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 《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
https://www.sfcca.sg/node/518
侨批是海外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的合称,又称“银信”。这种风格独特的银信合一方式,填补了官方档案中对基层 史料记录的某些空白片段,是研究近百年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係,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因此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 心。
侨批这种特殊的民间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独一无二,近期已受高度重视。 201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侨批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亚太地区名录》。
此次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及泉州市档案馆从2012年9月13日至2013年1月27日举办为期四个月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 化展》,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南来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与侨批的传递线路等,窥视当年华人社会的历史图景, 及基层人民的生活样相。
《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让你对新加坡民信局与侨批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值得一看 !
详情:
日期:2012年9月13日(星期四)
时间:-
位置: National Library Board Level 7
100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188064
价格: 入场免费
开放对象:公众人士
如有查询:黄子曦 (ZiXi)
电邮:zixi@sfcca.sg
电话:6354 4078
泉州新闻 - “闽粤侨批档案”入选“亚太记忆”明年冲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12-05-19
泉州新闻 - 泉州侨批档案首赴国外办展 (2012-09-13)
泉州晚报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开幕 (2012-09-13)
海峡都市报 - 远赴新加坡 泉州侨批首次跨国展览 (2012-09-13)
—— 黄清海应邀参加
2012年9月10-16日省集邮学委黄清海应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之邀,参加由泉州市档案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联合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及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作主讲发言。
此次展览展厅设置大历史区域与小历史区域两大展区,通过实物、图片、动画、口述历史、现场讲解与座谈等形式,介绍新加坡作为侨批中转中心的历史地位,追溯 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情形。展品横跨三个年代,从 清朝到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当中最早的是1898年一名叫李种德的新客托水客带回永春家乡的侨批。展览从2012年9月13日至2013年1月27 日为期四个月,公众免费参观。
此次联合办展,中、新双方十分重视,在9月12日下午展览开幕仪式上,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环境与水源部第二部长及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主持开幕;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总裁梁宝珠( Elaine Ng Poh Choo )和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黄跃进分别致辞讲话;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天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泉州市档案局馆副馆长叶芬蓉等出席。
在9月15日上午的座谈会,有近200人参加。4位中新专家分别作主题发言,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黄坚立博士为座谈会主席,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属下 《我报》新闻编辑钟华小姐为座谈会司仪。新加坡著名历史学者柯木林讲述《侨批•汇兑信局•民信业》,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志贤博士主讲《新加坡潮 人侨批局》,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叶芬蓉则介绍《泉州市档案馆侨批档案收藏情况及“申遗”历程》,而泉州黄清海主讲的是新加坡侨批中转中心及闽南侨批的世界 记忆遗产价值,他以新颖的侨批图片展示及生动的演讲,赢得了与会专家与学者的好评。
此次《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意义重大,加深了广大新加坡华侨对一段珍贵历史的了解,促进了侨居国与祖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同时展现了“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价值,有力地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左起: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总裁梁宝珠( Elaine Ng Poh Choo )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环境与水源部第二部长及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天宝
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黄跃进
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叶芬蓉
图2 “家书抵万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 纪念章(黄清海供)
图4 9月15日上午座谈会会场(刘伯孳供图)
图5 “家书抵万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座谈会” 纪念章(黄清海供)
福建省人民政府 - 我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www.fujian.gov.cn/fjyw/fjyw/201209/t20120913_517953.htm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 此,此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 作,加强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刘扬宇)
网易新闻 - 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赴新加坡办侨批文化展
http://news.163.com/12/0913/09/8B9880PF00014JB6.html
中新网福州9月13日电(龙敏、刘扬宇)据福建省泉州市档案局消息:12日下午,《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幕,整个展览将持续四个月。
此次活动是由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携手举办。
据泉州市档案局官员介绍,《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展厅现场设置大历史区域、小历史区域两大展区。大历史区域主要通过展示旧时的信局照片、器具,介绍新加坡作为侨批中转中心侨批的历史背景、运作方式、发展 兴衰;小历史区域分别以独在异乡为异客、两地相思、千里送鹅毛、每逢佳节倍思亲、落地生根为主题,每个主题除了侨批展示,还播放以侨批中的内容所串联而成 的动画,让人身临其境体验早期移民的人生经历。
本次展览格外强调历史渊源。在展厅设置了口述历史站,展播南洋中华汇业总会首届会长林树彦先生关于侨批的部分访谈内容;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专家还现场提供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服务。
据了解,此次“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其中的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泉州市档案馆官员告诉记者,“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合称。其记载丰富,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他介绍,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家书抵万金——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意义重大,将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一段珍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乡土的认同感,促进侨居国与祖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还将展现 “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侨批档案”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侨批档案”开发推 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完)
