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木林 *
其一
上个星期,林珊在《海峡时报》双语版的《华絮》专栏里说:“华族人民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有自己完整历史的民族”,这句话,触发了我写这篇短文的动机。
中
华民族或许是世界上最富历史感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不是凭空捏造的。这不仅有文字记载,也有出土实物为根据。在纸张未发明以前,中国的历史先是刻于龟甲
上(甲骨文),然后是铸于金属器上(钟鼎文),接着是用漆书于竹简上(竹书)。从公元前一千三百年的殷朝开始,保存自己的历史,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
周
朝时设有史官。史官可以牺牲宝贵的生命,前仆后继,为的是要保存翔实的历史记载,这就是“董狐之笔”。以后各朝的史馆,不仅要负责修撰本朝史,还要编修前
代史。此外,民间私修的历史、野史、笔记、小说,也多少保存了某方面的历史面貌。最近电视播映的记录片《巨龙之心》,显示成都区地震局的工作人员,正从古
书籍中寻找历代地震的资料,就是一个例子。
在
中国,保存家谱最完善的,要首推“孔子世家”了。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至今仍然住着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孙子。两千五百年来,对孔子后裔的记录,就从未间断
过。据有关史书的记载,历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庙的有汉高祖、汉明帝、汉章帝、汉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共十一
个皇帝,十九次出巡来过这里。前些时候,世界船王包玉刚回乡查阅家谱,赫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北宋名臣包拯(包公)的第廿七代孙。这些例子,正说明了中华民族
的“历史感”。
凡是到中国旅游的人,都不难发现到处都有碑文匾额。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中华民族往往把重大事件镌刻于碑文或匾额上。其中西安碑林是集中保存碑石和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共有一千余方,这也是“历史感”的表现。
中国历史悠久,人物众多,其中有不少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中国的历史,可说是“历史的百货市场”,五彩缤纷,样样齐全,只要一踏进入,就足以令人眼花撩乱。难怪学者要感叹地说:“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原载《海峡时报》1985年7月17日
其二
关于中国历朝的兴衰,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是一治一乱的。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从整体的发展过程看,是盛世长于乱世。也应当如此,否则中华民族早已灭亡。
第
二,乱世造成民不聊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可以肯定的。不过,“有失必有得”,五胡乱华,南北朝大混乱的局面,虽然为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但胡汉血统的
大溶合,却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机,从而出现了像唐太宗、李白等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及有唐一代的盛世。胡乐等文化的传入,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第
三,西方民主政体,每数年通过民选,决定是否要改换政府。中国虽然没有这样的制度,但却有改朝换代的史实,只是时间较长,而且往往产生动乱、流血。除了周
朝有将近八百年的历史外,其他几个朝代如东西汉、唐、两宋、明、清等都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甚至连最短的秦朝也有十五年。
中国历史渊远流长,读史者是能从中得到不少启示的!
原载《海峡时报》1985年7月24日
其三
最近,几位国际著名儒学者在新加坡大谈儒术,使我想起了儒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那就是“德”。中华民族很重视品德的修养,几乎人们的一切行为准则,都以“德”为中心。
从
小处着眼,文人要有“文德”,历史学者要有“史德”,学武功的要有“武德”,做生意的要有“商德”,医生要有“医德”。一个理想的人是才德兼备的人。如果
两者取其一,那宁可舍“才”而取“德”了。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德过于才是为君子,才过于德是为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
以,有才干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聪明的小人罢了!聪明的小人不但损人,况且才干愈高,为害愈大,甚至可以祸国殃民。历史上的秦桧、
阮大诚、汪精卫等就是例子。尽管他们的才干与文采都不错,但由于没有品德,只能遗臭万年,而其著作也不被欣赏。苏小小、薛涛、小凤仙等虽为风尘女子,可是
她们清高的品质与侠义行为,却传为佳话。
从大的方面看,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来之”,“天下恶乎定,定于一,唯有仁者能治之”。从睦邦到安内,都有“德”的成份,这就是“德政”。
中华民族重视“德”,就如重视本身的历史传统一样,是文化的精髓,而这精髓是必须继承与发扬的。
《联合早报》- 徐李颖:关于“经”和“史”的疑问 (2017-07-17)
http://www.zaobao.com.sg/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70717-779639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7月4日于《联合早报》发表的文章《“经史”断裂与中国历史的未来》,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他认为中国当今意识形态的混乱,是因为历史书写传统的断裂,而“经”是写“史”的“理论”“原则”和“指导思想”,“经”所代表的价值观念的断裂,影响到“史”的书写;反过来,不写“史”就无法从传统中寻找到适合中国的意识形态,也就是“经”。
作者举出的例子就是《清史》和《民国史》至今没有修成,并认为问题出现在对修史的主导思想上,大家缺乏共识。细思之后,我对这一观点产生一些疑问,提出来跟大家探讨。
中国传统上确实有盛世修典、盛世修史的惯例。但是何谓盛世?是国内生产总值(GDP)高居榜首?是军事实力遥遥领先?是经济发展呈现两位数增长?又或者盛世并没有绝对标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今中国整体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贫富差距依然很大,阶层固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对某些人来说,这已然是盛世;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恐怕距离盛世依然遥远。
中国人修史,一般是修前朝史,既是为了给当下的执政者寻找法理依据,也是为了知道兴衰更替并引以为鉴,从这两点出发,修《清史》《民国史》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为了从传统文化中为中国寻找出路,寻求适当的意识形态,又何必非得清朝和民国。被称为“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各抒己见,思想井喷,留下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东汉之后统治者独尊儒术,十三经是南宋时才确立的儒家核心经典,二十四史是否都是在这些“经”的指导原则下书写的,本身就是巨大的疑问。儒家与政治纠缠不清,佛与道却在政治之外扮演着精神救赎的角色。儒释道三家共同撑起了中国人的生活、思想、意识和追求。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虽然泥沙俱下,但每个时期都有可以借鉴之处,西汉的黄老之治、唐朝的海纳百川、宋代的市民经济。如果仅靠修《清史》和《民国史》就能够给中国找到更先进的意识形态、在混乱中找到指路明灯,是不是有点儿过于容易了?
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书写历史的传统,但这种传统史观在西学东进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纵观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将相史,是重要历史事件史,是官方主导的单一维度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观受到了西方史学界“自下而上”历史观的冲击。
在中国正史中,作为历史主体的老百姓被完全忽视,普通民众生活彻底隐身,这样的历史真的能够反映历史的真相吗?当代史学认为,历史是个复杂的概念,既包括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记忆和传说中的历史,以及重构后的历史。历史研究早已上升到历史哲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走过的道路。
早在100多年前,思想家梁启超就发表了著名的《新史学》,抨击了以往帝王将相的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胡适、钱玄同为主的“古史辨派”,开始采用文字训诂的方式对传统经典进行“疑古辨伪”。顾颉刚也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方言、歌谣、唱本、谜语、谚语、风俗等传统历史之外的内容。古史辨虽然有缺陷,但极大地促进了史学思想的解放。
之后,历史学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考古资料重述上古史,并与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经济学合作,不断扩大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的深度与广度,史学流派竞相争鸣。随着社会史学的兴起,历史研究早已不局限于自上而下的正史、官方史。史学的书写也变得更加多元,层次更加丰富。
回顾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社科类图书,关于清史、民国史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了。距离当代越近的朝代,资料也越多,除了官方史料、皇帝奏折,还有文人著作、戏曲小说、账本族谱、仪式信仰、童蒙课本、书信账单……挖掘不完的研究资料,讨论不完的研究课题。清朝、民国的历史尚有太多太多的疑问等待解答。
能不能写出《清史》《民国史》,并不是“经”的问题,而是官修历史,是否还有必要的问题;即便需要一部统一完整的前代史,恐怕也难有一种万全的书写方式,让大部分历史学家满意。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早已变得立体多面、层次丰富。是否存在一部“公正”的史书的观念,也早已经被历史学界所抛弃。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用在当今的史学界,西方历史哲学与中国传统写史经验相互碰撞、交融;新的史学观念正在打破学科的壁垒,而传统的研究方法依然是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在这样一种看似混乱的状态,却是最有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的年代。这样的时代,真的还需要用“经”来指导“史”,用“史”来阐述“经”吗?
