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中国缔造第三盛世

1993年5月23日 (星期日)《联合早报》







中国缔造第三盛世
 * 柯木林 *
《联合早报》1993-05-23 (星期日)

今年四月,中国举行公祭 黄帝陵典礼。来自世界各地一万多名炎黄子孙聚集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前,献花篮,颂祭文,以缅怀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美国华裔科学家张 良洲代表海外华人宣读祭文,当他读到“登桥山,看盛世,梦回汉唐;上桥山,看炎黄,志气高扬”时,声泪俱下,流露出一位炎黄子孙对祖籍的一片拳拳之心。


 公祭轩辕黄帝陵
以上是46日美国《侨报》的新闻报导,使中国富强,再造汉唐盛世,不仅是11亿人民的心愿,也是千百万海外华人的期望。张良洲只不过是通过祭黄陵的盛会,以一篇用典遣词恰到好处的古雅祭文,把这心声宣泄出来而已。
回顾历史,中国积弱,只是近百年的事。这之前,中国曾领世界风骚达数下世纪。然而,一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在百年前一蹶不振了。其间因果关系,当然复杂异常,如果把这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话,则其症结乃在于中国经济与法制力量的发展,跟不上政治的早熟。
中国政治的早熟,反映在民族国家的出现极其之早。公元前221年, 也就是耶稣基督诞生前的两百年,秦始皇即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此后两千年一直以统一为常态,分裂为不可容忍。纵然分裂,人心仍归统一,即使偏安朝廷,也以 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以欧洲人才之多,却不能出现一个像秦始皇的英主,合并英、法、德、意和西班牙各国领土,将各国文字划一为一种共通的 书写系统,完成欧陆大一统的工作。这事不但在两千年前无法实现,即使两千年后的拿破仑和希特勒,也不敢有此幻想。
十六世纪以后,荷兰成为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中国则处于明清时期。明朝的体制是保守性和收敛性,其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这种维护落后 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使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观念,愈形牢固。人民以极低的经济效益,维持基本的温饱,法制长期间没有进展,行政方面更不 讲究效率。凡此种种,正是中国在世界上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 古为鉴,今人也未尝不能得到若干启示。我个人试图把中国的现状,与历史上某个时期相比较,却不能找到一个相应相似的历史时期。换言之,目前的改革开放,是 史无前例的。如果说,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在汉,第二个盛世在唐,则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缔造第三盛世的机缘。第三盛世的重大使命,是对中国的经济法制系统,进行 天翻地覆的改造,这是一项既艰巨,又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时代任务。
汉唐盛世相距近千年,从 唐至今亦有一千多年的光景,历史弄人,中国似乎每隔一千年就有一个盛世,每当盛世来临,也是中国实行开放政策,走向世界,中外文化交流极其频繁的时代。著 名的“丝绸之路”始于西汉王朝,西汉与中亚各国的交往,出使西域,远到安息,波斯等国。有籍可考,唐朝与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的交往,也十分密切,今日 的情况,何尝不是如此。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中原腹地到西南边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已形成了一股无法逆转的历史狂潮。如果以最保守的每年5%的经济增长率来看,中国到公元2020年全国生产总值将超越美国,2020年距今只有30年,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有机会见证中国历史上第三盛世的来临。


小希同的博客 - 黄帝陵-中国缔造第三盛世
http://trip.elong.com/u/4679395/b02dtm1e.html



 1993年5月23日 (星期日)《联合早报》


中国缔造第三盛世
* 柯木林 *
《联合早报》1993-05-23 (星期日)

今年四月,中国举行公祭黄帝陵典礼。来自世界各地一万多名炎黄子孙聚集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前,献花篮,颂祭文,以缅怀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文始祖轩辕 黄帝。美国华裔科学家张良洲代表海外华人宣读祭文,当他读到“登桥山,看盛世,梦回汉唐;上桥山,看炎黄,志气高扬”时,声泪俱下,流露出一位炎黄子孙对 祖籍的一片拳拳之心。

