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
侨批研究论文题录
http://cstc.lib.stu.edu.cn/zyzl/qiaopi.htm
http://cstc.lib.stu.edu.cn/zyzl/qiaopi.htm
侨批研究论文题录
(马晓晖整理)
01. 吴承禧. 厦门的华侨汇款与金融组织[J]. 社会科学杂志,1936,8(2)
02. 郑林宽. 福建华侨汇款[M]. 福州: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1940
03. [佚名]. 华侨汇款注意[Z]. 民锋半月刊,1940(3)
04. [佚名]. 保障侨胞汇款中央将“批业”从新组织今后寇倭无法矇蔽侨胞[J]. 现代华侨,1940(6)
05. [佚名]. 我国遍设金融网 汇款交中交华侨或省立银行任何沦陷区内均可担保递到[Z]. 现代华侨,1940(7)
06. 张公量. 关于闽南侨汇[M]. 泉州:中国银行泉州分行,1943
07. 姚曾荫. 广东省的华侨汇款[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3
08. 陈达. 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3
09. 童蒙正. 中国战时外汇管理[Z]. 财政评论社,1944
10. 广东省银行. 广东省银行办理侨汇经过[Z]. 广州:广东省孙中山文献馆,1946
11. 伍凌羽. 今后的侨汇问题[J]. 广东省银行月刊,1947,3(8)
12. 刘佐人. 金融与侨汇综论[M]. 广州:广东省银行经济研究室,1947
13. 林树彦. 银信局与侨汇之由来[J]. 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年刊,1947
14. 寒潭. 华侨民信局小史[J]. 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年刊,1947
15. 刘佐人. 当前侨汇问题[J]. 广东省银行月刊,1947, 3(8)
16. [佚名]. 批信局侨汇业务的研究[J]. 广东省银行月刊,1947,3(8)
17. 刘佐人. 侨汇与金融综论[M]. 广东省银行,1947
18. [佚名]. 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年刊-1947[M]. 新加坡:南洋中华汇业总会, 1948
19. [佚名]. 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年刊·第二集[M]. 新加坡:南洋中华汇业总会,1948
20. [佚名]. 民信局的今昔观[N]. 江声报,1948-07-15
21. [佚名]. 福建省侨汇业务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资料(1949~1958)(初稿)[N]. 厦门江声报,1948-07-15
22. 潘醒农. 马来西亚潮侨通鉴[M]. 新加坡:新加坡南岛出版社,1950
23. 冯肇伯. 南洋侨汇与美洲侨汇[J]. 社会经济研究,1951(2)
24. 郑川. 安海侨汇业的前前后后[J]. 安海乡土史话,1957(1)
25. 重新远. 邮电史话[M]. 中华书局,1964
26. 柯木林. 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研究[C]//柯木林,吴振强. 新加坡华族史论集. 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1972
27. 赖宝林. 晋江县菲律滨侨汇史初探[J]. 晋江文史资料选辑,1982(3)
28. 朱育友,朱梦星. 潮汕侨批史话[J].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通讯,1982(1)
29. 王清乾. 王顺兴信局的始末[J]. 泉州文史资料,1982(10)
30. 王家云. 1930-1935年晋江县侨批业调查[J]. 泉州文史资料,1982(10)
31. 蔡克恭,张进丁. 闽南民信局简史[J]. 泉州文史资料,1982(10)
32. 朱育友,朱梦星. 潮汕侨批史话[J].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通讯,1982(2)
33. 杨建成. 厦门侨汇业[J]. 厦门文史资料,1982 (5)
34. 乔显祖. 厦门侨批业[J]. 厦门文史资料,1982(5)
35. 张进丁. 侨批生涯六十年杂忆[J]. 泉州文史资料,1983 (14)
36. 乔显祖. 福建省侨汇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资料(1949~1958)(初稿)[J]. 厦门文史资料,1983(5)
37. [佚名]. 侨批琐谈[J]. 晋江乡讯,1983(6)
38. 杨建成. 三十年代南洋华侨侨汇投资调查报告书(南洋研究史料丛刊第七集)[M]. 台北: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3
39. 林邦充. 国际汇兑[M]. 台湾:三民书局,1983
40. 朱继栋. 三十年代南洋华侨侨汇投资调查报告书[R]. 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3
41. 乔显祖. 我市侨批业史略[M]//[佚名]. 厦门工商集萃(一). 1984
42. 乔显祖,民娟. 侨批业的形成[J]. 天风海涛,1984(8)
43. 杨建成. 侨汇流通之研究(南洋研究史料丛刊第十五集)[M]. 台北: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4
44. 赵顺文. 侨汇流通之研究[M]. 台北: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4
45. 蔡仁龙. 侨批琐谈 [M]//[佚名]. 华侨史(三). 1985
46. 滨下武志. 传统社会与庶民金融——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合会”与印信汇兑[C]//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 1985年华侨华人历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
47. 金融志编写组. 揭阳在潮汕各县中首创侨批公会[J]. 揭阳县志通讯,1985(2)
48. 冯元侨汇与广东——1950年至1957年广东省华侨汇款的考察[D].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1985
49. 封祖暹. 容县侨汇庄简况[J]. 八桂侨刊,1987(2)
50. 芮诒埙. 有信银庄(批局)琐忆[J]. 汕头文史,1987 (4)
51. [佚名]. 汇人、侨汇信件总包封过程、批信局与邮政关系邮资改订、统制外汇统领外汇礼申[J]. 新加坡菜市集邮会会刊,1987(4)
52. 汕头金融志编撰小组. 汕头金融志(初稿)[M]. 汕头:编者,1987
53. 汕头邮电局. 汕头邮电志[M]. 汕头:编者,1987
54. 王炎荣. 汕头华侨志[M]. 汕头:汕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汕头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1988
55. 林金枝. 略论近代福建华侨汇款[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3)
56. 林金枝.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华侨汇款及其作用[J]. 近代史研究,1988(3)
57. 林真. 福建批信局述论[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8(4)
58. 易春. 海口私营侨批业的产生与变化[J]. 海口文史资料,1988(4)
59. 曹汉生. 抗战时期“四邑”侨汇(批)通阻情况初探[J]. 五邑侨史,1988(总5)
60. 陈苏. 旧社会泉州民间金融活动概况[J]. 泉州文史资料,1988(4)
61. 揭阳邮电局. 揭阳邮电志[M]. 揭阳:编者,1988
62. 芮诒埙. 侨批琐忆[J]. 广东文史资料,1989
63. 陈厚顺. 汕头邮电志[M]. 汕头:汕头市邮电局,1989
64. 陈碧笙. 南洋华侨史[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65. 王其耀. 救活一笔侨汇款 沟通海外亲人[J]. 福建金融,1989(9)
66. 素差达. 批馆——泰国华侨汇款回国研究[M].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院,1989