作者是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研究员
历史学博士
《联合晚报》- 屈原原姓羋? (2017-05-29)
《联合早报》- 刘行之:庙堂与江湖 (2019-01-07)
https://www.zaobao.com.sg/zopinions/views/story20190107-921808
流年不利文曲星。金庸辞世不久,深受民众喜爱的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北京病逝。他以清代康、雍、乾三帝命名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脍炙人口,并被拍成热播电视剧——在中国颇为流行且良莠不齐的众多帝王剧、宫廷剧中,实属内容严肃、质量上乘的剧目。
金庸既写江湖,又影射庙堂。二月河则以庙堂为江湖。他对王朝政治斗争的描摹,如江湖绝顶高手过招一般惊心动魄,又让人倍感真实,乃至被好事者奉为政治教科书。早年有人戏称,每见高官巨贾落马,就回家翻检二月河小说,看是甚么套路使然。
江湖总有正邪。二月河的庙堂,也有励精图治的明君能臣,和老谋深算的大奸巨贪,有改革派和既得利益集团斗法。金庸的江湖、庙堂,是在六、七十年代,从香港对内地的回望。二月河的庙堂江湖,却是在八、九十年代,身处江湖之远而不忘庙堂之忧。两位作者出身、经历和视角有异,加之时代变迁,对庙堂的评价和期许,自然不同。
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历史小说亦不免是当代小说。改革和反腐,堪称二月河小说暗含的主题。他笔下激烈的政争权斗,似乎在提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进改革、整肃吏治,何其艰难。即便英睿如康熙、坚忍如雍正,也不得不时常向官僚集团妥协。
而一旦统治者妄自假满、意志懈怠,守旧、腐败力量立即卷土重来。有人批评,二月河的清帝三部曲,逃不脱明君贤臣、兴废在人的底色,仍是一种陈旧的“帝王史观”。这恐怕是读的粗疏,进而苛求了。二月河名之“落霞三部曲”,自有深意在焉。
2012年后,中国政坛掀起反腐风暴,二月河盛赞为“遍览二十四史所未有”,称王岐山为“心目中的英雄”,并以史为鉴,警告腐败反噬的危险,获王岐山引为知音。嗣后,中共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月河又建言,笼子的钥匙要掌握在人民手上,否则将无济于事。
二月河小说中,改革和反腐是关联的。这灵感却未必远取诸有清一代。
改革开放之初,邓公鉴于国家财力有限,要削减军费,倾力经济建设,提出“军队要忍耐”,同时默许了军队搞经营活动,减少了改革阻力。这究竟是出于无奈,抑或是“杂于利害”“取之予之”的政治智慧,后人已不得而知。尔后多年,一大批干部子弟和大大小小的官员,领风气之先,纷纷从庙堂出走江湖,“下海”经商。其中很多人确实才具魄力出众,脚踏实地干事创业。
也有不少是游走于江湖和大大小小的庙堂之间,仗“尚方宝剑”经商的。还有一众起身草莽的江湖英雄,也审时度势,与庙堂、衙门深相结纳。即便如此,其所作所为,几许是腐败、几许是原罪、几许是“冲破旧体制机制束缚”,功罪是非,亦无法一概而论。大浪淘沙、人事浮沉,其间幸存至今的各路英雄,与所谓既得利益集团,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
在制度变迁、经济转轨之初,腐败能起到“润滑剂”作用,帮助做成许多旧体制不允许的事。而后,又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制约新体制的建立。这在转轨经济学中,早已是老生常谈。中共四十年来一路改革、一路反腐,均可谓屡进屡退、一波三折。2012年后,中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实属息息相关。在反腐风暴最猛烈之时,胡舒立撰文称,“反腐为改革清障开道”“不反腐,改革将寸步难行”,几近是代高层做最直白的喊话了。
数年间,无论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莫不望风披靡,似乎真应了那句“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声势传导、风气变化,江湖上渐觉履霜坚冰、风声鹤唳。乃至高层2018年一再喊话、派定心丸,司法机关迅速跟进,为一干民营企业家洗雪沉冤,政府机关纷纷出台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庙堂、江湖相需之切,今时尤甚往日,而情隔之远,竟至于此。
2018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中纪委工作报告,认为“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必须不断“自我革命、自我净化”。此前不久,陕西省西安市因拆除秦岭违建不力,一批官员遭到严厉整肃。
此事反映出,贪腐和官僚主义仍然严重。在严肃的政治氛围下,地方官员仍敢虚与委蛇、应付差事,甚至贪腐如故,“不收敛不收手”,原因究竟何在?二月河的小说中,是否有所揭示?
斯人已逝。而改革与反腐,将如何互相借力深入?庙堂与江湖,未来将如何互动?后人之视今者,是否亦如今人之视往昔?历史终将给出答案。寄望2019年,会有更多不同。
(作者是中国吉林省传播中心法律顾问)
不文学 - 难以置信的历史真相
https://mp.weixin.qq.com/s/Ir9RKFhZO_NyEPTcOCDfsw
美丽漳州 -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涨知识了!
https://mp.weixin.qq.com/s/MSrXHFgzqQRIQBtbkF-RVw
北外全球史 - 兰克 | 论史学之原理
https://mp.weixin.qq.com/s/XRQmR0AD1Qm4iKJ88wuafw
今日头条 - 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https://www.toutiao.com/i6764647835431338499
外向非鲜花 - 中国历史上有494位皇帝,但仅有这4位称得上“千古大帝”
https://xw.qq.com/cmsid/20190530A0KYJ500
万众睢睢 - 故宫太和殿内“建极绥猷”到底啥意思
https://www.toutiao.com/i6782091482426769933/
趣历史 - 灭掉南宋的张弘范是汉奸吗?他冤不冤?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712/265999.html
张弘范,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汉族——当然,其实古代由外族被赐汉姓、或由汉族这被赐少数民族姓氏的,不在少数——但他家没有——他祖上几十辈起,就是汉族人。因此,张弘范确实是“汉”。
那他是否奸呢?
那得看站在谁的立场上。
有故事称,南宋灭亡后,张弘范在海边一块大石头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明代广东提学赵瑶见之大怒,作诗曰: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此诗之意旨,一见自明。然细分析之,还不如说是赵瑶为南宋没有像张弘范那样厉害的将领而感到惋惜;或说,他为汉人帮蒙古人灭了汉族国家却丝毫没有感到同族相残很不应该而很是不解——但大家自可认为,赵瑶心里,张弘范就是汉奸。
但再一深究,便知此说不切实际。
张弘范西元1238年出生在河北,此时距北宋灭亡已经111年。距一心恢复中原的岳飞被害已九十六年。赵家朝廷,早已将那里的汉人抛弃,那里的人,早就没有南望王师了吧?何况,张弘范出生之时,连灭北宋的金国都被干掉四年了——他既非宋人,又非金人,他就是个出生并成长在蒙古人控制区域的汉族人——而已——你能说他出卖了宋朝的利益吗?他手中无宋朝一寸土地,无一个人民,无一分财物,如何出卖?
没出卖宋朝,他又如何是汉奸呢——难道,他攻到南方之后,应该立刻自觉归于赵氏门下?应该反过头过,杀向北方?如此,才对得起自己的汉族血统吗?
中国分分合合几千年,各种民族都建立过政权,要求他们治下的其他民族都牢记自己的血统,实在有些太过于严苛了。
一般百姓,生存不易,谁做皇帝,不是交粮纳税呢?与自己同民族的统治者,难道就算不仁,也比他族的好一些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日头条 - 河南挖出“狐狸精”墓!苏妲己的真面目被揭开,我们被史书误导了
https://www.toutiao.com/i6790609958653133319/
今日头条 - 蔡伦的人品有多差?看他造纸的动机,最终畏罪自尽
https://www.toutiao.com/a6790704917225931272/
历史上突然消失的四个人,至今去向成谜,他们究竟去哪了?