公祭轩辕黄帝陵

以上是4月6日美国《侨报》的新闻报导,使中国富强,再造汉唐盛世,不仅是11亿人民的心愿,也是千百万海外华人的期望。张良洲只不过是通过祭黄陵的盛会,以一篇用典遣词恰到好处的古雅祭文,把这心声宣泄出来而已。

回顾历史,中国积弱,只是近百年的事。这之前,中国曾领世界风骚达数下世纪。然而,一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在百年前一蹶不振了。其间因果关系,当然复杂异常,如果把这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话,则其症结乃在于中国经济与法制力量的发展,跟不上政治的早熟。

中国政治的早熟,反映在民族国家的出现极其之早。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耶稣基督诞生前的两百年,秦始皇即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此后两千年一直以统一为常 态,分裂为不可容忍。纵然分裂,人心仍归统一,即使偏安朝廷,也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以欧洲人才之多,却不能出现一个像秦始皇的英主, 合并英、法、德、意和西班牙各国领土,将各国文字划一为一种共通的书写系统,完成欧陆大一统的工作。这事不但在两千年前无法实现,即使两千年后的拿破仑和 希特勒,也不敢有此幻想。

十六世纪以后,荷兰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中国则处于明清时期。明朝的体制是保守性和收敛性,其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 后的经济。这种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使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观念,愈形牢固。人民以极低的经济效益,维持基本的温饱,法制长期间 没有进展,行政方面更不讲究效率。凡此种种,正是中国在世界上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古为鉴,今人也未尝不能得到若干启示。我个人试图把中国的现状,与历史上某个时期相比较,却不能找到一个相应相似的历史时期。换言 之,目前的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说,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在汉,第二个盛世在唐,则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缔造第三盛世的机缘。第三盛世的重大使命,是对中 国的经济法制系统,进行天翻地覆的改造,这是一项既艰巨,又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时代任务。

汉唐盛世相距近千年,从唐至今亦有一千多年的光景,历史弄人,中国似乎每隔一千年就有一个盛世,每当盛世来临,也是中国实行开放政策,走向世界,中外文化 交流极其频繁的时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始于西汉王朝,西汉与中亚各国的交往,出使西域,远到安息,波斯等国。有籍可考,唐朝与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的 交往,也十分密切,今日的情况,何尝不是如此。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中原腹地到西南边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已形成了一股无法逆转的历史狂潮。如果以最保守的 每年5%的经济增长率来看,中国到公元2020年全国生产总值将超越美国,2020年距今只有30年,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有机会见证中国历史上第三盛世的来 临。




新浪博客 - 《上海侨报》: 中国缔造第三盛世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de4db230100gv5c.html?from=singlemessage



《联合早报》- 法第二大报大篇幅报道中国发展 分析:《世界报》报道讽刺中国治国方式 (2017-10-17)

http://www.zaobao.com.sg/znews/greater-china/story20171017-803454

  受访中国学者却认为,法国媒体以西方价值观解读中国的变化,一方面不认可中国集权政治,另一方面却羡慕中国的发展,其实也是在借中国反思自身问题。
  法国第二大报《世界报》(Le Monde)当地时间前天在头版罕见地以“中国,强国崛起”六个汉字为大标题,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大篇幅报道中国近年来各领域发展,让不少中国网民热血沸腾,多家中国媒体纷纷转载。
  但不少分析指出,该报道其实不乏讽刺中国治国方式的内容,警告中国民众“千万不要上当”。受访中国学者却认为,法媒以西方价值观解读中国的变化,一方面不认可中国集权政治,另一方面却羡慕中国的发展,其实也是在借中国反思自身问题。
  《世界报》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高的日报,在法语系国家具一定影响力。该报前天推出号外专刊,用八页篇幅报道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媒体、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封面更以“中国,强国崛起”六个汉字为大标题。
  文章开头称,中国10年前举办北京奥运会时,中国政府分发卡带给出租车司机鼓励他们学英语;到了2017年,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和朗诵唐诗,足见“我们已进入中国的世纪”。
  这组报道迅速引起中国网民注意,不少网民留言表示感动和自豪,感叹“中国终于被全世界看到”。社交媒体也流传多张法国公众在地铁等公共场所阅读《世界报》中国专刊的照片。
  多家中国媒体也纷纷转载《世界报》封面并予以正面报道,官媒人民网写道:“《世界报》罕见地用六个中文字作为头版头条的标题,并用八块专版介绍正在迎来中共十九大的中国,这是世界各大媒体以及学者将目光聚焦北京的一个最新例证。”
  不过,研究范围包括欧洲课题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王义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撇开标题,上述报道基调其实偏向负面,尤其提到集权政治、互联网管理等课题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国模式的否定,是“以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的变化进行解读”。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昨天也发表题为《别美了!虽然法媒头版承认这六个大汉字,但我们千万不要上当!》的报道,文中引述评论员说,该文章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延续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常态,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有很多不足,但的确在发展中;中国有人真心拥戴政府,喜欢民族主义情绪,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王义桅认为,《世界报》的标题是一种视觉冲击,背后其实是借着中国反思自身处境,尤其当法国近年来面对恐怖主义、社会治安、移民浪潮、经济不振等众多问题,更有必要奋起直追并思考:如果中国有一天超越美国,法国应该如何应对?

