名海外代表。
与会者中包括一些海内外著名学者,主题演讲者是以研究辛亥革命闻名的颜清湟教授,他的讲题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反思”。
在确立孙中山是不是辛亥革命领袖时,颜教授指出,辛亥革命前,除了同盟会,没有一个组织能领导这个全国性的革命运动,因此同盟会确实是辛亥革命的主流。
第四次到访的孙必达,前天飞抵我国便第一时间去参观重新开馆的晚晴园,看后颇为赞赏。他认为晚晴园和世界其他孙中山纪念馆比起来,最突出的地方是它彰显了华侨对那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
孙必达的曾祖父孙眉是孙中山的哥哥。他母亲是孙中山革命伴侣陈粹芬所领养的女儿苏仲英,因此陈粹芬是他的外婆。
他说,孙中山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完全是肺腑之言。没有华侨捐助的许多血汗钱,就不可能有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现代中国。他认为晚晴园把重点放在支持辛亥革命的华侨身上,能把新加坡与现代中国连接起来,中国人永远感激新加坡先贤的参与。
曾参观过旧展馆的孙必达,在参观新展馆后表示,新展馆把重点放在早期南洋社会和几位有贡献的本地同盟会成员,清楚交待了历史。目前介绍的人物虽不多,但他认为下来可继续寻访本地同盟会成员后人,发掘更多历史史料,丰富故事内容。
孙必达还指出,过去不清楚有那么多本地先辈和同盟会关系如此密切,现在知道了,自然能拉近关系,更重要的是让新加坡年轻一代认识到先辈原来曾在那场革命发挥那么大的影响力。
他认为在了解那股精神影响力有多大后,能让新加坡人了解自由平等多重要,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启发,还有民族间的团结能兴旺国家等。孙必达说,对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种族社会,各族和谐相处对国家社会肯定有很多好处。
他非常赞赏新加坡政府有远见,愿意花钱办好晚晴园,保全历史,让后代子孙有机会认识了解自己的过去,并继续发掘这段历史。
晚晴园开馆后,在短短三个星期便迎来7万多名访客,孙必达认为这是很成功的。
他指出,辛亥百年,全球华人庆祝活动非常红火,大家在庆祝之余也在反思这场革命,这是很令人惊奇的现象。他从去年底,几乎每两个星期都会出席一个有规 模的活动,当中有学校、社团、地方政府所办的活动,邀请函来自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各城市、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
目前定居香港的孙必达是中国政协委员,也是孙中山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他也是川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盈佳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从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毕业后就一直从事酒店管理,中国刚刚开放时,他就到北京经营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饭店,曾任长城饭店的总经理。后来又到广州发展63楼高的广州国际大厦。
孙必达在五兄弟间排行老三,他的大哥孙必胜目前在广州老家定居,下星期将出版新书《孙眉-我的曾祖父》,其他兄弟依然在美国生活。
联合早报 - 晚晴园再现孙中山记忆 - 2012-06-10
中新经贸合作网 - 晚晴园收获民国委任状
http://www.csc.mofcom-mti.gov.cn/csweb/csc/info/Article.jsp?a_no=311848&col_no=173
新加坡夜店Zouk执行主席兼总裁程令嘉(65岁)最近捐出一批辛亥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给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他出人意表的慷慨之举,也揭开了他不平凡的身世。
原来程令嘉是名门之后,祖父程天斗是孙中山身边红人,也是民国时期风云人物。程天斗当过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负责筹组广东省银行,还发行过被称为“天斗纸”的钞票。
程天斗是第一个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的华人,考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在1905年留美期间,他与人合作翻译“Famous Assassinations”一书,华文译本取名《血史》,出版后在中国风行一时。令人欷?[的是,他后来遭遇相同命运,在香港住家门前被人行刺身亡。
程令嘉捐给晚晴园的文物,正是孙中山当年委任程天斗担任各要职的委任状,以及为筹募军饷而发行的债券。