https://new.qq.com/omn/20191005/20191005A03RKG00.html
中国历史研究院 - 历史上的352场瘟疫,中医是如何做的
https://mp.weixin.qq.com/s/5OFK0z0UebWBQ5sciOfStw
《联合早报》- 了解中日1500年交流史 ——傅高义《中国与日本——傅高义的历史思考》 (2020-03-30)
https://www.zaobao.com.sg/zlifestyle/culture/story20200330-1041285
哈佛学者傅高义书写的《中国与日本》,以日本推古天皇派遣第一批使团前往中国开篇,1895年至1937年,中国向日本学习西化,换句话说,中日两国关系,除了仇恨之外,更充满着互惠互利的“交流史”。
美国哈佛知名学者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1930-)的最新著作《中国与日本——傅高义的历史思考》(China and Japan: Facing History)日前出版中文版,全书洋洋洒洒,厚达570多页。
傅高义为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他精通中文及日文,公认为中国与日本专家,1979年曾以《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轰动一时,2011年《邓小平改变中国》(简体版《邓小平时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英文版问世后,即获“吉尔伯图书奖”(Lionel Gelber Prize);《经济学人》肯定此奖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非文学类著作奖。
傅高义的《邓小平改变中国》厚达千余页,被认为是有关邓小平的著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本,本书在中国更是畅销书;他的《日本第一》则多年来一直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
以历史社会学家身份书写中日研究
关于《中国与日本》,傅高义在本书前言有如此自白:“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希望将自己关于中国与日本的研究成果,与有意了解这两个国家的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读者分享,我将此视为自己的使命。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总在考虑如何使该书的读者不只包括西方人,也包括中国和日本读者。我明白,很多不喜欢对方国家的中国人或日本人,不会对一本西方人写的关于中日关系的书感兴趣,写得再准确无误也是徒劳。然而,这本书是写给中日两国那些和我一样,希望中日能够互相理解的人读的。作为一个在两国都拥有读者的旁观者,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责任。”
傅高义也明确说出他的观点与角度:“我并非学历史出身,而是一位社会学家。直到写这本书之前,我关心的都是当代社会的各种议题。写作本书时,我采纳老师(后来在哈佛大学的资深同事)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研究视角,以一位历史社会学家的身份来写。”
根据傅高义的说法,本书“讨论了中日之间有史料可证的1500年的交流史”,但他也说道,“除了论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外,我自始至终都努力关照比历史事件更宏大的、中日各自的总体社会结构,以及两国关系的结构。”
日本曾给予中国技术援助
《中国与日本——傅高义的历史思考》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分12章,分别为:第1章“日本学习中国,600-838”、第2章“未带来文明转型的中日贸易,838-1862”、第3章“应对西方挑战与重建中日关系,1839-1882”、第4章“争夺朝鲜与甲午战争,1882-1895”、第5章“中国学习日本,1895-1937”、第6章“殖民台湾与满洲,1895-1945”、第7章“政治失序与走向战争,1911-1937”、第8章“中日战争,1937-1945”、第9章“日本帝国的崩溃与冷战,1945-1972”、第10章“合作与援助,1972-1992”、第11章“中日关系的恶化,1992-2018”及第12章“面向新时代”。
本书以600年,执掌大和政权的推古天皇派遣第一批使团前往中国开篇,推古天皇希望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化,隋文帝也希望和大和建立正式关系,直到838年为最后一次遣使,也就是说,从600年至838年,日本学习中国文明。第一、二章两章即集中讲述自600年至1862年,超过1200年的中日关系。到了第5章“中国学习日本,1895-1937”,则讲述从1895年至1937年,中国向日本学习西化,甚至获得日本技术上的支持与援助。因此,中日两国关系,除了仇恨之外,更充满着互惠互利的“交流史”。
特关注中日史上三个时期
傅高义也指出,本书“特别关注中日关系史上的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日本或中国都在深入地学习对方:600-838年,日本在学习中国文明的基本要素;后面的1895-1937年和1978-1992年这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在学习日本。我按时间顺序安排全书章节,但第5章至第7章除外。这三个章节讲述1895-1945年,中国学习日本、日本殖民主义以及引发战争的政治因素。这些议题很重要,但太过庞杂,于是我决定用三章把它们讲清楚。作为一个研究当代东亚的专家,我描写近200年历史所花的笔墨远多于之前的历史时期。第一、二章就追述了超过1200-年的中日关系,即600-1862年。在前几章,我尽力做到既有概论性的勾勒,也选择一些对理解当下中日关系非常关键的重要议题加以详述。”
本书也着重于了中日关系史上多个重要转捩点,例如朝贡贸易、甲午战争、殖民满洲、中日战争、日本对华经济援助、近年来中日关系的恶化等等。
傅高义认为,“中日关系史不仅受制于历史大势,也受到某些个人的影响。”本书因此附上“中日关系史上的关键人物”,介绍相关重要历史人物。目的是要理解这些历史人物受到什么力量驱使,如何与对方国家发生关系,以及他们对历史产生了何种影响。
《中国与日本——傅高义的历史思考》虽为傅高义的学术著作,但正如本书译者毛升所说:“本书虽为扎实的学术著作,目标读者并非专家,而是对中日关系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作者在写作时,亦为此目的用心加以安排,如不用术语,不引理论,多讲故事,少用注释,并详述了当下中日之间的重要议题,以增加现实感。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尽量保留英文原书的特色,使中文版的文字清通可读,并力求在史实上更加准确。”
(《中国与日本——傅高义的历史思考》可在纪伊国屋书店买到)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更是人生定律!
https://page.om.qq.com/page/Om_UXHoiO-tBnoCAdGnK3QQA0
张从兴:天子问责制和上帝问责制 - 谁该对疫情负责?
https://mp.weixin.qq.com/s/wJ4fCw4fvEN46BFiYMb_Wg
趣历史 - 李继迁的原名叫什么 李继迁与李元昊的关系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11/143943.html
青禾田讲古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https://mp.weixin.qq.com/s/CgjkYS1M3bS1ykPW5VQzVw
青禾田讲古 - “舉人”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研究生能考上嗎?
https://mp.weixin.qq.com/s/--NHZNMPNJDZhaBDoBoKcg
青禾田讲古 - 古代官員到很遠地方赴任都有什麼憑據?如果有人偽造委任狀和冒充官員怎麼辦?
https://mp.weixin.qq.com/s/w4wfz8_UUX2K04e929p-0Q
《联合早报》- 木兰拼图 (2020-09-19)
虽然《木兰辞》在流传过程中曾被后人多次修改,但综合诗中记述、史书记载及流传演变,对木兰其人其事,大致可以拼凑完成一幅较具体的“木兰拼图”。
迪士尼影片《木兰》,在中美竞争之际上映,似颇有象征意义。
影片取材自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故事,经商业改编,已大非原貌。
木兰故事,史籍无载,完全出自《木兰辞》这首诗歌。
虽为文学作品,但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木兰应有其人(见范著《中国通史简编》)。
木兰故事和诗歌,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距今已约1600年。
故事见于南朝宋国何承天的《姓苑》,诗歌则见于南朝陈国僧人智匠的《古今乐录》,显示木兰应该就是那时代的人物。
此诗原为北朝民歌,但在南陈《古今乐录》里,把它列为“梁·鼓角横吹曲”(南梁是南陈之前的王朝),是一种在马上以击鼓和号角配合吹奏的军乐,内容与音乐节奏,都和行军有关,流行于当时北方民族,并成为官方的乐府歌乐之一。
这首民歌,原本只有《木兰》二字,后来才被文人称为《木兰辞》或《木兰诗》。
故事主角的名字,原本也只有木兰二字,直到明朝文学家徐渭在其杂剧《四声猿》里,才为她加上“花”姓,还编写了家世籍贯,说她“世住河北魏郡”,这才出现今人熟悉的“花木兰”!
虽然《木兰辞》在流传过程中曾被后人多次修改,但综合诗中记述、史书记载及流传演变,对木兰其人其事,大致可以拼凑完成一幅较具体的“木兰拼图”。
首先,木兰是生活在北魏(386年-534年)时期的人物。
根据歌辞里黄河边、黑山头和燕山等地名,及可汗、明驼等,均为北地特有名词,诗里的“木兰当户织”及机杼声等语,也反映了北魏学习汉族耕织的时代特色;尤其诗中有一句“天子坐明堂”,因当时南北两朝只有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有明堂,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其次,木兰家族,应为居住在河套地区的兵户。
从“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诗句,可知其父应为北魏边镇的军籍兵户,平时屯田,战时出征。一家住在离当时黄河河道不远,约在今天内蒙的阴山脚下。
木兰应征召出发前,需要到各市集购买骏马等装备,还可知她是一位骑兵,骑兵终日与马为伍,也就减少被人发现她是女性的机会。
还有,木兰参加的是北魏进击柔然汗国之战。
柔然是北方蒙古大漠部族,据《北史》《魏书》等史书记载,柔然曾不断南下侵扰北魏,双方交战多次。
公元449年北魏太武帝率军亲征柔然,部队“向黑山(阴山)……北度燕然山,……俘获首虏及戎马百余万匹”,彻底击溃柔然主力。
《木兰辞》中描述的行军路线与战争经历,就和北魏征伐柔然之战十分接近,可见木兰在“壮士十年归”的多年征战里,也曾参加这场阴山之北柔然战役的大决战,随军打过燕然山,并因战功获得皇帝赏赐,衣锦还乡。
最重要的一点,木兰是以北魏骑兵身份上阵作战,证明她是一位鲜卑姑娘!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国,根据当时的制度,只有鲜卑人才能当兵作战!