学者:对中国快速推行改革法国感到羡慕
  他相信,面对上述内忧外患,法国的矛盾在于一方面不认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国方式,另一方面却对中国近年来快速推行各项改革感到羡慕。
  住在巴黎的法国民众拉菲尔(28岁,行销人员)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中国崛起”的论述对法国人一点也不陌生,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就已听闻,近年来在巴黎也可看见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和旅客。
  拉菲尔说,自己对《世界报》的汉字标题感到“相当错愕”,毕竟中国崛起并非新鲜事。不过他相信,这反映出法国民众对中国仍有好奇心。他举例说,许多法国人对中国文化并不熟悉,他自己也只是通过观看当地电影节的中国影片,略知一二。
  拉菲尔也坦言,尽管深知中国崛起,自己和他身边的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仍有所保留,尤其对中国对媒体自由的限制有意见。他说:“目前对中国有较好印象的部分是美食和旅游,不过我不觉得中国是宜居的地方,尤其是当地的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却步。”





《印华日报》 - 王赓武 - 中國正經歷歷史上第四次崛起 (2017-09-23)



新浪新闻 - 为何“中国崩溃论”喊半个多世纪 中国更有活力?
https://mp.weixin.qq.com/s/NeX5F1LH-mZU9Rb56nsyjw

原标题:为何“中国崩溃论”喊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却越来越有活力?

  来源: 杨朝英 人民政协报 

  1

  伟大的思想,犹如夜空中的北斗,一旦点亮,将指引黑暗中摸索的人们以正确的方向。
  1936年7月16日凌晨两点,初伏前一天的陕西保安,繁星满空。一眼普通石孔窑洞内,一张没有上油漆的方桌上铺着红毡,蜡烛映着墙上的中国地图,忽明忽暗。
  一夜未眠导致脸色略显苍白的毛泽东,却没有半点倦色,目光仿佛掠过百里外的国民党军队、千里外的侵略者,语气自信、坚定地向坐在面前的外国朋友,描绘着中国的未来。
  一个半月前,年轻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前途的疑问,从北平登上了一辆有些拥挤破旧的火车。
  出发前,他把能找到的疫苗都打了一遍。虽然对健康有些担心,他的内心却万分激动。“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
  他眼中的毛泽东,“像林肯”,自信、理性、有亲和力。
  他的系列报道,成为震惊世界的名作《红星照耀中国》。
  他用手中的笔告诉全世界,中国的希望,就在这里,就在中国“西北角”——延安和中国共产党。
  希望之火,12年后燃遍华夏神州。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考场的铃声响起。
  70年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走上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因何而能?
  斯诺的无数后辈们就如同他当年一样,走遍中国的东南西北,走进中国的工厂、矿山、商场、医院、社区,只为寻找一个答案:为何“中国崩溃论”喊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却越来越有活力?
  也许,我们从1937年4月,“抗大”最著名的教员、中国共产党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哲学教学提纲中,能发现一些线索: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个实践论的时代真理性表达。
  其内在逻辑,正是读懂中国、弄清中国为什么能的密码。