这批文献百年来跟随程天斗和后人行经世界各地,从广州、香港到上海,抗日时期去了重庆,后又回到香港,最后辗转来到新加坡,如今“落户”晚晴园,成为可供展览和研究用途的原始材料。
一场丧礼和两位牵线人
夜店Zouk和晚晴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如今因文物结缘,缘起于一场丧礼和两位牵线人。
8月底,程令嘉的母亲程冯瑛华与世长辞,他的表妹黄潘明珠从香港来新奔丧,她退休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目前在城市大学数字图书馆任特别项目顾问。
晚晴园研究员章星虹和黄潘明珠是旧相识,两人见了面,黄潘明珠提起她舅妈生前珍藏了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献,如果表哥有意捐献给晚晴园,她愿意牵线。
黄潘明珠后来把章星虹的名片递给表哥程令嘉,请他考虑。程令嘉办好母亲丧事、整理了母亲遗物后,联络上晚晴园,爽快捐出文物。
程令嘉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这批历史文献由他保管,只是收在家中某个箱子里;历史文献“定居”晚晴园,一大好处是晚晴园有专人照顾,有利文献更好保存;二来是晚晴园有更多展示空间,文献的教育和研究用途能充分展现。
四委任状和一个时代
程令嘉共捐出他祖父程天斗的四份委任状,以及一叠筹募军饷用的债券。
最早的一张委任状签发于民国元年(1912年8月10日),是委任程天斗为广东特派员。当时同盟会尚未解散,委任状由中国同盟会本部发出,孙文(即孙中山)当时还是中国同盟会总理,负责签委任状的是总务部主任干事宋教仁。
另一重要文献是孙中山亲自签发的简任状(“简任”为民国时期文官的第二等,在“特任”以下,“荐任”以上),任命程天斗为广东财政厅长,那是民国11年 (1922年4月24日)的任命。不久之后,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和包围财政厅。史料记载,程天斗几经艰苦、化装潜逃才抵香港。
1922年7月31日,孙中山又从广州总统府发出另一任命书,任命程天斗担任香港筹饷委员长。
程令嘉捐献的另一文献,是1923年3月6日由孙文签署的大元帅令,内容是派程天斗出任中央银行筹办员、省立广东银行清理员。从学术角度看,上述委任状都是研究民国历史的珍贵原材料。
程天斗生于1881年,广东香山县人,和孙中山是同乡;14岁赴美国檀香山半工半读,考入芝加哥大学并考获经济学学士和政治学博士。毕业后怀实业救国之志回国,在香港筹组茂兴洋行。
程令嘉小时候听长辈说,早在辛亥革命前,祖父已是孙中山支持者,经常陪孙中山到美国演讲募款,支援革命。
家族显赫 满门俊杰
1982年从香港移居新加坡,目前是新加坡公民的程令嘉,父母都是名门之后。父亲程任宇(1915-1982,银行家兼企业家)是程天斗的次子,母亲程 冯瑛华(1916-2012)是香港富商冯平山(1860年—1931年)之女;冯家是民国时期香港最富裕的三大家族之一,冯平山是香港东亚银行创办人之 一。
程天斗1936年遭暗杀时,程令嘉还没出世,他从父母的描述中得知,程天斗因竞选广东省省长而遭政敌暗杀,他在遇害前虽知自己成为暗杀对象,整整两个月足不出户,但最终还是在劫难逃:程天斗在前往住家对面的理发店途中、迈出大门时遇刺,去世时才56岁。
程天斗去世时留下妻子、两儿四女。程令嘉说,父亲程任宇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的中国银行工作,抗战期间迁居重庆一段时期后再回上海,后来到香港掌管香港中国银行分行。
受访时,程令嘉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是在1947年7月24日在上海出世,但报生纸却登记他是1947年9月29日在香港出生。原来当时时局动荡,程任宇不希望出生证件列明程令嘉在中国出世,延至两个月后才在香港办理报生手续。
中共上台后,程任宇离开银行界从事建材进口生意,以日本钢铁主要代理商的身份进口钢铁,也卖厕所配备、镶嵌砖(mosaic)等,还投资房地产。
程令嘉和祖父一样,在美国留学十年;先在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寄宿学校就读,之后考上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再到祖父的母校芝加哥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从美国回到香港家中时,看到祖父的委任状悬挂墙 上,因而向父亲了解了家族史。1982年,他父亲因肝癌去世,死后安葬在澳门。
程令嘉在父亲去世那年移居新加坡,母亲三四年后随儿女迁居狮城;程令嘉的姐姐程蔼真很早就嫁到新加坡。
程令嘉决定把文物捐给晚晴园的另一原因是:他已在新加坡生根落户,就连父母的骨灰也都安置在新加坡。他母亲去年为父亲起坟,把骨灰带回新加坡。
新史料还原晚晴园历史
晚晴园馆长潘宣辉在接受程令嘉捐出的珍贵文献后指出,历史原材料有助于研究工作,希望更多人能像程令嘉那样,捐献或借出文物、文献以及资料档案。
潘宣辉以晚晴园本身的历史为例说,亚洲超自然侦探协会(API)创办人吴安全去年向晚晴园提供了新线索,促使晚晴园研究员重新探讨和整理晚晴园的历史,结果发现过去的许多记载错误百出。