中国新闻网 - 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赴新加坡办侨批文化展
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2/09-13/4179875.shtml
中新网福州9月13日电(龙敏、刘扬宇)据福建省泉州市档案局消息:12日下午,《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幕,整个展览将持续四个月。
此次活动是由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携手举办。
据泉州市档案局官员介绍,《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展厅现场设置大历史区域、小历史区域两大展区。大历史区域主要通过展示旧时的信局照片、器具,介绍新加坡作为侨批中转中心侨批的历史背景、运作方式、 发展兴衰;小历史区域分别以独在异乡为异客、两地相思、千里送鹅毛、每逢佳节倍思亲、落地生根为主题,每个主题除了侨批展示,还播放以侨批中的内容所串联 而成的动画,让人身临其境体验早期移民的人生经历。
本次展览格外强调历史渊源。在展厅设置了口述历史站,展播南洋中华汇业总会首届会长林树彦先生关于侨批的部分访谈内容;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专家还现场提供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服务。
据了解,此次“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其中的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泉州市档案馆官员告诉记者,“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合称。其记载丰富,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他介绍,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家书抵万金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意义重大,将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一段珍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乡土的认同感,促进侨居国与祖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还将展 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侨批档案”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侨批档案”开发 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完)
随笔南洋网 - 9月15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座谈会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65517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与泉州市档案馆,9月15日联合主办《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座谈会。
侨批是海外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的合称,又称“银信”。这种风格独特的银信合一方式,填补了官方档案中对基层史料记录的某些空白,是研究近百年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
新加坡因地理位置关係,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侨批这种特殊的民间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独一无二,近期受到高度重视。201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侨批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亚太地区名录》。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及泉州市档案馆,将从2012年9月13日至2013年1月27日举办为期四个月的《家书抵万金——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配合这项活动,宗乡总会特别于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在国家图书馆5楼举办座谈会。届时四位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将追溯早期南来 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与侨批的传递线路等,窥视当年华人社会的历史图景及基层人民的生活样貌。
随笔南洋获得20张赠券,现在开放给会员索取。先报先得。报名请点击本贴上方“申请参加此活动”,请在留言栏内注明报名人数。如果您还不是会员,请立刻点击注册。
日期:2012年9月15日(六)
时间:9:30-11:30
地点:新加坡国家图书馆5楼
收费:10元(含茶点)
讲题:《侨批•汇兑信局•民信业》
主讲:柯木林 新加坡著名历史学者
讲题:《新加坡潮人侨批局》
主讲:李志贤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讲题:《闽南侨批及其记忆遗产价值》
主讲:黄清海 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讲题:《泉州市档案馆侨批档案收藏情况及“申遗”历程》
主讲:叶芬蓉 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
海峡财讯 - 远赴新加坡正式展出 泉州26件侨批首次跨国展览
http://haixi.cxorg.com/2012/0913/319741.shtml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9月13日讯(记者 陈丽娟 通讯员 刘扬宇)今起至明年1月27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展出。此次展览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
泉州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携手举办。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一度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此次展览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同时,现场还将设立一个协助或教导访客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站”,摆放由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员提供的相关书籍、资料。
该负责人说,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与新加坡合作办展,可以展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大闽网 - 泉州侨批远赴新加坡 进行首次跨国展览
http://fj.qq.com/a/20120913/000195.htm
本报讯 今起至明年1月27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展出。此次展览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
泉州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携手举办。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一度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此次展览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同时,现场还将设立一个协助或教导访客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站”,摆放由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员提供的相关书籍、资料。
该负责人说,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与新加坡合作办展,可以展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东南网 - 远赴新加坡正式展出 泉州26件侨批首次跨国展览
http://qz.fjsen.com/2012-09/13/content_9354723.htm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9月13日讯(记者 陈丽娟 通讯员 刘扬宇)今起至明年1月27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展出。此次展览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
泉州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携手举办。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一度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此次展览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同时,现场还将设立一个协助或教导访客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站”,摆放由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员提供的相关书籍、资料。
该负责人说,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与新加坡合作办展,可以展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闽南网 - 泉州侨批首次跨国远赴新加坡展览
http://www.hdmnw.com/html/85/n-151385.html