67. 张国辉. 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M]. 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89
68. 王朱唇. 侨批混合封初探[Z]. 1990
69. [佚名]. 侨批研究70条[J]. 金井邮苑,1990(10)
70. 李天锡,王朱唇. 侨批业初探[J]. 华侨大学学报,1990(2)
71. [佚名]. 汕头志·邮电志[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72.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 近代中国金融业管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3. 汪郁帕. 泰国批馆形式及其发展历史[N]. 中华日报,1990
74. 庄泽民. 魏启峰批局[J]. 揭阳侨史,1991(4)
75. 汕头市侨办. 汕头华侨志[M]. 汕头:编者,1992
76. 夏华诚. 近代广东省侨汇研究(1862-1949)[M]. 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学会出版社,1992(民国81年)
77. 邹金盛. 侨批的源起[J]. 澄海文史资料,1992 (18)
78. 陈植芳. 潮汕侨眷的生命线——记抗战后期开辟的东兴汇路[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79. 林金枝. 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80. 王朱唇. 侨批研究资料七十条[C]//晋江市集邮协会. 晋江侨批学术论文集. 晋江:编者,1993
81. 邹金盛. 澄海人开设的批信局[J]. 澄海文史资料,1993 (10)
82. 邹金盛. 集邮研究的新课题——侨批封[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83. 《汕头市金融志》编纂小组. 潮汕侨批业[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84. 常增书. 广东潮汕地区侨批信局的形成和作用[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85. 常增书. 再论“侨批局”——谈“侨批局”与“民信局”的关系[C]//广东省集邮协会,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86. 马裕雄. 侨批上的戳和章[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87. 陈英汉. 汕头“四永一升平”与侨批局[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88. [佚名]. 潮阳县侨批局[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89. 张慧梅. 战争状态下之金融与传统人文网络——1939~1945年潮汕与东南亚侨汇流通研究[J]. 潮学研究,1993(11)
90. 蔡木雄,蔡绍彬. 潮汕的侨史和侨批[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1. 邹金盛. 泰国潮帮批信局史探索[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2. 邹金盛. 从侨批封中探索侨批史[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3. 蔡木雄,蔡绍彬. 解放后泰国寄汕头侨汇批信[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4. 邹金盛. 为“游子”系根的泰国批信局概况[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5. 符仲升. 粤闽侨批初探[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6. 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C].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7. 杨起亮, 周林. 潮汕“侨批邮戳”之沿革[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8. 蔡木雄, 蔡绍彬. 侨批馆的创办年代和侨批名称的由来[C]//广东省集邮协会, 汕头市集邮协会. 潮汕侨批论文集[C].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99. 张公量. 关于闽南侨批[C]//[佚名]. 闽南侨批业史料.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100.张自中. 梅县水客和侨批业[J]. 梅州文史,1994
101.戴一峰. 闽南华侨与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2)
102.[佚名]. 晋江侨批学术论文集[C]. 晋江市集邮协会,1994(3)
103.常增书. 侨批研究德现状和深入研究的方向——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常增书在闽粤琼侨批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 广东集邮研究,1994(7)
104.袁丁. 晚清侨务与中外交涉[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105.李良溪,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 泉州侨批业史料(1871-1976)[M]. 厦门:厦门出版社,1994
106.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 诠注侨批业史料[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107.[佚名]. 侨批[N]. 广东侨报,1994-02-08
108.黄清海. 泉州侨批业史初探[J]. 八桂侨刊,1995(1)
109.陈植芳. 漫谈潮汕民间侨汇业[J]. 汕头文史,1995 (13)
110.周育毅. 《泉州侨批业史料》简介[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2)
111.王琳乾. 浅谈潮汕过去的一个特殊行业——侨批局[J]. 汕头史志,1995(3)
112.杜桂芳. “侨批”纵横谈[J]. 炎黄世界,1995(5)
113.杜桂芳. 侨批——潮汕历史文化的奇观[J]. 东南亚研究,1995(6)
114.许礼宽. 安海、石狮一带侨批业创办经营概况[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15.李志忠,黄菜勤. 泉厦递转侨批回文的过程[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16.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17.黄煜. 崇诚信局简介[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18.蔡晏居. 德胜侨批信局经营历程[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19.黄煜. 崇成信局简介[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0.黄煜. 谦记信局简史[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1.李英杰. 闽南天一信局简史[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2.陈金裕. 泉州侨批业经营方式调查[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3.王泉中. 泉州侨批业[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4.陈金裕,张法功. 闽南侨批业的产生[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5.蒋文涛. 德盛信局点滴[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6.林春森. 往事漫忆话合昌[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7.王国权. 同兴信局史漫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8.