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雍正皇帝

* 柯木林 * 

  两百多年来, 雍正皇帝在一般人们的心目中,是个武艺高强,残暴不仁的阴谋家。他矫诏篡立,兄弟阋墙,杀功臣年羹尧,用“血滴子”对付异己,最后为吕四娘砍去脑袋,不得 善终。这些所谓宫闱秘闻,泰半来自稗官野史,虽荒诞不经,却是电影的好体裁。目前正在播映的《大内群英》,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电视剧。然而,历史的真象又是 怎样的呢?如果我们在观赏《大内群英》的同时,能够对历史上雍正皇帝的形象,有正确的认识,那该不是毫无意义的罢!
  雍正皇帝名胤禛,生于16781213日, 雍正是他的年号。他是在康熙皇帝驾崩后继统的。康熙共有三十五子,继统的雍正排行第四,即位时已年届四十五。人们的传说是:康熙原传位十四皇子,但遗诏为 雍正篡改为四皇子。所以,他继序的不正,在雍正初年,不但喧传民间,也出现于官书中。《大义觉迷录》就有类似的说法。谣言甚至远播海外,朝鲜史料中屡有提 及。但据日本广岛大学杨启樵博士的研究,篡立传闻,乃雍正的政敌: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糖、十四阿哥允禵等所散布,而朝鲜来华使臣不察,传返本国。至于 《大义觉迷录》则是雍正的自辩书,正因他本人清白无辜,才敢毫无忌惮公诸于世。如果篡立属实,以雍正的精明,岂肯留话柄于后世?更何况在朝鲜史料中,说雍 正得位正当的记载也有。可见“矫诏篡立”说,实有许多可疑之处。(详见杨启樵著,《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出版,页45-64)。


雍正皇帝


  雍正身材魁 梧,《清实录》记载他“天表奇伟,隆准硕身”。他声音洪亮,口才好,说话似流水般快速。但他对武艺却一无所能,奇怪的是,一些小说野史把他描绘成一个神乎 其技的剑客,实在荒唐。不过,他能诗善文,并且写得一手遒劲的行书,却是事实。他的兄弟虽多,但除十三弟允祥外,其他都没有深挚情谊。到了后来,甚至为了 皇位而同室操戈。诸弟中允禩、允禟二人与他结怨最深。民间传说:雍正曾暗地使人杀戳禩、禟。但据研究,雍正未必杀弟。允禟被囚于小屋内,“铁索在身,手足 拘挛”,“房小墙高,暑气酷烈”,“几中热晕死,用冷水喷渍始甦”。允禩之死,谅亦如此。臣下法外用刑,两弟受虐待而死,是有可能的。至于二位哥哥允禔、 允礽,于康熙时已被禁锢,雍正即位后仍不予释放,其后二人死于狱中,似非被害。我们只能说雍正欠宽大之心,不能说弑兄。虽然雍正并未弑兄杀弟,而诸弟兄因 他而死,倒是事实!他对兄弟们如此残酷处置,只是他们多年来恩怨的总清算而已!
  “杀年灭口” 也是大家所津津乐道。年即是年羹尧,雍正朝一位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年羹尧出身进士,不仅有军事才能,诗文、书法都可以,是文武兼具的人才。所以雍正对他 恩宠无比:赐爵、赐金、赐第、赐园、赐世职、赐佐领,家人均沾雨露。权势之显赫,不难想象。可是不到三年时间,却从位极人臣的最高峰,直线下坠,最后被赐 自裁了结。成败之速,异于寻常。一般人都相信,雍正一开始就蓄意杀年,当初予以升官晋爵,只是一种笼络手段。因为年羹尧曾参与“矫诏篡立”事件,他的死, 是“鸟尽弓藏”的必然现象。不过,杨启樵博士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杨启樵以为, 年羹尧的获罪赐死与篡立无关。野史把年羹尧与雍正两人写成吕不韦与秦始皇的关系,更是无稽之谈。杨启樵博士根据朝鲜史料,查得雍正只长年羹尧一岁,不可能 构成父子关系。其实,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侧室福晋,他们两人是郎舅关系。至于年羹尧罹罪的原因,表面上看来,是他锋芒毕露,骄横贪暴的结果,更重要的 是,他破坏了雍正所自负的情报网。