在北方民族里,女性参与作战,亦属寻常,特别是在充满尚武精神的鲜卑人习俗里,妇女地位很高,常参与军政之事。
在北魏的历史中,就有不少女子参与作战的记载,如《魏书》里就提到一个著名的女将李波小妹,还有常随将军杨大眼上阵作战的夫人潘氏,因善骑射而被称为“潘将军”,
美国和蒙古考古专家近年就发现两名古代鲜卑女战士的遗骨,其骨骼状况表明她们均“弓马娴熟”,生活在三国到南北朝时期,正是《木兰》诗歌出现的时代,宛如“木兰再现”。
北魏时期,鲜卑族全面汉化,各部族均奉命改为汉姓,融入汉民族。据查,有一支鲜卑族仆然部落便改姓“仆”,仆然与木兰读音相近,或许就是木兰部落的不同译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木兰”之称,在汉文是指一种花卉,但在鲜卑语就不同了。
学者称,“木兰”是鲜卑语“umran”的音译,意思是麒麟,或富有。
《周书·列传》就记载有位北周大将军的汉名为韩雄,字木兰,依名与字的关系,此木兰就应带有“雄强”之意。
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里,还藏有这位北周大将军出土的墓志铭拓本,但铭文却称其本名只有“木兰”二字,可见此人应该是鲜卑人,韩雄则是他的汉名,但保留本名为字,属于早年“汉名胡字”的实例之一。
具有男子雄风的木兰之名,加上骁勇善战,当然不会让其军中同僚对她有女性的感觉,“安能辨我是雄雌?”,或许就是因为如此吧。
青禾田讲古 - 冷兵器打仗,人越多越好嗎?
https://mp.weixin.qq.com/s/n-QQ3E_T-S3b_zJueFBzlg
问学 | 傅衣凌:治史琐谈
https://mp.weixin.qq.com/s/cc_MI0_j5bczjHRjgtoFWg
年来常和一些年轻朋友接触,谈到种种学习同题,其中,遇到最多的,是要我谈一点治学经验。说实话,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学无专长,平生最不乐意好为人师,可是自己的职业,却又无法摆脱这种安排,很是矛盾。为什么呢?学问之道,广漠无穷,个人能力实在有限。庄子不是说过知者无涯,生者有涯的话吗? 在短促的人生中,探讨无穷尽的宇宙和社会,特别是探讨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要在上下千万年光怪陆离、变化万端、难以捉摸的社会生活中,理出一条发展规律,却不是那末容易的事。我出生于本世纪的初年,那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内优外患,纷至沓来。从高中到大学正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大革命的失败,唤起了无数年青人探求救国的道理,我就在这仿徨求索的社会背景下,走上为学之路。《学术与社会 Academia-Society》扫描编辑
我年轻时,学习兴趣很多,想学文学,又想学经济,最后,选择了历史。我是为着求知,为着探讨中国社会的实际,进而研究历史的,无形中,便把我研究中国历史的着眼点引向社会、经济,以及法律,政治诸方面,所以要在浩如烟海的学问大库,寻求为学之道,必须讲究方法。高中时曾上过国学概论这一门课,是以曹聚仁记录的章太炎讲稿为教材的,这样,让我初步窥见学问的大门。同时,胡适的历史考证文章,顾颉刚的《古史辨·序言》对我的研究历史,皆颇有启发作用。在社会史论战中,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出版,又扩大了我的读书视野,引起我对新兴社会科学如饥如渴的追求。我的学习范围逐渐放宽,读得很杂,开始接触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是乌里亚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布哈林的《历史唯物论》、波格达诺夫的《经济科学大纲》、《社会意识学大纲》、沙发诺夫的《中国社会发展史》、马扎亚尔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等,都成为我案头的藏书,尽管当时我对这些书的不同流派和不同论点,是很不清楚的。然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我初学的人看来,都是很新的,皆足以耐人寻昧,作进一步探讨的参考。在这时间内,我对于社会发展阶段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很感兴趣,也写过一些文章参加争论,今天看来,显然是很幼稚的、可笑的,但动机却是纯正的。比较有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那是到了日本以后,刚好那时日本学术界正在进行明治维新史的论战,主要的有劳农派与讲座派两者,我意识到明治维新史、日本资本主义发达史的研究,对中国史的研究,很有借鉴作用。特别是平野义太郎、羽仁五郎、服部之总等人的幕末史研究,很能唤起我的共鸣,我花了重金,购买了全套的《日本资本主义发达史讲座》,不时研读。同时,我翻译苏联波里也可夫的《中国封建构成的发展之合则性问题》,刊登于当时的《食货》半月刊。当然,我的这些学习和习作都不过是讲坛式的文章,并没有和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只能算是自己研究历程上的一些足迹而已。这里,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学比较研究的重要性,研究中国史的人如能结合学习一些外国史的知识,将很有好处的。我在学习日本资本主义发达史时,常用它和中国史相比拟,在比较中得到启发。可以说,后来我所进行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与此是有些关联的。我相信,这一种比较研究法,是很好的,行之数年,必定有成。《学术与社会 Academia-Society》扫描编辑
我在研究历史中,还有一种“史料癖”,常常记住“当人类沉默时,石头开始说话”,没有史料,就没有发言权。我侧重于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必须掌握大量的史料,才能进行研究。可是这些史料,在中国正史中除了《食货志》、《货殖列传》和一些政书,如《通典》、《通考》外,很少有所记载,并且他们的记载,多半是涉及到公经济,特别是关于国家财政、斌税等方面,而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资料,则记载得很少,这就给我在进行研究时以一个难题,必须另辟蹊径,搜集史料。记起梁任公先生早就指出方志、族谱、帐薄、契约都是研究历史的很好史料,我们为什么不可从中利用呢? 同时,古代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有不少系从个人的耳闻目见,实地调查得来的,这就教导我必须深入社会,处处留心,广收博采,到处皆是学问。本着这一个治学的信念,便不曾错过机会,也养成我今后访间、调查的习惯,从中获得不少好材料。抗战期间,我于福建永安县黄历乡,无意中,在一间破屋里,捡到数百张明清以迄民国时代各种土地文书及租佃契约等,当时无人注目。我根据这些资料写成文章,辑成《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一书于1944年出版,对于明清时代福建永安农村的社会构造、阶级斗争,以及一田三主等问题,皆根据契约文书,提出一些过去尚未为人论及的看法,并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地区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此书因在抗战时期出版,流传不广,但已引起国内个别学者的注意,尤为日本学者所重视。1982年7月,我从日本京都到东京访问,有一天下午,东京大学田中正俊教授约我到东洋文化研究所会面,看一份材料。原来是1953年田中教授在东京大学研究院读书时,同重田德先生共同翻译拙著《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的原稿,我心中十分激动,感谢田中教授对我的厚意。此书原定由未来社出版,嗣以我的修正版出来,因而未果。五十年代末,当徽州文书流到北京时,也是我及时写出《明代徽州庄仆文约辑存》一文,发表于《文物》1960年第2期,以资提倡,并立即得到仁井田升教授的反应。现在民间文书的搜集与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社会经济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学术与社会 Academia-Society》扫描编辑
我还有一个经验,即在读书时,如能搜集到人们所不注意的东西,便可有所突破,有所发现。我为什么开展明代商业资本的研究呢? 抗战胜利后,从省图书馆萨士武馆长的尊人借阅谢肇淛的《五杂俎》,内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这一记事启发我深入搜集明代徽州商人的史料,见到明清地方志和明人文集中记载甚多,于是写成《明代徽商考》。说也凑巧,最近得到日本藤井宏教授的来信,谈起他的《新安商人的研究》,亦系从《五杂俎》这段话引出来的,嗣他又见到万历《歙志》的记载,发生兴趣,循是以求,日积月累,便成巨著。可见治学之道,常是不谋而合,是有规律可寻的。在四十年代,我为进行明代商人的研究,又发现苏州有洞庭商人,那是从冯梦
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节记载云:“……话说两山(指洞庭东山、西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这“钻天洞庭”一词很新,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在阅读明人文集及其他记载时,便不放过,从此追踪,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终于发现大量史料,使我对于明代商人集团有一轮廓的认识。1982年晤及南京大学吕作燮同志,据他告我,前些时前往湖南调查会馆材料,获知洞庭商人在湖南力量很大,得到很多有关洞庭商人的史料,可供探讨。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但要做极细致的工作。所以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在进行选题时,应该象地质探测家一样,能够发现好矿苗,就可以得到好收成。这个本领,只能靠作者平日的留心。说句笑话,就是你在读书时,风声、雨声,都要声声入耳,事事关心,这样,便会把你所需要的材料跃现于纸上,所谓“读书得间”,做学间的甘苦,即在于此。
学术与社会 Academia-Society》扫描编辑
最后,我们还知道,历史是一种综合的知识,任何文字记载、口碑传说、实物资料、正面记载和反面记载,包括一些破铜烂铁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关健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把死材料变成活东西,要做到这一点,我以为这没有别的法门,必须不怕艰难险阻,刻苦钻研,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轻浮自满,日积月累,做一个老实的读书人,就有可能攀登科学的高峰,取得较好的成绩。学术与社会 Academia-Society》扫描编辑
《书林》1984年第1期
谢达山:关于纪年表述和异历换算的探讨
https://mp.weixin.qq.com/s/bi7aBfj82R8OUVCeHagNsA
《联合早报》- 利用医学找出历史真相 (2021-03-08)
古代帝王到底得过什么病,因何而死亡,史书上多有记载。但古代医学并不发达,难免有错误判断的时候,当一位现代医生拿起古书,读到当中可疑的疾病描写,便可发挥科学态度,对照各种史料,试图还原当时的真相。
早报悦读@NLB上周五邀请本地医生作家何乃强开讲,跨时空为中国古代君王把脉。
现年83岁的何乃强在退休后钻研历史,一开始是想要读史来恶补华文,结果一边阅读,一边职业病发作,开始对书上的结论有疑惑,就这样20年来在《联合早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帝王病症的文章。
何乃强认为读史时必须认真思考:“我很相信古话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文章后来集结出版,书名为《医生读史笔记》,不仅入围了2014年新加坡文学奖,还出了中国简体版与台湾繁体版,更翻译成韩文,广受欢迎。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读史的角度,何乃强是医生,自然从医药方面着手;钻研经济的人,相信会对史书上记载的经济制度感兴趣;读政治的则关心政治。
他说:“利用医学看历史,最重要的是真相。”
除了史书上写的,还得了解不同时代的医学背景,方方面面实在太广泛了,所以他才会把心力集中在帝王身上。
从对照古今病名下手
首先必须对照古代与现代的病名。比如糖尿病,在1675年才有了这个名称,中国古书没有出现,但疾病就不存在吗?着手研究时,何乃强发现唐代的孙思邈有谈到消渴症,描述相当接近糖尿病。又比如高血压,没有仪器没办法察觉,但中风的症状比较容易被发现,因此古书上很多描述人突然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的情况,当可合理怀疑是中风,且古代医学也有相应的名称如:卒中、大阕与脑风等。
又比如拉肚子叫滞下、肠游。颈项淋巴结长瘤,古时候叫“瘰疬”(念luǒ l ì)。
他笑说:“有些字不会念,有时候还要查字典。”
何乃强也在讲座上分享了华佗、明光宗与汉哀帝的故事。
华佗人已死何来救治中箭的关羽?