闽南网9月13日讯 今起至明年1月27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展出。此次展览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
泉州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携手举办。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一度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此次展览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同时,现场还将设立一个协助或教导访客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站”,摆放由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员提供的相关书籍、资料。
该负责人说,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与新加坡 合作办展,可以展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通讯员 刘扬宇)
和讯网 - 泉州侨批档案首赴国外办展
http://fujian.hexun.com/2012-09-13/145808410.html
本报讯 昨日下午,“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开幕。该活动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携手举办,展览时间为今年9月13日至明年1月27日。
此次“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其中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展厅现场设置大历史区域、小历史区域两大展区。大历史区域主要通过展示旧时的信局照片、器具,介绍新加坡作为侨批中转中心的历史背景、运作方式、发展 兴衰;小历史区域分别以独在异乡为异客、两地相思、千里送鹅毛、每逢佳节倍思亲、落地生根为主题,每个主题除了侨批展示,还播放以侨批中的内容串联而成的 动画,让人身临其境体验早期移民的人生经历。此外,展厅还设置口述历史站,展播南洋中华汇业总会首届会长林树彦先生关于侨批的部分访谈内容。同时,现场设 立一个协助或教导访客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站”,摆放相关书籍、资料等供访客参阅,由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员提供相关资讯。
“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的合称,其记载翔实,内容丰富,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 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 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人民网 - 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赴新加坡办侨批文化展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913/c157278-18997772.html
中新网福州9月13日电(龙敏、刘扬宇)据福建省泉州市档案局消息:12日下午,《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幕,整个展览将持续四个月。
此次活动是由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携手举办。
据泉州市档案局官员介绍,《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展厅现场设置大历史区域、小历史区域两大展区。大历史区域主要通过展示旧时的信局照片、器具,介绍新加坡作为侨批中转中心侨批的历史背景、运作方式、 发展兴衰;小历史区域分别以独在异乡为异客、两地相思、千里送鹅毛、每逢佳节倍思亲、落地生根为主题,每个主题除了侨批展示,还播放以侨批中的内容所串联 而成的动画,让人身临其境体验早期移民的人生经历。
本次展览格外强调历史渊源。在展厅设置了口述历史站,展播南洋中华汇业总会首届会长林树彦先生关于侨批的部分访谈内容;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专家还现场提供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服务。
据了解,此次“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其中的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泉州市档案馆官员告诉记者,“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合称。其记载丰富,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他介绍,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家书抵万金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意义重大,将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一段珍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乡土的认同感,促进侨居国与祖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还将展 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侨批档案”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侨批档案”开发 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完)
福州晚报 - 泉州侨批档案首赴国外办展
http://mag.fznews.com.cn/html/fzwb/20120913/fzwb360447.html
重庆晨网 - 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赴新加坡办侨批文化展
http://www.cqcb.com/cbnews/gngjnews/2012-09-13/1579202.html
本次展览格外强调历史渊源。在展厅设置了口述历史站,展播南洋中华汇业总会首届会长林树彦先生关于侨批的部分访谈内容;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专家还现场提供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服务。
据了解,此次“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其中的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泉州市档案馆官员告诉记者,“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合称。其记载丰富,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他介绍,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家书抵万金——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意义重大,将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一段珍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乡土的认同感,促进侨居国与祖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还将展现 “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侨批档案”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侨批档案”开发推 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完)
东盟百科信息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翻开历史文化记忆
http://asean.zwbk.org/newsdetail/19344.html
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中国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首次深入窥探“侨批”这一历史文化记忆。
“侨批”是研究新加坡移民史最珍贵、朴素而又真实的原始材料。着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曾把侨批形容为“侨史敦煌”,足见其分量。
“批”看似陌生,其实就是闽南话或潮州话里的“书信”,“侨批”便是早期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包含了家书与汇款两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人的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和移民史的重要文献。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环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傅海燕前天下午为展览主持开幕式。这项从昨天起开放给公众免费参观的展览,总共展出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追溯了早期新加坡华人与祖籍地的书信往来,还有民信局的运作方式。
展出侨批横跨三个年代
这次展出的侨批横跨三个年代,从清朝到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当中最早的是一名叫李种德的新客托水客带回家乡的侨批。从展出的侨批,大家能了解早年从中国坐船南渡到新加坡的过程与所需时间、不同时期的汇率波动等。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策展员李梅瑜说,统计显示,1847年时,新加坡有大约1000名水客,他们是帆船时代往来于中国和海外各地的小商贩。
曾经撰写《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研究(1945-1949)》的新加坡侨批研究者柯木林说,1945年至1948年是侨批黄金时期,新加坡当时有200多家民信局。
