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Cat Identities -
柯木林
http://0-www.worldcat.org.novacat.nova.edu/identities/lccn-n86-128907
http://0-www.worldcat.org.novacat.nova.edu/identities/lccn-n86-128907
CNKI知识搜索 - 著者柯木林
http://search.cnki.com.cn/Search.aspx?q=author:柯木林
1. 中国缔造第三盛世
柯木林 华夏文化 1994年 第Z1期
中国缔造第三盛世(新加坡)柯木林今年四月,中国举行公祭黄帝陵典礼。来自世界各地一万多名炎黄子孙,聚集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前,献花篮,诵祭文,以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美国华裔科学家张良洲代表海外华人宣读祭文,当他读到"登桥山,看盛世,梦回汉�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2. 晚清海外笔记中有关新加坡的记载
柯木林 东南亚 1986年 第03期
自从光绪三年(1877年)_J1:始阳外旧派驻仗臣时起,消政府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叫文规定:使臣必须写日记定期寄回。按照这规定,日记既要记交 涉事件,义要记风:【:人情。还要使“数年以后”的中国人看了能够“洞悉各国事机”。这实际上是冶个人汜事和工作汇报于一炉,使这种日记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3. 新华历史研究的问题与前瞻(1985——86)
柯木林 华侨历史 1986年 第04期
一、前言 新加坡华族历史(下简称“新华历史”)研究,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当时的英爪民主义者,为了了解华族的历史和现状,以巩固他们的统治,非常重视华族 研究。伦敦的皇家亚洲学会和东方语文学校就是这项研究计划的大本营。1877年11月续日,皇家亚洲学会海峡分会在新加坡�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4. 大伯公是谁?
柯木林 东南亚 1987年 第04期
掘地,翻土,都会使土地公不安,因此非拜祭他不 町。我们这里看到的大伯公画像或塑像,是一位身 营“员外装”的慈祥老者,一手持拐杖,一手拿元 宝,文质彬彬,与中国南方奉祀的土地公样貌颇相 似。 虽然说大伯公就等于中国的土地公,但是,这 大伯公是新马两地人民熟悉的神砥。奉祀大�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5. 刘金榜与双林寺
柯木林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0年 第01期
(一) ID89年7月初,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博士候选人黄建淳来新加坡,为他的博士论文《清朝捐勤制度与新马华侨社会之研究 (1877一1912)》搜集资料。我带他参观新加坡华人的古迹庙宇,单就双林寺一处,我们前后去了三次,同时也访问了双林寺的创办人刘金榜①长孙刘清银博士,②不仅寻获不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6. 关于整理新华史料的若干问题
柯木林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1年 第04期
近年来,研究新华历史,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与鼓励。所谓“盛世修志”,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寻根的风气也热了起来,这是好事。 然而,研究历史,面对浩翰的史料,如何权衡取舍,的确是棘手的间题。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简称宗乡总会).过去五年来(1986一1991)在整理新华史料的工作方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7. 《澄邑马西乡林氏族谱》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柯木林 南洋问题研究 1991年 第01期
凡是研究新华历史的学者,没有不知道《东山薛氏家谱》与《海澄峨山陈氏家谱》的。这两本家谱,对研究十九世纪初叶新加坡福建帮开山鼻祖薛佛记〔1卞93一1 847),及十九世纪中期天福宫大董事陈笃生(1798一1850),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一。近来,为编某宗乡总会所拟出版的《新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KDE -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柯木林
