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图片及文物展览
1986年3月4日(星期二)上午八时半,新加坡广播电台第三广播网的林金梅小姐,访问了宗乡总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柯木林先生谈这次总会所主办的“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图片及文物展览。以下是柯先生的访谈摘要。首先柯先生是谈到主办这次展览会的目的。
柯木林:我们知道,华人会馆在新加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会馆曾经扮演重要
的角色。即使在我们生活的周遭,我们也常常看到会馆林立。可是会馆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组织?
它过去的情形又是如何呢?为什么新加坡会有这么多的宗乡会馆?这一系列的疑问,并不是每一个
人都可以解答的。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在去年(1985年)12月成立之后,标志着宗乡会馆又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认为有必要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对过去一百多年来宗乡会馆在新加坡的
发展历史,作一个比较有系统和详尽的介绍。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我们就搞了这次历史图片及文
物展览。
访 员:有些听众也许心里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次你们选择了以这种图片的方式来作展览呢?
柯木林:因为会馆的历史要把它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在思前想后的结果,就决定了用
历史图片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认为,历史图片本身富有趣味性而且有真实感,许多图片本身不需
要太多的文字说明,就能够很直接而且集中地表现出当时的历史场景。比如说在我们展出的图片当
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禁止人民出海而施行“海禁”,那些违法者就被就地正
法,排列在海边砍头。还有牛车走在福建街,这是新加坡早期的街景,中国帆船群集新加坡海港的
情形,甚至早期的新加坡侨领如胡亚基、陈金钟、陈嘉庚等人的照片,都被展出。
访 员:柯先生,刚才您所说的什么牛车呀、砍头的场面,似乎只是在电影里面看到,而且距离我们这个年
代好像很远,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些图片的呢?
柯木林:我们是从各社团、国家图书馆、书刊、图籍、私人收藏家、国家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图片,从这些
图片中我们选出了大约三百多张我们认为比较珍贵而且少见的图片参加展出。但是由于展出场地的
关系,我们不可能把这三百多张的图片全部拿出来展览。所以在这次的展览会中,只能够再从三百
多张里面精选出一百六十张作为展出。
访 员:差不多是一半哦!那剩下的一半你们怎么处理呢?
柯木林:剩下的一半就是我们配合了这次展览会,出版了一本叫做《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的书。在这
本书中,就收录了我们所收集的图片,同时对会馆的发展历史,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所以各位在
参观了展览会后,也不至于走出参观场地空空如也,至少还可以买一本纪念册子,这本册子也是为
后世做到保存史料的价值。
访 员: 柯先生,刚才我们的谈话都偏重在图片方面,不知道在文物方面,参观人士可以看到什么东西?
柯木林: 为了使展览会更加生色,更加吸引人,所以我们除了展出历史图片之外,还有一些实物的介绍。
这些实物就是和早期华人社会息息相关的一些文物的展览。比如说,中华总商会所用的印玺,这
个印玺是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刻的。当时潮州妇女出嫁时的嫁妆,还有本世纪初期董俊竞先
生过番来到南洋的过番铁箱,符氏社的族谱总共有101本,这是线装的,也会在会场展出。刘氏总
会在1949年所颁发的结婚证书。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武备志》,这是明朝的刻本。《武备
志》中有收录一张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航海图,图中标明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 淡马锡。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模型。这两个模型一个是中国帆船的模型,这次我们用的是厦门的帆船,因
为中国帆船除了厦门的型式之外还有海南及福州的。早期我们祖先南来时,就是乘搭中国帆船来
的。有一个移民的路线,比如说,我们要知道福建人移民的情况,只要一按“福建”的电纽,在
中国福建省的位置上就亮了灯,然后以闽南话解说福建人南来的情形。这一些都会引起人们的兴
趣。我们也制作了一套牛车水的幻灯片,各位来参观图片展览会时也可看到这套幻灯片。还有口
述历史馆所访问早期华人南来的录音带,这是第一次对外公开。所以各位来参观展出时,可到口
述历史馆参考室视听组借这些录音带
访 员: 如果不是有这次《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图片及文物展览,我看这些东西都不容易看到。那
么,柯先生,你们在筹备这次展览会是不是有碰到什么困难?
柯木林: 困难当然会有。比如说,我们收集了整千张的图片,要从中选出比较珍贵的图片是不容易的。还
好我们这批工作人员都受过严格的史学训练,在处理文件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因为一些图片是
相当珍贵的,而且不容易找到,在处理的时候要严格小心。有一些是我们向私人收藏家借来的,
我们本身心理负担很重,要负起很大的责任,要好好保管,不好把它们弄坏或遗失。有些图片很
陈旧模糊,我们需要用放大镜去看到底图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还有一些图片拆开来很多蚂
蚁,跟一些不大好闻的味道。这些都是在我们工作中所常遇到的情形。
访 员: 柯先生,在我们结束这次谈话之前,请您再把展览会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一次好吗?
柯木林: 这次展览会的内容总共分作八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谈华人移民,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要不断地向
南跑,移民到南洋,是什么原因?来到南洋或新加坡后,早期的移民社会又是怎样呢?这是第二
个部分。第三部分是着重于介绍“新华社会的帮权结构”。所谓“帮权结构”,我们知道,新加
坡华族社会主要分为五帮,那就是:福建帮、广东帮、潮州帮、客帮、琼州帮(海南帮)。每一
帮都控制着一个特殊的行业。比如说,福建帮是做树胶业,九八行的;广东帮是开酒店与餐馆
的;潮州人是搞渔业;客人是开当店或金店;琼州人(海南人)是开咖啡店。第四部分是谈到会
馆与教育。当时各会馆,各帮都有搞自己的学校。比如说,广东人就搞了一所养正学校,福建会
馆有搞福建五校,就是崇福、爱同、南侨、道南、光华。再下来的一个部分是谈到华人社会的
“同济精神”。同济就是同舟共济的意思。这里主要是谈到一些互助会、会馆在赈灾工作上所作
出的贡献。第六部分是谈到会馆的文化活动。主要是着重于介绍几家大的会馆的戏剧活动,粤
剧,还有一些如晋江会馆,安溪会馆所搞的南音。第七部分是“从华侨到国民”,华侨在新加坡
居住后,就在这里不是“落叶归根”而是“落地生根”。从侨民到国民的整个转捩点,主要着重
于介绍1957年11月4日公民权运动的一些情况。最后一个部分是新时代、新方向。宗乡会馆为了应
付新的时代需求而制定一些新方向,包括吸引年青的一辈来参加。到1985年12月成立了新加坡宗
乡会馆联合总会后,宗乡会馆的历史,也告一段落。
访 员: 谢谢柯先生。
编者按:《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图片及文物展览是宗乡总会与国家档案馆及口述历史馆联合主办的。展出日期是1986年3月16日至1986年4月15日上午十点至下午八点。展出地点是国家档案馆。
摘自《源》(第2期),(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1986年5月),页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