他说,从1858年至1964年之间,新马两地的汇款,每年平均达1400万坡币。柯木林1970年做侨批研究时,新加坡还有55家民信局,他当时已预测民信局会在20年内完全消失。
对柯木林来说,侨批犹如“千面女郎”,可以从很多不同方面切入做研究。他和本地另一位侨批学者李志贤副教授于来临星期六将和泉州的两位侨批专家黄淸海和叶芬蓉,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举行公开座谈会,畅谈侨批的兴衰史。
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黄清海说,中国拥有最多侨批的是福建和广东,但不同地区的侨批来自不同地区,例如广东的潮汕与梅州地区,侨批主要来自东南亚,但是广东人的侨批则以北美洲为主。福建的侨批则来自菲律宾、新加坡、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地。
泉州市档案局副局长黄跃进说,泉州市档案局已收藏3000多封侨批实物,电子扫描件3万零991件,建立起三万多条的侨批专题目录数据库,是福建收藏侨批档案最多的机构。
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明年准备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在讲座上,柯木林将主讲《侨批·汇兑信局·民信业》,李志贤谈《新加坡潮人侨批局》,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黄清海将主讲《闽南侨批及其记忆遗产价值》,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叶芬蓉则谈《泉州市档案馆侨批档案收藏情况及“申遗”历程》。
人民论坛网 - 福建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fj.rmlt.com.cn/News/201209/201209131031405527.html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 此,此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 作,加强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海峡文创网 - 福建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www.hxci.cn/news/201209/13/6496.shtml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 此,此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 作,加强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中国经济网 - 福建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fj.ce.cn/sy/gd/201209/13/t20120913_655909.shtml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此,此 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 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海峡联合新闻网 - 泉州档案馆赴新加坡合作办展
http://www.haixianews.cn/newsinfo.asp?fox=12614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 此,此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 作,加强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刘扬宇)
云南档案信息网 - 福建泉州市档案馆首次赴国外办展
http://www.zzw.yn.gov.cn/ynda/2738755921441193984/20120913/56277.html
据悉,此次《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 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展厅现场设置大历史区域、小历史区域两大展区。大历史区域主要通过展示旧时的信局照片、器 具,介绍新加坡作为侨批中转中心侨批的历史背景、运作方式、发展兴衰;小历史区域分别以独在异乡为异客、两地相思、千里送鹅毛、每逢佳节倍思亲、落地生根 为主题,每个主题除了侨批展示,还播放以侨批中的内容所串联而成的动画,让人身临其境体验早期移民的人生经历。此外,展厅还设置口述历史站,展播南洋中华 汇业总会首届会长林树彦先生关于侨批的部分访谈内容。同时,现场设立一个协助或教导访客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站”,摆放相关书籍、资料等等供访客 参阅,由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员提供相关资讯。
据了解,此次“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其中的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 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泉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合称。它们记载翔实,内容丰富,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 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 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一方面,通过“侨批档案”展示,可以 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一段珍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乡土的认同感,促进侨居国与祖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传播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合作 办展,可以展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推动 “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侨批档案”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侨批档案”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凤凰网 - [泉州]远赴新加坡正式展出 泉州26件侨批首次跨国展览
http://xm.ifeng.com/huodong/xiamen_2012_09/13/335996_0.shtml
《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海报 (市档案馆供图) 图片来源:东南早报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9月13日讯(记者 陈丽娟 通讯员 刘扬宇)今起至明年1月27日,《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将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式展出。此次展览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
泉州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携手举办。这是泉州市“侨批档案”首次跨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也是福建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一度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此次展览将通过实物、图片、现场讲解与座谈等,追溯早期新加坡华人的生活足迹、汇兑信局的运作方式及侨批的传递路线等,呈现早期新加坡华侨的生活面貌以及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与互动。
同时,现场还将设立一个协助或教导访客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的“咨询站”,摆放由泉州市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关人员提供的相关书籍、资料。
该负责人说,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与新加坡合作办展,可以展现“侨批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档案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县城频道 - 福建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xy.cinic.org.cn/html/2012/jinriredian_0913/19015.html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此,此 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 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中国经济网 - 福建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209/13/t20120913_23676048.shtml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此,此 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 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华龙网 - 福建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2-09/13/content_19633161.htm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 此,此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 作,加强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
