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历史无情亦有情 -- 访李鸿章故居有感

  历史无情亦有情 
         --访李鸿章故居有感

 * 柯木林 *
         《联合早报》  2000-01-13 (星期四)

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 (1823-1901) 的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繁华商业街淮河路中段。这座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是目前合肥市仅存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建筑,共有五进:大厅、前厅、中厅、走马楼 (两进),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走马楼有两层阁楼,楼上雕梁画栋,很有特色。楼上楼下均有回廊相连,因系李氏家眷住所,俗称“小姐楼”。
  

  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



  位于合肥市繁华商业街的李鸿章故居


在曾国藩提携下成长
作为19世 纪末中国近代史显赫人物,李鸿章生前死后都颇具争议性。人们对他毁誉参半,褒贬不一。过去许多历史课本骂他“汉奸”、“卖国贼”。此次在合肥参观“李 府”,从《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的史料陈列中,看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一幕幕,很有感触。或许是由于人生的阅历,今天再看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却也佩服他 的才能,同时对他当年的处境,十分同情。
李鸿章天资聪颖,年少时颇气盛,有睡懒觉的恶习,又喜作夸夸之谈,华而不实。后来遇到了曾国藩,这位中国近代史的传奇人物,对李鸿章一生有重大的影响。
李鸿章曾任曾国藩幕僚,曾 国藩有意重用他,时常指出他的缺点,并刻意组织有才干的人与他辩论,挫其锐气。在曾国藩的提携下,李鸿章逐渐成熟,开始显露军政才能。所谓“千兵易得,一 将难求”,更何况“将中之龙凤”。然而上等人才也需要长期精雕细琢才能成大器的。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多少贤能之士常有“遇人不淑”的感慨!
开创近代史多个“第一”
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李鸿章利用掌握的实权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积极推进近代化。他以顽强的毅力和敏锐的眼光推行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第一”:
* 第一家大型综合军工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局)
* 第一个译书机构 (江南机器局翻译馆)
* 第一次官费派留学生 (1872年官派幼童赴美)
* 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 (1873年成立轮船招商局)
* 第一次设立电报局 (1880年在天津设中国电报总局)
* 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1885年设天津武备学堂)
* 第一支近代远洋海军 (1888年成立北洋海军)
* 第一部海军军制 (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
* 第一面中国国旗 (奏改原兵船旗为国旗,称龙旗)
* 第一个海军基地 (1890年竣工的旅顺海军基地)
由此可见李鸿章的视野和创造力了。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所推行的“变法”,的确培育出一批新式人才。当年这批官费放洋的学生,在往后学成回国的日子里,都大有作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其中著名的有:铁路工程师、主持京张铁路的詹天佑 (1872年留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1874年留美);定远舰管带 (舰长) 刘步蟾 (1877年留欧);海军总长萨镇冰 (1877年留英);翻译家严复 (1877年留英) 及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 (1889年留德) 等等。
1862年 编练淮军开始,并以此逐渐形成的淮系集团,李鸿章是淮军统领,淮系集团的领袖。我们只要看一看当年淮系成员表,就可知他的麾下,人才济济。这些成员包括: 首任台湾巡抚,保卫和建设台湾的刘铭传;兵部侍郎,驻英法公使郭嵩焘;邮件大臣、创办铁路、电报、航运的盛宣怀;香港首位华人大律师,民国代总理伍廷芳; 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民国时任大总统 (后称帝) 的袁世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民国海军部长谢葆璋 (其女为谢菀莹,笔名冰心) 等。要领导这批将才,谈何容易。如果本身没有一定的才识,又如何能使他们折服?
至于李氏家族成员,亦显赫 一时。长兄李瀚章,官至湖广总督;三弟李鹤章,统淮军亲兵营;六弟李昭庆,镇压太平军,捻军,官至盐运使;长子李经方,为首任邮政总局局长;三子李经羲, 曾任云贵总督,财政总长;李鸿章的小女菊耦,后与当时“清流派”名士张佩纶成婚,其孙女张爱玲为著名文学家。这里,可见当年江淮官宦世家的豪势了。