雍正二年密摺,硃批有提到年羹尧的名字

  我们知道,雍 正即位后,为了彻底粉碎皇族、官僚等朋党,为了周知中外情况,在情报蒐集上煞费苦心,终于采用了侍卫和密摺两种特殊制度,彼此相辅相成。侍卫遍及闾阎,询 察官民行动。稗官野史中有关雍正朝侍卫的轶闻甚多,“血滴子”的传闻,或源自于此。密奏是由大小文武官员随时将见闻上达。所以皇帝于千里之外,亦能知事情 真象。这样庞大严密的情报网,雍正自以为万无一失,可是却偏偏不在年羹尧身上发生作用。雍正曾派遣亲信侍卫至年羹尧处,名为效力军前,实为监视。但这些人 却听从年羹尧的指挥,形同厮役。有关年羹尧的行动,无片言只语报告。至于群臣,可能慑于年羹尧的权势,也无人向雍正密奏。直到年羹尧入觐雍正,在“天子御 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气愤之余,才由宠信而狐疑而进行调查。情报组织既失去作用,整个瘫痪,岂是雍正那样睚眦必报的君主所能容忍,年羹尧无论如何都难 逃一死!
  接着要谈的是雍正暴死之谜,相信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1735年 阴历八月廿三日凌晨,一代袅雄的雍正皇帝,突然暴死圆明园离宫中,终年五十七岁。传说他遇刺丧身,刺客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但据考证,雍正并没有被刺杀 的可能。以当年宫廷戒备之森严,吕四娘岂能轻易潜入寝宫,砍去皇帝脑袋?除非她一早就混入宫内,以宫女身份侍寝,伺机行刺。可是,这样的假设,也不能成 立。要知道,查办吕留良一案的负责人是浙江总督李卫,他受雍正非常之知,以擅长侦缉著名。吕案发生后,吕氏一门,不论男女老幼俱已严禁,连吕留良父子的墓 地也被监视,根本没有让她混入宫内的机会。民间谣传说吕四娘是吕案的漏网之鱼,是不可信的。
  雍正既无被刺,那么,种种传闻又从何而起?吕四娘又何以和雍正搭上关系呢?根据杨启樵博士的分析,有以下数点原因:
  () 满清入主中国以后,始终不能消灭汉人的反抗心理。对于皇室的传说,不免搀杂了诬衅失实之处,这也就是中国人的阿Q精神。譬如“太后下嫁摄政王”,“顺治出家为僧”,“乾隆系汉人血统”,“同治染梅毒丧命”等等,经过学者们的考证,大多不可靠,所谓雍正被刺之说,也只是类似的一种蜚语而已。
  () 雍 正七年有张云如案,案连甘风池、周璕、陆同庵等人。这陆同庵是吕留良的私淑者。小说中江南八侠,其中就有甘风池、周璕、吕四娘三人。如此,很容易将吕四娘 当作吕留良的孙女。既然民间已有吕氏孤儿漏网之说,这吕氏孤儿通过稗官野史,变成精谙武艺的吕四娘,也成为刺杀清帝的巾帼英雄了。
  () 圆明园闹刺客之说,民间确有传闻,但这是雍正孙嘉庆皇帝的遭遇。当年嘉庆自圆明园返大内,在顺贞门遇刺未遂,刺客当场被捕。野史把返大内写作幸圆明园,后人以误传误,把嘉庆当作雍正,也不无可能。
  () 清代官书中有关帝王之死,都记载得十分简略。对雍正之死,也是记载甚简。既未言病情,且自不豫至上宾不出三日。野史硬说其中有疑窦,硬把暴卒和遇刺扯在一起,复加以臆造之词,雍正就此蒙上身首异处的污名。
  然而,雍正是死得很仓猝,有些蹊跷,倒是事实。官书经过讳饰,看不出痕迹。杨启樵博士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存大内档案等资料推论,认为雍正可能是服食丹药中毒而亡。
  雍正生前,在 宫内蓄养了一批僧道异能之士。他死后只隔一天,也就是八月廿五日,继嗣的乾隆忽然下一道谕告,把炼丹道士驱逐出宫。新君刚继位,百务待理,突然对数名道士 作出紧急措施,耐人寻味!而且,在驱逐道士的同日,另有一道谕旨,告诫内监、宫女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 者,即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究竟外间有何闲话?为何皇太后听了会心烦?很自然会令人想起与雍正的横死有关。雍正与术士的密切关系,从大内存档中大 批遍访术士的文件可以看得出来。所以,说他之死于丹药,或许不会离真相太远!
  尽管在民间的 传闻中,在小说家的笔下,在野史的记载里,雍正是个反面人物,但在历史上,他的地位却不容忽视。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断定了这个夹缝在康熙、乾隆两朝各占 六十年盛世中间的短暂朝代(仅十三年)的重要性。那就是: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更夸大地说,如果雍正能像他的父亲康熙, 儿子乾隆那样长命,多活二、三十年,政治上变化之大,或许因而改变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未可定。
原载《星洲日报》 1982720日至21