福建日报 - 我省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2-09/13/content_357199.htm
新华网 - 福建档案部门首赴国外合作办展
http://www.fj.xinhuanet.com/wh/2012-09/13/c_113067371.htm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局获悉,9月12日,由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示的48件书信、文件与文物中,有26件由泉州市档案馆提供,这也是我省档案部门首次与国外开展档案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全世界展示闽南侨批的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泉州市档案馆介绍,“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合称,也是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加坡因其地理位置关系,及华侨华工对汇款和通信的需求,一度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侨批中心。
此外,该馆人士还表示,今年5月,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因此,此 次展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通过展示,加深广大新加坡华侨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增强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推动“侨批档案”国际交流合作,加强 保护技术的交流,促进开发推介、保护利用和文化研究,助推“侨批档案”成功申遗。(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刘扬宇)
《泉州月志》-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开幕
中国档案资讯网 - 《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参观人数逾2万
http://www.zgdazxw.com.cn/NewsView.asp?ID=20985
日前,新加坡传来消息,由福建泉州市档案馆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携手在新加坡举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在华人社会轰动一 时。展览自9月13日开展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参观。每月参观人数约7000-9000人,短短两个多月,参观人数已逾2万,取得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和 很大的社会影响。许多老华侨参观时看到先辈创业时的艰辛不由勾起自己童年时的回忆,不禁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更焕发出对祖国乡情的认同感和对割舍不断乡情 的思念;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参观,不少华侨子弟表示通过这次展览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和新加坡历史文化传承的认识。他们认为此次展览意义重大,既让广大新加 坡人民对一段珍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将促进新加坡与中国之间友好交往。
据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展览将在新加坡各地巡回展览,预计最终参观总人数将有可能突破4万人。
福建邮花 - 201206 - 泉州与新加坡联合举办侨批文化展及座谈会
中国新闻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移至各图书馆分馆巡回展出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3/02-08/4559274.shtml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原本在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已转移到图书馆属下分馆巡回展出,错过观展的公众,仍有机会观看上述展览,进一步认识侨批文化。
由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中国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个文化展,目前在白沙图书馆展出,之后会到兀兰区域图书馆和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
白沙图书馆展出日期由即日起至3月3日。兀兰区域图书馆则从3月4日开始展出到4月4日,紧接的是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日期从4月5日至5月2日。
被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形容为“侨史敦煌”的侨批,是研究移民史最珍贵、朴素又真实的原始材料。
“批”是闽南话或潮州话里的“书信”,“侨批”便是早期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包含了家书与汇款两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人的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和移民史的重要文献。
根据本地学者的研究,当侨批还是侨民汇款与传达讯息的主要工具时,新加坡曾经扮演过“侨批”区域中转枢纽,把周边国家要寄回中国的侨批,集中到本地,再转寄出去。
中国日报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移至各图书馆分馆巡回展出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zggc/2013-02-08/content_8246966.html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原本在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已转移到图书馆属下分馆巡回展出,错过观展的公众,仍有机会观看上述展览,进一步认识侨批文化。
由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中国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个文化展,目前在白沙图书馆展出,之后会到兀兰区域图书馆和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
白沙图书馆展出日期由即日起至3月3日。兀兰区域图书馆则从3月4日开始展出到4月4日,紧接的是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日期从4月5日至5月2日。
被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形容为“侨史敦煌”的侨批,是研究移民史最珍贵、朴素又真实的原始材料。
“批”是闽南话或潮州话里的“书信”,“侨批”便是早期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包含了家书与汇款两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人的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和移民史的重要文献。
根据本地学者的研究,当侨批还是侨民汇款与传达讯息的主要工具时,新加坡曾经扮演过“侨批”区域中转枢纽,把周边国家要寄回中国的侨批,集中到本地,再转寄出去。
太傻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移至各图书馆分馆巡回展出
http://www.taisha.org/abroad/singapore/news/201302/20130208110308.html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原本在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已转移到图书馆属下分馆巡回展出,错过观展的公众,仍有机会观看上述展览,进一步认识侨批文化。
由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中国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个文化展,目前在白沙图书馆展出,之后会到兀兰区域图书馆和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
白沙图书馆展出日期由即日起至3月3日。兀兰区域图书馆则从3月4日开始展出到4月4日,紧接的是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日期从4月5日至5月2日。
被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形容为“侨史敦煌”的侨批,是研究移民史最珍贵、朴素又真实的原始材料。
“批”是闽南话或潮州话里的“书信”,“侨批”便是早期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包含了家书与汇款两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人的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和移民史的重要文献。
根据本地学者的研究,当侨批还是侨民汇款与传达讯息的主要工具时,新加坡曾经扮演过“侨批”区域中转枢纽,把周边国家要寄回中国的侨批,集中到本地,再转寄出去。
人民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移至各图书馆分馆巡回展出
http://chinese.people.com.cn/n/2013/0208/c42309-20470431.html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原本在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已转移到图书馆属下分馆巡回展出,错过观展的公众,仍有机会观看上述展览,进一步认识侨批文化。
由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中国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个文化展,目前在白沙图书馆展出,之后会到兀兰区域图书馆和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
