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人物专访 财富之路 -- 柯木林






人物专访财富之路---柯木林
土洋结合 天天向上 ――记新加坡怡安公司中国地区产业总裁柯木林

作者:虹宇 古埙
《东南置业》2003年 第71期P27-31

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将军叫儒将,
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商人叫儒商,
惟儒将能运筹帷幄之内,
决胜千里之外,
万军丛中取酋首如囊中取物。
惟儒商能判断市场风云,
把握瞬息商机,
赢获巨额财富犹如拾取芥蒂。


    在东南亚华人圈中享有颇商声誉的柯木林先生,之所以在知名历史学家与“国际管家”的双重身份之间游刃有余、收获颇丰,正源于他是一个――儒商。
    柯木林先生,祖籍福建海沧,幼年时随父辈移居新加坡。时任新加坡怡安公司中国地区产业总裁。浓浓的故乡情结,促使新加坡怡安公司在大陆三个总部设在厦门、北京和上海。
    新加坡怡安公司自1994年进驻中国的物业市场,在中国厦门、北京、天津、上海、苏州等10个城市从事物业管理,发展到与中国大陆的物业管理公司竞争业务。他们把国际化的经营和数十年的专业积累带给客户,积极参与并推动商业化物业服务管理在中国地区的建议、进步和成熟。
    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大国进行商业经营,极其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柯木林先生总结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物业管理理念,贯穿其中的核心就是:“一项服务,四 种管理”这八个字。一项服务即社区服务;四种管理分别为维修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和法纪管理。并将这一理念在工作及讲学中全面动用和推广。他用“八仙 过海,规范不够”来形容中国的物业管理。一来,中国还没就物业管理发展出完整的游戏规则;二来,即使有些地方已经具备这套规则,可是业者却又偏偏不按牌理 出牌,它的结果便是恶性循环。
    幼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向往和喜欢故乡的风土人情,在新加坡上大学时先生主修中国历史专业,后又研读新加坡历史的柯木林先生对宋史特别有研究,他对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的历史地位与评价问题的看法卓尔不群,在史学界的反响簋是强烈。
  柯木林先生认为,岳飞的问题不单纯是历史问题,它涉及复杂的政治内涵。在岳飞有生之年,政治内涵指的是宋朝的“国策”,岳飞逝世后历朝历代对此问题的 处理,又牵扯到“古为今用”的治史态度,其中也不免有政治的万分。历史问题一旦被政治化了,就不能以普通的逻辑思维来理解。今天,岳飞的问题之所以掀起 “轩然大波”,就是这个道理。
  岳飞――金钱买安全政策的牺牲者
    我们综观历史,宋朝的军事力量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北南宋320年统治,军队几乎不曾对外打过胜仗。然而,这个弱兵劣军的王朝,竟然能够维持三百多年的悠长岁月,实在是个奇迹。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宋朝卓越的经济力量。
    日本著名的经济事务评论家土界屋太一说:“宋王朝盛时的11世纪,产业经济的水准远远超越中国过去的水准,我们不仅可以断言它是当时世界最高的,甚至往后几百年之间仍无法超越她。”
    这个“弱兵的经济大国”自其开国君主宋太祖开始,就制定了“经济第一,军事无用”的信念。在这个军人劣势、经济官僚优势的体制下,宋朝以提供经济援助的方 式购买国家安全。换言之,宋朝不愿成为军事强国,不愿流血,一切想以金钱解决。这种以“金钱买安全”的国策,使得宋朝想生存就必须有不惜巨额费用以保障和 平的觉悟。
    北宋支付辽国和西夏的岁币最高的时候曾占到国家财政的15%,以今天币值论,约等于700亿美元。而南宋之所以能够维持152年的国祚,除支付金国岁币外,还称金国为“兄”为“父”,甘愿忍受难堪的屈辱外交。
    南宋对于任何卢成为军事强国的思想,一概视为危险论调,立即加以弹压。如果撇开忠奸的传统道德史观不谈,我们只能说岳飞只是会打仗的军人,不懂政治,而秦桧则是宋朝国策的执行者,是搞政治的能手罢了。
    岳飞的历史地位,在南宋当时并不算高。除朝廷外,一般士大夫对他也不大尊重,他在高宗绍兴十一年(1142年)遇害后,许多年来都没人提及。一直过了二十 年,金兵又来犯境,高宗下令亲征,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这才开始追赦岳飞。很明显的,朝廷这种做法,是要利用岳飞旧时的声誉以激励诸将,并不是真正要追念 他。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内地经过廿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与国防空前强大,可以说进入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佳的时期。不但国际反华势力不敢觊觎,并且在国 际事务中,中国的声音也日益响亮。现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是国际一流的,但毕竟存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所以在中国投资,不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不了 解中国“国情”,要想“打进来,站住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拷问和在中国积累了丰富的营运经验,当谈起新加坡一些企业在中国铩羽而归进,柯木林先生感慨地说:“无论是文化上或经济上,新加坡人和中国人的理念其实都有簋大的距离。要知道,在中国经商或者办事,任何状况都可能发生。”
    在新、中两地,企业的生存方式并不相同,因此,新加坡商家去到中国,便须配合中国的国情,否则,只有一而再陷入“误区”,始终不得要领。
    “400万人的市场和12亿人口的市场,怎么可以同日而语?”深知历史之鉴的柯木林先生,曾经针对新加坡企业家在中国的成败因素细加考量。综合这些经验,他认为到中国经商的新加坡企业家,必须认识到:
一、 中国的商场是真正的战场,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将中之龙凤?因此,如何将属下的士卒培养成为将才,为自己的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一项重大挑战。
三、在中国经商必须要有悟性,要能举一反三,不要以为凡事都是一成不变的。柯木林先生深入浅出的坦言:“要做到土洋结合,天天向上!如果能在中国生存,天下任何地方都难不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