  2
  道路,决定命运。
  2018年11月5日,中国(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一庭秋意满,举座尽开颜。
  世界上最显赫的三个经济组织负责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来了!
  中国的老邻居——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的总理来了!
  中国的老朋友——捷克等十几个国家的主要领导也来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在场嘉宾、对全世界朋友们说的话,现在依旧荡气回肠。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
  ——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中国举办的,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彰显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
  中国传递的,是中华民族必将复兴的强大信心。
  信心,来自脚下的路,越走越宽。
  70年后,罗布泊沙漠深处那一声声巨响,海洋深处那一艘艘流动卫士的无声警告,苍穹里织起的那张无边天网,就是这个古老国度刻在新时代上航船上的一个个坐标;
  70年,中国原煤产量超过36亿吨、钢材产量超过11亿吨,水泥产量超过22亿吨……成为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这是中国智慧在物质层面烙印的一个个标志。
  信心,来自脚下的路虽不平,但攻坚克难之力愈聚愈深愈磅礴之底气。
  《旧唐书·魏徵传》借唐太宗李世民之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0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以市场之名恃强凌弱、威逼利诱这套把戏,就从来没有停过。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则饱尝这套把戏所带来的屈辱苦难的滋味。
  直到1949年,这套把戏开始在中国大地失灵了。
  即便,新生的共和国家底薄如蝉翼,那时的火柴还叫洋火、钢钉还叫洋钉、最高档的房子还叫洋楼;描写人的神态,有个词叫洋气;有个成语,叫崇洋媚外;
  即便,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美国牵头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不仅限制成员国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高技术,甚至还包括钢铁、车船等民用物资,远比对苏联、东欧国家严厉得多;
  即便,当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沉渣泛起,一些曾经高擎贸易自由大旗的发达国家,现在却站在自家大门口,向全球卖家勒索过路费……
  但是,一个从救亡图存的战斗中走出来的新兴大国,一个由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意志、决心和创造力汇聚起来的大国,如新日之初升,纵有阴云遮蔽,也定会散发耀眼光芒。
  这条路,自有其源。
  站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大潮前,耳边响起了26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提示:有无相生。
  现在的“有”,来源于对“无”的大胆尝试——这70年,我们抛弃了晚清、民国时期不成功的资本主义探索,走上了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在的“有”,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坚持——这70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70年!
  这就是“无”——不迷失的制度保障带来的伟力。
  如果说,这种有与无,倾向于道、还缺少些质感,那么,在器的层面,解读“中国做对了什么”,则有大量实迹可循。
  比如,高效、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这是发端于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在新时代中华大地结出的丰收之果。
  这是西方某些政客天天挂在嘴边,腿却陷在民粹主义泥潭无法实现的梦想。
  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上的一些老股民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外资通道打开,外资似乎总能对大势有精确预判。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一句“精英牛被外资牵走了”,更是引发股民疯狂转发。
  进而,外资的流入、流出数据,已成所有股票交易软件的必备项目。
  此中秘密何在?
  无他,就在于全球主流券商、研究机构手中都有一叠投资中国“操作指南”——
  如果不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五年一届党代会的报告,就完全失去了方向感;
  如果不仔细研究每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各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的会议要求,就根本抓不到当年工作重点;
  如果没理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那些研究员连所谓分析框架都建立不起来;
  如果不深度剖析全国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两高报告,很多机会基本与之无缘;
  当然,作为研究者,年中调整也是必备的研究课题——这个,也有“指南”:年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是观察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和路线图。
  因此,每当这些重要会议召开的傍晚,无论是北京金融街、中关村,还是上海陆家嘴,以及美国华尔街,都会出现一个用电高峰——研究员要通宵研究这些会议精神,向全球投资给出投资建议。
  这些成果都是高质量的——因为他们据以做出判断的信息,稳定、准确、可预期。
  用政治学者的话说,那就是“负责任的”。
  大道至简。