白沙图书馆展出日期由即日起至3月3日。兀兰区域图书馆则从3月4日开始展出到4月4日,紧接的是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日期从4月5日至5月2日。
被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形容为“侨史敦煌”的侨批,是研究移民史最珍贵、朴素又真实的原始材料。
“批”是闽南话或潮州话里的“书信”,“侨批”便是早期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包含了家书与汇款两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人的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和移民史的重要文献。
根据本地学者的研究,当侨批还是侨民汇款与传达讯息的主要工具时,新加坡曾经扮演过“侨批”区域中转枢纽,把周边国家要寄回中国的侨批,集中到本地,再转寄出去。
侨报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移至各图书馆分馆巡回展出
http://ch.uschinapress.com/WorldChi/20130208/33117.html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原本在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已转移到图书馆属下分馆巡回展出,错过观展的公众,仍有机会观看上述展览,进一步认识侨批文化。
由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中国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个文化展,目前在白沙图书馆展出,之后会到兀兰区域图书馆和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
白沙图书馆展出日期由即日起至3月3日。兀兰区域图书馆则从3月4日开始展出到4月4日,紧接的是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日期从4月5日至5月2日。
被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形容为“侨史敦煌”的侨批,是研究移民史最珍贵、朴素又真实的原始材料。
“批”是闽南话或潮州话里的“书信”,“侨批”便是早期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包含了家书与汇款两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人的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和移民史的重要文献。
根据本地学者的研究,当侨批还是侨民汇款与传达讯息的主要工具时,新加坡曾经扮演过“侨批”区域中转枢纽,把周边国家要寄回中国的侨批,集中到本地,再转寄出去。
新闻频道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移至各图书馆分馆巡回展出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3-02/08/content_8472656.htm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原本在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已转移到图书馆属下分馆巡回展出,错过观展的公众,仍有机会观看上述展览,进一步认识侨批文化。
由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中国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个文化展,目前在白沙图书馆展出,之后会到兀兰区域图书馆和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
白沙图书馆展出日期由即日起至3月3日。兀兰区域图书馆则从3月4日开始展出到4月4日,紧接的是裕廊区域图书馆,展出日期从4月5日至5月2日。
被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形容为“侨史敦煌”的侨批,是研究移民史最珍贵、朴素又真实的原始材料。
“批”是闽南话或潮州话里的“书信”,“侨批”便是早期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包含了家书与汇款两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海外华人的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和移民史的重要文献。
根据本地学者的研究,当侨批还是侨民汇款与传达讯息的主要工具时,新加坡曾经扮演过“侨批”区域中转枢纽,把周边国家要寄回中国的侨批,集中到本地,再转寄出去。
粤东门户 - 战后初期的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
http://www.ydtz.com/news/shownews.asp?id=30940
战后初期的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
柯木林
本文旨在探讨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文章以1945年至1949年为断限,这是因为这段时期是民信业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它由大局盛至衰的过渡时期。通过这一特殊的时代来探讨新加坡民信业的情况,应该是较有意义的。
一
侨汇是海外华侨汇款回国的简称。广义的侨汇是包括一切华侨汇捐回国的义款赈款以及接济侨眷的家用汇款,甚至华侨回国投资事业,交通、农业,地产,建筑 等的资金,也包括在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情势扰攘,不能吸引华侨或者外国资本家的投资,于是1945年开始,华侨的汇款仅限于接济家用的 性质。
100年来,侨汇对中国的经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过去中国的入超,就是藉着侨汇弥补,侨汇对中国财政的贡献实在不小。而在世界各地的侨汇中,新马侨 汇是最重要的一环。据估计,从1937年下半年至1941年止,总计4年半侨汇数额为国币53亿元折合叻币11亿元 ,每年平均数为11.7亿元约为 叻币2.45亿元 。在这里,新马所占的数额,大约是七分之一,即是每年1.67亿元,约为叻币3500万元。若以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数目而论,1938年 的入超总数是1.23亿元,则移新马华侨的汇款挹注,尚有余裕。由此可见新马侨汇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实属不小。这时期的侨汇之所以有辉煌的成绩,除了华侨热 心捐款支持抗战以外,其中最重要因素便是当时新马经济繁荣,华侨对国内巨大投资(包括矿农、畜牧、贸易以及资助华南各种事业的建设)所致。
侨汇与民信业关系密切。侨汇的产生应该是很早,自从华人到海外谋生时便开始了。不过,早期侨汇是归侨或水客们办理,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民信局。民信 业于是成了新加坡社会中的特殊行业。尤其是在战后初期百废待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只有民信业一枝独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与官方的邮差相对,民信局的任务除了负责邮递的全责外,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带银。它一方面将华侨的银信送到国内的侨眷手中,一方面从侨眷那里携带音讯。所以这个特殊的商业机构,可说是华侨特别雇佣的邮差。
二
新加坡是华侨集中之地,所以民信局的设立实属必要。新加坡最早的一间民信局是在源顺街(即直落亚逸街)一带,但因人事变迁,世代久远,确实的地址已不 可考。1845年,新港之间已有定期的邮船,每月来往一次,定期邮轮的川行,无疑地有助于民信局的经营。到1873年时,侨汇侨批的传递,已为少数华商所 垄断。当时的政府,为便利一般劳动阶级,遂决定开办一华人小邮局于中街81号,并规定凡欲寄返银信必须经过此邮政局,办法及程序公布于邮政总监的通告第二 号中。1876年12月15日,当华人小邮局开业之日,曾发生严重的暴动及罢市,新邮局被捣毁,警察被殴打,有数人死于暴动。嗣后,据华民护卫司及警察总 长的报告,这次事件的煽动人是本坡经营侨汇的华商。他们散布谣言,谓华侨今后不能再有邮费寄家书的机会,英人统办邮政,不过是增加剥削华侨的新途径,要侨 胞们群起反对,所以才酿成暴动事件。
1887年,新加坡已有49家民信局,其中潮帮开设的占34家,闽帮占12家,客帮2家及广帮1家。侨批寄邮的统计,1886年是18万封,1889 年是28万封,汇款数额,每年约达100万元,到1891年,除原有正式开铺的49家民信局外,还有无固定地址的水客16人往返各地,作流动式的收取侨汇 银信。由此可见,远在100多年前,先侨经过一番的努力,才有日后民信局的存在。
民信局诞生以后,立即成为华侨汇款回国最重要的机关。虽然当地政府所开办的华人小邮政局收汇的成绩很不错,然而,它在国内派送的范围毕竟是有限。要知 道,国内侨眷是分布在穷乡僻壤、山陬海隅,无处不有的,有时要派送一封信,还要跑上几十里路程,才可以达到目的地。至于民信局则不同,各信局都普遍深入民 间,对地方情形十分熟悉,能代为派送银信到任何穷乡僻壤的侨眷家里,侨眷莫不称便;而且民信局在接收侨汇的手续上,十分便利,实在和水客差不多一样的简 单。所以,这里的华侨心理和习惯,总是喜欢把银信托民信局“寄”回国才算安心。民信局因得着侨胞们的信赖,因此,营业蒸蒸日上、门庭若市,虽有政府的华人 小邮政局与之分庭抗争,但对它们并无多大影响。
然而,民信局在收汇以后,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汇款寄回国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开几个不同阶段来谈。因为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信局的汇款方法也随之而异。
先从民信局历史发展的第一时期说起。在还没有民信局的组织以前(中国当时也未设邮政机构),所有华侨的银信全赖水客转送。水客办理侨汇,分为两种: (一) 原信原银,带回中国交付收款人;(二)订明原银,听水客购货运往中国,以经营生意。但生意的盈亏,与寄款人无关。水客必须将原额银信交给收款 人,换回证据,才算完成任务。水客除带银信外,还可以替华侨附带带些南洋土产。水客南来时,也同样可以替国内侨眷带来故乡风味的食物和音讯。由于那时交通 不便,同侨寥落得很,华侨远适异国、客旅邸中,偶而听到一个“乡音”,便雀跃三丈。所以,水客们十分受华侨欢迎。这种水客当时据说有几千人,是跟着海舶而 往来,每年阳历12月到新加坡,至次年6月方才回国。百多年前新加坡的商业市街上,常有许多人拥挤在一起,便是为了办理这种由海舶汇款回乡的手续。这是早 期侨汇的传递方式。