新明日报 - 康熙遗诏力证雍正没篡位 (2013-08-31)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 雍正继位的历史疑迷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2493

  关于雍正的继承帝位,历史学界从来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雍正是由康熙临终传位的合法君主;另一种认为雍正继位是夺权篡立。后一种篡立说由孟森、王钟翰、许曾重、杨珍等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而坚实的证据。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禛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据称:临终遗言由皇四子胤禛继位,即雍正帝。官书言之凿凿,似无可怀疑。但当时社会上流言四起,说雍正系篡立夺位。较早见于记载者为《大义觉迷录》,其中说:
   “先帝欲将大统传与允禵,圣躬不豫时,降旨召允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
  “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允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如,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将允禵调回囚禁。太后要见允禵,皇上大怒,大后于铁柱上撞死。”
  此处所说雍正夺位的情节,曲折离奇,与宫书记载大相径庭。一方面官方文书不可全信,因为它是雍正即位后编写的,自然不会有篡立的痕迹。另一方面民间流言,亦不可全信,因这些流言多出自雍正政敌之口。雍正继位之谜,遂扑朔迷离,成为千古疑案。例如改写遗诏之说是不可能的。因清朝的书写格式,允禵写作“皇十四子”,胤禛写作“皇四子”,第一个“皇”字不可省略,改诏是不可能的。但否定这一民间传言,并不排斥雍正的矫诏篡立。雍正继位确实存在许多疑点。这件公案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成为千古疑案。
  康熙晚年,因太子废立,闹得举朝不安,储位虚悬已十年之久。但康熙心目中似乎已将皇十四子允禵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当时准噶尔入侵西藏,清援军人城战败,西线军情紧急。康熙五十七年,允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西征。这次援藏之役,出兵多,任务重。当时,太子人选正待确定,康熙给允禵这一重大任命,当意有所属,大概是为了考验和锻炼允禵的才能。为了树立允禵的威信,此次出兵仪式隆重,规格甚高,康熙“亲诣堂子行礼”。允禵可用正黄旗纛,称大将军王。随允禵出征的有一批亲王、郡王及康熙的几个爱孙。康熙十分看重允禵的才能,对蒙古亲王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即与我当面训示无异。”(《抚远大将军奏议》)
  允禵到前线后,康熙对他关怀备至,屡通音问,告诉他“阿玛、额娘身体都好……自去年以来,一剂药也没吃,……上炕时不再需要旁人扶持,骑马时也不用安放马蹬了”,“朕的白头发、白胡子有些变青了,你不要将此告诉别人”(《满文朱谕》)。允禵在前线二年内受赏赐物件食品达16次之多,包括眼镜、鼻烟壶、康熙用过的腰带,“凡有各省进献之佳品,父皇皆一项不漏,立即赏给臣”(《满文朱批奏折》)。允橱的几个儿子也被康熙带到热河“仁爱训育”,使他们“时常依绕皇祖膝前”(《满文朱批奏折》)。允禵的儿子弘春和女儿结婚,康熙亲自照料,赏赐财物妆奁。康熙给允禵兵权,且关系十分亲密,这在当时已给人以允禵将是接班人的印象。故皇九子允禟说允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文献丛编,允祀允禟案》)。连当时的朝拜使者也说:“十四王拥兵在外,屡建大功,众心咸属。”(《燕行录》)
  把这些记载和雍正夺位后对允禵出任大将军之事的评论相对照。雍正说:“(康熙)知允禵在京毫无用处,况秉性愚悍,素不安静,实借此驱逐之意也”(《大义觉迷录》)。照这说法,康熙竟会派一愚悍不安静的儿子担任大将军之职,视军务如儿戏,这是不可信的,是雍正为了破坏允禵形象的诋毁之词。
  康熙怎样传位给雍正,据官书所说,也是破绽百出,无以自圆其说。最早是雍正元年八月上谕:“圣祖……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这里未提及听到遗命的人。至雍正五年十月上谕说:“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人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这里出现了诸皇子和隆科多聆听遗命的记载。至雍正七年九月,雍正为了驳斥夺位流言,写《大义觉迷录》,叙述康熙临终授命情形,极为详细具体: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䄉、允裪、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是时,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禑,贝子允祎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呼号,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大义觉迷录》)
  这段话存在许多问题:一、康熙传位的重要情况,按理当在雍正即位之初,即行披露,何以延至七年之后才说出来。二、雍正一直强调,自己在康熙去世之前,不知道会继承帝位,“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方宣旨于朕”(《上谕内阁》)。而按照《大义觉迷录》所言,雍正在康熙弥留之前八个时辰赶到了病榻前,其时康熙尚能言语,“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何以康熙未向雍正透露已传位于他。这是何等大事?是康熙遗忘了吗?还是向雍正保密?这都于理不通。而且已听到康熙面谕传位的兄弟们和隆科多亦无一言道及,直到康熙死后“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情形未免离奇。三、隆科多既是面承遗诏的“惟一大臣”,而雍正五年的谕旨中却说“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东华录》),前言后语,相互矛盾。四、雍正说:康熙死时,果亲王允礼(皇十七子)亦“在寝宫外祗候”,而隆科多却说:“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在内(指皇宫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并未在宫迎驾伺候”(《上谕八旗》)。可见允礼并不在“寝宫外祗候”,他听到康熙去世,赶往畅春园,在西直门大街遇到隆科多,才听说雍正继位,大出意外,甚为惊骇,逃回家去。五、据雍正说:“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时,塞思黑(允禟)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大义觉迷录》),“圣祖仁皇帝宾天时,阿其那(允祀)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忿可知”(《清世宗实录》)。允祀、允禟的举止不像是八个时辰以前已聆听康熙的传位遗言,而像是康熙刚刚逝世,听到雍正即位的消息而胸怀激愤之情。由此可见,所谓八人受康熙面谕传位雍正的事,十分可疑,很可能是在七年之后伪造出来的。