  3
  古老的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史,也见证了70年来共和国的新历史。
  新历史的底色上清晰印着两个大字——人民。
  新华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场所中南海的正门。
  门内,5个大字熠熠生辉:为人民服务!
  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有8900万党员、全球第一大政党的立身之本。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为其根本宗旨。
  同年7月4日,毛泽东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有一番对话。
  黄炎培直言:“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毛泽东的答案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
  当群众队伍经过主席台时,“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毛主席在扩音器前大声回答:“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北宋思想家张载把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总结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壮哉斯言!
  千年后,中国共产党把它作为自己的志业,奋斗了近百年,而且还将奋斗下去。
  壮哉斯行!
  从打破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其间跨越的时空长度,远比两万五千里长征要长。
  这就需要创新,需要国家治理体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它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依旧是人民。
  今年90岁的田富达,还清晰记得70年前北京怀仁堂的那一幕。“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主席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话,让大家热泪盈眶,把手掌都拍红了,回到住处才感觉很痛。
  田富达当时没想到的是,他不仅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也参与创造了历史——人民政协制度由此确立。
  如今,我国既有选举民主,也有协商民主,有事商量着办。两种制度安排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历史翻到几年前。
  中共十九大期间,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刊文说,(中共)十九大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内会议,更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会议。
  这个影响,在于它关注的内容,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200多次。
  这个影响,也来自于背后运行的民主机制。
  来看看,按时间脉络,为了这份报告,经历了什么。
  文件起草组四次全会、两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后,第一次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党内和党外人士意见;
  然后,9个调研组赴16个省区市,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65次;
  59个承担部门和单位组成80个调研组,深入1817个基层单位调研,召开1501次座谈会、研讨会;
  25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提交65份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报告;
  再组织党内一定范围讨论,共征求4700余人意见,书面反馈材料118份;
  接着,召开5次党内座谈会和一次党外座谈会,听取意见。
  经整理,共提出意见2027条,扣除重复意见后为1773条,其中,原则意见179条,具体修改意见1594条。
  提交中央全会讨论时,增写、改写、文字精简98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864条。
  还没完。
  中共十八届七中全会上,中委10个分组、中纪委4个分组又深入讨论,提出建议。
  最终,经过充分民意表达、经过反复论证、经过现代民主机制反复锤炼,报告出炉。
  只有这样的报告,才能每个字都立得住;
  面对这样一份报告,谁会轻视?谁又能轻视?
  还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能如此广泛汲取民意,又能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航向不跑偏。
  如果说,现实需要是决定一个国家制度形成的动力,那么,历史文化传统就是它的基因。
  1929年至1930年,一位刚届不惑之年的英国历史学者,自西向东穿过欧洲,到达中国。
  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得出了一个让全世界意外的结论:新世界将在东方古国中国出现。
  这位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历史学家”叫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他说,西方国家用经济、技术、军事影响和征服了全球,却无力解决民族国家林立、纠葛纷争不断的超级难题。这个问题,只能由一个崇尚和平、历史悠久且分量够大的文明体,才能解决。
  他的《中国纪行:从旧世界到新世界》一版再版,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的案头书。
  止戈为武。这正是中国关于和平与战争关系最朴素的表达。
  周初已成书的《司马法》一再提醒统治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时间流逝,汤因比的预言,正成为现实。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为己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把维护我国利益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
  就像一个大家庭,你心里想着别人,别人才会想着你。
  人同此心,家国一理。谁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百姓就会把他捧在手上。