http://kde.cnki.net/KDEService/Search/Brief/CJFD/?Author=柯木林
南院网上图书馆 - 书目信息
http://218.208.82.179/libmis/LibMischinese/web/cxjg3.asp?QueryContent=��ľ�����&Qtype=2&curpage=-1
互動与創新-多維視野下的華僑華人研究
http://www.frelax.com/scdb/mulu/4/HDYC404374c1.html
前言 | ||||
第一節 | 歴史研究 | |||
一 | 17-19世紀的越南广東籍華僑華人-以碑刻史料為中心的分析 | 譚志詞 | ||
二 | 新加坡領事官左秉隆:事迹与歴史評价 | 柯木林 | ||
三 | 両派斗争与檳城華僑公会 | 呉龍雲 | ||
四 | 20世紀初年美国保皇会与華僑教育 | 高偉濃 | ||
五 | 孫文于福崗 | 芦益平 | ||
六 | 20世紀初期印尼排華運動:政治経済与文化視野 | 施雪琴 | ||
七 | 流動与変遷:20世紀上半叶新馬華人婦女与闽粤婦女之比較 | 範若蘭 | ||
八 | 近代華南地区商会組織的海外聯系研究-以厦門総商会為例 | 水海剛 | ||
第二節 | 政治与経済 | |||
一 | 移民与中美関系:従排華法的廃除看戦時美国対華政策的演変 | 馬暁華 | ||
二 | 北婆羅洲華人対“大馬計劃”的回応 | 陳偉玉 | ||
三 | 馬来西亜政局変化及其対華僑華人発展影響研究 | 李鴻階 | ||
四 | 馬来西亜華人経済:政策、発展与影響 | 廖小健 | ||
五 | 馬来西亜華資銀行的族群経済与制度環境:理論与个案初探 | 陳琮淵 | ||
六 | 拿来西亜華人経済権益的憲法保障 | 羅栄強 | ||
七 | 新加坡新移民華裔的文化与経営特征 | 龍堅 | ||
第三節 | 社会与文化 | |||
一 | 中西文化与社会的互動:一位海外華人学者兼社会活動家的親歴 | 顔清湟 | ||
二 | “香茶水”的信仰网絡-新加坡潮人善堂宗教儀式的観察 | 李志賢 | ||
三 | 印尼三宝壟的華人:宗教信仰与族群互動 | 鄭一省 | ||
四 | 東南亜的現代中国画発展研究 | 鐘瑜 | ||
第四節 | 華文教育 | |||
一 | 簡論海外華文教育与中華文化伝承 | 劉以榕 | ||
二 | 海外華文教育辛酸史:馬来西亜華教運動个案研究,1995-2008 | 祝家豊 | ||
三 | 馬来西亜華人的語言態度 | 洪麗芬 | ||
四 | 当前馬来西亜華教問題与知識人的参与 | 庄華興 | ||
五 | 馬来西亜新世代華人対華文教育態度之研究 | 陳美鳳 | ||
第五節 | 移民与留学生 | |||
一 | 横跨半世紀的旅西華人 | 熊建成 | ||
二 | 移民鏈:中国式海外移民之探討-以福建籍移民為例 | 黄英湖 | ||
三 | 従“祖籍認同”到“祖籍記憶”-馬来西亜華人祖籍地(国)認同的演変 | 兪雲平 | ||
四 |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国出入境政策及出入境活動分析 | 張秀明 | ||
五 | 従留学生到新海外華僑華人:日本的事例 | 邵春芬 | ||
第六節 | 僑郷研究 | |||
一 | 論五邑銀信的文献价値及其征集、保護和利用問題 | 劉進 | ||
二 | 僑匯与近代四邑僑郷市鎮化趨向 | 袁丁 | ||
三 | 従闽南僑批看僑郷経済与僑縁関系 | 黄清海 | ||
四 | 20世紀上半叶菲律賓華人与僑批業的発展 | |||
……劉伯孶 | ||||
五 | 20世紀後期日本帰国華僑在中国大陸的工作与生活-以《回国五十年-建国初期回国旅日華僑留学生文集》為考察対象》 | 蔡振翔 | ||
第七節 | 文献信息研究 | |||
一 | 20世紀日本的華僑華人研究評述 | 李国梁 | ||
二 | 馬新南洋研究的淵源、範畴及其意義和定位 | 廖文輝 | ||
三 | 華僑家書的特征和文化价値 | 黄卓才 | ||
四 | 僑郷族譜在華人方言族群移民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値分析-以新加坡“福建人”和《泉州譜牒華僑史料与研究》一書為例 | 李勇 | ||
五 | 試述華僑華人図書資料特色館蔵建設-兼談華僑博物院華僑華人文献専題数据的建立 | 陳麗萍 | ||
六 | 従香港出発:香港大学孔安道紀念図書館華僑華人文献之收集、整理与簡介 | 尹耀全 | ||
七 | 厦門大学南洋研究院華僑華人研究网絡資源与数据庫建設 | 張長虹 | ||
八 | 海外華人博物館的文化動因和文化力量 | 李麗 |
学术空间 ScholarSpace (历史学版) - 柯木林
http://history.cdblp.cn/author/柯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