  从皇族中对雍正继位的反应亦可看出问题。雍正的兄弟很多,支持雍正继位的只有皇十三子允祥一人。皇十四子允禵和雍正一母所生,二人又是角逐帝位的死敌。允禵从军前调回北京奔丧,与雍正口角冲突,被永远囚禁。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禟是雍正的死对头,他们势力大、影响广,对雍正篡立不服,进行抵制,是雍正的重点打击对象,至雍正四年,允祀、允糖被迫害致死。两人死后雍正把他们改名为阿其那(狗)、塞思黑(猪),可见积恨之深。皇十子允䄉是允祀一党,雍正二年即永遭囚禁。皇三子允祉也反对雍正继位,雍正说他“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清史稿》)。其子弘晟看不惯四叔的作为,雍正斥其“凶顽狂纵,助父为虐”。与父亲同被禁锢。皇五子允祺是位胆小怕事的人,但他的儿子弘升也对雍正不满,被削除世子。皇十二弟允裪,本封履郡王,于雍正元年因“并不感激效力”,降为贝子。其他兄弟年龄较小,未卷入皇位的争夺,故得保全。雍正的生母德妃,民间流言,说她触柱而死,虽无确切佐证,但雍正和允禵两个亲生儿子,为争位而拚得你死我活,小儿子被大儿子终身囚禁,她在康熙去世允禵被囚后“不饮不食”,不久死亡,其死因可能与帝位争夺、兄弟阋墙有关。连雍正的大儿子弘时(三阿哥)也不满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抗争,雍正竟和他断绝父子之情,令他去当允祀的儿子。“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祀之子。令允祀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着即撤去黄带,交与允裪,令其约束赡养”(《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到雍正五年,弘时又进一步与其他几个皇室兄弟得罪,被雍正赐死。
  雍正初年,皇室内部这场血腥的屠杀,是雍正篡立而引起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不仅他许多兄弟参加,连他的生母、亲子也站在敌对营垒中。朝内外稍知情形者均不直雍正的行为,不服的人很多。故雍正说“在廷诸臣为廉亲王(允祀)所愚,反以朕为过于苛刻,为伊抱屈,即朕屡降谕旨之时,审察众人神色,未尝尽以廉亲王为非”(《上谕内阁》)。故清除允祀、允禟集团中被株连杀害的皇室、大臣甚多。连朝鲜的史料中也说“清皇(指雍正)为人自圣,多苛刻之政,康熙旧臣死者数百人”(《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如果雍正确属康熙传位,是合法继承,就难以想像会集结起这样强大的反对力量,会激起众叛亲离,只剩孤家寡人。
  雍正如果矫诏夺位,又用残酷手段处置了诸兄弟和儿子,那就不能不受到良心的谴责。后来乾隆说:允祀、允禟“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这明显透露了雍正的惭愧不安,故乾隆即位,很快就为牵涉到此案中的哥哥、叔叔及宗室、大臣们平反昭雪。
  雍正的举动也很异常。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最受康熙爱重的孝顺儿子,但即位之后,似乎很害怕康熙的亡灵。康熙一直住在畅春园,这是当时规模最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雍正弃而不用,另营新居,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作为自己起居的行宫。康熙经常去热河避暑山庄,行围打猎,练兵习武,接待蒙古王公,雍正先前也常陪侍父皇去热河。但他即位以后的十三年,一次也没有去过避暑山庄。顺治、康熙的陵墓都在北京以东遵化马兰峪。此处形势雄峻,地面开阔,后称“东陵”,雍正偏偏不肯和康熙葬在一起,到北京西南易县,另建“西陵”,仿佛在故意躲着康熙。须知,尽管雍正雄才大略,很有见识,但迷信思想很浓重,他说:“鬼神之事,即天地之理,不可以偶忽也,凡小而丘陵,大而川岳,莫不有神焉主之,故皆当敬信而尊事”,“朕于天人感应之际,信之甚笃”(《东华录》)。一个相信天命鬼神的人如果干下了对不起父亲、兄弟的事,他就会心中有鬼,无论起居、娱乐、埋葬都要远远地躲开他父亲的亡灵。这虽然算不上夺位的直接证据,如果其他证据能够成立,也不失为一个旁证。
  雍正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很可能是矫诏篡立,由于改写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难于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斧声烛影,是千古难解的疑案。当然,即使篡立是实,也不能抹煞雍正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阶级为争夺权位而相互残杀,是经常发生的。汉武帝攻杀儿子,唐太宗屠弟逼父杀子,武则天杀子,即使英明的君主也往往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巩固地位,雍正并不是个例外。雍正,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具有杰出的才能,勤于政务,洞察下情,办事认真,御下严格,以雷厉风行的手段纠正了康熙晚年吏治疲玩、贪污公行的弊端,又实行“地丁合一”、“耗羡归公”、“改土归流”的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国家统一。雍正统治十三年,厉行整顿、改革,为以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环球时报 - 雍正到底改没改亲爹康熙遗诏? 历史悬案有答案了!
https://mp.weixin.qq.com/s/S2Yt_GOMZSAnZSSR8AXwOw