吴安全告诉本报,他去年底在武吉布朗坟场找到梅泉宝(即创办《南洋总汇报》的梅春浦)的坟墓,于是展开研究,发现晚晴园(最初称“明珍庐”)是梅泉宝所建,他也是这个建筑的第一个主人。
吴安全后来找到“明珍庐”的建筑图,他根据建筑图估计,梅泉宝是在1900年7月向英殖民地政府呈上建筑图,“明珍庐”应是在1901年竣工落成。
重新构建晚晴园历史
继吴安全这个新发现后,晚晴园邀请柯木林、黄坚立、赖启健和吴庆辉等多位文史工作者,一起研究晚晴园的历史,最后推翻“晚晴园建于1880年代”的说法。之后,晚晴园研究员着手翻查旧史料,重新构建晚晴园的历史。
潘宣辉说,他们从旧报章中知道梅泉宝曾在1902年2月,在明珍庐举行过一次盛大宴会,与会者包括林文庆医生。
不过同年9月,梅泉宝就把明珍庐卖给义兴公司第二号人物林亚相(又名林宠相)。林亚相则在1905年8月把明珍庐卖给张永福、张华丹兄弟,从此易名晚晴园。
潘宣辉说,资料显示,张永福是在1910年8月,即辛亥革命前把晚晴园卖给Soh Pian Woo。从1910年至1937年之间,晚晴园几度转手。但研究人员至今仍没找到传说中的印度商人。
李光前、陈延谦、周献瑞、李俊承、杨吉兆和李振殿等六名商人是在1937年3月,从Woon Seah Leng手中买下晚晴园。1938年5月,他们把晚晴园产权移到中华总商会名下。商会经过一番修复,1940年元旦把晚晴园辟为孙逸仙别墅。
潘宣辉说,这件事说明要还原历史,学术研究非常重要,但学术研究须依靠档案、文献、文物、照片等原始材料,因此他希望更多人能效仿程令嘉,捐献或借出手中的历史文物。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近期收到四张民国委任状和一叠筹募军饷用的债券,
这些辛亥革命时期珍贵文物的捐献者是本地著名夜店Zouk业者程令嘉;他在整理母亲遗物后做出捐献的决定。
这四张民国委任状的受委者都是程令嘉的祖父程天斗——民国时期风云人物,孙中山身边的红人。
信息来源: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 晚晴园与日方合作研究 “宫崎兄弟”在新加坡事迹 (2014-09-27)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40927-393641
孙中山在革命期间曾与一些日本朋友有密切的联系与交往,其中一人便是宫崎寅藏,为了让人们更了解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日本荒尾市宫崎兄弟资料馆携手合作,发展两地的纪念馆。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尹崇明与荒尾市教育局局长丸山秀人,前天在晚晴园代表双方签署五年的合作协议。双方今后会通过史料互换与学术交流,在史料收集与策展工作上密切合作。晚晴园和宫崎兄弟资料馆还会在这段期间共同出版学术研究。
从2012年至今,晚晴园代表团前后四次访问日本荒尾市宫崎兄弟资料馆,寻访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密切交往的历史足迹,并于2013年在本地举办了一个孙中山的新加坡与日本友人特展。
100多年前的宫崎一家是名门望族。宫崎寅藏及弥藏、民藏几兄弟,对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运动十分倾慕,特别是在1911孙中山发起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之 际,他们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孙中山也曾两次造访宫崎兄弟的故居,并且居住多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宫崎寅藏于1922年12月6日在 东京病逝,当时他才51岁。
如今,宫崎故居也作为宫崎兄弟资料馆,里头就收藏了见证孙中山先生与宫崎家族交往的照片、绘画和书籍等珍贵资料。
合作协议签署后,晚晴园和宫崎兄弟资料馆会派研究员围绕“宫崎兄弟在新加坡”进行交流研究,并计划将研究成果集结成册,之后还会在本地主办研讨会及展览。
《新晴》第三期2014年 - 《新加坡华社先驱与辛亥革命》新书推介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 油画《晚晴园的故事》
http://www.hljtv.com/2011/0922/55782.shtml
1906年孙中山在新加坡晚睛园召开会议,讨论有关同盟会会旗一事,孙中山先生主张青天白日满地红的设计方案,可是到会人士中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同意, 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正巧陈嘉庚先生替孙中山先生倒茶,不慎将开水冲到孙中山先生拿的朱砂笔上面,一滴朱砂汁忽然自孙先生笔上掉入杯中,杯内顿时变成红色乾 坤,灯光透过茶杯,映红了十二角星,婉如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孙中山先生说,“红乃幸运之色”这是天意。决定把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图案定为同盟会的会旗。