关于神医华佗,那是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之间的巨大差距。
何乃强指出,《三国志》里写的是“华佗”,但《三国演义》用了“华陀”。《三国志》写关羽刮骨疗伤的事迹没有提到医生的名字,但《三国演义》却出现了华陀医治关羽的情节。
根据学者研究,华佗生于145年,卒于208年。《三国志》记载关羽中箭的年份,却是公元214年。加上华佗生活的地方与关羽中箭之地相隔千里,实在难以前来救治。
何乃强说,《三国志》的描述,关羽该是中箭后伤口愈合了,但仍感觉不舒服,因此有医生认为箭上有毒,需要剖开取走中毒的部分。不过在何乃强看来,那可能是里头有坏死骨头,所以要剖开去除坏死的部分。
明光宗汉哀帝有病何来好色而死?
更妙的是,医生使用的麻醉药,《三国演义》写“麻肺汤”,《三国志》则写“麻沸散”。这不得不让何乃强赞叹罗贯中的创作才华,相信他是刻意虚实转换。
此外何乃强也驳斥了明光宗与汉哀帝是因为好色而亡的史书观点。他认为明光宗是因为痢疾严重腹泻甚至导致肠穿孔而亡。汉哀帝根据《资治通鉴》的描述,似乎患有肌肉萎缩症,甚至行房能力有问题。这两人如此病体实在难以因为好色而死。
何乃强如今仍手不释卷,他的笔记里还有许多帝王的“病历”,等待他写成文章。
对于阅读,何乃强说:“读史让我不孤独。”
中国历史上的人祸远大于天灾
https://mp.weixin.qq.com/s/D1L9FtPvwMw4V9gW-BBKiQ
《联合早报》- 司马迁密码 (2021-11-14)
后世有研究者相信,距离那个时代比《竹书纪年》更遥远的司马迁笔下所述,或许就像韩剧编剧那样,不全讲究史实,
而是寄托了自己理想中的政治形态。但这中间有没有皇上才看得懂的密码?
梦见这场世纪大瘟疫终于进入尾声,人类幸存者可以在不久后告别浩劫,好好舔舐伤口,寻找疗愈方向。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或许是从两年的全球抗疫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决策者时好时坏、各不相同的表现去思考:什么样的政府才叫好政府,什么政治人物才当得起人民竖起的拇指。然而这样问的时候无疑又潜伏另一个问题:有没有理想的政治人物或无瑕疵的政治?
最近看了两年前一部韩剧《60天,指定幸存者》,以国家遭遇恐怖袭击为故事线,顺带提出的问题正是:有没有理想的政治人物典型?
这问题可谓古已有之,而且不分东西方,但回答方式很不一样。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哲学的探讨丰富而深刻,很多概念仍影响2000多年后的今天,他强调无论对个人或团体,具备德行加上其他必要条件,促成对城邦的善行,才能达到最美好的生活,而其中德行是关键因素。
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解决“人无完人”这个问题,万一掌权者不是德行最好甚至是败德的人怎么办?因此他将伦理学和政治学区分,根据老师柏拉图划分的不同政治模式,指出比较好的应该是结合寡头与民主两种形式,他相信作为少数精英的寡头还是有高贵的情操,但大众也有大众该有的智慧。不过这种结合也是基于假设:从贵族制变种而来的寡头政治,统治阶级凡事都能从公共利益出发去制定政策,这就是今天很多人相信的政治精英主义。
亚里士多德基于城邦所建立的政治理论,其实距离近现代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太遥远,却仍然影响西方几乎所有主要的政治学流派,因为每个流派在诠释上都对他各取所需。但无论如何分歧,政治人物的德行都被高度看重,却也同时不能不仰赖体制的制衡。
对中国人来说,垄断2000年政治主流地位的儒家一直没有走出政治与道德统一的宏观视野。中国当代哲学家陈来认为,孔子的政治观就是美德的政治,美德政治也是可以取得治理效果的根本。但他指出,孟子引入“ 格君心之非”的批评谏正政治,就不单纯寄望君主自动修习道德的“ 自正”,而是强调“他正”。陈来认为:“在一定的制度支撑下,敢于负责地批评政治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主要美德,对君主的任性必须形成约束也是儒家政治的基本理念,并落实为一套制度的约束机制。”
对政治人物的道德要求在中国古籍记述里, 最源远流长又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禅让政治的传说。 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如此这般,都是毫无私心地把权力外传, 经过严格的考验和试炼,选出最贤能的继承人领导自己的部落联盟。 长久以来,这一直被视为最高尚的政治典范, 然而公元三世纪在河南出土的一批墓葬品, 记载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公元前二世纪魏国的历史大事,不但颠覆《 史记》关于尧舜禹禅让政治的神话,后来命名为《竹书纪年》 的这部文献,更直接留下骇人的记录:“昔尧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堰塞丹朱(尧的长子),使父子不得相见也。”
《史记》 又写禹死后禅让帝位给伯益,伯益又禅让给禹的儿子启, 自己跑去隐居,一派乐天知命、和谐社会的样子,但《竹书纪年》 所载是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劳苦功高的伯益不满,双方发生冲突, 启杀了伯益。总之,《竹书纪年》里的历史绝无高尚道德、 和谐政治,反倒是刀光剑影、血迹斑斑。
《60天,指定幸存者》描绘的代理总统诚实、善良、讨厌心机、有主见、坚持理想,甚至在人气高涨时不愿投入总统大选,宁可恢复一介学者的生活,性格上绝不适合从政,却能以自己的行为感动传统政治人物和身边一众公务员,愿意支持他,观众一看就是“纯属虚构”。然而我发现韩剧的编剧喜欢借题发挥理想,不迁就某些观众的“ 写实”需求,虚构出理想中的政治人物,观众照样可以接受,播出期间收视率节节攀升。
后世有研究者相信,距离尧舜禹那个时代比《竹书纪年》更遥远的司马迁笔下所述,或许就像韩剧编剧那样,不全讲究史实,而是寄托了自己理想中的政治形态:一种和谐共处、德行高远、无私无我的道德世界。
同样比司马迁更接近那时代的战国思想家荀子和韩非,也都在文章里质疑过禅让政治是“陋者之说也”“人臣弑其君者也”。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也肯定地说:“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事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
人类对理想政治和理想政治家的典型,或许不分族群都有类似想象。差别只在于有些人群很早就明白没有那回事,于是用心把制度的大屋设计好,譬如领袖任期制、舆论监督、法律的牵制等等,让虚假的圣人、伟人必须一直假下去,或者逼得他们干脆弄假成真,乖乖做个政治上的好人。但也有些族群一直相信道德高尚情操伟大的圣人真的存在,而且就在眼前,或者总有一天可以等到他,以至于耗尽世世代代的光阴,始终没把管理众人之事的政治大屋,搭得牢固坚韧,风雨不侵。
博古通今的司马迁何以误读尧舜禹的故事真相?如果他其实知道,却还把它写成一部理想剧,这本身不也是一部推理剧题材:他是写给阉了他的汉武帝看的吗?这中间有没有皇上才看得懂的密码?他是因为没想到自己的书可以流传那么久,所以有些地方下笔也不想当真?是这样吗?