当殖民地逐渐开发以后,各地都市依次建立起来,各港海舶往来也渐频繁;各种部门商业机构也跟着发展起来。于是民信局遂独立成为华侨特殊商业之一。在这 时期中,民信局是怎样被委托寄款回乡呢?方法仍是和第一期差不多。仍然是各属的劳动者,依托其同乡信局之信用卓著者,由该被委托信局,选派得力人士回乡, 一面交清寄款,一面传递消息,并为取得回文,另外还带来一般家乡的消息。由于民信局在金融的周转及信用方面都胜于寻常水客(水客良莠不齐,每有逃没信款情 事);而且有时经营民信局的人,还会本其较优异的知识与经验,来和汇款人接谈及帮助汇款人解决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各项问题,非公式化或官僚式的营业所能望其 背项;所以,这些寄款人通常均与民信局建立密切而合作的关系,不仅是民信上的往来而已。这是民信局构成独立部门后的第二时期历史。
第三时期是邮电银行事业发达以后。在这时期中,民信局需要海外与国内双方配合才能搞起分送银信业务。从表面上看来,信局的组织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小的 民信局只有职员数人,而规模大的也不过数十人,但一般上信局都有总行及分行。总行设在南洋,分行设在汕头、厦门或闽粤两省各市镇,大抵是接近华侨家乡的地 方。这里的华侨要汇款可先到某信局缴款。该信局将款项折成国币后,付给汇款者收据一纸见图1 ,并登记此人姓名、地址、职业及故乡的通讯处,然后将此编 号入簿。华侨汇款时,往往留下家信一封(如不识字,可请民信局代笔),封面上批明汇款数额(俗称“批款”,见图2)。此信背面贴有长2寸、宽1寸的薄白纸 信封,外印有该信局图章及批信号码见图3 。小信封内备有3寸宽、5寸长的白纸一张,预备收款人写回信之用。民信局一俟集信款后,一面由银行汇去汇票 (本坡信局多数向汇丰、渣打、中国、华侨等银行购汇国币),一面由邮政局寄出侨信。信款到了国内入该信局分行,由分行着人派送(此人俗称“派批”)。收 款人接收后,即将小信封写回信答复如不识字,由派批代笔 。此信在民信局视为收据,在汇款人视为回信,俗称“回批”。回批是由新加坡信局对号送给汇款 人,同时取回汇款时所付的收据。
所以,在这时期中,民信局的汇款是方便与安全了许多。从前要专人携信带款,人事上安全上恐有不周。现在各民信局在国内各地都设有分行或代理处,这里由 银行及邮局寄出信款,国内信局接收后,立即派人分发,既快速便捷,又有条不紊。有时国内分行虽未接到南洋总行的现款,也按照“批信”中所述的数目,由派批 分送到各汇款的家里。因为总行与分行既同属一机构,彼此可以划帐,所以也不必等银行款到,便可先行分发。
侨胞们在汇款时需稍付手续费,但其数甚微,往昔且有不取汇费者。民信局不重视汇费而重视汇率,汇率往往有利于信局而不利于汇款人,这是民信局的主要收 入。不仅如此,民信局将零星批款陆续收入,等到积有大宗款项然后才汇往中国,其中经过的时间所生的利息也归信局。此外,民信局所收的汇款,可资周转,以充 实其本业资金,实一举而数利。最初信局所收的汇款向银行购汇国币汇出,获利不高。其后因抗日战争起,中国金融基本动摇,国币汇率日跌,如再向银行购汇国 币,殊属失算。为避免损失,于是转变汇款方法,改为购汇港币,托港方分局或联号向银行转汇国币,然后驳汇到国内派送。利用港币站稳、国币日跌的套汇方法, 获利更为可观。这就是为什么战后民信业之所以特别繁荣的原因。新加坡民信业领袖林树彦根据各种不同的套汇方式,将新马的民信局分为三等:
⑴第一等信局与银行同等地位,能自设通汇,自由买卖英镑或国币,收价较平宜于二三等信局;
⑵第二等信局系向银行及第一等汇兑店接洽购买港币,然后在上海及中国内地交换国币;
⑶第三等信局系将所收侨汇转交银行或第一等汇兑店转寄中国,或作上列的代理店,收价稍高。
上述三等信局的收价虽然高低不同,但大多是根据香港及上海分店或代理人每天用电报拍来的行情为标准,并加算约10%,作为中国方面的分信工及当地的印件电报等费。
三
1945年9月12日新马光复以后,断绝了将近4年的中南音讯得以恢复。一般华侨乃纷纷投书向国内亲属报告此间情形,而华侨亲属也叠叠来函叙述国内物 价高涨、生活困苦的艰境,希望此间华侨尽速汇款回国,接济经济枯竭的侨眷。一般投机商人,就是利用华侨急于汇款的心理,私定汇率,每百元国币竟收至叻币5 元,乘机牟利。但因未获信赖,所以寄汇者仅属少数而已。到11月间各银行及民信局规定以叻币5.38元兑国币1000元的汇价复业以后,侨胞们莫不争先恐 后,前往投寄。不及一周,汇款数额竟超过1.5亿元,其间获利竟达每汇千元国币可赚叻币1.09元。一周之间,赢利最少15万元,数目之巨,利益之厚,诚 足惊人,民信业于是成了新加坡光复后最热门的生意。加以民信局的谋利方法,是以香港为汇运中心,以叻币购汇港币,然后再以港币从黑市里兑换国币,利用国币 日跌、港币不变的套汇之术,大赚其钱,真是有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有些信局甚至故意扣留侨汇,等到国币黑市价低降后才付款,藉以猎取汇率低跌的巨利。就是因 为国币绝对的日跌,有如江河日下之势,所以造成民信业利润日升,那时纵使没有计然之术的,经营起民信业来也会钞票滚滚而来,获利盈万,一时成为小暴发户。 有些商号甚至如眼镜公司、药行等也经营起民信业,民信局成了战后初期新加坡社会的畸型产物。
从1945年11月至1948年这段期间,可说是民信业的黄金时代(其中以1946年及1947年上半年最佳,1948年则较逊色)。这一方面是由于 战后初期华侨都急于汇款回家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币价值日降,而银行却格于遵守国币官定汇率,所收汇价较之民信局国币自由汇价(黑市)高昂。最初银 行的国币汇价较自由市价高10至20巴仙,继后则相差愈来愈大。
在这种情况下,致使银行侨汇业务难以与民信局竞争,再加上银行寄汇往来的时间,一般上都比民信局延缓,因此汇款者均舍银行而选民信局,造成民信业日趋巅峰;而银行侨汇业务日走下坡,终至门可罗雀,民信局几乎囊括全部侨汇。
战后新马侨汇的大量逃避,成为香港金融投机一主要部份,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造成侨汇的逃避,除了上述中国国内经济根本问题未解决、币值未稳定等因素 外,本地民信局的林立,也是一个导因。因为侨汇黑市途径,均为民信局经营。民信局套取国币的方法有三,那就是:⑴在本坡买货出口,在港将货变款,而复买入 国币;⑵由本坡银行汇取港币,在港代理人即将此项港币视国币变动时机,买入国币;⑶由本坡将收受侨汇的商号打单,持单向港汕联号或办庄,随时兑取国币,所 以逃避侨汇十分便捷。此外,本地侨汇逃避香港也较无困难。因为新马与香港同属英镑集团,是以新马超出当地限制的侨汇额以及其他商业汇款,均可大量汇转香 港。再者,香港的金融在法律上虽有统制,但对侨汇之转汇及国币交易,实际上没有受牵制,因而形成侨汇逃避的大本营。新马侨汇逃港数额,虽难获得精确数字, 但根据香港有关方面的估计,世界侨汇经香港逃入国内者占侨汇总额80%,每月至少有美金2000万元,数目之巨,诚足惊人。由引可见新马侨汇逃避额于该项 数目中,殊非微小。
四
新加坡民信局分福建帮、潮州帮、琼州帮、广东帮及客帮等5帮,其中以前3帮信局较为重要。在黄金时代中,全新信局共计约200余家。同业组织,除闽、 潮、琼3帮汇兑工会外,尚有1946年3月成立的“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及1948年10月成立的“中华汇业股份有限公司”,其藉团结精神,共谋业务发展。
华侨汇款回国数额的增减,由好几个因素决定,海外华侨人数、海外华人的经济状况和国内的治安与投资机会等,此外,汇率的高低也很重要。汇率有利时,他 们可以多汇,否则少汇。战后国币汇率低跌波幅极大,使得侨胞们对国币失去信心;再加上上述的因素不利于侨汇,因而导致侨汇的衰退。虽然汇率的低降,民信局 利用套汇方法,营业蒸蒸日上,形成汇业的黄金时代,然而,“盛极而衰”,中国通货膨胀短暂地使民信业走入红运,但跟着而来的便是它的衰微。1949年9月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信业从此一蹶不振。
根据笔者于1970年10月调查所得,新加坡当时尚存的民信局约有55家,即闽帮22家,潮帮12家及琼帮21家,如果再加上广客2帮的信局,也不过 60家。60家的信局与黄金时代的200余家数目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因为民信局是建立在一个移民社会的基础上,当时旅居新加坡的华侨,他们的眷属多在 国内,很少在这里建立家室的。就由于他们与中国尚有眷属亲戚等关系,以故逐月汇款回乡接济家用之需,自属无可厚非之事。加以其时银行制度未盛,华侨既感银 行汇款手续繁苛,语言尤多隔膜,因此,汇款者多舍银行而趋信局,才造成民信局的滋生。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一切情况都改变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境的华侨几乎绝迹,而新马两地也相继获得独立。大多数的华侨都安定下 来,建家立室,致力于当地的建国大业。他们与中国的关系逐渐地疏远了。而侨生人数的增加,更减少了汇款的可能;银行业务的高度发展,过去中国通货膨胀情形 不复存在,也使一些汇款者改由银行寄汇。据新加坡大学经济学系李绳毅讲师研究所得,从1958年至1964年,新马两地华侨汇款平均每年数额是1400万 元(其中以1961年及1962年最少),多数经由银行寄汇,尤以中国银行收汇最多。职是之故,民信局业务更受打击。民信局既是建立在一个移民社会的基 础上,现在这社会基础动摇了,它也就自然跟着消失了。(本文略有删节)
作者系新加坡学者
《联合早报》- 王光源:坚持改革的新加坡 (2015-06-29)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629-497102
光阴荏苒,转眼间,和家人一起来新加坡工作、生活已有数年。其间,经历了最初的新鲜好奇,接下来的逐步适应与努力融入,自己和家人也越来越喜 爱这个欣欣向荣的热带花园。人如草木,落叶生根,既然生活在这里,也就抓住一切机会来了解这个国家,包括历史、现状与未来、自然与人文以及民族与宗教等。
在参观位于哥里门街的新加坡邮政博物馆的时候,被一组描述殖民地时代之初新加坡香料贸易的场景所吸引。于是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作为奢侈品的香料,当时在欧洲的价格几乎与黄金相当;而那时的新加坡,在东方与欧洲的香料贸易中,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我家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曾经花大半天的时间仔细品味了“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侨 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中国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了解了在持续数百年、充满悲壮气息的“下南洋”时代,无 数华人或为维持生计,或为躲避战乱,冒着极大的风险飘洋过海来到这边土地,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谱写新的生活。在通信落后、时局动荡的年代,“侨批”就成 了连接他们和万里之外的亲人的唯一纽带。很多人一年只能往家里发一件侨批,寥寥数语,报个平安,同时一定寄去辛苦积攒的哪怕只是一两块钱,用以接济家人的 生活,血浓于水的亲情,就渗透在字里行间。这既是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书,也是用血泪写就的活生生的历史。