据史料记载,广州历次起义时革命军就采用了这面旗帜。孙中山先生赴美筹款时,在发行的中华民国金币券上面也印有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图案。我根据陈嘉庚编写 的《南侨回亿录》中P37 、 杨进发编著的《华侨传奇人物》中P201 P202 以及韩山元等人的文章为依据而进行创作。
(画中人物:左3张永福 左4陈嘉庚 中间孙中山 右3林义顺 右4陈粹芬,以上是新加坡的革命先驱人物,张永福的晚晴园成了当时南洋同盟会活动据点)
《联合早报》- 晚晴园导览培训 受学生欢迎爆满 (2018-02-01)
http://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180201-831680
晚晴园从2011年开始和本地学校合作推出学生导览培训计划,那一年培训了22名学生导览员,2017年完成导览培训计划的学生激增至232人。
晚晴园去年培训的学生导览员人数创新高,达232人,另外有26名学生参加了晚晴园去年的策展培训计划。
新一年刚开始 培训名额已抢空
晚晴园的学生导览培训计划越来越受欢迎,新一年刚开始,培训名额已经被本地学校抢订一空。
晚晴园从2011年开始和本地学校合作推出这项计划,那一年培训了22名学生导览员,2017年完成导览培训计划的学生激增至232人,增加了10.5倍。当中187人参加了华语培训班,剩余45人以英语接受培训。
愿意与晚晴园合作的学校也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一所学校增至2012年的13所,到了2017年更是飙升到123所,当中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大专学府。合作项目包括学习之旅、巡回展览、学生表演、学生导览培训等。
培训学生当导览员 推动学生学习华文
国家文物局助理局长(政策与社区)陈子宇说:“晚晴园用华语培训学生导览员,对本地中学深具吸引力。这项计划能推动学生学习华文,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中国历史,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力。培训计划还能让他们掌握沟通、演讲和汇报技巧,很多学校认为这样的计划让学生受益良多。”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陈亮发告诉《联合早报》,晚晴园会配合各种活动,例如晚晴园的新春庆典、常设或特别展览,以及春到河畔展览等来培训学生导览员。他表示受限于人力物力,晚晴园今年能录取的学生人数和去年不相上下,而今年的名额早已被订满。
据《联合早报》了解,培训的安排包括两节课堂训练,前后10小时,培训内容包括博物馆礼仪、清朝末年简史、晚晴园简介、导览技巧、导览主题分配、导览示范等。
此外,学生必须呈交导览稿,完成培训后必须在一年内至少进行两次实际导览,人数至少160人,对象是同校学生。
圣尼各拉女校特别项目主任冯丽珊认为培训计划吃香,是因为晚晴园所提供的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有机会为重要贵宾进行导览,从而开阔眼界,长见识,增强自信。
她指出,学校每次招募学生导览员,报名情况总是很热烈,以致人选过剩。
新加坡女子学校母语部主任林秋雁也说,学生对培训计划的评价很高。她说:“晚晴园提供的真实平台,让学生们有机会活用华文,也让他们感觉到学华文原来可以这么炫。”
公教中学的华文老师庄幸乐指出,要学生用华语交流有一定难度,这一培训计划能鼓励他们学华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接触新加坡的文化历史。
公教中学中三学生王彦登去年参加了学生导览培训计划后,在春到河畔的导览活动上遇到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他表示当时有些紧张,但觉得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今年第一次参加导览培训的新加坡女子学校中二学生许予希说,她报名是希望能学习和掌握公开演讲的技巧,同时想提高华文水平。
晚晴园也培养学生策展员
除了培养学生导览员,晚晴园也培养学生策展员。
晚晴园去年推出的《当我们同在一起欢庆——新加坡的各大传统节日》巡回展,邀请立化中学的10名学生,还有中正中学的16名学生参与策展。
此外,2016年的《峥嵘岁月:林义顺的生平与贡献》则是与立化中学的13名学生一起策展。这项计划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和撰写巡回展内容,并在专人指导下完成小型展览。
圣尼各拉女校的中四学生陈宁欣去年参加春到河畔的策展工作时,曾和同学一起访问牛车水的老店,从中发现和了解到老一辈人过去为了生活,即使过年也忙着工作,不像今天的人可以放假许多天。
晚晴园的义务导览员龙矜频几年前便开始帮忙晚晴园培训学生导览员,这名热心的义工很高兴看到本地学生有机会参与文化活动,而且还很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参与机会。