  4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今亦如是。
  何谓华润?
  中华毛润之。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华润集团董事长的谷永江对面前的年轻人说。
  2018年,从延安走出来的华润,已经80周岁。谷永江与之同龄。
  谷永江作为中国入世谈判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的身份,广为人知。其实,他在1996年至2000年底,职业生涯最后一站,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
  他告诉年轻人,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了国家、民族奋斗更有意义,而这与年龄无关。
  何谓华为?
  中华有为。
  1987年,任正非在注册公司时,因为起不出名字,就用了墙上标语“中华有为”中的两个字。
  两华,实为一华。恰如并蒂莲,根紧紧缠绕在一起。
  有的伟大,出于使命;有的伟大,出于不认命。
  2019年7月22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两家企业都进入了百强,前者位列80,后者位列61。
  有评论说,这个榜单上的129家中国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国有企业继续保持控制力、影响力,民营企业继续在消费端发力,充满活力。比如,冲进榜单的小米集团成立只有9年,创始人雷军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公司,还有那么纯粹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了吗?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这些国企都已整体或部分上市,而且很多都不仅一个上市公司。
  比如,华润集团。
  它在香港就有7家上市公司——华润啤酒、华润电力、华润置地、华润水泥、华润燃气、华润医药、华润医疗;
  它在内地还有三家上市公司——三九、双鹤、东阿阿胶。
  那些大民营企业呢?
  ——小米是上市公司;
  ——阿里、京东、联想、吉利等明星公司是上市公司;
  ——即便名气不那么大的海亮集团,在A股、港股、美股都有上市公司,还有一家子公司在新三板。
  终于有一家不上市的——华为——但它的股东可不少,近10万人!也正是这种股权结构,当华为在面对美国政府的极限施压时,任正非才敢于说,我们规模可能会小一点,但绝不会垮掉。
  自助者,天助之。
  个中秘密已经呼之欲出。
  是的,对于原来的央企、国企来说,混合所有制正成为现实。对于大民企来说,股权多元化带来的规范化治理,远比融资重要。
  是的,中国经济的头部企业,正奔跑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道上,为中国经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了好头。
  是的,肇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开花结果。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评价说,中国的持续成功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问题,也为西方走出困境提供着启示。
  这场改革,并没有现成答案。
  2005年,重庆力帆创始人尹明善在一次面对企业家的演讲中,用了《草鞋没样,越编越像》做标题。
  这是实践理性的民间表达。
  这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这是充满企业家精神的时代精英对未来的心声。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赶上时代。
  现在,我们已是时代的领跑者之一。
  但,改革没有完成时。
  如果,我们把时间的维度拉得更长一些,拉到中国经济史的长卷中观察,就会发现,改革其实一直是中国经济探索的主题词。
  从土地私有的原始社会,到土地国有的封建王国产生,从货殖流通小、散、乱的春秋战国,到盐铁专营的汉武时期,从秦朝的驿道到隋唐的大运河,从金属货币一统天下,到北宋初年四川出现的纸币交子,一部经济史,就是一部改革史、探索史。
  到了近代,从洋务运动到民国民族资本主义试水,乃至于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经济的改革、探索从未止步。
  如果,我们把空间的维度也拉得更宽一些,拉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景视角,就会发现,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加速剂,更是中国不断成长的动力源。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响彻中国天空的新时代主题词之一:政治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快速推进;经济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走向深入;国防上,军队改革的强力推进,极大地提升了战斗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前半程,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后半程,面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依旧任重道远。
  改革,自有逻辑。
  因时而生,因势而变。
  这正是中华哲学的一个支点,也是改革的文化底色、传统禀赋。
  今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出版了一本大部头《大趋势:中国下一步》。他在序言中说:人们发现,二战后,在十几个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中,东亚就有五个,而他们都处于传统儒家文化圈中。这绝非偶然。
  本立道生,吾道一以贯之。
  这个本,就是人民,就是民意、民族大义。这是中华哲学的另一个支点,也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说,但拿中国经济史的眼光来看,农民大众当时没饭吃,社会黑暗,因此,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甚低。这种观点,其实比西洋人看法为高。因为西洋人只看伟大的建筑艺术、伟大的雕刻艺术,却忽略了贫穷黑暗的一面,忽略了垂死挣扎的奴隶。
  最近几天,约访刘永好的媒体明显多了起来,其中包括很多国际主流媒体。他们都想知道,这位知名民营企业家此时的感想。
  他有什么感想?
  谈创业,1982年至今,他和兄妹们创立的希望集团一直处在中国民企第一阵营,新希望集团的主营业务一直是农业。“紧随潮流,快半步。”
  谈履职,他1993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走进人民大会堂,并且作了大会发言,成为全球媒体解读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典案例。至今,他已担任了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有序政治参与,民营企业家有地位、有作为。”
  改革,自有所依。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坚强的领导,才不至于发生方向的偏离,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了最大的人民性;同时,既要防止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对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改革,没有归期。
  挫折,也是财富;探索,都有价值。
  如果把时间的维度适当拉长,中间的曲折,只是直线上的一个点或片断。