陈荣钉. 解放后永春侨批局[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29.泉州中行. 关于侨批业联合解付总结报告[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0.黄煜. 泉州侨批业公会概况[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1.黄煜. 鲤安信局简介[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2.蔡德修. 漳厦侨批工作回忆录[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3.黄煊. 泉州侨信回文概况[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4.黄耀属. 解放后泉州侨批批路回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5.夏航. 厦门市侨汇业调查报告[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6.黄煜. 源兴信局简介[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7.黄煜. 1945~1949年泉州侨批业概况[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8.黄煜. 建南信局简史[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39.张法功. 瑞兴信局历史沿革[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0.林春森. 厦门侨批业简史[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1.李志忠. 泉州侨批工作几点回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2.陈金裕. 1949~1958年泉州侨批业经营管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3.143 洪文洛. 永春侨汇史略[J]. 永春文史资料,1996(5)
144.安贻池. 正大侨批局工作回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5.黄耀属. 再谈瑞兴信局情况[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6.苏俊声. 侨批业的宣传服务工作[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7.张法功. 华成信局历史沿革[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8.李豪杰. 全安信局工作回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49.张法功. 金淘信局历史沿革[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0.许经淼. 蛛丝马迹万苦千辛[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1.黄耀属. 光大信局简史[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2.苏福星. 解放后泉州侨批工作回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3.黄耀属. 泉州侨批工作回忆录[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4.[佚名]. 福清侨批业[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5.潘秀华. 漳州侨批业简史[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6.张法功. 协兴信局历史沿革[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7.张达. 泉州侨批业改进邮路情况[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8.张法功. 全安信局历史沿革[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59.许世球. 诏安侨批业[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60.朱维贤. 莆田涵江侨批业简史[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61.侯秀西. 金淘信局工作回忆[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62.安仁行. 1953年6月安海侨批业情况调查[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63.李四海. 泉州市侨批业4年来工作情况[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64.张法功. 达华信局历史沿革[M]//黄清海. 闽南侨批史纪述.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65.林金枝. 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J]. 八桂侨刊,1996(3)
166.陈训先. 论侨批的起源[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3)
167.周德川. 琼州(海口)的侨批邮戳[J]. 上海集邮,1996(5)
168.邹金盛. 从批信封中看汕头邮戳史[J]. 集邮,1996(6)
169.陈争平. 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70.谢彬. 谢晓钟先生遗著·八:中国邮电航空史[M]. 上海,1996
171.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广东省志·华侨志[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72.陈顺先. 论侨批发生源[C]//曾宪通. 饶宗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 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1997
173.邹金盛. 复杨仪先生对“澄海人开设的批信局”的再商榷[J]. 集邮家,1997(11)
174.邹金盛. 泰国潮帮各批信局开业时间的推算法[J]. 澄海文史资料,1997(16)
175.徐星瑛. 贴欠资票的侨批封[J]. 上海集邮,1997(2)
176.李天锡. 也谈侨批的起源及其它[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3)
177.彭锦. 邹金盛和他的侨批封[C]//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特区晚报社,1997
178.夏诚华. 近代广东省侨汇研究1864-1949:以广、潮、梅、琼三地为例[M]. 1997
179.[佚名]. 关于侨批中的书信和‘甲子’年代(1)-(3)[J]. 集邮家,1998(总222/225)
180.焦铮,武永田. 国际邮政通信[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181.一竹. 侨批信局的信用票[J]. 上海集邮,1998(4)
182.一竹. 侨批信局汇票凭条一例[J]. 上海集邮,1998(6)
183.杜桂芳. 从侨批看潮汕文化“引力场”[C]//杜经国. 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
184.杜桂芳. 潮汕侨批[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185.林家劲. 近代广东侨汇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186.邹金盛. 侨批的缘起[J]. 澄海文史资料,1999(18)
187.薛伟峰. 新发现的福建诏安侨批专用邮戳[J]. 上海集邮,1999(4)
188.滨下武志. 移民与商业网络——泰国潮州帮与侨汇[C]//陈文寿. 华侨华人的经济透视.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89.杜桂芳. 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潮汕侨批[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190.一剑. 对一件侨批封的质疑[J]. 中国集邮报,2000