(作者是本报编辑组副主任 tanet@sph.com.sg)
《联合早报》- 读《闲情记趣》有感 (2022-02-14)
近日重读中学课文《儿时记趣》,依然觉得趣味盎然。这是清代文士沈复的自传散文,描述童年时的趣事,包括在素帐里对着蚊子“徐喷以烟”,于花台小草丛观察两虫相斗;挥鞭驱赶癞蛤蟆等等。
《儿时记趣》摘录自《浮生六记》第二卷的《闲情记趣》。这卷文字除了开头数小段是作者童年事迹的描述,其余都是年长阶段,闲情逸致的详实记录。
沈复“爱花成癖,喜剪盆树”,最喜欢“幽香韵致”的兰花,其次是杜鹃。至于菊花,则是“喜摘插瓶,不爱盆玩”。关于插花艺术,举凡瓶口大小,花朵数目,他都非常讲究,尤其在选择与剪裁枝梗方面,更是大费周章。瓶中枝叶他还要加些装饰点缀,以求美观。这一切都有灵巧的贤内助陈芸给予助力,因此“案头瓶花不绝”。
沈复嗜酒又好客,经常与朋友小酌。有时朋友支付酒钱,有时大家分担,有时则由陈芸静静“拔钗沽酒”。朋友雅聚,难免品月评花,吟诗作对,陈芸欣然参与助兴。
陈芸聪慧,时常为聚会增添欢乐气氛。有一次,朋友邀约园林赏花,期望能喝温酒,尝热肴。那里没有酒家,陈芸设法雇用市中卖馄饨者负责炉火,自己则准备食材。聚会时大家一面赏花,一面品茗、温酒、烹肴,其乐融融。陈芸善烹调,“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她细心体贴,知道沈复小酌时不喜多菜,便用六只白磁深蝶,布置成梅花盒状,再分别置小菜于碟中,让沈复和知己随意取食,食完再添。为了使茶味独特,她在荷花初开时,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置于花心,隔天取出,用泉水冲泡,果然“香韵尤绝”。
陈芸也精于女工,克勤克俭。沈复的“小帽领袜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色取暗淡,以免垢迹,既可出客,又可家常”。居家装饰,她“就事论事”,例如居住“萧爽楼”时,“嫌其暗,以白纸糊壁,遂亮”;夏月楼下,因没有阑干,觉得空洞无遮拦,她就地取材,技巧地使用旧竹帘,加以改装裁制,以帘代栏,无须花费半分钱。
读了《闲情记趣》,我有一些感触。沈复习幕经商,教课卖画为生,经济并不宽裕,但生性豁达,随遇而安。与朋友聚会,除喝酒外,没涉及任何违背道德伦常的活动,体现了古代文人高贵的情操。可见只要囊中并非极度羞涩,秉持操守,淡泊明志,日子还是可以过得高雅惬意。不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生活似乎比较适合退休人士,修身养性,与世无争。此外,喝酒伤身,能免则免。
沈复生活得以悠闲自在,很大程度是仰仗夫人陈芸的协力扶持。陈芸长得瘦削,姿色平平,但才德兼备。如果再细读《浮生六记》中另两卷文字《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可以发现陈芸更多美德,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丈夫的无比尊重与信任。难怪一代宗师林语堂会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即使反封建、反传统的鲁迅也由衷赞美:“像《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清朝官制体系九品十八级
https://www.toutiao.com/w/i1724647902715908/?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tamp=1644795507&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share_token=e9edc400-d068-4564-97d7-569e82941ba9&wxshare_count=1
中国历史上最强的5位嫖客,任何一个拉出来都能千古留名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4237810209&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luSuu0azHi088SiFliHuulaQ2tY4iS8S_i2ta_i52a__ivuM_iStultXSurz8HRxy0F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604318911421246690%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浙江发现无名“皇帝墓”,村民守陵千年,08年才知“皇帝”是谁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814554103&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gO248_uhv80RaSf10u-YugaRS8ghi-8f_a-W80iABigZa2usg8Se8gfJQaJKfSPCtW-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551733242912994485%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霍去病英年早逝、一生未婚,为何有1个儿子2个孙子?原因很简单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480039209&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livJigahHugHuHit_avVtlin2aYmaHaKgOSqfl8TSig38HfWYa2Kt08lWMlP8Sud9bH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483361259193273999%22%7D
这个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现在仍然在使用中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645592662&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gavvu0uIB8gua2f6gaSKf_8hH8_R8Si6_a2ni_al2i_sivfLliSmiltlQP5NtSun9ME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876608012275891855%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贞妃董鄂氏: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殉葬的嫔妃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848594094&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0aHt808d28gCu2ih_i2Bi0uFv8_JiSa3YaHkuliCSalaiHukla2Pi08rHM0piQPzr61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025598724401508339%22%7D
臭名昭著的4位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102890844&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livJigahHugHuHit_avVtlin2aYmaHaKgOSqfl8TSig38HfWYa2Kt08lWMlP8Sud9bH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07727156032634204%22%7D
秦始皇的龙袍是黑色的,为什么后世皇帝没有人再穿?原因很真实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509577712&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gu2Jula_Si_AO2aF0i-38giUvu_3uv8fY82hu0Oq28gCaBij0ivyigtlWR0u93uxban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250506974330104736%22%7D
花费数万条人命:汉武帝为中国攻下两个大省,如今才发现英明之处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528506503&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giHY80uyvigwaH860OSqi_8u2flluS8h08S7i08iv8gBu-tq0u2ba_8rSOJXk1ukhP1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45094489369374645%22%7D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吕不韦还是嬴异人?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312152059&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gi25u_ilS804a28aluH38jOzvalYa2tL_uvhi_ug2t_NuSaK0u2tulteWPrO9WMnw6I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691567605452282946%22%7D
历史上不存在的三个人,但还有人相信,名字流传至今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865861467&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ja2xuYukvu_Lu286jaHAtlu5vulzu2a9laH5aYa8Hi_3uB8oli-YugtlWa5X9Hu88MX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35527812925712609%22%7D
我国历史上3次神奇的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也许世界是一个轮回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007406609&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livJigahHugHuHit_avVtlin2aYmaHaKgOSqfl8TSig38HfWYa2Kt08lWMlP8Sud9bH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62461232600025054%22%7D
为何历朝都逃不开“黄宗羲定律”?其本质是啥?说出来令人痛心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128715594&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_82B8gi82aYTuH8AgOSqigulBa0G8v8wluHwa_aE2u_Y82ifYuvC8_8lQPr18WOrhHU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05403399518200630%22%7D
溥仪退位后,大量被遣散的宫女却无人愿意娶,溥仪道出其中真相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063216889&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_uHGa_agHfgpi2aU_OSNflaF2ilMa2abjuvEu_ulvf_C8H8cla-3ugfpWa0tkWRk9M1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697546307397078762%22%7D
杨家将十代英雄都是谁,有几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7502866&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0Pvka_aEvaYoaviElaSAfYu0SugQ8Suxgu2T8_ay2tlguBuNlaScijt0WRlz81PaFD7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017522242926963789%22%7D
读《唐诗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这100句千古名句
https://mp.weixin.qq.com/s/NvrRrl2-Sf5dqBIh5q2-1w
黄巢被杀后, 唐朝如何对待他的妻妾! 手段太下作, 让人实在看不起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P0TGDFD0553FPF8.html
为什么中国汉字改为了简体横行排版?而日本却坚持繁体竖版不变?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709369049&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livJigahHugHuHit_avVtlin2aYmaHaKgOSqfl8TSig38HfWYa2Kt08lWMlP8Sud9bH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866563562868169819%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千古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香艳场面,藏着主人公难以启齿的秘密
https://mp.weixin.qq.com/s/6zVJ3hN4JDzYOmvsKq-GsA
何为历史周期律
https://mp.weixin.qq.com/s/mNE9erUBOnt0YwoVIXrmAg
苏轼这首千古奇诗,短短四句,道尽了人生真谛,令人叫绝,读懂受益终身!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776101476&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pageType=1&isBdboxFrom=1&sid_for_share&urlext=%7B%22cuid%22%3A%22_uH8ija2Hfggu-fqgaHv8_8VB8gPavtqjuvKig8q-a0B8vuH_OHku_8rSPrC8SaWMW9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571298365260435526%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清朝进士考卷:卷面太漂亮了,字字端庄有致,像是印出来的
https://mp.weixin.qq.com/s/d3nymVDCBsyj_TtAJsAs-A
商朝文明盛行人祭,为什么夏朝和周
https://mp.weixin.qq.com/s/BjukHIdWJgQvUaEKZwE_8Q朝却基本没有人祭?