  5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1992年初,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缓缓地向南方驶去。车上,已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内心并不平静。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
  这是一个纲,一个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他要吹散笼罩在中国上空的迷雾,为中国航船校准方向。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也在一路谈,并最终找到了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锤定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的目标。
  自16世纪初,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学思想诞生,到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勃发,再到20世纪成为一种社会实践,历经曲折、深化、发展和完善。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破浪前行。
  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新中国不断焕发新活力,对全球的贡献也直线上升。
  仅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指标:
  1961-1978年为1.1%,1979-2012年,提高到15.9%,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中共十八大以来,再次增长到28.1%,居世界第1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全球侧目。
  2018年4月12日,德国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70岁的生日。他送给自己的礼物是一本新书《西方的衰落——21世纪新世界秩序中的欧洲》。
  菲舍尔说,我们看到西方的衰落是对世界秩序的破坏。这种印象只是源于我们的负面记忆。直到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国。我们目前所经历的只不过是回到传统秩序。
  历史不能重复,但会为未来埋下种子。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七子之歌》,倾诉着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7个被列强强占领土的忧伤。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通车,成为“现代世界奇迹”。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让伶仃洋上的现代彩虹由百年梦想变为现实;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让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并持续繁荣;
  这是中国发展、治国理政的里程碑,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政治智慧、中国方案。
  在追求共同富裕上的努力,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另一个贡献。
  “扶贫就像长征,一周年愉快!”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毕业生黄文秀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
  如今,她的微信无法再发信息了。
  2019年6月16日夜,广西百色遭遇强降雨,引发山洪,多个路段被冲毁。作为乐业县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惦记着村里的情况,返乡途中发生意外,不幸牺牲。
  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倒在扶贫一线的共产党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
  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3-2018年,我国每年减贫人数均保持在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其中10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0%以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面对的绝对贫困问题,有望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得到历史性解决!
  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也将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举。
  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国系统性国别诊断》报告称,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
  这个史无前例,包括中国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的惊人数据。
  2017年10月9日,在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召开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发来一封贺信,盛赞中国减贫方略: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共富路上,社会保障网也越织越密、越织越实。
  2018年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此外,近2亿人参加了失业保险、2.38亿人有工伤保险。
  凡为过往,皆成序曲;新图已绘,再谱华章。
  新时代,当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印上了自己的信仰,当一个古老民族找对了前进的方向,还有什么力量,能让他停步不前!
  顺着历史的潮流而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面对巨浪还是险滩,初心不变,使命在肩,永远铭记98年前,嘉兴南湖船上的承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明伦书院 - 缅怀伟人 || 毛泽东的那些至情至性的诗词
https://mp.weixin.qq.com/s/Cjy1OkYk49zc7kpQvq9hFA







100张毛主席画像!你来摸一下,就能看到奇迹
https://mp.weixin.qq.com/s/LrBD-kdjm0-NO1PzolBxQw










《联合早报》- 纽约大学教授熊玠:大陆2030年人均收入超台湾 两岸统一届时“水到渠成” (2020-10-08)

https://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politic/taiwan/story20201008-1091031

  (香港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熊玠认为,中国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30年赶上美国,人均收入也必将超过台湾,两岸统一问题届时就会“水到渠成”。
  据香港中评社周一报道,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10月1日主办了一场关于当前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现状与前景的专场智库专家讲座,邀请熊玠教授做专题云端视频演讲。
  熊玠乐观看待台海两岸统一前景,他解释由于经济安全的比重远超过军事安全,随着大陆的持续发展,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对比必定会明显改变。
  大陆今年的生产总值(GDP)是台湾的24倍,但人均GDP由于人口众多只是台湾地区的五分之二。
  但据美国两个智库的资讯表明,大陆将在2030年赶上美国的GDP,其“人均收入”也必将超过台湾,统一问题就会“水到渠成”。
  熊玠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现任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兼任该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国当代美亚研究中心主任。