191.童家洲. 地缘亲缘文化背景与引进华侨华人资本[J]. 八桂侨刊,2000(2)
192.陈衍德. 论民国时期华侨在厦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0(2)
193.黄清海. 不附汇款的侨批封[J]. 上海集邮,2000(4)
194.陈春声. 近代华侨汇款与侨批业的经营——以潮汕地区的研究为中心[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4)
195.庄国土. 中国侨乡研究[C]//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196.林金清. 从“侨批”到现代邮政[N]. 中国邮政报,2000-09-29(3)
197.蔡志祥. 关系网络与家族企业:以香港乾泰隆与其联号为例[M]//朱燕华,张维安. 经济与社会:两岸三地社会文化的分析. 台北: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198.张军. 近代中国侨批业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1
199.桢淳. 华侨投资金融业的重要途径――侨批业[J]. 侨园,2001(1)
200.郑白涛,郑克进. 海外潮阳人与家乡关系的历史演变[J]. 潮阳文史,2001(18)
201.袁丁,陈丽园. 战后国民政府侨汇经营体系的重建[J]. 八桂侨刊,2001(2)
202.袁丁,陈丽园. 1946-49年国民政府对侨批局的政策[J]. 南洋问题研究,2001(3)
203.袁丁,陈丽园. 1946-49年广东侨汇逃避问题[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3)
204.陈泽泓. 广东新方志记载侨情述要[J]. 广东史志,2001(4)
205.王元林.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演变的特点[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
206.蚁健.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寄出的侨批封[J]. 中国邮史,2001(6)
207.杨仪. 续谈"批银先还"和"原批补送'[J]. 中国邮史,2001(6)
208.邹金盛. 潮帮批信局[M]. 香港:艺苑出版社,2001
209.张烈松. 留住珍贵的侨史邮史[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5-30(7)
210.焦建华. 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前10年的新中经贸关系[硕士学问论文[D]. 厦门:厦门大学,2002
211.袁丁,陈丽园. 侨汇“逃避”问题的终结[J]. 八桂侨刊,2002(2)
212.袁丁,陈丽园. 侨汇逃避问题的研究[J]. 八桂侨刊,2002(2)
213.王晓莺. 论1927-1937年华侨在广东的大投资[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4)
214.谢惠如. 漫话南洋侨汇[J]. 揭阳史志,2002(4)
215.郑挥. 民信局启始的历史背景和条件[J]. 中国邮史研究,2002(5)
216.袁丁,陈丽园. 1946-1949年间东南亚及美洲侨汇逃避的原因[J]. 东南亚纵横,2002(6)
217.周友正. 天一信局与龙海邮政之关联[J]. 福建邮花,2002(S1)
218.周建新. 华侨水客 侨汇与客家社会变迁——以梅县南口镇为考察对象[C]//谭伟伦. 粤东三州的地方社会之宗族 民间信仰与民俗(下). 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2002
219.马楚坚. 新加坡潮帮侨批及其对乡邦贡献之探讨[C]. 新加坡:新加坡“海外潮人社会文化国际研讨会”,2002-11-27
220.陈丽园. 跨国主义与近代华人研究:对东南亚潮人侨批联系的考察[C]. 新加坡“海外潮人社会文化国际研讨会”,2002-11-27
221.肖文燕. 华侨与侨乡经济变迁:1888—1949——广东省梅县个案研究[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222.马来西亚南方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 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M].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南方学院,2003
223.蔡志祥. 乾泰隆商业文书[M]. 香港:华南研究出版社,2003
224.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C]. 香港:公元出版社,2003
225.戴一峰. 网络化企业与嵌入性:近代侨批局的制度建构(1850s—1940s)[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1)
226.杨晓慧. 泰国的批馆:历史与现状[J]. 东南亚, 2003,(1)
227.杜桂芳. 潮汕侨批的文化内蕴[J]. 侨批文化,2003(1)
228.陈友义. 诚信的缺乏源于传统文化吗——兼论潮汕传统文化中的诚信[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229.庄世平. 侨批,研究华侨史的重要文献[J]. 潮人,2003(4)
230.王炎荣. 潮汕侨批史话[J]. 潮人,2003(4)
231.曾旭波. 侨批列字探析[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S1)
232.庄世平. 《潮汕侨批萃编》序[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S1)
233.[佚名]. 潮汕侨批文物图录[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S1)
234.陈丽园. 潮汕侨批网络与国家控制(1927-1949)[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S1)
235.江曙霞,等. 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探析[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36.王炜中. “潮汕侨批馆”启动筹建[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6-20
237.[佚名]. 2.5万侨批记录游子心[N]. 广州日报, 2003-07-05
238.李小燕. 客家侨乡社会侨批业初探[C]//嘉应学院. “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梅州:嘉应学院,2003.
239.洪林. 泰国侨批与银信局刍议[J]. 泰中学刊——泰中学会十周年纪念刊, 2004
240.袁丁. 抗日战争与广东侨汇[J]. 泰中学刊——泰中学会十周年纪念刊, 2004
241.张小欣. 1949-1956年广东侨批业管理政策研究[博士论文[D]. 北京:北京大学,2004
242.许茂春. 第八邮政局与寄往中国的侨批服务[J]. 泰中学刊——泰中学会十周年纪念刊,2004
243.谷子. 漫谈侨批业风雨五十年[J]. 泰中学刊——泰中学会十周年纪念刊, 2004
244.黄泽纯. 潮汕侨批业探析[D]. 广州:暨南大学,2004
245.[佚名]. 侨批文化·第二期[C].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4
246.杨群熙. 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潮汕历史资料丛编第11辑)[M].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47.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48.马明达, 黄泽纯. 潮汕侨批局的经营网络[J]. 暨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1)
249.戴一峰. 传统与现代: 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再思考——以侨批局与银行关系为中心[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1)