今年以来,有幸多次参加了纪念建国总理 李光耀先生和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活动,得以更深入了解建国以来的这段历史。50年间,新加坡人民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将这样一个面积狭小、少战略 纵深、缺自然资源、高人口密度的土地,建设成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将一个地图上“小红点”,奇迹般地变成国际上无人可 轻视的小而美、富且强的“定海神针”。
人们常说,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即治国要有高超的艺术,也要有如履薄 冰、夙夜在公的勤勉工作态度。新加坡的治国者是如何实现这些奇迹的呢?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新加坡成功的经验,以及能否让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这 些经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亚洲价值观、儒家思想治国、国家资本主义等观点。在我看来,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新加坡,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领导者几十年 来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因如此,新加坡才能始终领先一步,屹立于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潮头。
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抓 住时代的脉搏,果断做出决定,把握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原总理公署部长林瑞生曾经谈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经历两个重要时期,1960年代经济落后的新加坡 果断地展开现代化,成功取得全民就业;1990年代面对亚洲崛起,又选择全球化,使经济延续增长。这两次难得的战略机遇,每一次都把新加坡推向更高的发展 水平。
1960年代,恰逢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和转移的浪潮,新加坡果断决策,大力改革本国的经济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引入劳动 密集型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经济腾飞,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 者。仓廪实而知礼节,从那时起,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开始迅速提高。
而抓住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机会,又为国家赢得了20 多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产业类型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端服务业,奠定了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同时,成功避免了中等 收入陷阱,大步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以金融服务业为例,多家知名的欧美银行都把新加坡定位为亚洲的运营与技术中心,承担着提供高端服务,和管理分布于其他 国家和地区的卓越中心的枢纽角色。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新加坡没有迎头赶上,占得先机,这一地位可能就会被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占据。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深刻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和每个人的生活,也在某些方面使得所有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新加坡则早已跻身“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行列。我们不得不相信,新加坡已经为正在进行的下一次改革做好了准备。
2015年的财政预算案充满新意,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之一,在于67亿元的财政赤字(占上年GDP1.7%)。新加坡历任财长始终坚持“谨慎”二 字,谨慎规划和量入为出也成为历来预算案的原则。2014年新加坡GDP增速为2.8%,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普遍疲软的国际背景下,这已经是 一个不错的成绩。因此,这种情况下引入财政赤字,可以说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做好准备的未雨绸缪之举,其中将延续十几年的樟宜机场扩建计划堪称是大手笔,它无 疑将巩固新加坡作为航空枢纽的地位,有效应对区域竞争对手,也是为若干年后的国家和人民准备的一份大礼。
以上观点,仅是我来新加坡几年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难免失之偏颇和粗浅。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希望借此机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新明日报》- 本地首张邮票160多年前发行 (2015-07-17)
《联合早报》- 潮州八邑会馆 征求侨批供展览 (2016-11-08)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61108-687342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将于12月9日至18日举办“2016年度潮州节”,其中一个主要项目是设置“侨批文化馆”,以向民众展示以前潮籍先辈通过汇兑局汇回中国家乡的汇款批条与家书。
为了丰富展品内容,让更多本地民众了解潮籍先辈飘洋过海来南洋谋生的境况,以及他们家乡亲友思念与牵挂心情,潮州节主办当局希望新马两地侨批收藏者借展他们珍藏的潮人侨批,以协助弘扬潮州文化。
一封侨批是一个精彩故事,侨批反映潮州地区先辈南来谋生时的酸甜苦辣过番史。潮州节“侨批文化馆”部分展品,特地向中国汕头侨批文物馆商借展出,会展现场也会展出“猪仔”所使用的钱币展品。
有意借出侨批供展览者可于本月18日(星期五)之前,把珍藏侨批送至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有关借展侨批详情。可拨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电话:67382691询问。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的地址:97, Tank Road, Singapore 238066;联络人:许子爵(电邮:zijue@teochew.sg)或袁铖(电邮:yuancheng@teochew.sg)。
《联合早报》- 南大师生从许少全馆藏 拼凑早期侨民社会原貌 (2017-11-23)
http://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171123-813104
早期华人富商余东璇如何经商、遮地人如何利用英国殖民地的法律制度维持自己的放贷生意、冷战时期在新加坡谋生的华侨又抱持什么样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南洋理工大学师生通过国家图书馆许少全馆藏深入挖掘,拼凑出本地早期侨民的商业和社会原貌。
国家图书馆前天推出《从许少全馆藏纸杂文物看新加坡社会和商业史》一书。书中收录南大历史系三名师生花一年半时间编纂而成、探讨本地19世纪和20世纪侨民生活的三篇研究论文。
研究材料来自本地收藏家许少全捐赠给国家图书馆的多份纸杂文物,如法律文件、收据、书信等。许少全10多年来共捐出9000多份文物给国家图书馆。
历史系大四生董惠颖(25岁)翻查300多份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侨批(即寄回家乡的钱与信)发现,海外华侨在信中提到的婚娶、养儿、家庭义务和宗教习俗等内容,都显示华侨与家乡维系着紧密的关系,也对照顾家乡亲人抱有一份责任感。
董惠颖说:“常见的假设是,冷战期间由于政治上的变革,所有海外侨民与家乡的联系和书信往来都停止了。但据我们观察,那个时期仍存在这样的联系和物资寄送。”
信件披露,一些寄回家乡的钱是为祭祀之需;药品、补品也在侨民与家乡往来物资之列。中国“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时期,华侨更在信件中反对寄回家的物资被拿去炼铁。
论文重塑余东璇商业帝国
在另两篇论文中,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郭根维(45岁)从史料中重塑余东璇横跨马来亚、新加坡、香港、中国南方地区的商业帝国幕后的日常运作和挑战;今年从历史系毕业的加南(27岁)则探讨遮地人(chettiars)放贷生意的运作方式。
通过微观历史,可一窥宏观的历史课题。郭根维前天在推介仪式上致辞时指出,以往的历史研究大多依赖官方文件、报纸和其他印刷刊物,但此次研究说明纸杂文物在讲述新加坡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及为历史研究开辟的新视角。
“这些史料提供了微观、由下至上的个人视角,补充了官方文本和印刷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新加坡这样的全球枢纽来说,提出了了解历史进程、事件和环境的新方法,这些方法也比较接地气和带人物色彩。”
曾担任国家文物局和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的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受邀为新书主持推介。约60人出席了推介仪式,包括许少全和他的亲友及本地学者。
馆方印刷的200本新书是非卖品,公众可前往国家图书馆李光前参考图书馆及另13家图书馆借阅。
福建档案 - 福建省档案馆和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签署谅解备忘录
https://mp.weixin.qq.com/s/B6oiX1w9--1ZsNazHJMj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