 李鸿章夫人赵氏与小女菊耦。菊耦与“清流派”名士张佩纶成婚,其孙女张爱玲为著名文学家。

作为大清皇朝的军政重臣, 李鸿章镇压农民起义,兴洋务,办外交,练新军,殚精竭虑地维持和加强满清皇朝的统治。他自己概括其一生为“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 扶摇”。正当朝野上下,中兴迷梦正浓之际,甲午战争的烽火使他“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对外代表清皇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是大清帝国的悲剧,更是李 鸿章个人的悲剧。
他挽救不了大清王朝
李鸿章曾形象地把清皇朝比作“破屋”,将自己比作“裱糊匠”。“裱糊匠”,又有何办法来改造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的“破屋”呢?
1901年,李鸿章卒于北京,时年78岁,归葬合肥东郊大兴集。清廷谥之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并在他生前主要事业活动的地区安徽、直隶 (今河北) 等省建专祠,给予极高的荣誉。据说文革期间,李鸿章的墓地遭铲平,尸骨被拖拉机压碎,够惨的。
李鸿章走上中国历史舞台 时,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四海变秋气”的末世,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扩张之际。他主持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李鸿章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 殊人物,人们对身后的评价当然也就更不一般了。孙中山赞他:“中堂自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不辞”;毛泽东评他“水浅而舟大也”,喻意 深长,耐人寻味。
近年来,由于中国政治气候 的转变,改革现代化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也温和了一些。“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最大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虽然囿于时代和阶级条件的限制,但 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史料陈列的结束语。
1985年,“李府”被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笔至此,不禁仰天长叹!
历史无情亦有情…
(作者为本地历史学者)





《新明日报》- 李鸿章故居 简介多错漏 (2016-04-06)






《联合早报》- 李鸿章故居 展品介绍多错漏 (2016-04-06)




明清书话 - 1896年《纽约时报》专访李鸿章终于找到了
https://mp.weixin.qq.com/s/ZbqbsKAs7C5VJ0fA7Ngrkg1









太平天国叛将,死李鸿章之手,爱女被洋人所得,生下孩子祸国殃民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3590777815&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75853759110414289%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李鸿章墓被挖开,尸首被拖拉机拖着游街示众,直至挫骨扬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SAKHBAK05447FXK.html







晚清最后的脊梁,他如何在风雨飘摇中撑起一片天?
https://mp.weixin.qq.com/s/-fbWc2x_aGML9GZeruJYag







1870年李鸿章母亲的照片
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718b46e0000000016022a22?app_platform=ios&app_version=8.60&share_from_user_hidden=true&xsec_source=app_share&type=normal&xsec_token=CBsPDIMlBtkZf0c_umho5Cc2qQP0gYaHNQoRPVfUN2ha8=&author_share=1&xhsshare=WeixinSession&shareRedId=ODs6M0Q9NDo2NzUyOTgwNjdFOTo2Skc-&apptime=1731026902&share_id=2834a53038f84ce8981b9604adba4bac#pushState

这一年,李鸿章被调为直隶总督,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将老母亲接到了天津,并为母亲李夫人拍下了这张照片。
-
李鸿章的母亲也姓李,本来是贫民李鸿谟的女儿,因为天花,家中没钱医治,所以将她丢弃。
-
好在李氏遇见了心善的李殿华,李殿华便是李鸿章的爷爷,李殿华在两次参加省里组织的举人考试屡次不中后,退居乡间率子孙耕读。
-
李殿华为李氏请了郎中医治天花得以康复,李氏作为一个弱女子,没有合适的归宿,李殿华当时有四个儿子,依次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只有四儿子尚未婚配,便将她许配给了四儿子李文安。
-
婚后,李氏相夫教子,夫妻二人生下了李翰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6个儿子以及2个女儿。
-
李鸿章母亲李氏,“秉性淑慎,教子有方”,堪称封建士人的贤妻良母,她生育六男二女,家中经济负担比较重,但是她客服种种苦难,勤劳节俭,“尺布寸缕,拮据经营”。
-
街坊邻居等有人曾担心她家人口众多,生活艰难,而李氏却坦然以对,声称:“吾教诸子发奋读书,皆嶷嶷有立,岂忧贫哉!”
-
李氏克服种种困难,想方设法为几个儿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发奋读书。
-
在李氏的勤俭持家下,造就出了“一门两代三进士”的辉煌家景,“三进士”指代的是丈夫李文安、长子李翰章和次子李鸿章。
-
而儿子李鸿章后来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二十一岁考中举人,二十四岁中了进士,成为当时安徽最年轻的翰林,此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两江总督等职,是晚清权倾一时的重臣。
-
后来,李鸿章的兄弟和子侄辈们,在官场上也飞黄腾达,并先后受到清政府的嘉奖,并被允许顶戴花翎,至此,这个家族在当地有了声望和名誉,也就是这个时候,李鸿章的母亲才倍感荣耀。
-
李鸿章对于母亲敬仰有加,而且非常孝顺,在李氏八十大寿的时候,李鸿章曾在京津两地给老母亲操办寿席,席面是“烧烤全席”,摆了两百多桌,花掉了四千两白银。
-
收到的寿礼中,仅玉如意就有一百多把,当时的高官大吏中,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并不多见。
-
李氏病重前,李鸿章正在天津忙于处理重大的国事,他在呈递给慈禧太后很多奏折中都在乞求休假去陪护母亲。
-
朝廷准许李鸿章请假一个月,但在李鸿章出发探母之前,李母的死讯就传来了。
-
1882年4月19日,李鸿章母亲病故,李氏最终到83岁寿终正寝,她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母亲。#历史老照片 #历史 #李鸿章 #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