250.黄少雄. “致成商号”的浮沉[J]. 侨批文化,2004(2)
251.郭伟忠. 见证信用连结亲情——记揭阳魏启峰批局[J]. 侨批文化,2004(2)
252.许茂春. 泰国第八邮局与寄往中国的侨批服务[J]. 侨批文化,2004(2)
253.麦国培. 民国时期邮局办理侨汇(批)之史实[J]. 侨批文化,2004(2)
254.沈建华. 侨批是华侨移民史的缩影——《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读后[J]. 侨批文化,2004(2)
255.蚁键. 侨批封上加盖的“变体侨批邮戳”[J]. 侨批文化,2004(2)
256.黄清海. 关于深入开展侨批学术研究的几点看法[J]. 侨批文化,2004(2)
257.中行汕头市分行. 潮汕地区侨批业的沿革[J]. 侨批文化,2004(2)
258.林越. 潮阳水上客轮运输略述[J]. 潮阳文史,2004(20)
259.马荣盛. 解放前的潮阳侨批业[J]. 潮阳文史,2004(20)
260.蔡绍彬. 侨批业对邮政的依赖[J]. 侨批文化,2004(3)
261.李汉庭. 潮商批局与晋商票号之比较[J]. 侨批文化,2004(3)
262.谷子. 漫谈泰国侨批业风雨50年[J]. 侨批文化,2004(3)
263.杨群熙. 试论潮帮批信局经营的特点[J]. 侨批文化,2004(3)
264.陈锡耀. 有关潮汕沦陷后的侨批情况[J]. 侨批文化,2004(3)
265.陆集源. 樟林“客头”的诚实守信精神[J]. 侨批文化,2004(3)
266.李小燕. 客家侨乡侨批业初探[J]. 侨批文化,2004(3)
267.蔡焕钦. 泰国振盛兴批局及其专印封、简、单[J]. 侨批文化,2004(3)
268.陈丽园. 侨批经营研究的若干问题——从1887年广惠肇文兴信局的创办广告谈开去[J]. 侨批文化,2004(3)
269.焦建华. 透视侨批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J]. 侨批文化,2004(3)
270.许秀莹. 侨批成了抗美援朝宣传单[J]. 侨批文化,2004(4)
271.谷子. 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守信的侨批业[J]. 侨批文化,2004(4)
272.郑云. 闽南侨批业与天一信局的兴衰[J].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4)
273.江宁. 百年魏启峰六代侨批缘[J]. 侨批文化,2004(4)
274.陈璇珠,沈建华. 新中国成立后侨批汇款货币的演变[J]. 侨批文化,2004(4)
275.陈名芹. 试论信用机制在侨批中的运用[J]. 侨批文化,2004(4)
276.曾旭波. 万兴昌信局简况[J]. 侨批文化,2004(4)
277.蔡金河. 潮汕侨批上的吉祥印章[J]. 侨批文化,2004(4)
278.王永鑫. 谈“侨批”语言的特点[J]. 侨批文化,2004(4)
279.蔡焕钦. 1949年后的越南寄汕侨批概况[J]. 侨批文化,2004(4)
280.许建平. “批”及“侨批”刍论[J]. 侨批文化,2004(4)
281.陈孝彻. 万德盛华暹汇兑银信馆概况[J]. 侨批文化,2004(4)
282.黄寿年. 从侨胞李芝敏的几封侨批谈起[J]. 侨批文化,2004(4)
283.曾益奋. 精诚致信——访原振盛兴批局协理曾声烈先生[J]. 侨批文化,2004(4)
284.焦建华. 试析近代华侨批信局的信用制度[J]. 侨批文化,2004(4)
285.邹金盛.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批信寄递[J]. 集邮博览,2004(5)
286.肖文燕. 华侨与近代侨乡金融业的兴盛——以广东梅县为例[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6)
287.熊燕军. 试论近代潮汕经济的“华侨性”[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
288.李小燕. 梅州地区客家侨批业初探[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289.杜桂芳. “侨批”与潮汕传统文化[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0.陈嘉顺. 务实、谦谨、崇礼的潮人民性——潮安东凤博士林乡林氏一家侨批所见[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1.徐光华. 浅述揭阳侨批业[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2.肖文评. 客家山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以民国时期的大埔县百侯村为例[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3.杨仪. 新春第一批[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4.郭马风. 何谓批?[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5.洪林. 试论和平后(1945-1955)侨批史演变[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6.曾益奋. 诚信是侨批业的立足之本[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7.李小燕. 客家地区的水客与侨批局[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8.邓锐. 从梅州市侨汇的发展过程看侨批局兴衰[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299.陈璇珠,沈建华. 民国时期侨批汇款货币的演变[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0.余耀强. 广府银信局的演变[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1.蔡焕钦. 侨批见证国家的侨汇物资供应政策[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2.陈景熙. 潮汕侨批与近现代汕头货币史[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3.蚁健. 抗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海外华侨银行的侨批[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4.王锡亭. 广州的侨批局[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5.肖国强. 浅谈侨汇对侨乡经济发展的贡献[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6.陈丽园. 情系家计——以澄邑山边乡陈宅家批为例论侨批的本质[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7.黎道纲. 千字文推算批局开业时间之讨论[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8.柯木林. 战后初期的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09.唐存政. 末代侨批——兼介侨批史略[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0.房学嘉. 梅州客属地区的水客业述略[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1.陈建波. 对当前侨批文化研究的思考[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2.王朱唇. 划代侨批的研究方法[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3.焦建华,徐翠红. 近代批信局特色探源——以福建批信局为例[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4.王炜中. 初析侨批情结[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5.黄少雄. 潮籍侨批历史探源——新加坡“致成信局”是潮籍第一家侨批局[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6.罗则扬. 侨批文化与海洋文化[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7.陈海蓉,刘伯孳. 浅析中国银行与邮政部门之间的争端(1937-1940)——以福建合昌信局为例[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8.