《联合早报》- 马英九:30秒钟选定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2019-06-06)
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190606-962309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昨晚亲临新加坡书展2019,举行《八年执政回忆录》签书会,在台上分享习马会背后趣闻等,谈话妙语连珠,现场700名观众多次哄堂。
“决定在新加坡(办习马会),30秒钟就决定了。”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昨晚(6月5日)亲临新加坡书展2019,举行新书《八年执政回忆录》签书会。长约20分钟的新书分享既谈及习马会背后趣闻,又“晒”与妻子周美青的相处点滴,还大秀中、英、西、法四种语言。他的妙语连珠,逗乐了挤满现场的700名观众,期间响起无数次掌声。
傍晚5时45分,身穿深蓝色短袖上衣、浅色长裤与皮鞋的马英九在大批民众簇拥中,甫一进入设在新加坡首都综合项目户外的主舞台,就引来热情书迷欢呼,纷纷举起手中相机,捕捉珍贵瞬间,俨然成了场面火爆的畅销书作家见面会。
马英九表示,这是他第七次前来新加坡,每次印象都是“美丽”“安详”。他上一次公开到访我国是在2015年11月7日的习马会,那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政治分离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提起那场举世瞩目的会面,马英九在演讲中透露,习马会的举办地香格里拉大酒店并非他的首选。“我原来属意海皇大厦(NOL Building),那是1993年辜汪会谈的所在地……旧地重游也不错嘛,没想到它在整修,最后决定到香格里拉。”
习马各带好酒互敬 金门高粱“小胜茅台”
至于习马会的场地费用,马英九说由大陆承担,餐会费用则是双方平摊。“他们说带30年的贵州茅台,我们就带32年的金门高粱……吃到最后,我发现,还是高粱喝得比较多,所以高粱小胜茅台。”语毕,现场笑声与掌声齐飞。
马英九分享执政趣闻的同时,不忘开有“酷酷嫂”之称的妻子周美青玩笑。他回忆,有一回在非洲遇到当地村长要送一匹珍贵的白马给他,结果决定打电话回家问太太怎么处理。
“美青啊,你记不记得,我们恋爱的时候,你说希望结婚之后,能有一匹白马?”
马英九微笑道,“结果美青冷冷地说,‘我们家已经有一匹了’,她就说我嘛。那怎么带回来呢?‘那你骑回来啊。’我想有这种太太,别的事都不要做了。”马英九风趣的语言引来哄堂大笑,爱妻之情,溢于言表。
《八》由马英九口述,台湾总统府前副秘书长萧旭岑执笔,记录了马英九对2008年至2016年担任台湾总统的回忆与反省,去年底出版后成为畅销书。
马英九昨天表示,出版回忆录有三大目的:见证历史、分享经验、反省检讨。
细诉与李光耀、李显龙及新加坡交情
《八》全书503页,分15章节。书展主办方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致辞时,特别推荐读者阅读其中两章关于习马会台前幕后的故事。马英九也用至少12页的篇幅,细诉他与我国总理李显龙、建国总理李光耀,以及新加坡的交情与渊源。
由于签书会是凭书入场,为一睹马英九风采,大批民众昨天一早就到书展现场抢购书籍,有公众提前五小时到达排队等候。原定50分钟的签书环节最终延长至75分钟,马英九签了超过500本书。离开书展沿途被热情民众要求合影,马英九依然一一满足,尽显亲民形象。
马英九此行还将参访在孙中山鼓励下于1910年成立的新加坡同德书报社,以及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预定明天(7日)上午返台。
福建档案 - 卓兆水局馆长会见新加坡国家文物局代表团一行
https://mp.weixin.qq.com/s/9N0OqPPGeIAd4UiPea8sVw
《联合早报》- 苦为南天支一柱 访辛亥革命“四大寇”尢列后人 (2019-09-26)
https://www.zaobao.com.sg/zlifestyle/culture/story20190926-992080
辛亥革命“四大寇”之一的尢列在新马创办中和堂分堂,以新加坡为革命基地。尢列的曾孙尢迪桓与太太尢曾家丽今年初访新,带来她所书尢列诗句,以及尢列的孙子与曾孙编著的《尢列集》与《四大寇尢列》,加深人们对那段革命史的认识。
笔者于2017年8月24日发表《正原大总坟与辛亥革命》一文。辛亥革命四大寇之一的尢列在新马创办中和堂分堂,1902年于广惠肇碧山亭第七亭设立正原大总坟(1929年重建),团结中和堂革命党员。根据1936年11月22日《海峡时报》报道,1926年新马的中和堂党员有20万人,声势浩大。
今年初,来自香港的尢曾家丽前往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参观,笔者问起正原大总坟与一些革命事迹。她自我介绍乃尢列的后人,属于曾孙辈。
数月后尢曾家丽连同夫婿尢迪桓再度造访,并以她的墨宝“苦为南天支一柱,誓将肝胆答共和”,以及由尢列的孙子与曾孙编著的《尢列集》与《四大寇 尢列》两书相赠,加深我们对那段革命史的认识。
