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邯郸道悟黄粱梦

 

邯 郸 道 悟 黄 粱 梦
-- 柯 木 林 --

  记得中学时修读《中国文学史》,对唐人传奇小说《 枕中记 》(作者沈既济) 的 印象特别深刻 ,这是一篇颇具人生哲理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七年 (公元719年),说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秀才卢生,上京考试,在邯郸道上的客栈内遇见仙人吕翁。吕翁对这位一心只知求取功名,而没有生活智慧的书生,深感惋惜,必须为他指点迷津。
  吕翁于是给卢生一方青瓷枕,让他依枕而睡。此时店家正在开始煮黄粱米饭,在烧饭的袅袅炊烟中,户生渐入梦境。睡梦中, 卢生娶了富豪人家的崔氏为妻,次年中了进士,从此飞黄腾达,不断晋升,官至宰相,权势煊赫。后因同僚陷害,被发配边彊充军。皇帝得知其冤情后为他平反。此后卢生一帆风顺,80岁时患重病,临终时突然惊醒,原来是一场美梦。而此时店家的黄粱米饭尚未煮熟 !卢生从梦中大起大落的经历,顿悟人生,从此看破红尘,不再渴求功名富贵。
  《枕中记》表现人世富贵如梦境之空虚。 这个传奇故事流传甚广,人们将点化卢生的吕翁附会到吕洞宾身上, 世代相传。从唐中叶至清末,无论是小说、戏剧、诗词等,都涌现出大量以黄梁梦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 宋元时期的南戏《吕洞宾黄粱梦》; 元人杂剧中马致远的 《邯郸道醒悟黄粱梦》、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邯郸记》、   清代作家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 亦将此故事收录其中。至今日本还在上演《邯郸梦》的剧目。而且据此形成的成语典故, 也有百条之多,如“黄粱美梦”、“一枕黄粱”、“黄粱一梦”、“梦觉黄粱”、“梦断邯郸”等,妇孺皆知。 这就使邯郸古道上的 “黄粱梦吕仙祠” 成为令人响往的名胜景观。
  多年以来,笔者一直琢磨着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何处 ? 去年底(2010年12月)重访北京,在清华大学友人的带领下,前往邯郸旅游。从北京到邯郸,乘火车只须3个小时就可抵达,十分快捷。抵步时由邯郸朋友接待,闲谈间才知道这 “黄粱梦境”的发生地, 就在距邯郸市区约十公里处的农村内。兴奋之情,不待言表。
  邯郸是历史名城,为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从战国到东汉中期,其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汉代时,邯郸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并称中国五大都会。赵王城、赵王陵、赵长城,武灵丛台,沙丘平台等古迹,是这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
  “黄粱梦吕仙祠” 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和保存状况最好的道观之一, 始建于北宋初期, 占地1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明清时代的建筑群, 主要建筑有钟离殿、吕祖殿及卢生祠 。1982 年,  当地政府对  “ 黄粱梦吕仙祠 ”  进行大规模的重修重建, 1986年对外开放 。
  参观 “黄粱梦吕仙祠 ” 不仅仅是凭吊古迹,更重要的是领悟人生的哲理。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然是 “卢生祠” 。
  “卢生祠” 因供奉黄粱美梦的主人公, 青年秀才卢生而得名, 故又称“ 卢生殿 ”。殿内有一尊青石雕成的卢生睡像,刻工精细,惟妙堆肖。卢生侧身而卧,两腿弯曲,头枕石枕,睡意正浓。由于游人的反复抚摸,青石像光洁照人,而殿前的一对对联,又为这如梦的人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 “睡至两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卢生卧像如同一面镜子, 可以令人顿悟人生哲理!
  “卢生祠” 是全国唯一座为书生建造的祠堂。可能由于文革时期被破坏,失去原汁原味, 虽经重修, 现在只是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达不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格, 实在可惜!
  身处“ 黄粱梦吕仙祠 ”  胜景, 使人联想起中国的四大名梦 :  “黄粱梦” 除外 、还有 “南柯梦”、 “ 紫钗记 ” 和  “ 牡丹亭 ”。“ 梦文化 ” 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一。景区内有 “中国名梦馆”  , 其所展现的梦境, 为目前中国梦文化的唯一载体。 “ 中国名梦馆 ”  从史料记载的四千馀个梦典中选出33条梦目,以名人梦、帝王梦、爱情梦、发财梦为主题,运用壁画形式展示出梦世界的虚幻与神奇, 使人们感受“梦文化” 的博大精深 !
  想到邯郸旅游者,  “黄粱梦吕仙祠 ”是一处很值得一看的名胜古迹。

稿于2011年1目4日

(本文原载于《源》,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季刊第92期,2011年6月,页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