曾旭波. 略谈暗批的产生及操作方法[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19.李福光. 试析潮汕侨批的例俗——兼以陈集允家批为例[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20.邹金盛. 二战时期的汕头侨批邮路[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21.吴奎信. 侨批传递管道的梗阻与疏通[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22.张明灿. 我是侨批文化历史证人[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23.陈创义. 侨批——风格独特的群体书信[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24.陈训先. 试论清代潮帮侨批业对我国原始金融市场的促进与贡献[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25.许建平. 侨批·侨批学·侨批文化[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4
326.郭马风. 侨批·侨批水客·回头批——我对这些问题的讨论[C]//王炜中. 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4
327.王漫琪, 沈建华. 国内首个侨批文物馆今日汕头开馆十万侨批细诉潮人故乡情[N]. 羊城晚报,2004-04-24
328.侯伟生. 首个侨批文物馆在汕头开馆[N]. 人民日报,2004-04-25
329.林小霞,陈凤杰. 侨批:东方侨史的敦煌[N]. 海南日报, 2004-05-11
330.周友正. 天一信局之历史演变[N]. 中国邮政报, 2004-06-25
331.刘丽英,谢利民. 漳州发现“侨批”实寄封——百年闽南邮政史添新证[N]. 中国邮政报, 2004-07-23
332.林恩赐. 刍议天一信局的经营之道[N]. 中国邮政报, 2004-11-12
333.[佚名]. 汕头隆都侨批局遗址尚存[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11-19
334.王东旭. 侨批局使用“邮局禁止多夹信件”宣传戳的由来[N]. 中国邮政报, 2004-11-26(5)
335.陈跃明. 浅议侨批封上的戳记[N]. 中国邮政报, 2004-12-10
336.郑一省. 海外潮州籍水客与近代中国侨乡的金融网络及移民网络[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2005
337.袁丁. 海外潮人与潮汕侨汇——民国档案中的潮汕侨汇研究[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2005
338.袁丁. 侨批局与潮汕侨汇[J]. 泰中学刊,2005
339.陈训先. 一份华侨抗战抗战重要文献的发现与一条“口批”历史资料的勾沉[J]. 泰中学刊,2005
340.王炜中. 潮汕侨批史话 [J]. 世界潮商,2005(5)
341.洪林. 试论和平后泰国侨批史演变(1945-1955)[J]. 泰中学刊, 2005
342.王炜中. 侨批对近代潮汕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2005
343.曾旭波. 东南亚侨批信局经营方式初探——以潮帮批信局为例[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2005
344.邹金盛. 抗战中的东兴邮政储汇处[J]. 集邮博览 ,2005(10)
345.许秀莹. 侨批——维系侨眷婚姻生活的纽带[J]. 汕头党史与方志,2005(1/2)
346.郭马风. 侨批水客·回头批[J]. 汕头党史与方志,2005(1/2)
347.焦建华. 资金流向与地方财政经济——以侨汇与解放前福建省财政经济的关系为例[J]. 特区经济,2005(2)
348.麦国培. 四邑侨批与潮汕侨批之比较[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49.焦建华. 试析民间金融业的信用制度——以民信局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05(2)
350.蔡金河. 揭阳侨批业在潮汕侨批史上的一大创举[J]. 揭阳史志,2005(2)
351.肖文评. 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J]. 客家研究辑刊, 2005(2)
352.焦建华. 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 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3)
353.杜式敏. 从潮汕侨批看海外潮人的女性观[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354.严飞生,房学嘉. 1947-1950年印尼三宝垄华侨侨批初探——以李芝敏的十二封侨批为例[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355.夏水平,房学嘉. 梅州客属地区的水客与侨批业述略[J]. 嘉应学院学报,2005(4)
356.王琳乾. 浅谈解放后潮汕德货币流通与侨批业活动和侨汇物资供应[J]. 汕头党史与方志,2005(4)
357.黄清海. 侨批汇款封片与抗日时期史料三则[J]. 侨批文化,2005(5)
358.蔡焕钦. 反映潮汕抗日史事的侨批书信[J]. 侨批文化,2005(5)
359.沈建华. 从侨批看华侨在抗战期间的心态[J]. 侨批文化,2005(5)
360.邹金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邮政储金汇业局为转驳侨汇所作的贡献[J]. 侨批文化,2005(5)
361.黎道纲. 汕头沦陷初期暹罗银信局公所恢复批路之努力[J]. 侨批文化,2005(5)
362.陈训先. 一份华侨抗战重要文献的发现与一条“口批”历史资料的勾沉[J]. 侨批文化,2005(5)
363.罗则扬. 试论日本在“二战”中对东南亚侨批业的扼杀和掠夺[J]. 侨批文化, 2005(5)
364.陈孝彻. 侨批是爱国主义的见证物[J]. 侨批文化,2005(5)
365.王炜中. 侨批,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记“抗日时期的侨批业”的研讨会[J]. 侨批文化,2005(5)
366.陈训先. 清代潮帮侨批业对我国原始金融市场的贡献[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5)
367.江宁. 铁蹄下的“东兴汇路”启示录[J]. 侨批文化,2005(5)
368.洪林. 简述潮汕沦陷前后的暹罗侨批业[J]. 侨批文化,2005(5)
369.许秀莹. 从侨批看日占时期印尼坤甸华人的遭遇[J]. 侨批文化,2005(5)
370.余耀强. 抗日后期的潮汕侨批[J]. 侨批文化,2005(5)
371.林佩玲,林鸿,蔡栋源,等. 中学生眼中的抗战侨批[J]. 侨批文化,2005(5)
372.蔡绍彬. 新加坡沦陷后的侨批何时中断?[J]. 侨批文化,2005(5)
373.焦建华. 近代批信局特色探源——以福建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374.饶宗颐. 潮州志[M]. 潮州: 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5
375.姜仰东,吴宝国. 抗战时期闽邮政和侨批业务[R/OL]. (2005-01-04)[2006-02-21]. http://www. fj8w. com/newsshow. asp?id=86&typeid=4
376.黄清海. 闽南侨批邮史初探[R/OL]. (2005-01-04)[2006-02-21]. http://www. fj8w. com/newsshow. asp?id=87&typeid=4
377.林南中. “天一信局”及侨批封[N]. 中国商报,2005-01-27(T00)
378.李庆九. 被遗忘的收藏品——侨汇券[N]. 中国集邮报, 2005-04-12(8)
379.王文博. 文昌痛失收藏家《琼州侨批》耀邮坛[N]. 中国集邮报,2005-05-10(2)
380.王东旭. 关于“天一信局”创办时间的讨论[R/OL]. (2005-06-16)[2006-02-21]. http://www. fj8w. com/newsshow. asp?id=323&typeid=4
381.庄群. 侨胞血汗凝侨批[N]. 中国档案报, 2005-06-17(1)
382.余耀强. 抗战期间泰国寄潮汕的侨批[N]. 中国集邮报,2005-7-22(6)
383.常增书. 广东侨批研究[M].