支持孙中山革命
尢列的革命思想源头可追溯至1885年中法战争,法国的远东舰队击败清朝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取得台湾海峡制海权。尢列目睹政府腐败无能,推翻清朝的念头油然而生。
隔年,尢列跟族兄尢裕堂在广州十三行路过水果店,见一群年轻人因买荔枝跟店员发生争执,原来是尢裕堂的博济医院的同学孙中山等人。尢列与孙中山意气相投,一见如故。
1895年第一次革命,从九龙码头船运至广州的军火被官兵识破,孙中山、尢列等人逃亡海外,香港兴中会同志鱼溃鸟散。两年后,尢列在香港成立以工农阶层为基础的中和堂,取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希望“兴中会员得天地之和,无流离崩溃之苦”。
1900年第二次革命,惠州起义失败,尢列逃亡到日本横滨跟孙中山会面。两人回顾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时群雄都纷纷嚷嚷争着当皇帝,于是决意推翻帝制,以“中华民国”为共和国的国号。1901年元旦,孙中山在东京对外宣布“中华民国”乃国民革命的建国目标,同时展示尢列负责篆刻的“中华民国万岁”象牙国玺。
同年,尢列由横滨来到新加坡,觉察到本地的商界多为保皇党的势力,不敢公然行动,借设在大坡的医馆来接触工农人士,建立群众基础后才在新马各地成立中和堂分部,因此结识陈楚楠、张永福等侨商。
1906年,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尢列将本地侨商引入同盟会,新马的中和堂会员亦多数过渡到同盟会。
激励入狱的革命弟兄
1908年初,中和堂关仁甫领导的中和同志革命军在云南河口兵败,600多人撤入越南,法国殖民地政府要求革命军缴械,付费保送他们出境。英国对清朝的引渡要求置之不理,让革命军入境新加坡,由同盟会安置在远郊的蔡厝港“中兴石山公司”,让他们采矿为生。
革命军志在反清,在本地聚众闹事,尢列代孙中山出面调解时受到牵连,殖民地政府于1909年以“殴人嫌疑”的罪名将他关在牢里。两个月后,尢列被驱逐出境。“苦为南天支一柱,誓将肝胆答共和”是尢列激励入狱的革命弟兄之作。
一年后,尢列回新策动中和堂会众潜回中国,等候起义时机。那是尢列最后一次涉足新加坡。
拒绝与袁世凯合作
1912年元旦,孙中山于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依照11年前跟尢列的商议,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元年。尢列见清朝挥军下南京,立即委派来过新加坡的关仁甫为北伐军总指挥抵御清兵。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宣布《退位诏书》,结束清朝300年的统治。
隔年,总统袁世凯邀请尢列到北京,希望借助这位中和堂总理的势力来除掉孙中山,但尢列以孙中山“不只是中国的伟人,也是世界的福星”回应。袁世凯认为尢列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名利双收,于是派人带来《孙文罪恶史》:“总统有求于公,拟求公斧正,事竣之日,总统当以万金为润笔之资,并以优越地位相许,愿先生留意及之。”尢列知道京城已非久留之地,漏夜逃到天津法国租界,得到从南洋回到天津开印刷馆的中和堂党员照应,前往日本避难。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尢列重提革命,蔡锷等人组织护国军讨袁,关仁甫再度上阵,在广东发动中和救世军(护国第五军)参与行动。这是中和堂的最后一战。袁世凯过了短暂的皇帝瘾后无奈取消帝制,没多久便郁郁而终。
跟孙中山缘分一场
1921年,孙中山人在广州,希望尢列能助己一臂之力,于是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尔我故交,人所知之。向有大事,子必与闻。今国事飘摇,子安忍使余独肩患难耶?”虽然孙中山有意让尢列推动治国计划,总参议胡汉民却不赞同。尢列本就淡薄官场,挥挥衣袖翩然返港。那是两名革命伙伴最后一次会面。
1936年9月26日,71岁的尢列来到南京中山陵拜祭战友,回忆起半个世纪前两人为革命而“意气相期,满腔血热”,年轻的志士们“洒几许血,染成民国”,四大寇中的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都已墓木已拱。尢列度过半辈子流亡生涯,如今“抚兹一身,形单影孑”,人生不胜唏嘘。
一个半月后,尢列于南京病逝。11月12日是孙中山的诞辰,也是尢列的死忌,本地《海峡时报》和中文报章都有相关新闻。《南洋商报》报道“革命先烈尢烈在京逝世”(1936年11月16日),并刊登尢列临死前感怀身世,寄赠友人的《永诀诗》(1936年12月18日):“回头国事已前尘,所欲从心劫后身。孰与吾曹谈责赋,不贵不恃不骄人。”
念情的尢列并没有忘记南洋,他的遗嘱写道:“……海外华侨,过去协助革命有功之团体,甚望政府加以爱护维持……”
既然尢列“抚兹一身,形单影孑”,后人从何而来?尢列的三哥将儿子尢永昌过继给他,尢迪桓与尢曾家丽就是尢永昌的孙子与孙媳妇。
新国志 - 二战时期新加坡华侨领袖支持的是哪一个国民党?