李清照这首千古名句,短短4句,用词大胆奔放,写尽内心的欲望,让人拍手叫绝!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427171088&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urlext=%7B%22cuid%22%3A%22_a-Wili_vigqPv8e0avfilaIB8gxiSuL08HVi_OY2f_Ouv8W0u-38_iJWPpO93Omh9HmA%22%7D&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96723209023834699%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故宫里的画,也这么“不正经”了?
https://mp.weixin.qq.com/s/0kL7nJxsNoDzBv7zhts5YQ
宋徽宗用“雨过天晴云破处”赞美汝瓷? 张冠李戴,误传!
https://4g.dahe.cn/news/20200714685771
70个和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889369721&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urlext=%7B%22cuid%22%3A%2208S-8lu_va_paHtHj8SruliCvuj_i2iKgaHZu_uQ28gka2uB_avTa_i51Pr_8Suv0y7mA%22%7D&pageType=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181009238501830369%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古文观止》与福州的缘分
https://mp.weixin.qq.com/s/NL56v-59KL5OYUG3XiTC-Q
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好的5人,一人带走皇帝情人,一人出海当国王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148615030&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urlext=%7B%22cuid%22%3A%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2%7D&pageType=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674788074528653724%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成吉思汗死因被揭晓,专家:死因太尴尬,难怪史学家不敢正面记载
https://www.sohu.com/a/503802038_121080224
崇祯皇帝:一个勤勉君王的死局
https://mp.weixin.qq.com/s/OvaHsnPEoV0tyiVesfuqJQ
四大名著思维导图《三国演义》
https://mp.weixin.qq.com/s/cLZvYmj96opl0Nd_mrRqRA
朱元璋对中国民族性造成的伤害,至深至巨
https://mp.weixin.qq.com/s/gsik2Pf6HDFUtIVarN0iLA
古建知识多学习
https://mp.weixin.qq.com/s/lpVmCojSOEOxcJKfiUSO6g
唐诗尚意境,宋诗重理趣,不信?读读这3首唐诗和3首宋诗便知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027050065&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0O2l80inHulKa-tggu-Ht_i22i_zuvab_uHGa_ueHilwavfg0av0u0ir3O5O8Hu9h8V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998305949303436880%22,%22__INVOKE_TYPE_KEY__%22%3A%22__INVOKE_TYPE__%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匈奴写下战书:天心取米,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就退了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14669521&ruk=c-ym1kfWZECirVz-mECfFQ&urlext=%7B%22cuid%22%3A%22Ya2gu084vf_ji2i-lu2Qi0i82al-uvuHju2V8YaN2fKo0qqSB%22%7D&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617749205449268604%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纪录片《何以中国》:一部动态的历史画卷
https://mp.weixin.qq.com/s/YQz1eLbwQ6UZwuMAA94Lfg
民国时期消失的中国九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骄傲
https://mp.weixin.qq.com/s/6W9I9b7gF0OxfvN7_sozuw
毛主席:6个致胜思维习惯
https://mp.weixin.qq.com/s/nJItr2OBnALcF6BA3nFMRw
毛主席的6个致胜思维习惯!
第1个、经过习惯
任何一件事情,必须经过对方,或者经过第三方,而不是绕开。
典型例子
毛主席:“南丰问题,捉胡竹生是对的,但技术做得不好,没有先找一个群众领袖,或是AB团中争取一个领袖,然后再打那个AB团领袖。”
什么叫技术做得不好?就是没有经过对方(对方中争取一个领袖)、或者没有经过第三方(群众)。
经过习惯的集大成者,就是群众路线——一切经过群众。
这个习惯,用在工作中,就是对事不对人(因为不绕过对方),这是个孕育人才、增加自己力量的习惯——当自己力量越弱时、越应该使用经过原则。
1)争取了第三方的力量
2)争取了对方的力量
自己的力量就增加了。
第2个、全量习惯
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通用原则。这也是一个致胜原则,只要实现全量性,则几乎就等于是优秀和卓越的代名词。
毛主席:“所谓逻辑,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通用原则,就是 “全量大于部分”,或者说,“大比小为大,小比大为小”。"
全量习惯的集大成者,就是辩证法,就是阶级分析法。
典型例子1
毛主席:“对待反革命分子的办法是:杀、关、管、放。杀,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一回事。关,就是关起来劳动改造。管,就是放在社会上由群众监督改造。放,就是可捉可不捉的一般不捉,或者捉起来以后表现好的,把他放掉。按照不同情况,给反革命分子不同的处理是必要的。”
杀、关、管、放,就已经是对反革命分子的全量办法了。建立起这个全量后,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反革命分子了,并且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典型例子2
毛主席:“打仗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攻、守、进、退、胜、败,但是在打法上,怎么攻,怎么守,各有不同,有很多的不同。”
攻、守、进、退、胜、败,就已经是自己动作的全部选择了。建立起这个全量后,只需要在这六个动作中选择任何一切场景下的打仗,结果成了史无前例的军事家。
第3个、以胜利为终点习惯
一个事情不做则罢,一做就要做到胜利为止。
毛主席:“这个仗要打多久时间,我看我们不要去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决定,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来决定的。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因为失败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伤害,而胜利会对自己形成极大的塑造。所以,以胜利为终点的习惯的人,就塑造了自己,他远远超过那个容忍以失败为终点的那个自己。
以胜利为终点习惯的人,无不是成就卓越者。每一次的放弃,都是对自己摧残,每一次的到达终点,都是对自己的塑造。
这个习惯的集大成者,就是一切以正面为终点。
第4个、全胜习惯
战争中,往往会出现双方都宣布自己胜利了的怪现象。这就是没有全胜给对方造成的可趁之机。
毛主席:“把敌人消灭在全胜的最后决战中。”
失败,包括了两个方面
1)精神的失败
2)物质的失败
对应的,则是自己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胜利。
典型案例
毛主席:“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这样,再打三四个战役,即每个美、英师,都再有三四整营被干净歼灭,则其士气非降低不可,其信心非动摇不可,那时就可以作一次歼敌一个整师或两个、三个整师的计划了。”
这里,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即是实现敌人精神的失败,这甚至是更关键的。最后大围歼的目的——则是实现敌人物质的失败。敌人在精神和物质的双失败,就得到了自己的全胜。
一般人的指挥作战,往往是先胜后败,在开始的胜利之后,就止不住的向接下来的失败发展了。
杀人先诛心,心不诛,则战不止,战不止,则终失败。
这个全胜习惯的集大成者,就是慎战,由此有不开第一枪、后发制人、内线作战等等策略。
第5个、转化习惯
力量有三个来源,来源于自身、来源于敌人、来源于第三方,把一切力量转化成自己的力量,这必然导致自己的胜利。
毛主席:“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毛主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这个习惯的胜利,以致于伟人把革命的胜利,就归结于这个方针。
典型案例
1)统一战线,把敌人转化成朋友。
2)俘虏政策,把敌人转化成朋友。
3)改造政策,把敌人转化成朋友。
当敌人转化成朋友后,自己的力量就增长了,不仅增长了朋友这一部分,还增长了朋友的朋友这一部分,以及他们影响的更多人。
这个习惯的集大者,就是树立对立面,从对立面进行转化,把他们的东西变成我们的东西,把他们的办法变成我们的办法,自己就越来越强了。
第6个 条件习惯
凡任何一个命题,都列出其相信、成立、肯定的各个条件。换句话表达,就是——有条件的肯定。
这个习惯,就不会造成自己的不相信,因为不相信了,就不会为其去寻找各种可能性,也就不能化不可能为可能。因为不相信了,就会放弃,也就会失败,而只要列出条件来了,就是去实现这些条件就可以了。
这个习惯的原理——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和需要而转移。
典型案例
毛主席:“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这个习惯的集大成者,沟通很融洽、事事有条件、事事有办法,行文、做事、说话,都是如此。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从毛主席身上你可以找到答案!