384.陈丽园. 1946-1949年广东侨汇逃避问题[D]. 广州: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385.陈植芳. 漫谈潮汕民间侨汇业[Z]. 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复印资料)
386.刘百忠. 情系故乡关爱亲人——简介汕头市我国首创侨批文物馆典藏[J]. 潮州文献,30(59/60)
387.泉州市两会史料组. 泉属几家侨批局的经营和兴衰[J]. 福建工商史料,(1)
388.吴宝国. 清末民初侨批封考证与货币知识[J]. 集邮,(S6)
389.熊介和. 解放前后梅县侨批业情况[J]. 梅县文史资料,(16)
390.杨仪. 澄海人开设的批信局部份观点确实需要再商榷[J]. 集邮家,(总214)
391.[佚名]. 广东邮区邮政事务年报[R]. 广东邮政管理局档案,(全宗号29,目录号1,案卷号213)
392.[佚名]. 琼崖侨汇调查报告书[R]. 广东省档案馆藏中国银行档案,(全宗号41,目录号3,案卷号2225 )
393.[佚名]. 汕头段三十五年份已挂号批信局详情表[R]. 广东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29,目录号2,案卷号371)
394.[佚名]. 汕头邮区辖下批信局一览表(1943年)[R]. 广东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29,目录号2,案卷号369)
395.[佚名]. 星行向总行函报侨汇近况[R]. 广东省档案馆藏中国银行档案,(全宗号41,目录号3,案卷号2225)
396.[佚名]. 修正中央银行管理外汇暂行办法[R]. 广东省银行月刊, 3(2/3)
397.[佚名]. 中国银行解付梅汕侨汇[R]. 广东省档案馆藏中国银行档案,(全宗号43,目录号2,案卷号894之二)
398.[佚名].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各批局声请书副份[R]. 广东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86,目录号1,案卷号344)
399.[佚名]. 1947年4月粤行及辖内各行处解付侨汇数目统计[R]. 广东省档案馆藏中国银行档案,(全宗号43,目录号2,案卷号1104)
400.[佚名]. 广东邮区批信局已呈准设立之国外分号清表(1948年11月23日)[R]. 广东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29,目录号2,案卷号370)
401.[佚名]. 华侨黄元彬函中国银行提出“集中侨款办法”暨中国银行处理情形[Z]
402.[佚名]. 闽粤两行对于加强吸收侨汇之建议[R].(广东省档案馆藏中国银行档案,全宗号43,目录号2,案卷号1207)
403.[佚名]. 批信局国内外分号开设地点名称一览表(1935年)[R]. 广东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29,目录号2,案卷号374)
404.张世刚. 邮政汇兑[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05.钟运荣. 近代侨汇与国家控制——以民国邮政与广东批信局的关系为中心(1925~1945)[D].
406.邹求栋. 天一信局史再考[J]. 福建邮花,(总22)
潮学网 - [转帖] 我国侨批文化研究论文剖析(马晓晖)
http://www.chxw.net/bbs/redirect.php?tid=6118&goto=lastpost
[转帖] 我国侨批文化研究论文剖析
马晓晖, 论文, 转帖, 文化, 剖析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为闽粤琼三省特有。我国侨批文化研究作为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 分,其学术研究正在不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文献数量、年代分布、著者队伍等方面,分析研究了侨批论文298篇,并尝试对我国侨批文化研究水平 进行评价。
研究依据与统计方法
研究依据 本文依据的298篇侨批研究论文,一部分来源于潮汕地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期刊中的侨批论文及其引文,另一部分来源于《中国期刊网》中搜索所得侨批论文及引文。空间不设限制,时间截至2005年12月。
统计方法对潮汕地区图书馆馆藏正式及非正式出版物逐一检索,将其中刊载的侨批研究论文析出;在《中国期刊网》中以“侨批”为关键词,从期刊库、报纸 库、博士硕士论文库中搜索侨批研究论文及引文。通过以上两个途径共检索得研究论文298篇。选用Access2000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文献学知识,对所 检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从中掌握我国侨批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统计与分析
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1.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 对某一专题研究论文发表年代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专题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检索到的298篇侨批研究论文中,除了6篇未知出版时间外,在其余292篇发表时间最早为1936年,最迟为2005年11月,时间跨度达69年。(见表1)
298篇侨批文化研究论文,相对于其他研究领域动辄上千上万篇论文,说明侨批文化研究尚未引起华侨研究学者足够重视。1960年至1979年二十年间侨批文化研究几平停顿,唯一发表的一篇论文著者柯木林为新加坡人。 此后侨批文化研究论文各年度的文献量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数量最多,计261篇,占论文总数的 88.59%。研究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其中,8篇论文为硕士博士生毕业论文,说明侨批文化研究开始受到华侨华人研究学者的重视,并成为历史人类学硕士博 士生的主攻研究课题。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为164篇,占论文总量的55.03%,比1999年以前的总量还多。说明侨批文化研究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 逐渐受到重视,成果也越来越多。
2. 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文统计的298篇论文,除了3篇未知出处外,其余295篇分别发表在91种书刊报纸上,平均每种刊登3.27篇,载文量2篇以上的书 刊报纸有25种,可见侨批论文的发表具有分散性,但其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占论文总数77.54%的231篇集中于25种书刊报纸,其中,除了专业的侨 批研究书刊外,其余多数为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期刊。2000年创刊的有关侨批文化研究专业期刊——《侨批文化》,迄今已出版五期。
收录侨批文化研究论文的书刊报纸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闽南侨批史纪述》、《侨批文化》、《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潮汕侨批论文集》、《汕头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它们的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52.35%。其中除《汕头大学学报》为学术刊物外,载文量最多的《闽南侨批史纪述》是有关侨批 文化研究的汇编,《侨批文化》则是刊发侨批论文的专业期刊;《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潮汕侨批论文集》均为侨批文化研究专题论文集。
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侨批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过于狭小,侨批文化研究研究论文尚未得到其余各类学术刊物关注,甚至尚未被众多学术刊物所认识。
论文著者的统计与分析
1.论文著者的空间分布 被统计298篇论文中,除5篇论文未知著者外,共有著者190人。从表3可以看出,侨批研究学者地域分布广泛,呈不均衡状况,多为我国国内及东南亚学者, 其中国内著者有184人,占著者总数的96.84%,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90.60%。“侨批”涉及的地域是国际性的,侨批信局是跨国经营的企业,因 此,侨批文化研究不应局限于国内,而应放在国际大环境中研究,走国际化道路。这就需要海内外多学科的学者共同重视和参与。从表3可以看出,已有一些海外学 者开始加入侨批文化研究的行列,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所占的比例较小,著者人数仅占著者总数的3.16%,论文数仅占总数的5.70%,著者所处国家也 只有泰国、新加坡、日本三国,这一比例对于一个国际化的专题研究而言显然太小。
2.活跃论文著者分析 活跃著者是指在本学科研究中造诣较深、获得较多科研成果的著者。他们所著论文论点新颖、视角独到、具有代表性。表4对侨批研究论文著者的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活跃著者。