https://xinguozhi.wordpress.com/2020/02/29/%e4%ba%8c%e6%88%98%e6%97%b6%e6%9c%9f%e6%96%b0%e5%8a%a0%e5%9d%a1%e5%8d%8e%e4%be%a8%e9%a2%86%e8%a2%96%e6%94%af%e6%8c%81%e7%9a%84%e6%98%af%e5%93%aa%e4%b8%80%e4%b8%aa%e5%9b%bd%e6%b0%91%e5%85%9a%ef%bc%9f/
《新明日报》- 从晚晴园售价说起 (2022-08-04)
《联合早报》- 晚晴园明起举办特展 重现19世纪中国移民互助组织历史 (2023-03-09)
19世纪,大批中国移民南下新加坡,在本地建立起华社互助组织,在艰苦经历中“抱团取暖”。具有192年历史的庆德会是本地首批华社互助组织之一,牌匾将在晚晴园举办的特展中首次对外展出。
“五湖四海同心义:早期华社互助组织”特展将从3月10日起在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举办,展品共125件,其中约70个为原件。除庆德会牌匾外,最早的华文学塾——萃英书院的19世纪雕塑,及美国华社互助组织致公堂文物等也将在本地首次向公众展出。
展览由晚晴园与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联合举办,展示了19世纪中国移民潮下,在南洋和北美洲的移民自发成立的互助组织史。这些组织为会员提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支援。
展览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跨越边界的联系”“海外洪门组织”“横跨社区的联系”及“新时代,新角色”,介绍了本地与旧金山华社互助组织的变迁。
庆德会会长陈坤祥(69岁,退休会计师)在讲解时说,庆德会牌匾原留在庆德会会所旧址,今新加坡玉皇宫所在地。因翻修原会所价格过于昂贵,同时不满会所前有树,而决定搬离旧址。该牌匾由玉皇宫外借展览。
此外,展品还包括新加坡晋江会馆前永久荣誉会长朱金卜与妻子林乌吉的结婚申请书,二人在会馆完婚。
晋江会馆常务委员彭丽儿介绍,晋江会馆等华社互助组织,曾在婚姻注册局出现前为乡亲办理结婚登记。
“会馆是一个展现乡情、亲情、爱情的地方。时至今日,同乡的人们也在会馆建立情谊。”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林国耀说,举办展览是为让本地年轻人了解当初移民们通过互助会互助的经历。他们在筹备过程中发现旧金山也有华人互助组织致公堂,且经历与本地早期互助组织相似,因此与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联办展览。展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
本次展品来源多样。除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藏外,也有来自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晋江会馆、亚洲文明博物馆等的馆藏及私人捐赠。
有关华社互助组织的展览将举行至今年12月10日,每逢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开放给公众,最后入场时间为下午4时30分。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入场免费。
《联合早报》- 晚晴园特展展出 天福宫正殿匾额书法原件 (
“五湖四海同心义:早期华社互助组织”特展于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开幕。一件引人瞩目的文物是一幅由清朝光绪皇帝于1907年御赐,用来制成天福宫正殿“波靖南溟”匾额的书法原件。
福建会馆在2005年把这幅绢本捐献给国家文物局收藏。它鲜少公开亮相,此次配合展览特别展出。
历史学者柯木林1973年曾在《星洲日报》发表文章,猜测这件光绪墨宝可能藏在天福宫“波靖南溟”匾额上方的圆筒中。天福宫1999年大翻修,首次卸下匾额,这幅御书原件才首次曝光。
特展由晚晴园与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联合举办,通过125件文物展品,展示19世纪中国移民潮期间,在南洋和北美洲的移民自发成立的互助组织历史。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为开幕仪式致辞时说,新加坡的开埠、建国和发展,离不开本地华社互助团体的鼎力支持。
我国如今仍有200多家华社宗乡团体和互助组织,继续扮演着凝聚社群、传承文化的功能,为本地社会的和谐与包容做出贡献。
除了“波靖南溟”御书真迹,其他展品包括有192年历史的庆德会牌匾、我国最早的华文学塾——萃英书院的19世纪雕塑,以及美国华社互助组织致公堂文物。特展举办至12月10日。
Straits Times - New exhibition showcases role of Chinese clans, welfare groups (2023-03-13)
SINGAPORE - When the Thian Hock Keng temple underwent restoration works in 1998, workmen uncovered a 3m-long silk scroll behind a wooden plaque.
