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一万年来谁著史” :重返宗乡总会绪言 [《总会25年》特辑]





"一万年来谁著史"
—— 重返宗乡总会绪言
·柯木林·

  以银行家黄祖耀为首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 Singapore Federation of Chinese Clan  Associations  简称宗乡总会) 于1985年12月9日获准注册 ,  一个月后的1986年1月27日正式成立。这是一百多来新加坡华人史上首次会馆大团结。虽然上世纪初曾经湧现过组织总会的热潮 (如成立于1924年的南洋江夏堂及1929年的漳州总会等), 但必竟是个别方言群会馆的小组合,规模及意义不能与此次的宗乡总会相提并论。

  宗乡总会係由七大华人会馆:福建会馆、潮州八邑会馆、广东会馆、客属会馆、福州会馆、三江会馆和琼州会馆发起的最高领导机构。成立之初有96个团体会 员。宗乡总会设有两个组织 : 一个是中央理事会,这是七大发起会馆组成的领导层;另一个是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分为四组 : 行政组、出版组、文化组和学术 组, 负责向中央理事会提呈活动建议。首屆中央理事会及工作委员会总人数38位,可谓一时盛举。当年宗乡总会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统办,推出一些其他会馆所难以办到的大型活动。

  笔者于1986年1月宗乡总会成立之际,受委为学术主任。作为首任学术主任,秉承“保存华族史料 ”及 “普及历史知识” 的目的, 在中央理事会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此一干就是十年。当时学术组展开的主要活动有:

-- 征求新加坡历史图片 (1985年9月, 宗乡总会还在筹委会阶段)
-- 出版《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图片集曁文物展览 (1986年3月)
-- 筹办 “新华文史资料中心” (1986年8月)
-- 主办“石叻夜话”电台历史讲座 (1987年3月)
-- 拍摄首部华人历史记录片《抚今追昔》(1987年6月)
-- 印制 “先贤书签” 、 “古迹书签”  (1987年8月)
-- 编撰《新华历史人物列传》(1995年11月)

  1995年11月,《新华历史人物列传》一书的出版, 标志着宗乡总会在保存先辈史料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项计划在1989年5月通过提案,用五年时间,分几个阶段,完成这项浩繁而艰巨的工程。

  《新华历史人物列传》作为宗乡总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的重点项目, 共收录了1175名先贤事迹,涉及人物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从1819年新加坡开埠至1990年止, 跨越170年的时空。此书是继1923年宋旺相爵士的英文巨著《新加坡华人百年史》(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之后,第一部以华文撰写的、有系统载录先贤事迹的历史典籍。

  1996年5月, 在完成《新华历史人物列传》总编纂任务后,由于工作关係,乃卸下学术主任一职,前往中国发展业务。过去十五年来,笔者主要在中国各大城市, 从事房地产管理、经营与咨询业务, 很少注意或涉及本地社团与会馆的活动。

  十五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 今年 (2010) 5月, 在完成在华的工作任务后,回到新加坡,发现了一些变化 : 宗乡总会会址搬迁了,工作人员也增多。新加坡的社会迎来不少世界各地的移民,其中许多是来自中国的移民。这批外耒人士,本地报章媒体付予了他们一个专有的名词  : “新移民”。 百年前移民浪潮 ,  百年之后又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这岛国上 ,  历史正在重演 ?

  与以往一样, 南来的移民需要帮助。传统上, 这是宗乡会馆所扮演的角色。早年宗乡会馆在团结乡亲、排难解纷问题上, 贡献不小。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宗乡总会可以扮演更重要角色。如何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与其他各族同胞和谐共处, 成了宗乡总会新的任务。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 宗乡总会的历史又翻过了新页。在宗乡总会服务二十五年的黄祖耀,把主席的重担顺利地移交给新的会长,在建筑界长袖善舞的蔡天宝。黄蔡二人祖籍同属福建, 他们在新加坡福建族群中, 享誉甚隆。和黄祖耀作为金门会馆会长一样, 蔡天宝同时也是福建会馆会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在这里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年以福建帮为首的新加坡华族社会,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帮领导人物的合作无间。由“开基”恒山亭的 薛佛记(1793-1847) 到继起的陈笃生 (1798-1850)、陈金声 (1806-1864),并没有留下夺权斗争的现象。福建帮之所以能稳健发展,全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和卓识远见的领导精神。19世纪四十年代, 新加坡华族领导层由原先的薛佛记顺利移交给继起的陈笃生。福建帮一时人才辈出,群季俊秀。陈金钟(1829-1892)、陈明水(字宪章 1828-1884)和薛茂元(亦作源?-1879)都是同时代的人物。他们揖让成风,乐善好施,是这一世代的特点,所以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侨民的拥 戴。在新加坡华人史上, 福建帮之所以能取得超帮领导权,不是没有原因的。

  此次宗乡总会领导层顺利完成交接工作,正是继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 !

  宗乡总会新领导层在肯定前任主席黄祖耀的贡献之余,也展示了新领导层的工作风格。10月30日,以蔡天宝为首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高调出击, 首次在新达城(Suntec City) 举办理事就职典礼,同时邀请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作为典礼的见证嘉宾。

  新一屆的理事会设有执行委员会,但执委会属下各组稍有更动,分别为:文化艺术组、社会事务组、会员事务组、研究与出版组、青年事务组。过去的学术组现改为研究与出版组,笔者受邀重新加入宗乡总会 , 担任研究与出版组主任。

  从新理事会及各组委员的名单上看,这是宗乡总会领导层的一次自我更新。新理事会与执委会吸纳不少事业有成 、学有专长的当今名士及杰出的新移民代表。以研究与出版组而言, 本组委员共9名, 其中新移民5位, 4位 拥有博士头銜。笔者由衷欢迎他们加入工作, 为宗乡总会未来的发展作贡献。

  李鸿章诗曰 : “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参加宗乡总会并不是“欲封侯” 的事 ,而是对“著史” 有浓厚兴趣。作为研究与出版组,我们的方针 : 在“保存华族史料 ”与  “普及历史知识” 的工作上, 依然不变 。不过兹今而后, 我们可以在过去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在未来的工作中,众志成城,提出更有创新的建议,为推动新加坡的文化建设,略尽棉力 !

  清朝驻新加坡首任领事官左秉隆 (1850-1924) 在第二次回到新加坡任总领事时 (1907年),曾有这样的感叹 :  “十七年前乞退休,岂知今日又回头… 漫云老马途应识,任重能无颠蹶忧  ! ”。作为十五年前的学术主任,今天又重返宗乡总会, 担任研究与出版主任,左秉隆领事这首诗, 正道出笔者现在的心情 !

  从目前情况看,今后宗乡总会与中华总商会, 将是新加坡华人社会两个重要领导机构 : 一个以发扬华族传统文化为已任 ; 一个则以推动经济,加强华商实力为目标。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管齐下,   善莫大焉 !

稿于2010年12月01日

(作者为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研究与出版主任,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摘自《总会25年》特辑 ( 新加坡 :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2011年1月18日 ),页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