中国历史评论 - 雍正朝粮食安全政策与措施
https://mp.weixin.qq.com/s/X_gkkYrXjeG4fYSjqozUvw













枸杞文学 - 曹雪芹之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g3MjQ1MQ==&mid=2652895191&idx=3&sn=5a3ad95d66003fbc79cece57b103e6fa&chksm=84cdad7bb3ba246d5cd135bbc5a1bb7a6d0912cfaf65b533b264b9e59b013b58eb87a3aea58c&scene=132#wechat_redirect









溥仪童年在养心殿捉迷藏,无意发现一道密旨,竟揭开一桩百年疑案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010626393&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89773022253518896%22%7D








中国帆船:最后的远航故事
https://www.sohu.com/a/204747011_162197

















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了7个字,雍正知道后口吐鲜血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2187086571&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_8vhagaO-agFuB85_a2bi0iTvu_YavaFYaSEtga5Si_2avuNg8vAf0ivQOpDtQagIDE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240576571817301742%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故宫发现雍正旨谕,揭开了百年“谜题”,乾隆的身世真的很不简单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326657820&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la2PfgiIvf_iiviIluSzu_iI2i_Qi2il08HT8gah28jXa28Nla-_i08sSO5n8HO2Ibw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805066477405231216%22%7D








重温《雍正王朝》,才懂年羹尧至死不向雍正低头的真实隐情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1517835220&ruk=nkbo0VRWwWeCxHJ3oVhojw&isBdboxFrom=1&pageType=1&urlext=%7B%22cuid%22%3A%220uShalaH-ugYu-a50u2TagiKHa0UiviHgPSN8gPzH8gfav8TgPvCi0iXHR0ztWRxFIWmA%22%7D&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325342030997142350%22%7D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什么要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
https://www.sohu.com/a/555145561_121119019