The scroll, which features the Chinese words “gentle waves in the south seas”, also bears the seal of Emperor Guang Xu, the 10th monarch of the Qing dynas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croll is a gift from the Chinese emperor to the Hokkien community here, said historian Kua Bak Lim.
Dated to 1907, the scroll is now on display, along with more than 100 historical artefacts, in a new exhibition at the 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titled Connections Across Oceans: Early Chinese Mutual Aid Organisations.
The exhibition showcases the contributions of Chinese clan associations and welfare organisations in supporting the Chinese migrant community, and promoting Chinese heritage and culture.
Early Chinese migrants had started their own organisation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welfare for their members as they could not depend on local governments for help.
Mr Winston Lim, general manager of the 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noted that the Covid-19 pandemic had delayed the exhibition by two years. But he said he and his team of curators pressed on as they wanted to showcase the strong communal spirit of Chinese organisations to younger generations.
Get tips to grow your investments and career in weekly newsletter
Sign up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and Conditions.
The exhibition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early Chinese mutual aid organisations in San Francisco through a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V. Starr East Asian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features artefacts from the Chee Kung Tong, an early 20th century Chinese welfare organisation in San Francisco that formed a partnership with Dr Sun Yat Sen.
The artefacts include two terse telegram messages from Dr Sun to the Chee Kung Tong that said, “Send all funds you can within two weeks urgent”, followed by “Funds received need more urgent”.
These messages reflected Dr Sun’s struggles in raising funds for his revolution and how the overseas mutual aid organisations played a role in this historical event.
The exhibition also drew parallels betwee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overseas organisations like Chee Kung Tong, which was the first Hongmen organis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similar societies in Singapore.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regarded Hongmen organisations in Singapore as secret societies. But the exhibition noted that despite the negative conno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term,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actually served as mutual aid organisations that provided protection and welfare to their members.
“Calm Seas in the South Seas” imperial silk scroll (Gift of Singapore Hokkien Huay Kuan, collection of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PHOTO: 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Notices written in compound characters undecipherable to non-members and the various weapons used by society members are among the various Hongmen artefacts that are on display in the exhibition.
Minister of State for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Low Yen Ling, who attended the exhibition’s launch on Friday, said it showcases how Chinese organisations have served their communities generously and selflessly, for instance, by starting schools and hospitals.
“This very unique exhibition celebrates the excellent civic spirit of our pioneering forefathers in Singapore,” she said.
Minister of State for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and Trade and Industry Low Yen Ling addressing guests at the launch of the exhibition. PHOTO: 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Connections Across Oceans will be the memorial hall’s last special exhibition before it closes for restoration works in 2024. It reopens in 2025.
The exhibition is open from 10am to 5pm from Tuesdays to Sundays till Dec 10, 2023.
Youtube - 狮城有约 | 狮城话艺:本地互助会与土生文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WFHE6MhwQ
19世纪, 就有许多华人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为了互相扶持,便自发成立互助组织,解决早期华人的生老病死。晚晴园近期推出《五湖四海同心义:早期华社互助组织》特展,和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合作,展示新美两地早期华人互助组织的发展史,也揭开了本地唯一的土生华人互助组织庆德会的神秘面纱。
翻新后的土生文化馆,则让你通过展品了解土生文化如何与当代艺术接轨,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21/04/2023播出
8world - 狮城话艺:本地互助会与土生文化
https://www.8world.com/stories/hello-singapore/peranakan-museum-exhibition-2112471
19世纪, 就有许多华人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为了互相扶持,便自发成立互助组织,解决早期华人的生老病死。晚晴园近期推出《五湖四海同心义:早期华社互助组织》特展,和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合作,展示新美两地早期华人互助组织的发展史,也揭开了本地唯一的土生华人互助组织庆德会的神秘面纱。
翻新后的土生文化馆,则让你通过展品了解土生文化如何与当代艺术接轨,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21/04/2023 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