《联合早报》- 杨丹旭:中国为何担心被捧杀?(2020-12-30)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zaodian/hai-qiang-xin-diao/story20201230-1112384


  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让中国舆论很担心。
  报告大胆预测,中国将在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比该机构之前的预估早了五年。据测算,中国2021年至2025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达5.7%,2026年至2030年年均增长约4.5%,而美国在这两个时期年均增长率约为1.9%和1.6%。
  报告指出,中国初期以严格封锁措施有效管控了疫情,而西方的长期经济增长却在冠病疫情暴发期间受到打击,意味着中国相对的经济表现已有所提升。
  报告说:“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主题,已有一段时间一直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与软实力较劲……冠病疫情和相应的经济后果,无疑使这场竞争形势开始变得对中国有利。”
  无独有偶,日本一个智库本月也做出过类似预测。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通过亚洲15个国家经济的中期预测,得出到2028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美国的结论。该机构去年曾预测,中国至少要等到2036年才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GDP“老大哥”,此次则把中国赶超美国的时间点,足足提前八年。
  这些经济机构对后疫情时代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做几乎一致判断,也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今年10月在一篇评论中的感叹不谋而合。弗里德曼当时写道:“冠病19原本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结果看起来更像西方的滑铁卢。”
  西方媒体过去几天纷纷报道中国经济可能提前超越美国的消息,但面对“中国时代”加速到来,中国舆论并没有高调自我褒奖,也没有表现出兴奋,而是对该消息低调处理,甚至有些防范。
  《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指出,听到八年后中国GDP就将赶超美国的说法,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捧杀”的警惕。
  评论研判,英国智库的报告“有向美国和西方世界拉响‘中国在加快崛起’警报的意味,要刺激、鼓动美国和西方社会‘行动起来’”。
  评论还提醒各界,“不能被西方关于中国GDP‘将加速超越美国’的预测忽悠了”,“保持战略上的谦虚谨慎非常重要”,避免中美发生有“决战”意义的战略对撞。
  2020年的开局对中国而言非常糟糕,疫情从湖北武汉蔓延开来,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大规模封城、封路,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停摆,官方对疫情的处理也遭到强烈质疑,有人甚至认为,冠病可能给中国带来一场政治危机。
  然而,中国采取充满争议的措施成功遏制疫情,在欧美国家至今仍陷入泥沼苦苦挣扎之际,中国在经济更是一枝独秀。不仅如此,中国还按照原定节奏,做好未来五年的规划,甚至有余裕制定2035年远景目标。
  由于中国比西方国家更好地控制住疫情,中国经济比之前预测的速度更快超越美国是客观事实,两大经济体交换位置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当这天真正到来时,中美仅在经济体量上不相上下,也不会即刻改变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但中国经济体量超越美国,对西方世界和中国,都会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心理节点。
  从西方的角度,这意味着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美国成为既定事实,西方国家长期占据强势地位的世界秩序,可能会被一个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国家打破,随之而来会有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则同样会担忧西方世界对这一天到来的焦虑,这背后是担心遭遇西方世界围堵和封锁,陷入被打压的局面,尤其是美国候任总统拜登上台后可能连同盟友组建对抗中国的联盟,更让北京有所顾忌。
  正因如此,当西方智库预测中国加速追赶美国,中国舆论充满戒备,认为这是对中国所设的陷阱,担忧这会被解读为“中国威胁论”,成为西方打压中国的证据。
  不过,站上舞台中央的中国其实已经很难躲开镁光灯,中国高层也并非没有认识到这一点。10月底举行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做出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研判。说白了就是指,中国已经显著缩小与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力量差距。
  一个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格局?中国要如何化解外部世界对其担忧?西方世界又要如何面对即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中国?经过这场疫情,各方的适应期已经越来越短了。



How Does China Evaluate and Choose its Leaders? Understanding China’s University System 
https://www.bluemoonofshanghai.com/politics/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