https://mp.weixin.qq.com/s/ZcopemQ511LdqyZdU9Xkdw
《联合早报》- 在颠覆性变革时代 反思人文与社科之作用 (2024-04-15)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40414-3422962
当这些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时,国家必须做出明智而有效的反应。我们今天所须要的思维转变可能更难预料。我们必须寻求新的想法,并认真加以研究,以确保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应对未来挑战。
我很高兴能为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支持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创意节”(Ideas Festival)的成功举办助一臂之力。在过去七年里,我有机会看到理事会所做的工作,这让我相信,新加坡扩展和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努力,能够为更多人提供思考的点子。
我必须说,2016年成立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正合时宜。它反映了一些人的担忧,他们认为新加坡作为全球城市,以及面临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的民族国家,在知识建设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在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开始工作后不久,美国就发现其基于规则的秩序受到挑战。这导致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日趋紧张,直接影响到本区域。随之而来的冠病疫情,则让每个人感受到生离死别的无常。
我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界热烈响应开展新研究的号召。他们看到了利用自己的技能获取新知识的契机,并推动他们研究可能有助于政策制定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在审议了他们过去七年的提案后,决定举办“社会科学与人文学创意节”。它的覆盖面将非常广泛,涵盖针对全球冲突和快速发展的技术进行多视角研究的可能性。我将重点谈谈人文学科研究在这一大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
......
王安石写下宋代第一首怀古词,苏轼读后佩服不已:此乃野狐精也!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11522508&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257B%2522cuid%2522%253A%25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522%25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24499908941260546%22,%22__INVOKE_TYPE_KEY__%22%3A%22__INVOKE_TYPE__%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太平天国幸存的大将,活了96岁高龄,临死前说出洪杨的惊天内幕
https://www.sohu.com/a/781708201_121166547
犯人要被斩首,突然一道圣旨让刀下留人,这种现象在古代存在吗?
https://www.sohu.com/a/400034122_120150719
精选20首中国历史上最唯美、最断肠的经典古诗词,值得大家收藏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975878893&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0826ig8R2u_HPSiEgO2gi0id2i0mavfW0O2Ni_8a2i0luSio0u2ailt5HulK93OqEt8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57532795254100174%22,%22__INVOKE_TYPE_KEY__%22%3A%22__INVOKE_TYPE__%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联合早报》- 现今所见最早的三苏塑像 (2024-08-03)
比起荒草蔓生,坟茔最大的劫难是人:盗墓、砸碑、破像……幸而历劫保全,天助之福。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苏东坡的粉丝,可能走访过不少苏东坡一生经历过的地方,欣赏过各式各样的苏东坡塑像,比如在四川眉山三苏祠,有神采飞逸,右腿曲起,左手垂下,坐在倾斜大盘石的“自由自在像”。在海南儋州东坡书院,有头戴斗笠,胡须飘然,左手提起衣摆前行的“东坡笠屐像”。在广东惠州,他手持书卷,昂首挺立。这些不同造型的苏东坡塑像,展现了设计者对苏东坡的理解和诠释,让观众产生潇洒、亲切、儒雅的印象。基于历史纪念和城市文化旅游建设,这些苏东坡塑像,都是1980年代以后陆续竖立。我在河南郏县三苏园内的三苏祠,看到了存世最早的苏东坡塑像,非但没有潇洒、亲切、儒雅的印象,反而是严肃凝重,若有所思。
为什么会塑造这尊长相普通,望之俨然的苏东坡像呢?
原来,这是元朝至正12年(1352)郏城县尹杨允命照管苏坟寺广庆禅院的住持僧人从慜建造的。彩色塑像共三尊,端坐中央,长须及胸,左手执书卷,右手扶着腰带的是父亲苏洵。右边素净白面,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右手扶腰带,左手放膝盖的是苏东坡。苏东坡对面,面容清秀,也是乌帽官服的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根据刘继增先生研究,这是塑匠张天秀按照画工田子新所绘的三苏职官画像所制作的泥塑。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农历7月28日,苏东坡病逝于江苏常州。9月初5日,得知兄长疆耗的苏辙在许昌率儿子苏远遥祭,作《亡兄端明文》,文中提到"卜葬嵩阳”,意思是不会回葬家乡四川眉山,而是就近葬在弟弟所居住的河南。
隔年崇宁元年(1102)五月初一日苏东坡的灵柩被护送到郏县,苏辙作〈再祭亡兄端明文》,对于无法归葬兄长于父亲墓旁,无奈地表示受限现实局势,幸亏郏县的山叫“小峨眉”,多多少少带着一些故土的意象。这天意岂是人所能预料:
先垄在西,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自昔有言。势不克从,夫岂不怀。地虽郏鄏,山日峨眉。天实命之,岂人也哉。
停柩期间,曾经受到苏东坡赏识却屡次落第的书生李鷹为卜兆茔地而奔走寻觅,后来在钧台乡上瑞里找到合适的地点,就是现在的三苏坟。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以往的《苏轼年谱〉都把“钧台乡”写成“钓台乡”,是点画之误。“钧台”指的是黄帝问道广成子,驻跸钧天台。
闰六月二十日,苏辙作〈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详细记述了苏东坡的跌宕人生。崇宁四年(1105)徽宗听信蔡京之言,将苏东坡、苏辙等309位曾经反对新法的官员名列元祐党籍。政和二年(1112),苏辙去世,葬在苏东坡墓旁。
随着时局动荡,北宋灭亡,二苏坟逐渐荒废。元贞初年(1295),汝州知州元叔仪进行修缮。他的父亲元好问推崇苏东坡,也写过二苏坟的诗篇。近60年以后,杨允置苏洵衣冠冢,此地改称“三苏坟”,他并在广庆寺后面建三苏祠,内供奉三苏塑像。
早在南宋孝宗乾道8年(1172)常州太守晁伯疆就在东坡祠堂塑为苏东坡塑像,可惜如今不存。河南三苏祠的苏东坡像有别于他处的文人装束和气质,是官服整齐的坐姿,符合塑像用以祭祀崇敬的功能。而且,坐在父亲身旁,苏东坡必须庄重收敛,他双目微微低垂,仿佛聆听教诲。
三苏彩塑在明代成化13年(1477)由苏东坡的同乡吴节主持修整,设想造型变动不大。苏东坡塑像和绘画里、诗文中描写的不同,很难一眼辨识人物身份;风格则和山西一带的元代彩塑人像类似,较为质朴。
隔着玻璃橱窗端详,我听见有人说文革期间村民如何维护三苏塑像,避免被捣毁,又是一番惊心动魄。比起荒草蔓生,坟茔最大的劫难是人:盗墓、砸碑、破像....幸而历劫保全,天助之福。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https://www.sohu.com/a/288925701_120008766
西施真容有多美?复原图撞脸一大明星,难怪吴王夫差为她废弃后宫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urlext=%7B%22cuid%22%3A%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2%7D&rs=867776891&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like_icon_type=2&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044633416515848163%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杨家将中惨烈的幽州之战,宋朝一方战死的26员武将都是谁?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614417744&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urlext=%7B%22cuid%22%3A%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2%7D&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806870226346486264%22,%22sourceFrom%22%3A%22search%22%7D
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被砍头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806117526581847134
大气磅礴的一首《临江仙》,全词意境开阔,世人皆知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979096854&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257B%2522cuid%2522%253A%25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522%25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123031307263273469%22,%22__INVOKE_TYPE_KEY__%22%3A%22__INVOKE_TYPE__%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曹雪芹抄家时的家产清单,雍正看到心凉半截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484962560&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257B%2522cuid%2522%253A%25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522%25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27842764343430820%22,%22__INVOKE_TYPE_KEY__%22%3A%22__INVOKE_TYPE__%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
晚清对西方认知的笑话
https://mp.weixin.qq.com/s/Xc44rN5tEJd25lR2AdUuLw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史料爆出背后真相,一个“孤”字解读他的败亡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urlext=%7B%22cuid%22%3A%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2%7D&rs=3703424778&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like_icon_type=2&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884314781275262599%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太平天国“幸存者”赖汉英:96岁高龄,临终揭露历史秘密!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488698536&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urlext=%257B%2522cuid%2522%253A%2522082DujO32iYj82uAg8-Yu_ukSagzi-uO_uSfijuMvi0SOviKgaSTu_is3ur5iSRCHPtmA%2522%257D&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99125_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957244713290522664%22,%22__INVOKE_TYPE_KEY__%22%3A%22__INVOKE_TYPE__%22,%22pushToVideo%22%3A%22newPush%22%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