从表4中可以看出,发表论文3篇以上(含3篇)的著者25人次,占总数的13.16%,发文量为111篇,占总发文量的37.24%;发表论文2篇的有298篇;发表论文1篇的有128人。
3.论文著者合作度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另一方面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组织和促进合作研究。
本文统计分析的298篇研究论文中,有11篇无著者信息。独著论文总数为258篇,占论文总数的86.58%;合著论文数25篇,合著率8.39%; 集体创作论文为4篇,占论文总数的1.34%。说明侨批文化研究仍然停留在个人自由研究阶段,合作研究尚未起步,说明需要研究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以促 进侨批文化研究进一步朝着合作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结论
从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侨批文化研究的论文数量虽然增长较快,但论文总量不多,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待加强。
2.有关华侨华人、邮政、金融的期刊及与华侨文化关系密切的大学学报,是侨批文化研究论文的主要刊载平台。虽然已有专门侨批文化研究的专业刊物,但侨批文化研究远未引起学术刊物应有的重视,学术研究平台过于狭窄。
3.专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开始步入侨批文化研究行列,侨批文化研究逐步向纵深发展。
4.研究学者的队伍正在壮大,但存在地域的局限性,大都是国内的学者及小部分海外学者。在国际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全国新书目》2006年第8期
http://www.51jr.net/magazine/html/362/362949.htm
潮学网 论坛
* [转帖]蔡氏入潮与善堂文化
湖北集邮 - 我国侨批文化研究论文剖析
http://www.hbjy8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711
我国侨批文化研究论文剖析
作者:马晓晖 文章来源:湖北集邮网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11-4-27
作者:马晓晖 文章来源:湖北集邮网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11-4-27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为闽粤琼三省特有。我国侨批文化研究作为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部分,其学术研究正在不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文献数量、年代分布、著者队伍等方面,分析研究了侨批论文298篇,并尝试对我国侨批文化研究水 平进行评价。
研究依据与统计方法
研究依据 本文依据的298篇侨批研究论文,一部分来源于潮汕地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期刊中的侨批论文及其引文,另一部分来源于《中国期刊网》中搜索所得侨批论文及引文。空间不设限制,时间截至2005年12月。
统计方法对潮汕地区图书馆馆藏正式及非正式出版物逐一检索,将其中刊载的侨批研究论文析出;在《中国期刊网》中以“侨批”为关键词,从期刊库、报纸 库、博士硕士论文库中搜索侨批研究论文及引文。通过以上两个途径共检索得研究论文298篇。选用Access2000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文献学知识,对所 检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从中掌握我国侨批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统计与分析
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1.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 对某一专题研究论文发表年代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专题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检索到的298篇侨批研究论文中,除了6篇未知出版时间外,在其余292篇发表时间最早为1936年,最迟为2005年11月,时间跨度达69年。(见表1)
2. 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文统计的298篇论文,除了3篇未知出处外,其余295篇分别发表在91种书刊报纸上,平均每种刊登3.27篇,载文量2篇以上的书 刊报纸有25种,可见侨批论文的发表具有分散性,但其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占论文总数77.54%的231篇集中于25种书刊报纸,其中,除了专业的侨 批研究书刊外,其余多数为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期刊。2000年创刊的有关侨批文化研究专业期刊——《侨批文化》,迄今已出版五期。
收录侨批文化研究论文的书刊报纸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闽南侨批史纪述》、《侨批文化》、《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潮汕侨批论文集》、《汕头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它们的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52.35%。其中除《汕头大学学报》为学术刊物外,载文量最多的《闽南侨批史纪述》是有关侨批 文化研究的汇编,《侨批文化》则是刊发侨批论文的专业期刊;《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潮汕侨批论文集》均为侨批文化研究专题论文集。
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侨批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过于狭小,侨批文化研究研究论文尚未得到其余各类学术刊物关注,甚至尚未被众多学术刊物所认识。
论文著者的统计与分析
1.论文著者的空间分布 被统计298篇论文中,除5篇论文未知著者外,共有著者190人。从表3可以看出,侨批研究学者地域分布广泛,呈不均衡状况,多为我国国内及东南亚学者, 其中国内著者有184人,占著者总数的96.84%,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90.60%。“侨批”涉及的地域是国际性的,侨批信局是跨国经营的企业,因 此,侨批文化研究不应局限于国内,而应放在国际大环境中研究,走国际化道路。这就需要海内外多学科的学者共同重视和参与。从表3可以看出,已有一些海外学 者开始加入侨批文化研究的行列,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所占的比例较小,著者人数仅占著者总数的3.16%,论文数仅占总数的5.70%,著者所处国家也 只有泰国、新加坡、日本三国,这一比例对于一个国际化的专题研究而言显然太小。
2.活跃论文著者分析 活跃著者是指在本学科研究中造诣较深、获得较多科研成果的著者。他们所著论文论点新颖、视角独到、具有代表性。表4对侨批研究论文著者的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活跃著者。
从表4中可以看出,发表论文3篇以上(含3篇)的著者25人次,占总数的13.16%,发文量为111篇,占总发文量的37.24%;发表论文2篇的有298篇;发表论文1篇的有128人。
3.论文著者合作度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另一方面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组织和促进合作研究。
本文统计分析的298篇研究论文中,有11篇无著者信息。独著论文总数为258篇,占论文总数的86.58%;合著论文数25篇,合著率8.39%; 集体创作论文为4篇,占论文总数的1.34%。说明侨批文化研究仍然停留在个人自由研究阶段,合作研究尚未起步,说明需要研究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以促 进侨批文化研究进一步朝着合作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结论
从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侨批文化研究的论文数量虽然增长较快,但论文总量不多,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待加强。
2.有关华侨华人、邮政、金融的期刊及与华侨文化关系密切的大学学报,是侨批文化研究论文的主要刊载平台。虽然已有专门侨批文化研究的专业刊物,但侨批文化研究远未引起学术刊物应有的重视,学术研究平台过于狭窄。
3.专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开始步入侨批文化研究行列,侨批文化研究逐步向纵深发展。
4.研究学者的队伍正在壮大,但存在地域的局限性,大都是国内的学者及小部分海外学者。在国际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